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株潭星级乡村旅游区(点)空间分布研究 ★
陈 征 李小玲
(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摘 要: 以首批长株潭地区的星级乡村旅游区(点)为研究样本,综合分析该类旅游目的地系统的空间分布特征:空间分布类型属于凝聚型;县区层面空间分布相对比较集中;星级乡村旅游区(点)空间分布呈现组团状凝聚分布的格局,分布密度最高处为长沙市三环线以内区域。
关键词: 乡村旅游,空间分布,长株潭城市群
1 研究背景
我国早在“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就明确提出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宏伟目标,湖南省“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也顺势提出建设旅游强省战略,把旅游业建设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并大力实施乡村旅游“3521”创建工程。近年来湖南乡村旅游发展态势方兴未艾,然而产业升级和规划建设过程中,部分旅游点的景观同质化、过度商业化问题比较突出,乡村旅游如何成为乡村振兴和区域发展的重要抓手,哪些地方真正适合乡村旅游大力发展,在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湖南省为促进“十二五”旅游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从2010年起在全省实施乡村旅游建设“3521”工程,即创建30个旅游强县、50个特色旅游名镇(乡)、200个特色旅游名村、10 000个星级乡村旅游区(点)和旅游家庭旅馆,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湖南省乡村旅游目的地体系。
乡村旅游和旅游空间结构一直都是旅游及相关学科关注的焦点。长株潭城市群作为中部地区核心城市群、国家两型产业建设示范区,开展乡村旅游区(点)示范建设并发展乡村旅游业具有独特优势。星级乡村旅游区(点)是乡村旅游地的重要组成和典型代表,可发挥农村经济发展和城乡融合的样板作用。研究星级乡村旅游区(点)的旅游空间结构特征,有助于挖掘乡村旅游地旅游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动力机制以及演化规律,为长株潭乡村旅游区(点)空间结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当前学术界对于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的研究,大多数集中在风景名胜区、A级旅游景区等类型方面;目前对乡村旅游空间结构研究从研究尺度看主要为全国和个别大城市,对于城市群尺度的乡村旅游区(点)的相关研究较少[1-3]。本文以长株潭地区星级乡村旅游区(点)为例,选取三星级及以上乡村旅游区(点)研究其空间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为该地区乃至全省乡村旅游区(点)空间结构的优化提供参考。
③加强流域本底调查、监测与分析,构建生态补偿的基础数据信息服务平台。调水前和调水后汉江中下游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等基础数据对比分析是实施生态补偿的重要依据,准确掌握调水后各项潜在受影响指标至关重要。因此,必须对汉江中下游区域的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状况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摸底调查、监测和分析,获取准确的第一手数据资料。应积极争取国家加大对汉江流域环境监管能力的投入力度,建立和完善水环境监测网络,构建良好的基础数据信息服务平台,从而为调水后观察环境变化、后续生态环境治理保护、争取国家政策支持,提供科学支撑和服务。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样本与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的湖南省星级乡村旅游区(点),是指根据DB/T 483—2009乡村旅游服务经营基本条件以及DB/T 484—2009乡村旅游服务星级评定准则等湖南省地方标准,经市、县(区)乡村旅游区(点)等级评定机构审核为达到一定标准并提供乡村旅游休闲服务的经营场所。在研究范围长株潭城市群内遴选出145个三级以上星级乡村旅游区(点)作为研究样本,它们在管理服务水平和游客满意度上代表了湖南省乡村旅游行业的较高水平。
研究所涉数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属性数据。长株潭城市群的星级乡村旅游区(点)名单可从湖南省旅游局公布的网站上获得,并且这些旅游区(点)的业态信息可以通过互联网渠道获得。2)空间数据。乡村旅游区(点)经纬度坐标等空间信息,可通过Google Earth来查询。电子地图的矢量数据可由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获取。
2.2 研究方法
3)断路器轴密封件安装工艺问题。就如第1个方面的原因所述,如果断路器在出厂安装时,垂直连杆与轴密封件之间的安装工艺不能达到垂直连杆与密封件同轴性的要求,就极可能造成垂直连杆与密封件之间的直接机械磨擦。
3 长株潭星级乡村旅游区(点)空间分布特征
3.1 空间分布类型
地理集中指数常用于反映研究对象在各地理单元空间分布的集中程度,其公式为:
式中:理论最邻近距离;
n ——点数,取值145;
新会计制度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和管理有着较多的优势,在新旧会计制度的衔接过程中,强调了财务报表和预算会计报表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不得随意改变本制度规定的有关数据的会计口径。
本文用基尼系数度量乡村旅游区(点)在城市群各县区的分布均衡状况,公式为:
D ——密度。
从宏观上看,星级乡村旅游区(点)可抽象为离散分布在长株潭城市群内的点状要素。145处星级乡村旅游区(点)理想随机分布的最邻近距离为13.90 km,而各样本旅游区(点)与最邻近的样本旅游区(点)间的最邻近距离平均值为6.95 km。最邻近点指数R =6.95/13.90=0.5<1,即星级乡村旅游区(点)的分布属于凝聚型,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集聚态势。
(1)临床带教教师观念有待改变。在医学检验临床教学中,带教教师往往重视集中授课,而忽视平时的临床带教,认为平时临床带教就是教会学生掌握操作流程。这种观念上的偏差导致带教教师教学主动性不够,带教手段单一,影响了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2)临床带教教师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大部分带教教师主要从事临床检验日常工作,对教学研究较少,理论知识也有所欠缺,这使得其在临床实习带教中力不从心。
3.2 空间分布均衡性
本文模型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多节点间组成区域内链路状态的预测,但节点数的增加会导致局部区域链路状态的复杂度呈指数倍上升,使得预测难度大大增加.为了探寻节点数和预测效果之间的关系,本次实验切片时长为320s,预测区域的节点数分别为:2、3、4,共进行了30次预测,实验结果如图12所示.
运用ArcMap软件输入获得的经纬度空间信息数据,将长株潭地区共145处乡村旅游区(点)以点要素形式,标注在已配准坐标的长株潭城市群地图上。利用Density等工具,对各星级乡村旅游区(点)进行密度分析。运用地理数学方法进行分析,用最邻近距离和最邻近点指数测度其空间分布类型;运用地理集中指数、基尼系数对其在长株潭分布的均衡性进行测度[4]。
采用最邻近点指数判别长株潭星级乡村旅游区(点)空间分布是随机型、均匀分布还是凝聚分布。当旅游区(点)的区域分布为随机型时,理论上最邻近距离的公式为:
式中:G ——乡村旅游区(点)的地理集中指数;
x i ——第i 个县区的旅游区(点)数;
T ——乡村旅游区(点)总数;
n ——县区总数。
G 在0~100之间取值,值越大则表明乡村旅游区(点)分布越集中。乡村旅游区(点)总数T =145,县区总数n = 22,通过计算,得到乡村旅游区(点)的地理集中指数G =33.81。假如145处乡村旅游区(点)呈平均分布,即每个县区的数量为145/22≈6.59处,则地理集中指数G =21.32。由此表明从县区的尺度来看,乡村旅游区(点)的分布较为集中。
妈妈的玩法对我有极大的吸引力。我缠着问:“你还会玩什么?”妈妈指着楼下的柳林说:“你看,随处都可以玩:吹柳笛、吹柳哨、做弹弓、编柳帽……”
3.2.2 乡村旅游区(点)分布均衡程度
A ——区域面积;
u ——各区域乡村旅游区(点)数占全国总数的比重的均值(即u =1/n )。
y j ——第j 个县区的乡村旅游区(点)占总数的比重;
n ——区域数量;
3.2.1 乡村旅游区(点)分布集中程度
式中:y i ——第i 个县区的乡村旅游区(点)占总数的比重;
2.3.3 对粗灰分含量的影响 氮、磷、钾肥单施处理,粗灰分含量增加不显著。氮、磷、钾交互配施,不含氮(N0)处理增长为1.62%~15.17%,其中N0P180K50粗灰分含量最高,达10.78%;含氮(N30)处理增长为8.76%~26.82%,其中N30P60K50粗灰分含量最高,达11.87%,氮、磷、钾配施,各含氮处理(N30)粗灰分含量增加幅度大于不含氮处理(N0)。
基尼系数介于0和1之间,越大表明集中程度越高。计算得出基尼系数是0.77,分布均匀度为0.23。这表明星级乡村旅游区(点)在长株潭22个县区的分布比较集中,空间分布不均衡程度较大,开福区、浏阳市、宁乡县、望城区、长沙县五个县区就集中了全市56.4%的星级乡村旅游区(点)。
小谷身材苗条,身高也不会超过20厘米。小谷虽然很小,但他却比自己那大块头哥哥聪明多啦。有一次我问他一加一等于几,他把小眼睛眯成了一条缝批评我:“小主人,上课要好好听呀,这不,你连一加一等于二都不知道啦!”我赶紧抹去头上吓出的冷汗,紧张地问:“‘十分感谢’的英语怎么说?”他长时间没回答我,看来我把他难住了。突然,我发现了一件事就笑不出来啦——我还按着问问题的按钮啊,结果我刚把手一松开,他就说:“Thank you very much!”小谷,你也太聪明了吧!
3.3 空间分布密度
利用ArcGIS的Density工具,对145处乡村旅游区(点)进行密度分析表明:长株潭城市群星级乡村旅游区(点)分布整体上呈现组团状凝聚分布的格局,分布密度最高的地区主要为长沙市三环线以内区域,包括开福区、长沙县、望城区城区部分,大体以湘江为对称轴分布。次一级密度区在位于浏阳市和宁乡县以及株洲和湘潭城区边缘。究其原因,这些地区大都位于长株潭城市群城区边缘地区,交通条件优越并有强大客源市场与资本作为支撑;同时由于远离闹市区的繁华,处于半开发与待开发的状态,并拥有一些可开发、吸引人的乡村旅游资源。因此,强大旅游市场需求和丰富旅游资源驱动了大批乡村旅游区(点)的诞生。
4 结语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星级乡村旅游区(点)的空间分布类型为凝聚型,最邻近点指数R ≈0.5<1;
2)星级乡村旅游区(点)在县区尺度的分布较集中,145个旅游区(点)的地理集中指数为33.81,基尼系数为0.77;
3)星级乡村旅游区(点)空间分布呈现组团状凝聚分布的格局,分布密度最高的地区为长沙市三环线以内区域。
参考文献:
[1] 徐 清.基于点—轴系统理论的宁波乡村旅游空间结构优化[J].经济地理,2009,29(6):102-104.
[2] 吴必虎.大城市环城游憩带(ReBAM)研究——以上海市为例[J]. 地理科学,2001,21(4):354-358.
[3] 秦 学.中国乡村旅游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优化[J].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8(6):25-27.
[4] 陈 征,郭 佳.中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空间分布特征[J].中外建筑,2019(5):136-138.
Study on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tar-rated rural tourism areas (points) in Changsha-Zhuzhou-Tan urban agglomerations ★
Chen Zheng Li Xiaoling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1,China )
Abstract : Taking the first batch of star-rated rural tourism areas (spots) in Changsha-Zhuzhou-Tan area as research samples, this paper comprehensively analyze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kind of tourism destination system: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type belongs to the cohesive typ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at county level is relatively concentrate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tar-rated rural tourism areas (spots) presents the pattern of cluster cohesive distribution. The highest distribution density is within the area of the Third Ring Line of Changsha City.
Key words : rural tourism,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ng-Zhu-Tan urban agglomerations
文章编号: 1009- 6825( 2019) 17- 0024- 02
收稿日期: 2019-06-27
★:湖南省社科基金(14YBA262),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2015JJ2096)
作者简介: 陈 征(1979- ),男,硕士,讲师,注册城市规划师
中图分类号: TU984.181
文献标识码: A
标签:乡村旅游论文; 空间分布论文; 长株潭城市群论文; 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