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词汇教学非实用性弊端解决方案例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弊端论文,实用性论文,英语词汇论文,初中论文,案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初中英语词汇教学存在的非实用性弊端 对于非母语学习者而言,词汇的实用性是指能够与母语使用者自如进行书面或口头交流;能够阅读用目标语发行的期刊,观看目标语文化背景下的影视节目和其他流行媒体,阅览用目标语书写的专业教材或工具书;能够理解用目标语创作的优质文学语言的表达魅力以及能够识别两种语言间相近语意的表达差异,并在使用中自觉转换等。然而长期以来,在我国的英语词汇教学中却一直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应试轻应用的非实用性操作,对英语教学水平和学生英语实用能力的提高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其弊端主要体现在: 1.词意传达误差导致汉式英语表达习惯的养成 表意功能是词汇的基本属性,但意义的传达依赖于特定的语境。通常我们将某种语言产生和发展的环境载体称为母语语境,而把与其有明显差异的他种语言的同类载体称为非母语语境。母语与非母语之间的语境差异不仅关系到词汇的表达形式,而且极大地影响着交流的可能性和准确性。比如:人教版初中英语Go for it九年级全一册第二单元Section A 3a一篇课文的题目为“Full Moon,Full Feelings”,按照中国式的理解意为:圆圆的月亮,深深的情意,词句对仗工整,符合汉语表达美感,但是外国人却看不懂这样的表达。翻查《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词典》,“full”一词在口语中的常用词条是“充满的、满分的、饱的”;书面语习惯使用“完全的、全面的、详尽的、直接地”,全部词条没有能够用来表达“圆圆的”和“深深的”两个意思的,所以难怪有英美人士竟然戏谑地将其误解为“吃饱了的月亮,撑着了的感觉”。这个贻笑大方的“full”所体现出的问题正是语料素材脱离了母语语境所面临的尴尬。令人遗憾的是,此种状况在教材为训练词汇用法的各模块中随处可见:I think that they're fun to watch(SA-1c)、What story is the reading about?(SA-3a)、What do you like most about this festival?(SB-1d),等等,这些令人啼笑皆非的病句有一个共性特征,就是都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然而汉语文化语境和汉式英语表达毕竟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毋庸置疑,而后者即使为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也是断然不可取的,因为一个根本没有接触过英语母语语境的学习参与者是不可能通过非母语语境实现与母语语境之间的准确交流和沟通的,而且无论从理论到实践这都是严重违反语言自身发展规律和学习规律的。更为严重的是学生在这样的词汇素材的长期影响下,难免养成汉式英语的表达习惯。 2.培养目标指向误差造成英语词汇实用能力提高缓慢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对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培养目标的描述体现在对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注重,但现实是,国内公立教育的语言教学质量与国际标准之间差距巨大。究其根源,除基础教育的特定阶段和语言自身难易程度两个基本影响因素外,更主要的是能力培养目标指向出现了误差。在中国式英语课堂教学的现场语境下,“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实际是以应试为基准的,也就是说词汇教学的培养目标是指学生运用所学词汇的基础词意准确完成升学考试试卷考核的知识点,因此必然会产生以知识点识记覆盖语言实用能力训练的普遍现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疲于向学生灌输大量与考核内容相关的短语和固定搭配,在监督环节还不得不花费相当的精力督促检查学生记忆单词的效果,同时还要讲解大量考核词汇用法的习题。基本上没有多少可以花在词汇实用能力培养方面的时间和精力,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是绝大多数学生在掌握了定量词汇后仍然无法与英语母语使用者直接进行流畅的日常生活交流,也无法读懂较简单的纯英语语境媒体文字,无法真正达到新课标关于能力培养的指标要求。 二、初中英语词汇教学非实用性弊端的解决方案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非实用性弊端的解决是一项系统性工作,贯穿于备课、授课、考核三个教学主干环节的始终,且相互支撑,互为保障。方案的制订以切实贯彻实用能力培养目标为基本前提,同时又紧紧围绕加强实用能力训练为具体措施展开。 1.拓展以母文化语境为语料基础的词汇资源 新课标在关于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的课程理念中提到,英语课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要积极利用音像、电视、书刊、网络信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但在教学实践中,出于各种原因学生实际使用的词汇资源却极为有限。教师大多会推荐完全生产于中式语境的读物,如21 Century(School Edition),English Weekly,English Coaching Paper,China Daily,等等。这样虽然可以使学生对新闻素材的本身有亲切感,但是却不足以弥补教材词汇的汉语式表达缺陷,且很可能产生新的表达误区,所以既然要使用课外资料,不如使用英语母语语料更易于学生掌握纯正的英语词汇表达习惯,这些较权威的流行媒体资源包括美国的全国性报纸《洛杉矶时报》(The Los Angeles Times)、《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 Post)、《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具有影响力的期刊有《时代周刊》(TIME)、《新闻周刊》(News Week)、《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News & World Report)、《读者文摘》(Reader's Digest)、《商业周刊》(Business Week)和《财富》(Fortune)。英国全国性高级报纸主要有:《泰晤士报》(Times)、《每日电讯报》(The Daily Telegraph)、《卫报》(The Guardian)、《金融时报》(The Financial Times)、《每日快报》(The Daily Express)、《每日邮报》(The Daily Mail)、《世界新闻报》(The News of the World);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专业期刊有:《经济学家》(The Economist)、《旁观者》(The Spectator)、《新政治家》(The New Statesman)、《妇女界》(The Woman's Own)、《泰晤士报文学增刊》(The 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The TLS),等等。 2.完善以强化词汇实用能力训练为目标的教学方法 完善以强化实用能力训练为目标的教学方法是解决非实用性弊端的核心环节。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终端目标在于让学生学会如何使用词汇,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的词汇实用能力的培养。词汇的实用能力体现在语言实践的全过程之中,本文仅以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和辨析能力为例谈谈在教学中强化词汇实用能力训练的教学方法。为了更好地结合初中英语词汇教学实际,笔者随机抽取人教版初中英语Go for it九年级全一册第二单元的词汇作为讲解素材。 (1)使用检索竞赛法提高阅读能力。引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鼓励学生阅读、翻译报刊、影视作品、网络文摘中的相关例句,熟悉书面词汇的常用表达习惯及句型结构,提高对实用文体的阅读能力。 操作要点:①例词的选择限定在教材本单元生词表列出的范围内。②教师负责将四至五名同学分为一组,至少两组,并提供多个信息源及网址。如:Group A可查询http://www.express.co.uk/;Group B可通过PPTV聚力等国内网络流行播放器搜索欧美院线热播影视剧。③每组由一个组长负责分配阅读任务,要注意选择不同信息源;两名负责查阅的同学需保证所选信息和信息来源的准确性;一名同学负责翻译并讲解例句。④小组间可开展查阅质量和信息掌握能力竞赛,以完成时间、信息源扩展范围及受认可度作为衡量指标。教师可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同学评选,对获胜组予以奖励。解决初中英语词汇教学非实践弊端的实例_英语论文
解决初中英语词汇教学非实践弊端的实例_英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