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安县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大白兔周围神经损伤后不同时间修复的效果,以选择周围神经损伤后进行修复的最佳时机。方法:随机将大白兔分为 4 组。剪下长约 1 c m 的坐骨神经制作周围神经损伤动物模型。即时修复组即时进行神经修复组;2,4 周和 3 个月修复组神经两断端分别固定于肌膜上,缝合伤口,分别在 2,4 周后和 3 个月后修复坐骨神经。术后 3 个月于 缝合神经处的取材,检测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苏木精-伊红染色行病理学观察,电镜观察移植神经段结构,并进行神经移植 体轴突计数。结果与结论:2周修复组大白兔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快于4周和3个月修复组(P < 0.01),与即时修复组比较差异无显著 性意义(P > 0.05)。2 周修复组神经移植处组织形态、结构明显好于 4 周和 3 个月修复组。2 周修复组神经移植体轴突计数明 显多于4周修复和3个月修复组(P < 0.01)。结果提示在2周后修复神经损伤优于其他时间点,是周围神经损伤后进行修复 的最佳时机。
关键词:周围神经损伤;不同时间;修复;兔;神经组织工程
经过不断的探索,已经有很多关于周围神 经损伤的修复机制的研究报道,但对修复时 间的选择很少研究。大量实验证明BUNGNER 带-许旺细胞-基底膜结构是神经再生理想的微 环境[8]。这一结构大约在神经损伤两三周后形 成。而在神经损伤数小时后,近断端的神经纤 维就开始发芽再生[9-12],所以,神经纤维开始再 生与所需微环境的形成并不同步。作者制作动 物模型,对比观察周围神经损伤后不同时间修 复的疗效,以便为今后周围神经损伤后选择修 复的最佳时机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和方法
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
时间及地点:于2016-06/2017-07在淳安县第一人民医院实验中心完成.
材料:清洁级成年新西兰大白兔20只,体 质量2.0~3.0 kg
方法:实验分组:随机将大白兔分为4组,每组5只。2周修复组:2周后进行神经修复。4周修复组:4周后进行神经修复。3个月修复组:3个月后进 行神经修复。即时修复组:即时进行神经修复。
模型制作:将新西兰大白兔用30 g/L的戊巴 比妥钠麻醉后固定四肢,脱毛,在手术显微镜 下,自骨二头肌与半腱肌和半膜肌间隙剪开结 缔组织,钝性分开股二头肌与半腱肌,显露坐 骨神经,从犁状肌孔下0.5 cm处整齐剪下长约 1 cm的坐骨神经。即时修复组即时进行神经修 复组;2,4周和3个月修复组神经两断端分别固 定于肌膜上,逐层缝合伤口。分别在2,4周后 和3个月后重新打开伤口,在手术显微镜下用 10-0无损伤尼龙针线进行外膜缝合修复坐骨神 经,缝合伤口。所有在手术显微镜下的操作均 由作者1人完成。术后分笼饲养。
取材和检测:分别于神经移植后3个月各组 大白兔分别进行缝合神经处的取材检测。1运 动神经传导速度检测:于术后3个月取各组大白 兔,切开股后部暴露坐骨神经移植段,刺激电 极 置 入 移 植 段 神 经 近 端,记 录 电 极 斜 行 4 5 °插 入 胫骨前肌肌腹中部,两刺激电极距离为2.0 cm,测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2苏木精-伊红染色病 理学检查:取各组的缝合神经段,制成病理组 织切片,经体积分数为10%甲醛液固定、苏木 精-伊红染色后光镜下观察。3透射电镜检查:取各组缝合神经段,经戊二醛溶液固定,制成 电镜超薄切片,透射电镜下观察。4轴突计数:术后3个月,每组大白兔,在神经移植体中段随 机取视野,400倍显微镜下观察计算1.0 mm2内 的轴突数。
主要观察指标:1电生理结果。2病理学 观察。3电镜观察。4轴突计数结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统计学分析:采用盲法评估,使用SPSS 12.0 _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全部数据均采用 x ±s 表示,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SNK -q 检验。P < 0.05为有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 结果
2.1 实验动物数量分析 实验选用大白兔20 只,分为4组,无脱失,全部进入结果分析。
2.2 各组大白兔电生理检测结果 3个月后进 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检测示2周修复组(35.6±2.1)m/s;4周修复组(8.1±1.2)m/s、3个月修复组(15.6±1.8)m/s、即时修复组(29.3±2.0)m/s。2周修复组与4周修复组、3个月修复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0.01);即时修复组与2周修复组比较差异无显 著性意义(P > 0. 05);这表明,两周后进行神经修复与即时进行神经修复效果在统计学上相同,但实验结果两周后进行神经修复优于即时进行神经修复。
2.3各组大白兔缝合神经段病理学观察结果
3个月后各组光镜下可见:
1周修复组:
最好,可见神经纤维走行正常、排列完好,神经纤 维可见血管增生,束间无水肿,束膜周围可见少量 淋巴细胞浸润,髓鞘结构较好。
4周修复组:
最差,见神经纤维数量少、排列紊乱,神经纤维束 膜水肿明显,周围可见大量淋巴细胞浸润,髓鞘轴 突变性明显。
3个月修复组:
差,可见较多神经纤维结构破坏,排列略紊乱,神 经束膜周围可见大量淋巴细胞浸润,髓鞘和轴突变 性较明显。
即时修复组:
很好,神经纤维结构破坏不明显,排列整齐,束膜 周围少见淋巴细胞,髓鞘和轴突变性轻
2.4 各组大白兔神经移植体轴突计数结果2周修复 组轴突计数明显多于4周修复和3个月修复组,差异有非 常显著性意义(P < 0.01)。
3 讨论
本实验根据神经损伤修复表现出的这一生物特点,在瓦勒变性期修复神经损伤,发现再生神经的功能,电 生理和形态学指标都明显优于其他对照组,说明使近断 端发芽再生和远断端微环境的形成在时间上一致可以改 善神经修复效果。在神经损伤早期,远断端基底膜管内充满坏死的髓鞘和神经纤维组织,源于许旺细胞的促神 经生长因子也不充足,这样会影响近断端再生神经纤维 顺利而准确地长入远断端,同样也影响神经功能的恢复。本实验也证明了这一点。但是,在术中发现2周后两神经 断端都有明显的瘢痕形成,切除瘢痕后吻合神经两断端 会有一定的张力,所以在临床应用时要综合考虑其利弊。
通过前述可知,神经纤维开始再生与所需微环境的 形成并不同步。然而根据研究的结果指导神经修复的时 机选择的研究现今还很少,有学者根据周围神经的损伤 性质建议选择不同的修复时机,但这种方法尚欠缺理论 依据。因此通过对周围神经损伤后的病理演变过程的研 究,找到有利于神经再生的最佳时机。从而能更确切地 指导临床治疗时机的选择。实验成果将会解决神经修复 的时机问题,以提高临床的治疗效果。
论文作者:张腾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8
标签:神经论文; 损伤论文; 轴突论文; 个月论文; 周围神经论文; 神经纤维论文; 髓鞘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