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山东省 250013
摘要:大气环境是组建人类赖以生存生态圈的重要部分,大气环境优劣关乎人类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尤其是当前许多城市被严重的雾霾问题所困扰,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大气环境质量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总结以往大气环境保护经验基础上,人们更加注重预防环境污染问题,在环境污染问题产生前,采取措施控制甚至消除大气环境污染负面影响,保障人类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为此探析大气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大气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发展趋势;分析
引言
大气环境是人们生存的重要环境,大气环境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尤其是我国雾霾问题严重,大气环境更是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大气环境监测是掌握大气环境质量情况的重要手段,是保证大气环境监测质量的可靠性,得到准确的监测结果,对大气环境问题的预防与治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加强对大气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研究,了解当前的现状,掌握未来发展的趋势,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1.大气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概述
1.1大气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技术
一是实现监测的全过程质量控制,从监测前的任务与目标制定、监测中的布点与采样以及仪器校正、实验室管理和分析、操作人员培训、数据处理与总结等等,都有着详细的技术指导,通过各环节的控制,为大气环境监测质量提供有力保障。二是对大气监测的具体项目监测质量有着明确要求,比如二氧化硫,应当按照规定采用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氨气应当采用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氟化物应当采用滤膜采样、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等;在这些要求中,还对试剂配制、采样注意事项、显色分析等各方面进行详细表述,可以有效保证大气环境监测质量的可靠性。三是对大气监测样品分析测试质量的控制,样品分析测试是大气监测质量高低的决定性因素,根据监测质量管理技术,对样品分析测试提出了内部和外部质量控制方法,前者包括现场空白样品、标准物质、平行样分析和质控图等;后者包括密码平行样分析、实验室间对比以及样品再检测等。
1.2大气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方法
一是在监测分析方法选择方面,在监测分析方法上,有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等,应优先选用国家标准,如果监测项目没有标准方法,应当根据《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选择合适的监测标准。当前,我国大气环境监测的指标包括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氮氧化物、总悬浮颗粒物以及细颗粒物等,这些监测指标都有着相应的标准监测分析方法,在具体监测时,需要根据方法要求来进行测量。二是在采样前准备方面,在采样前,需要先做好相关采样仪器的准备工作,包括微压计、吸收瓶、测氧仪、自动烟尘采样仪以及电子温差计等等,按照相应的方法对各种仪器进行校准,为采样提供良好条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三是在样品采集、运输方面。样品采集与运输会对样品质量产生极大影响,进而干扰的监测结果,做好样品采集、运输的管理也十分必要,具体管理方法有:首先做好采样点布设,尽量选择在具有代表性的地点、时段,且采样点分布要均匀;其次做好采样时间、采样温度以及采样体积的控制,预防外部因素对样品质量产生不良影响;最后在运输过程中,要做好样品交接过程控制,保证样品交接的完整性,避免阳光直射,对于不能当天分析的样品,需要置于4℃-5℃环境中保存。
1.3大气环境监测质量管理问题
一是在监测分析方法方面,我国标准的监测分析方法并不够全面,有许多大气环境监测的重要指标并没有建立其国家标准,一些过时的标准也没有及时进行修订,还存在许多标准论证不足的情况,会对监测结果的可靠性产生负面效果。二是在配套质控技术方面,针对大气环境监测的各项监测方法,有许多并没有与之匹配的质控技术,或者质控技术过于简单、落后,导致实际监测中的一些质量问题难以被及时发现,降低了监测结果的准确性。三是在监测自动化方面,在当前的大气环境监测中,依然有许多是依赖于手动监测的,监测自动化水平相对较低,即使采取自动化监测,由于管理职责混乱、制度缺陷以及质管体系疏漏等问题,自动化监测的可靠性也得不到保障。四是在大气应急监测方面,我国的大气环境监测大多是集中于日常、长期的监测,在应急监测方面,涉及的相对较少,无论是监测仪器,还是监测技术,都存在严重不足,没有统一的标准、要求,监测质量管理缺乏有效的手段、方法,应急监测水平较低。
2.大气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发展趋势
通过对大气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技术及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可知,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大气监管水平相对较低,需要在加大理论研究力度同时,拓宽思路革新技术,确保大气环境监管技术与本国环境保护需求相契合,为此我国相关技术研究人员需秉持自省精神,从大气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实况出发,应用新技术、新理念,立足可持续发展新常态,探析大气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发展趋势,旨在助力大气环境保护事业稳健发展。
2.1朝着数字化方向发展
自“网络强国战略”推行以来,互联网体系日益健全,充斥其中的数据资源不断丰富,人们期许应用“互联网+”技术,深度挖掘数据资源内在价值,指引行业高效发展。在未来大气环境监测质量管理需朝着数字化方向发展,应用大数据技术建立大气环境监测数据库,定期更新、收集、整理大气环境监测质量数据,地区监管数据需及时上传至国家级大气环境监管机构,结合大数据制定大气环境保护措施,确保相关环境保护手段具有导向性及针对性,提高大气环境保护质量。
2.2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
智能技术具有全天候、自动管控、及时制动等应用优势,其与大气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有机结合,能削减大气环境监管成本,规避人为因素对监管结果的消极影响,保障大气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严格遵照标准执行,提升相关监管精度,同时智能技术能预见大气环境污染发展趋势,以此为依据及时采取预防性环境保护措施,降低大气环境污染消极影响,提高大气环境检测质量管理效率。
2.3朝着体系化、法制化方向发展
在总结以往大气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经验同时,相关监测标准及管理规定将依据本国大气环境保护需求、实际情况做出调整,以便各种大气环境监管手段有的放矢,加大监管惩处力度,使大气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机构明确自身权责,避免出现管理环节衔接不当,管理目标无法得到有效落实,推脱管理责任等不良现象,在未来大气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将朝着体系化、法制化方向发展,为提高我国大气环境保护质量奠定基础。
总结:综上所述,当前我国大气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存在技术滞后、制度不完善等问题,为此在借鉴国外先进且成熟的大气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技术同时,我国需立足大气环境保护切实需求,推动相关监管机制朝着数字化、智能化、体系化及法制化方向发展好,提高大气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效率,推动我国大气环境保护事业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洋.雾霾天气背景下提高大气环境监测质量的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29):196.
[2]郭峰,嵇春红.大气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探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05):123+127.
[3]刘强.关于提高大气环境监测质量的措施探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12):114+118.
[4]董新春.大气环境监测质量管控与实践方式的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5(22):176.
[5]尚春林,张敏.提高大气环境监测质量的措施探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07):124.
论文作者:张国君,周梅超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5
标签:大气论文; 环境监测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质量论文; 样品论文; 是在论文; 方法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