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护理在PICU中的有效运用及效果评价论文_苏娴

邵阳市中心医院儿童重症医学科 湖南邵阳 422000

【摘 要】目的 研究并分析在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的护理工作中,应用舒适护理模式的护理效果,为临床护理奠定基础。方法 在我院重症监护室选择了2014年5月到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患儿,随机抽取7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护理模式并对比其效果。结果 经过不同的护理措施后,经舒适护理的试验组患者的心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如SDS和SAS的评分,差异显著(P<0.05)。应用舒适护理的试验组的舒适度(7.3±1.9)显著优于对照组(5.8±1.4),差异显著 (P<0.05)。结论 在临床护理儿科重症监护室患儿的过程中,应用舒适护理模式有助于护理效果的提升,同时有利于改善患儿的心理状态及舒适度,应广泛推广。

【关键词】PICU;舒适护理;效果

近些年,在日益发展的医疗技术的带领下,儿科重症监护室(简称PICU)也大大提升了救治儿童的成功率,但是由于PICU处于封闭的管理环境中,且环境较为特殊,虽然此种环境有利于避免患儿发生交叉感染,但是由于缺失了患儿家属对患儿的人文关怀,使其心理负担及压力明显增大,不利于医患关系的和谐性[1]。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与发展,护理模式不仅表现于临床护理及技术的层面上,更注重人文关怀。因此,本研究旨在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的护理工作中,应用舒适护理模式的护理效果,观察其运用效果为临床护理奠定基础,以下是详细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在我院相关科室选择了2014年5月到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且均为PICU 患儿78例。其中,男性和女性患儿各30例和48例;年龄:介于35天~13岁,平均年龄(6.12±2.76)岁。将所有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各39例的试验组与对照组,对比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模式。

试验组:以对照组为护理基础,辅以舒适护理模式。①舒适的环境:提供患儿较好的治疗与休养环境,对于室内的保持通风、温度与湿度,均要给予适宜的条件,并且予以柔和、光鲜的视觉感受,必须保持室内的安静,减少外界因素对患儿的干扰。②言语安抚:由于多数患者家属并不了解患者的具体病情,无法切身体会患者的痛楚,因此,家属的言语安慰难以满足患者的需求。但是,护理人员的言语安抚则是不同的,其在通过耐心、温柔地与患者沟通的同时,可将实时告知患者的具体病情,增强患者配合治疗的依从性及康复的自信心[2]。③缓解心理压力:患者休息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患者的心情,因此,护理人员应保证病房环境的舒适度、轻松度、安静,这样有助于患者释放紧张的情绪,并保证夜间的睡眠质量;如患者睡眠质量欠佳,则予以安排适量的白间运动,如不缓解,则予以相应的助眠药物。③减轻身心痛苦:由于在PICU中,患儿无法与外界沟通,仅依靠短暂的探视时间,难以满足患儿的心理需求,因此,护理人员应与患儿进行游戏性沟通治疗,例如讲故事、游戏、绘画、角色扮演等等,同时讲解患儿到医院是为了治疗病情而不是惩罚,并告知患儿父母定时探视,以降低患儿的心理压力,增强患儿的舒适度[3]。④患儿出院护理:作为PICU重要的护理环节之一,患儿本身尚未完全发育身体的各项技能,家长对患儿的各项疾病不甚了解,这均为患儿出院后的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因此,为了保障患儿出院后健康生长,应对患儿予以必要的出院指导,以提升患儿的生活质量。在出院的指导过程中,向患者介绍儿童常见疾病的发生原因及注意事项,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异常表现,如有必要可及时咨询、送医。

1.3 观察指标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评价患儿对本次护理的舒适度。并以心理情况相关量表为评分标准,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心理变化情况,如抑郁自评量表(简称SDS)和焦虑自评量表(简称SAS)。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中的T检验统计学分析所有指标结果,以P<0.05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儿护理前后的SDS和SAS的评分情况

详情见表1,经过不同的护理措施后,经舒适护理的试验组患者的心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如SDS和SAS的评分,差异显著(P<0.05)。

表1.比较两组患儿护理前后的SDS和SAS的评分情况(x±s)

注: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t=12.09,P=0.017<0.05;与本组护理前比较,t=11.48△P=0.009<0.05。

3 讨论

患儿虽然年龄小,但是也是一个完整的个体,其渴望身体健康,同时自身的生理及心理需求均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临床需要全面、整体地护理患儿。作为新兴护理模式的舒适护理,其可从三个方面使人达到最愉快的状态,如心理、生理和社会层面,最大程度地降低患儿的不适程度[4]。

在本研究中,经过不同的护理措施后,经舒适护理的试验组患者的心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如SDS和SAS的评分,差异显著(P<0.05)。应用舒适护理的试验组的舒适度(7.3±1.9)显著优于对照组(5.8±1.4),差异显著 (P<0.05)。上述结果验证了舒适护理的成功性与优越性,这说明本护理措施不仅消除了患儿的不良情绪,还大幅度降低了患儿的心理负担。本护理方式的宗旨是以舒适的环境为媒介,最大程度低避免了患儿对诊疗措施的抵触情绪,有利于患儿配合治疗依从性的增强,以提高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及舒适度[5]。此外,本护理模式有利于保障患儿正常的休息及良好的睡眠质量,为临床儿科的护理奠定了基础。说明舒适护理的重点为人文关怀,使患儿的各个方面均达到舒适、和谐的状态,以最良好的心理状态配合医者的治疗[5]。

综上所述,在临床护理儿科重症监护室患儿的过程中,应用舒适护理模式有助于护理效果的提升,同时有利于改善患儿的心理状态及舒适度,应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任志萍.舒适护理在 PICU 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2): 62-63.

[2]陈锦秀,叶天惠,余慧英,等.持续性护理人文关怀在提高PICU住院患儿家属满意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5,29(7):2504-2508.

[3]周瑜利,刘亚平,刘艺华.舒适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护理中的观察与体会[J].吉林医学,2014,12:2664-2665.

[4]陈锦秀,叶天惠,余慧英,等.持续性护理人文关怀在提高PICU住院患儿家属满意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5(7):2504-2508.

[5]吴巧燕,朱玉燕,陈佳佳.优质护理服务在PICU的实践与效果[J].临床医学工程,2014,21(4):505-506.

论文作者:苏娴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1

标签:;  ;  ;  ;  ;  ;  ;  ;  

舒适护理在PICU中的有效运用及效果评价论文_苏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