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引导下宫腔镜治疗子宫中隔有效性的临床分析论文_贾桂英,沙青,籍学晶,佘义梅

B超引导下宫腔镜治疗子宫中隔有效性的临床分析论文_贾桂英,沙青,籍学晶,佘义梅

贾桂英 沙青 籍学晶 佘义梅

新疆乌鲁木齐市妇幼保健院妇科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1

【摘 要】目的:探讨在B超引导下宫腔镜治疗子宫中隔中的作用。方法:对50例有生育要求的中隔子宫患者,在B超引导下行宫腔镜切开术的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均一次完成,无子宫穿孔、脏器损伤等并发症发生,复查B超宫底部残留纵隔均<1 cm,宫腔形态基本正常,术后妊娠活产者为48例。结论:B超引导下行宫腔镜子宫中隔电切术,是一种较为安全,疗效较好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中隔子宫;B超引导;宫腔镜电切

【中图分类号】R76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5-085-01

中隔子宫是最常见的子宫畸形,发病率为0.009%~12%,其引起不孕的发病率为17%~35%。一般无特殊症状,多因婚后不孕或反复流产、死胎、早产或胎位异常就诊时发现。宫腔镜子宫中隔电切术是一种在宫腔镜直视下电切子宫中隔,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及效果好等特点。我院自2008年3月至2 012年3月,应用超声技术对50例施行宫腔镜手术的患者进行了术前诊断与术中监护,结果显示术中超声监护可有效地降低了手术风险,引起临床工作者的广泛重视。现将在B超引导下宫腔镜子宫中隔电切术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自2008年3月~2012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中隔子宫患者50例,其中完全中隔10例,不完全中隔40例。患者年龄24~36岁,平均(28.70±4.30)岁。47例患者发生自然流产1~3次,1例早产,2例患有原发不孕。

1.2 研究方法:所有病例均经超声及宫腔镜检查确诊。术前12 h行宫颈插管术。手术时间选择月经干净3~7 d内进行。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患者取膀胱截石位,适度充盈膀胱,若膀胱空虚,可注入生理盐水300毫升,在超声引导下,术者扩张宫颈至9.0~9.5号,置入电切镜,液体膨宫至视野清晰后观察宫内病变、子宫纵隔的长度、两侧宫腔及两侧输卵管开口情况,在超声监视下以环形电刀沿纵隔下极中点向宫底方向作纵形切开,保持左右对称切割,至宫底与前后壁等厚时终止。最后左右宫角部与宫底连成弧线,形成近似正常宫腔形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10例完全中隔达宫颈外口,在超声引导下于宫颈内口处切开中隔,贯通双侧宫腔,保留宫颈部纵隔,在超声图上出现强回声带,可以清晰显示切割范围及深度,可测量到电切面到子宫浆膜层的距离,术中及时指导医生手术,切到距宫底浆膜层0.8~1.0 cm即可。术后在B超监测下放置1枚节育环(母体乐),以防术后宫腔粘连。术后补佳乐+黄体酮人工周期治疗3个月,之后在宫腔镜下行取环术。跟踪调查患者术后生育情况并指导受孕。

1.3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2.结果

2.1 手术并发症:50例患者均在B超引导下行宫腔镜子宫中隔电切术,手术时间25~45 min,平均时间(31.34±7.83)min,无一例发生子宫穿孔、无水中毒及脏器损伤的发生。

2.2 术后宫腔形态恢复情况:50例患者术后门诊宫腔镜取环顺利,复查B超宫底部残留纵隔均<1 cm,宫腔形态基本正常。纵隔切除手术均一次完成。

2.3 术后妊娠及分娩情况:50例患者失访2例,其余48例均妊娠活产,足月妊娠分娩35例,早产13例。

3.讨论

子宫中隔主要由肌纤维结缔组织构成,造成局部血液供给不足,当受精卵着床于纵隔时,往往因血供不足影响胚胎发育,且因纵隔的存在使宫腔形态异常,形成两个狭小的宫腔,不利于胎儿的发育,故往往导致反复的自然流产、死胎、早产等。对既往有流产病史的子宫中隔患者需要行中隔切除术。其传统治疗为经腹子宫中隔切除术。由于宫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宫腔镜手术已完全替代了传统的手术治疗。宫腔镜下子宫中隔电切术,因其手术出血少、创伤小、恢复快,是目前子宫中隔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

宫腔镜电切术是经阴道、宫颈、宫腔自然腔道,准确地将电切工具反复放置到病变部位,切除病灶。子宫中隔切开术可以不开腹在官腔镜下准确地切除病灶,术中应根据子宫的解剖特点和病变位置设计手术操作步骤。子宫前壁、后壁及宫底肌层较厚,两侧宫角及峡部组织较薄,且子宫峡部临近有大血管及输尿管,故不能重复操作,对宫角、峡部部位操作时应特别谨慎,避免子宫穿孔和损伤周围血管及输尿管。B超引导下的宫腔镜电切术,不仅是对切割深度的监视,同时也对切除范围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子宫中隔的手术治疗,以往常在宫、腹腔镜联合下完成,在宫腔镜电切术中采用腹腔镜监护可以观察子宫外部形态,通过腹腔镜下判断宫腔镜的切割深度,可及时提示并防止子宫穿孔的发生。但是腹腔镜不能显示宫腔内部结构,在术中不能观察中隔长度、厚度,不能直观地了解纵隔是否切除到位,而且腹腔镜手术价格高,有6.29%的并发症发生,并增加了手术时间[1]。笔者认为,宫腔镜术中运用超声监视,在膨宫状态下能精确显示及测量纵隔的长度及厚度,同时能清晰显示子宫轮廓、利用组织脱水电切部位的强回声与子宫壁及宫底的关系,测量切割端与宫底浆膜层的距离,及时引导宫腔镜切割的深度,使中隔切割到位,术中B超医生应与术者配合一致,当发现切割强回声光带接近浆膜层时,应立即停止该处的再切割,大大降低了子宫穿孔或中隔切除不全的发生。本研究患者均在B超引导下行宫腔镜子宫中隔电切术,切割端与宫底浆膜层的距离为0.8~1.0 cm,无一例子宫穿孔、周围脏器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术后随访B超提示宫腔形态正常,纵隔手术效果理想。术后患者均妊娠活产(2例失访除外),有效改善子宫中隔患者的妊娠结局。所以,笔者认为B超引导宫腔镜子宫中隔电切术能减少了患者的手术风险,术中B超监视可减少操作的盲目性,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且无需全身麻醉、费用低的特点。子宫中隔术后提高了妊娠率,减少了流产率,克服了以往腹腔镜监护的许多潜在并发症,更易被患者接受,其手术安全性高、效价比高,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朱霄雁,施健学,缪小莉.浅析B超监测在子宫纵隔手术过程中的作用,中外医疗,2009,28(23):144.

论文作者:贾桂英,沙青,籍学晶,佘义梅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5年第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25

标签:;  ;  ;  ;  ;  ;  ;  ;  

B超引导下宫腔镜治疗子宫中隔有效性的临床分析论文_贾桂英,沙青,籍学晶,佘义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