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园集学校 233322
教育是人与人心灵最微妙地相互接触。在接触中,我们会发现孩子们的心灵中有许多美好的思想道德的嫩芽,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呵护照顾这些幼芽,让它们茁壮成长。班主任无疑是老师中最操劳的一位,因为他要帮孩子们拔掉心灵中的杂草。孩子如何乖乖地听话,给我们“拔草”,那是需要沟通的技巧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教育能手永远也不会使孩子感到自己是一个发号施令的人。”所以,我们和学生应该是朋友关系。
一、尊重第一
做为初中班主任,只有尊重学生,学生才会尊重你,才会愿意听你的话。
记得我接这个班后不久,就通过投票选举的方式来确定了班委,接着明确每个人的职责。我把他们喊到我的跟前说:“第一,我代表班级所有同学向你们表示感谢!日后,班级的各方面工作就拜托你们了;第二我代表个人,感谢大家对我们以后工作的支持,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我们一起努力,把班级管理好。大家有没有信心?(学生齐答:有!)谢谢大家!”尊重学生,班主任要从一言一行做起。
1.“请”字常说。我们让每一个孩子回答问题或做事一定要用“请”字。学生听到后会觉得老师很器重、很欣赏、很尊重他。这不但会令学生对我们肃然起敬,还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他们会很高兴地回答问题或者为大家提供帮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让孩子们懂得礼貌待人,并且把礼貌带到生活中,这也是我们要教育学生的内容。
2.“我们”常用。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我们即使是批评也要讲究技巧。就拿我班一个爱迟到的学生来说吧。我先请他到门口来,然后语重心长地拉着他的手说:我们这两天,怎么了?是不是有什么事呀?学生就会主动说是什么什么原因迟到的了。他就会觉得不好意思,自己迟到了,老师还担心他,关心他,以后不再迟到了。若我们在班级当着大家的面,直接质问,学生会觉得很难堪,他可能会产生逆反心理,讨厌老师,迟到的问题也得不到根本的解决。“我们”可以拉近老师和学生的距离,处理好同学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因为班级是一个大集体,所以我们在班会上也记得常说“我们”。
3.“大家”常谈。作为一个集体,班主任一个人不可能把班级管理好,所以要借助大家的力量。我们可以两周举办一次“大家说说看”的会议,请同学们列出班级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班级是大家的班级,集体是大家的集体,所以班级事务要靠大家齐心协力。
4.“谢谢!”常使。一个班级体参加任何活动,都得大家齐心协力,所以班主任要谢谢每一位同学的付出和努力。上学期期末考试,全市统考,我班成绩全市排名前50名,为了表示感谢,我高兴地k歌一首,献给大家。学生们听到谢谢,会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认可,会更有动力为班级争得荣誉。这声“谢谢!”就是对孩子们的嘉奖,所以我们要经常使用。
二、善用鼓励
我们是朋友,是相互鼓励、共同前行的朋友。
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惑,他们比任何人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可和鼓励,所以当学生犯了错误或者成绩下滑时,我们仍然要弄清原因,以鼓励为主进行教育。
我班一个女生长得很漂亮,以前只爱打扮,不爱学习,各科都考不及格。我就经常把她喊出来,鼓励她说:“你是我们班最漂亮的一个女生,我们可以读更多的书,让自己成为‘腹有诗书气质华’的人。我总是用十分坚定的语气和肯定的眼神和她沟通,两个月后,我发现她更爱看书了,人较以前也更加自信了,这时候,我就会在班级公开表扬她的进步,其他同学都给与热烈的掌声。期中考试成绩出来后,我发现她除数学外,其它科都能考及格了。
一句鼓励的话有时可以改变孩子的一生。
有的学生成绩下滑了,我们还是要帮学生找到原因,再加以鼓励和关怀;有的学生一直是学困生,但我们也不能放弃他们,反倒要多关心,坚信他们还可以进步一小点。哪怕他们真的没有进步,起码我做到了“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件适合自己的“礼服”,我们要精心的设计制作,把鼓励当宝石镶嵌上去,让孩子们找到最好的自己穿上后,变得更加光彩照人。
三、快乐同行
我们是朋友,就应该有朋友间的快乐。
班级中的每个孩子都会厌倦成年累月地读,写,算,考,背。他们花一样的年龄,都有着自己的想法和追求,总是希望举办些活动,来减少自己的压力,所以,给个舞台,给个机会,让他们欢快地发光,幸福地歌唱。
班级活动的开展确定主题后可以大胆地交给孩子们来筹办。我们只要做个“导演”安排好谁做什么就可以了,每日向“筹委会”询问进展,不时提些建议。班级活动应该丰富些,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季节,安排不同主题的活动,如植树、种花、春游、朗诵、歌唱、作诗等。要鼓励班级的学生尽量都参加活动,尤其是性格内向的学生,鼓励孩子们自编自导自演,引导孩子们团结合作、相互协调。发挥孩子们各方面的能力,大家一起共同享受快乐的活动时光。活动的前提是安全,健康;活动的宗旨是大家一起快乐。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要强调安全,还要最大限度地发挥集体的团结合作的力量。
我们是朋友,是有着年龄悬殊的朋友;我们是朋友,是维系着教育与被教育的朋友;我们是朋友,是一起能说能笑的朋友!
论文作者:李静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6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1
标签:班级论文; 孩子们论文; 学生论文; 朋友论文; 老师论文; 自己的论文; 孩子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6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