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芙蓉区大同瑞致小学,410000)
摘要:小学是一个人夯实基础的阶段。而对于刚刚步入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由于每个学生的基础不同,在教学上教师很难做到统一性教学。分层教学作为现阶段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从了解学生入手,从学生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分层”,真正的将知识以不同层次的教学传授给学生。本文就从小学分层教学具体的应用方法做简单的分析概述,目的是让不同层次段的学生都能够喜欢上小学数学,能够对数学产生足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分层教学;小学数学;应用;策略
引言
目前,在小学阶段数学教学中不同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不同,但其教学目的是相同的,都是为了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中不管教师采取哪种教学方法都应该结合学生的基础进行教学,学生的基础不同就需要教师进行详细的了解之后采取有效的“分层”教学。分层教学法作为一种能够有效辅助教学展开教学活动,同时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进行学科学习的方法。能够达到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点的目的。
一、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注意的事项
分层教学法是一种能够有效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学科学习的一种有效方法,然而教师在将分层教学法落实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时,也需要教师注意一些事项,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本人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为了使处于不同数学层次学生的数学水平都得到有效提升,在实际的教学中积极的将分层教学法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分层教学要科学
在将分层教学法运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科学的对学生进行分层,这样教师才能结合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当然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层之前,应该对学生的实际数学学习情况有清楚的了解,这样才能做出科学的分层。有些教师积极的将分层教学法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学,然而却难以对学生进行科学分层,最终影响了分层教学的效果。
2.分层教学的目的要一致
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提升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在教学中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目的无非就是为了应对考试,而作为教师要把数学教学建立在“教书育人”的基础上,让学生能够不仅学会知识应对学科考试,还有养成良好的道德观,树立正确的品性。在教学中需要教师进行分层教学,虽然采取的方式和策略不同,但最终的目标则是提升活动教学的有效性,使课堂教学时间达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二、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课堂教学任务要因人而异
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充分的了解,从学生的基础出发进行分层教学是现阶段教学的主要方法。在课堂教学任务中让学生学会知识,记住知识教学的重点是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而采用问题分层教学的方法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设计因人而异最终达到教学效果有效提升的目的。教师应在课堂中抛出疑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开放性的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问题的引出中,发表自己独立的观点,从而对小学数学充满兴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在讲《公顷和平方千米》这节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采用“先学后教”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字面意思上来讲就是学生先学习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最后做出补充。而对于本节课,教师可以首先提出问题并分层次进行问题的设计: 1.在现实生活中你知道的量度单位有哪些?(要求中等生回答)2.有哪位学生能够知道哪些单位之间可以相互互换?(要求优秀生尽量运用这部分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3.能否用量度单位来说一下你身体中的某一部位长度?(基础稍差学生回答)让学生结合教材利用十分钟的时间进行问题的寻找,可以小组合作也可以自己解决。这样在以上叙述中教师做到明确要求、明确时间、明确内容、明确方法。而学生在进行分成学习的过程中也不至于无从下手。通过这些与教材内容和学生层次相配套的问题设问,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有确定的学习目标,驱动他们学习。
2.教学活动要采取分层合作
在数学教学中,想要实现分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构建多元化的教育模式,依托教材的需要让学生在恰当的时机以层次的等同与异同划分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在同龄人的帮助下,互补所短各取所需,逐渐拓展了视野,以多维的视角看待小学数学问题,例如:《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师在进行课堂设计时,教师应该首先引导学生对以前的知识进行回忆,在课堂学习中我们学过正方形,知道三角形等一些图形。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是否也见过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呢?为了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师可以给每位学生分发一个三角形,并且进行分组,而学生要在教师的要求下组成不同的图形,道具就是利用自己手中的三角形进行组合。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让小组之间把正方形、梯形、长方形等图形一一组合出来。这样学生在合作中得到最终的答案,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在很大方面使学生对数学产生积极的学习兴趣。为了能够让学生在教学中明确分层合作,教师可以让学生之间自由结组,让不同分层的学生学会合作。同时教师又能够在充分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前提下活跃课堂气氛,事半功倍。
3.课后习题进行分层
教学过程中,大多数的教师比较注意对学生能力分层和教学目标分层,却忽略了对课堂教学的其他环节进行分层。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阵地,也是整个教学环节的核心,而课后习题又是巩固学生知识掌握的阶段,教师要注重课后习题的分层。实践证明,在分层教学中,对练习进行弹性处理,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在教学中利用好《配套练习》,对于学困生,可以只完成第一层“基础练习”;中等生和基础好的学生可以在完成基础练习的同时,完成第二层“综合练习”;基础比较好的学优生在完成前两层练习的基础上,可以挑战第三层“拓展练习”。在完成练习分层的基础上,教师要根据学生个人对自己能力范围内的学业完成情况进行评定,不能以统一的标准对待全体学生。这种方式主要是学生个体的纵向比较,即对自己在现有水平上能力的提高作为衡量的依据,这样会使能力强的学生产生动力,让他们向更高的自己挑战,同时对能力较弱的学生又是一种鼓励,激励他们学习和进步。
三、结语
总而言之,教学过程是一个长期、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分层教学中切勿操之过急、急于求成,而应当是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教学,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地进行。让不同群体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到课堂实践中来,让其以一种轻松愉悦的状态参与到具体的实践教学中,满足不同学生对学习的需求,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与发展,达到分层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赵广华.实施分层教学追求高效课堂[J].山东教育.2011年11期.
[2]王鹏霞.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年24期.
[3]王旭.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分层教学[J]语数外学习.2012年12期.
论文作者:黄迪勇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5月下《知识-力量》2019年5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9/3/7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目的论文; 数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教学中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5月下《知识-力量》2019年5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