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的经济发展之路_经济论文

波兰的经济发展之路_经济论文

波兰的经济发展之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波兰论文,之路论文,经济发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东欧转轨国家中,波兰是第一个走出经济衰退、使生产恢复到剧变前水平的国家。近几年来,波兰的经济走上了高速发展的道路,增长速度在欧洲名列前茅,被西方称为“欧洲正在升起的明星”。目前,波兰的政局相对稳定,经济转轨取得重大进展,市场经济的框架已经基本确立,波兰政府预测,到2000年波兰的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俄罗斯的一半,在21世纪初可望接近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回顾波兰经济发展的过程,可以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波兰的经济转轨是以“休克疗法”闻名于世的。在统一工人党执政期间,由于体制的僵化和意识形态的束缚,经济的运行始终不能摆脱政治的控制,而政府一次又一次地成为经济失策的牺牲品,理顺价格与工资的种种措施均告失败,政治经济形势日益恶化,工人群众与当局的矛盾冲突只能通过非正规的对抗途径(罢工、示威)得以表达,社会动荡不安,人心苦闷傍惶,究竟出路何在?1989年夏,团结工会获得合法地位,并在大选中获胜,组成第一届非共产党政府。当时,波兰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工资和物价的轮番上涨已陷入恶性循环,1989年10月的通货膨胀率达到54%,实际工资的上涨速度超过了指数化(工资按物价上涨幅度的一定比例自动增加)规定的80%,1989年公营部门职工工资比上年增长286%,生活费用增长254%,基本生活品的短缺不断加重,兹罗提大幅度贬值,1988年底1美元的官方汇率为500兹罗提,1989年底为6500兹罗提。1989年国家财政预算赤字达3.6万亿兹罗提, 国民生产总值和工业总产值分别比上一年下降0.2%和0.5%。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团结工会新政府本着背水一战的决心在1990年初实行了大刀阔斧的激进改革:全面放开物价,兹罗提与美元的汇率从6500∶1调整为9500∶1,同时兹罗提成为可兑换货币,从而统一了平行汇率与官方汇率,消除了外汇黑市。政府通过紧缩银根、减少开支、增加税收、削减对能源和食品的补贴等措施,改变了多年来的财政赤字状况,1990年的财政预算盈余2.4万亿兹罗提。政府确定了工资增长的限额, 对超过限额的企业征收高额的工资,使工资的增长速度保持在比物价上升速度低得多的水平上。利率的放开使实际利率提高,导致通货膨胀压力的增大的主要渠道之一被堵塞。通过放开价格和紧缩财政,恶性的通货膨胀得到抑制,一个正常的消费市场开始建立。政府还取消对商品流通的限制,实行外贸自由化,放开进口,降低出口税收,执行基本统一的20%关税,允许私人从事外贸业务,通过引进国际竞争,打破国内企业对价格的垄断,使总需求与总供给取得平衡,市场价格成为调节经济的主要手段,各种商品一下子全部涌现出来,买东西不用再排队,黑市也消失了。

通过休克疗法,波兰放开了绝大部分的产品和劳务的价格,国家只对某些食品、热水、暖气、房租、基本药品、国产酒类、邮电服务、国营铁路和公共交通实行官方定价,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官方定价比重从1989年的43%和36%降到1990年的3%和11%, 真正的商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开始出现,波兰终于告别了短缺经济,跨入了一个经济发展的新时代。

波兰政府还建立了有价证券、股票交易市场,制订新的银行法,波兰国家银行同储蓄银行及投资银行分离,并独立于政府。商业银行独立自主、自负盈亏。允许私人和外资开设银行,国营银行实行私有化。政府经济钢领强调指出:“市场经济必须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自1990年7月至1993年4月,波兰先后制定和通过了《国营企业私有化法》和《设立所有制改造部法》以及《国民投资基金会及其私有化法》,确定了经济转轨的基本路线和方向,为全面向市场经济过渡奠定了基础,使资本市场开始建立。

在经济转轨的头几年,休克疗法也造成生产急剧下降、工人大批失业等消极后果,国内生产总值1990年和1991年分别下降11.6%和7.6 %,工业生产分别下降23.3%和11.9%,许多面向原苏联东欧地区出口的工厂处于瘫痪状态,40%的国营企业亏损,失业人数从1989年的4 万人增加到1990的120万,1991年上升到215万,1992 年为251 万, 失业率1990年为6.3%,1992年上升为14.3 %, 职工家庭生活水平1990 年比1989年下降约30%,农民家庭生活水平降低43%。休克疗法使社会付出了重大的代价,引起了群众的不满。担任过团结工会第一届政府总理的马佐维耶茨基在1990年11月的总统选举中惨遭失败。1991年初上台的别莱斯基政府保留了休克疗法的基本原则,制订经济改革纲领的巴尔采罗维奇仍担任政府第一副总理。1991年底上台的奥尔谢夫斯基政府试图对休克疗法进行修正,用反经济衰退方针取代通货膨胀方针,结果遭到议会否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施加压力,要求波兰政府严格遵守经它认可的3年经济纲领,继续实行紧缩政策,否则就冻结给波兰的贷款, 再加上独立的中央银行仍执行稳定货币、稳定汇率的方针,政府的活动余地很小,经济政策的稳定性得以延续下来。

1993年9月,民主左派联盟在大选中获胜,团结工会政府下台, 民主左联与农民党联合执政。民主左联政府宣称要在波兰推行所谓“第三条道路”,即在资本主义与福利国家之间的中间道路,在具体政策上承诺提高工人工资,增加对退休金的补贴,放宽银根,增加国家财政预算赤字,向国营企业和农民提供低息贷款,对本国产品实行保护,以减轻改革所带来的社会负担。然而,民主左联和农民党是在制度转轨四年后执政的,要想扭转经济转轨的方向已经为时太晚,独立的中央银行负责监督管理货币政策,国家在很大程度上已放弃了对生产的直接控制、蓬勃发展的私营企业使政治家对经济的影响大大缩小。尽管波兰农民党认为应采取凯恩斯主义的刺激经济措施,发放低息货款,将预算赤字提高到占国内生产总值6—7%的水平,但第一任新的财政部长马雷克·鲍罗夫斯基仍采纳了由团结工会自由派人士制定的1994年财政预算计划,将预算赤字控制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以下。 这种做法引起了农民党的不满,并造成了联合政府内的第一次严重危机,鲍罗夫斯基被迫辞职,接任财政部长的格日戈什·科沃德科也是一位务实派人士,虽然他也曾对巴尔采罗维奇的休克疗法进行过尖锐的批评,并在任职后不久宣布要改变前任失误的政策,但在大政方针方面,科沃德科继承了团结工会政府的政策。他制定的波兰至2000年经济战略的主要内容是:坚决遏制通货膨胀和预算赤字,将通货膨胀率控制在5%以下, 严格遵守公共开支纪律,减少外债,减少税收,降低失业率,吸引外资,推进贸易自由化,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科沃德科稳妥的财政政策,保持了经济政策的连续性,保护了波兰经济免于出轨。科沃德科认为,前苏联东欧集团国家只有波兰经济恢复到剧变前水平,造成波兰同其东欧伙伴不同的原因是:波兰经济在开始过渡时实行了多少有些残酷的休克疗法,其后它实施了持续改革和建立制度的政策。(1997年5月9日美国商业日报文章《波兰通向经济强国之路》)。

由巴乐采罗维奇启动的改革,打破了旧的经济运行机制,创造了自由竞争的公平环境,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市场经济法规制度已经建立,宏观经济和货币保持稳定,放开物价和放开市场使波兰经济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大批私营企业的涌现填补因计划经济垮台而出现的空白。小型私营企业在1989年至1993年从80万家增加到150万家,1997年达到230万家,私营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77.6%。到1998年7月, 在私营部门就业的职工占职工总数的70%,工业产值中私营部门占66.7%,私营部门在外贸进口中占85.9%,出口中占77.5%,农业、商业、零售业和建筑业几乎100%私有化,私人投资占总投资额的59%。 除了正式登记的私人企业外,在波兰还有相当发达的“灰色经济”,它们既不向工商部门注册,也不交纳税款,属于地下的私有经济。据估计,灰色经济创造的产值约占波兰国内生产总值的18—25%,就业人数超过100万。 私有经济是波兰经济成长的主要推动力。政府明智而务实的财政政策,保护了金融和宏观经济的稳定,有利于鼓励投资、鼓励竞争,吸引了外资大量进入,并使出口迅速增长,对波兰经济的发展也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国家预算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1993年为2.8%,1994年为2.7%,1995年为2.6%,1996年为2.5%,1997年为3.8%,1998年的约为3.7%。年通货膨胀率逐年下降,1990年为584.7%,1991年降到70.3%, 1992年为43%,1993年为35.3%,1994年为32.2%,1995年为27.8%,1996年为19.9%,1997年为14.9%,1998年约为9.7 %。 国家外汇储备从1993年的88亿美元增加到1998年的271亿美元,外债从1993年的500亿美元降到1998年的390亿美元,公共债务由1993年的占国内生产总值86 %减少到50%左右。宏观经济状况的改善、市场的开放和私人企业创建的自由,使私营经济得到迅速的发展,缓解了因国营企业转制和破产造成的失业和经济衰退,对波兰的经济增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相比之下,俄罗斯等国家迟迟未能走出经济危机,其原因就是政府开支过大,财政出现巨额亏空,全靠借债度日, 俄罗斯内债超过7000 亿新卢布(约合1100多亿美元),光支付利息就占税收的一半;经济的集中程度过高,庞大的国营垄断企业控制了经济命脉,扼杀了经济的生机,私人中小型企业自由发展的余地很小;建立适合市场经济的基础结构的进展过于迟缓,税制不健全,公司法和破产法不成熟,黑社会势力的猖獗,严重打击了私人投资的积极性,引入的外资微乎其微,却有大量的资金外逃。这一切同波兰形成了明显的对比。

波兰8年的经济改革, 为建立有效的现代市场经济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经济法规基本上能满足市场经济的要求,税收和银行体制已按欧盟要求进行了改革,货币和金融保持稳定,预算赤字得到严格控制,私人企业的首创精神得到尊重,自由竞争的环境已经形成,国营大企业的垄断地位被彻底打破。随着市场机制的完善、私营企业的成长和外资的大量进入,波兰的经济从1992年开始回升, 并逐渐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1992年波兰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6%,1993年经济增长率为3.8%,1994年达到5.2%,1995年为7.0%,1996年为6.1%,1997年为6.9%,1998年政府有意识地对过热的经济实行降温政策,经济增长率预期限到5.6%。

有人认为,波兰的经济转轨之所以取得较明显的成就,是由于“波兰实际上走的是一条务实的中间道路”,“一条不同于自由资本主义和传统社会主义的第三条道路,这条道路的特点就是渐进与分步骤进行改革。他们把波兰称为渐进改革的典型的主要理由是波兰国营企业的改革分三步走,先是出售亏损中小企业,然后将业绩尚可的中小企业股份化,大型国营企业的改革1995年才启动。其实,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是结构调整、制度改革和行为变化的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价格改革可以一步到位,私有化则不然,没有一个东欧国家的私有化不是分步进行的。波兰经济近几年的高速发展,主要得益于私营部门的成长,而国家管理的重工业部门,仍在大量消耗预算资金,国家的预算赤字主要是为了补贴煤炭、纺织和钢铁部门严重亏损的国营企业,大型国有企业私有化进展的迟缓及教育、卫生、社会保障事业改革的滞后,已成为影响波兰经济持续高速成长的关键。民主左联和农民党联合政府为了维持自己的竞选范围,不愿实行激进的改革刺激自己的选民,使波兰经济被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生机勃勃的市场经济,另一部分是仍由国家预算勉力支持的国有经济。

1997年9月,团结工会选举运动在大选中获胜, 布泽克出任中右联合政府总理。新政府加强了对农业和 矿业的改革力度,减少国家的保护和补贴,使能源价格提高到国际水平,通过引进外资对重要工业部门进行改造,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大型国有企业和国营农场的私有化步伐明显加快。政府还推出医疗改革方案,将居民的公费医疗改为自费医疗,除一些费用昂贵的大手术费用由国家支付外,居民医疗一律自费。税务改革和养老金改革也已实行。通过深化改革,波兰经济将获得进一步持续增长的新动力。目前,波兰吸收的外资达200多亿美元, 已超过匈牙利成为东欧吸收外资最多的国家。以依靠外资为主的电子和汽车制造业的私有化已取得显著的效益。

波兰是东欧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地处欧洲中部的优越地理位置,拥有广阔的市场和教育程度较高、价格相对低廉的劳动力,自从1989年以来实行多党制民主和向市场经济转轨,政局相对稳定,一个动态的开放性的多元社会正在形成,经济生活已相对独立于政治运作,政权更迭不再意味着社会混乱,尽管8年来政府换了10届, 经济的发展却没有受到大的影响,前后一贯的改革政策使波兰在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逐步与西欧接轨,为国内外的私人投资提供了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投资的经济和政治风险日益降低,西方的援助和投资大量进入,基础设施迅速改善,宏观经济和金融形势保持稳定,私营部门蒸蒸日上,国有企业的改造正在深化,经济利益和权力分配的角逐已纳入法制轨道,新的政治框架为经济的腾飞创造了宽松的环境,只要政策得当,经济的增长势头将会持续下去。至于把波兰的成功归诸于实行“渐进”的改革和“第三条道路”,那未免太牵强附会和文不对题了。

标签:;  ;  ;  ;  

波兰的经济发展之路_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