关注写作迹象,优化习作教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习作论文,迹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迹象,指表露出来的不明显的现象,可借以推断过去或将来,是我国汉语言文学中较为常用到的一个词语。这里的“写作迹象”特指学生在自然写作状态下所写的作文中所呈现出来的在构思、语言表达、形象刻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现象。这是学生习作的学习起点。教师只要细致阅读、分析就能发现学生写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而后基于学情展开教学设计,才能优化习作教学,更好地帮助学生逐步突破问题、习得方法,从而提高习作能力。下面,笔者就结合近期“童话”单元习作教学来谈一谈。 童话是学生最喜欢的儿童文学体裁。我们使用的人教版教材一至六年级共有58篇童话,在低年级中所占比率尤其突出,达30%-40%。更何况从幼儿园到四年级,通过父母、老师、媒体和自我阅读,他们已接触了大量童话。可以说,童话是学生最熟悉的文体,三年级时教材也安排了创编童话的内容,这对学生来说并非难题。笔者就请学生尝试自由创作一篇,先作后教,从学生的实际写作情况出发,再来展开本单元习作教学。 一、找准“写作迹象”,把握真实习作学情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没有迹象的,但是写作有迹象。因此,写作就更容易让教师根据学生的学情来选择内容方法。周一学生将创编的童话交上来,笔者对全班44篇童话进行了阅读,了解学生的写作迹象,特针对童话创编的三个主要维度进行了统计与分析(见右栏表格)。 分析以上统计数据,发现学生尽管对童话是如此熟悉,但是从阅读走向创编,思维上有着本质的不同,因而不容乐观。阅读是一种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探究文章的思维过程,而习作是运用语言文字符号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的创造性思维过程。所以,童话对于他们来说是“熟悉”之中充满着“陌生”。把握童话特征与创作方法,还需要教师精心设计与引领。 二、聚焦“写作迹象”,依据学情确定习作教学策略 习作教学理应研究学生的习作状态和习作样本,并据此确定最近一个阶段习作教学中心和要突破的目标,初步把握学生的“写作迹象”。本次童话习作教学分三步走。 (一)强化童话文体特征的认识 学生对童话文体认识的感性与模糊,导致其很难在创编童话时获得长足进步。本单元中,《巨人的花园》和《幸福是什么》属超人体童话,童话中的巨人、小男孩、智慧女儿具有超越自然和人类的非凡魔力。《去年的树》和《小木偶的故事》是拟人体童话,让小木偶、动物、植物都人格化。但它们共有的特征是富有浓厚的幻想色彩,充分运用了夸张、拟人、象征等手法。为了能让学生对童话的特征有比较清晰的了解,为创编童话铺好基石,笔者着重从三方面展开引导与强化。 1.明白“童话主题”的意义 令教研组的老师感到困惑的是,学生创编童话信马由缰、自由驰骋,但最终不知道想传递些什么。尤其是男孩子,崇武尚勇,喜欢看打打杀杀的故事,编童话是特喜欢化身超凡勇士,开展星球之战或是与怪兽对战。但你读不明白究竟想传递什么。因此,笔者带领学生回顾曾在教材学过的16篇童话的主题,让他们在“忆一忆、找一找、配一配”中发现每个童话都有主题,都向读者传递着独特的感受与情感,引导读者向真、向善、向美。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童话是传播科学知识的“科学童话”,如:《小雨点儿》《棉花姑娘》《地球爷爷的手》等。 2.学习选择童话形象 从人教版教材入选的童话来看,其中拟人体童话为大多数,占72.4%,常人体童话17.2%,超人体童话10.4%。童话中的重要形象也以自然界的动植物等为主,还有一些生活中的物品及“超人”等。选择形象自由而广阔。但是,选择童话形象也不都是随意而为,有时要考虑与主题表达的匹配性。 笔者请孩子们四人一小组开展探寻“主题”和“童话主要形象”之间的奥秘。各组发现了不少秘密:一是要表达好主题,选择童话主要形象要与主题有较大关系,如:写“环境”类童话,要选与之紧密相关的动植物;写“成长”类童话,要选择有变化的对象。二是童话主要形象之间关系也较紧密,如:写“各有所长”类童话,要选两个相关对象进行对比。通过讨论,大家对童话形象的选择有了一定认识。 3.学习构思童话情节 如何让自己的童话奇妙、曲折、动人、有完整的情节?童话情节如何设计展开?笔者特安排了“童话情节巧设计”环节。聚焦情节,让学生在回顾、发现的过程中领悟童话常用的情节设计法。 (1)巧用对比法。笔者带领学生重温《巨人的花园》,引导他们再次体悟王尔德运用对比手法构思情节,人物态度的变化、感觉的变化、花园情景的变化前后产生强烈的对比,情节也随之逐渐推进,给读者以强烈的视觉与情感冲击。再请他们找一找,学过的哪篇童话也是用对比法写的。他们很快就发现《两只小狮子》《小柳树和小枣树》《陶罐和铁罐》等都是用对比方法来展开故事情节的。再比较这些童话的对比法与《巨人的花园》的对比法有什么不同,他们也顺利发现前者是两个“人物”之间的对比,后者是巨人前后的对比、花园前后变化对比。在比较中,学生逐渐领悟到对比法的运用,可采用不同方式展开情节设计。 (2)善用反复法。作家在创编童话时,反复法是常用的情节推进方式。当然,这种反复不是一成不变的单调重复,而是为了形象的展开和主题的深化服务。笔者让学生比较《小壁虎借尾巴》《小蝌蚪找妈妈》《小猴子下山》情节的相同之处,他们发现在情节构思上类似,都是童话主要形象三次和不同对象相遇的方式,但每次有所变化、递进。再让他们将之与《巨人的花园》比较,发现这篇童话中的反复是巨人两次把孩子们赶出花园,花园随之发生变化,程度也愈深。这种反复法的运用让读童话的人对童话形象印象逐渐加深,又使故事起伏曲折,富有吸引力。 (3)妙用巧合法。充满幻想是童话的核心,在幻想的空间里童话“人物”都有着超乎常态的表现,情节发展存在着奇妙巧合。比如笔者和学生一起读汤素兰的《红鞋子》,引导他们发现:当小老鼠陪着红鞋子去寻找另一只红鞋子,碰巧撞上了一只大猫,没想到大猫的主人小女孩就是红鞋子的主人。红鞋子就自然如愿以偿了。这样的巧合,都是作者刻意的情节发展安排。尤其是在“超人体”童话中,那超越常人和自然力的神仙、妖魔或宝物都带有神奇魔力,可以在关键时刻“巧合”出现,给予力量或是点化他人等,让情节更加奇异夸张。 当然,童话情节的构思与展开还有不少。基于是四年级的孩子,笔者主要和他们讨论了以上三种常用的情节构思推进方式,启发他们形成系统思考故事的意识。 (二)促进童话阅读与习作的思维沟通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一切有意义的学习必然包含迁移。迁移的过程也是思维的过程。如何将阅读中获得的知识迁移到习作中去,让学生在阅读与习作有机结合的思维沟通中,充分表现出自己的创造性思维与能力?笔者在指导学生展开童话创编的过程中也进行了尝试。 1.尝试相近思维的迁移 相近思维来自于人们对事物相近联系的感知。相近联系就是相互邻近事物的联系。为作家的童话续编,也是利用相近思维的方式实现创新思维的练习。因此,笔者让学生就《小木偶的故事》进行续写,并尝试像作家那样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展示其特别形象。 2.开展相似思维的启迪 从一个事物联想到与之有相似特征的一个或几个事物,相似思维就发生了。我们常常看到弯弯的月亮,就会想到可爱的小船;看到挺立的松树,就会想到站岗的士兵……像这样的相似思维方式,在童话习作中也可以帮助学生实现阅读与习作的沟通。 笔者带领学生阅读安徒生的童话《一起实现的梦想》,感受知了想成为歌唱家的梦想实现过程,引导他们尝试以“梦想”为主题进行创编。他们受安徒生的启发,模仿创作了生动有趣、富有个性的童话作品。如:《乌龟的梦想》,刻画了一只想上树的乌龟形象;《小蚂蚁的梦想》,塑造了一只想成为大力士的蚂蚁形象;《爱跳舞的小熊》,憨态可掬的小熊学舞蹈也深深吸引大家;《想飞的鞋子》,则很有意思地让一直亲吻大地的鞋子尝试了一回飞翔的滋味……他们的想象充满了童真、童趣。 (三)指导自由创编与分享 孙绍振先生说,“从学生的已知中揭示未知,指出他们感觉和理解上的盲点,将已知转化为未知,再揭示其中的奥秘让他们恍然大悟”。在熟悉的童话中找到学生未知的创作之法,让他们对童话的特征有了基本把握,为他们自由创编童话搭建了思维的坡度。 1.确定童话主题,设定童话主要形象 童话虽是幻想虚构的,但也是现实生活体验与认知的反映。儿童有着真挚的情感和丰富的感受力,其审美能力不容小觑。他们对生活的感知其实是非常细腻的,经过前期的引导与唤醒,投射到童话主题上也是丰富多元的(见下表)。 从学生的主题选择与确定来看,经过前期的指导,主题明显更为丰富了。当然,他们受生活经验与生命经历所限,可能没有作家写得那样意蕴深远厚重,但是儿童就是用自己的感性体验来表达对生活的丰富理解与诗意的,是靠经验和感觉来感知世界的。 2.尝试画思维导图,明晰创编思路 思维导图是表达放射性思维的图形思维工具,是有效的思维模式,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用“思维导图”来引导学生进行创编构思,让他们站在整体视角对故事情节做出合理的安排,以解决学生在创编童话时情节思路不太清晰、虎头蛇尾、草草了事或是迷失方向等问题。 笔者出示了童话故事《云雀的心愿》的思维导图,让学生说说从图上可以看出故事情节如何发展。再请他们也为自己想创编的童话故事情节绘制简要的思维导图,帮助自己理清创编思路,使故事发展合情合理,符合一定的逻辑性。 3.紧扣表现方法展开互动评价 经过系列指导,童话主题的确定、童话形象的选择、童话情节的展开都已有板有眼,但在表现方法上还需强化指导。笔者就此开展了“分享我的童话”互动评价活动。 (1)如何使童话形象更吸引人。童话形象是整个作品的核心,没有栩栩如生的童话形象,就无法把作品的基本思想生动有力地传达给读者。为了让学生进一步领悟形象刻画的奥秘——夸张法、拟人法、神化法、细描法、对比法等,笔者选用了富徐乐和冯思强的作品《皇冠与蚂蚁》和《西瓜转变记》,请学生进行比较点评、帮助小作者修改完善。 (2)如何让童话情节细节更突出。描写的成功,关键在于细节要细。细节不细,就使人物成了一个个活动的影子,事件成了一个线路图,主题也就成了没有血色的符号。笔者以屠川夏所写的《老鼠和小象》为例,请学生说说在故事情节的推进中,哪些细节写得特别生动,让人读了印象深刻;把情节写细,可以用什么办法。 (3)如何进行环境气氛的描绘与烘托环境气氛的描绘。既可渲染、营造浓厚场景,又可烘托人物心情、命运变化,还可推进情节发展等。但对四年级学生来说,还只是初步感知。因此,笔者选用了富祎璐的《小狼奇奇》,请学生找出童话中的环境气氛描写的语言读一读,说说自己的感受。再将环境描写的语言从童话中删除再读读,比较着说说环境描写的妙处。 在欣赏、点评了4位同学的童话后。学生分四人小组交流自己的童话,互相提出修改建议,再修改完善“人物”形象、情节细节和环境描绘。 4.精选自创童话开展“童话剧表演” 在学生创作的44篇童话中,我们分小组推荐组内最喜欢的童话,然后将它排成童话剧在班中表演。让他们表演自己创作的童话,他们是那样的兴奋与期待。这种创编的成功体验会激发起他们更强的写作热情。 就这样,紧扣学生的“写作迹象”,基于学生的学情展开童话习作教学的设计与引领,不仅让笔者深切地体会到了通过教学渐进帮助学生解决习作问题的研究魅力,而且让学生体验了创作水平一步步提高的成就感。我们都乐在其中。注重写作符号优化习题教学_巨人的花园论文
注重写作符号优化习题教学_巨人的花园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