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后浇带施工技术是解决沉降差,减少温度收缩应力的有效措施,所以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首先对后浇带施工技术进行介绍,然后对其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及施工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与研究。
关键词:后浇带;建筑施工;沉降差;温度收缩应力
1后浇带的定义以及其在建筑中的主要应用
1.1后浇带的定义
后浇带是指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为了避免现浇钢筋混凝土的结构由于温度、收缩不均等因素可能出现的有害的裂缝,同时按设计及施工规范的要求,在基础底板、墙和梁的相应位置预留临时的施工缝,将整体的结构暂时划分成为若干个部分,经过建筑工程构件的内部收缩,再在适宜时间后浇捣该工程预留得施工缝混凝土,将分割的结构连成为整体。一般情况下在建筑施工工程中,设置后浇带来解决设计施工中考虑沉降差异或者钢筋混凝土的收缩变形以及混凝土的温度应变等问题,现在在建筑工程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
1.2后浇带在建筑中的主要应用
对于那些在建筑中高层建筑以及其附属楼层的结构及基础设计成整体,但是在施工的时候用后浇带把两部分暂时性地断开,待主体的结构施工到达收尾阶段,已经完成了绝大部分的沉降量以后再浇灌连接部分的混凝土,这样就将高低层连接成为整体。设计这种后浇带时应优先考虑两个阶段的不同的受力情况,分别进行强度校准。连成整体后的工程的计算应当考虑到后期沉降差所引起的附加力。这种做法要求地基土必须要较好,房屋的沉降量能够在施工期间内基本完成。与此同时还可以采取以下的调整措施:调整好力差。主楼的负荷力因为比较大,采用整体基础降低土压力,并加大埋深,减少附加的压力。同时要调整好时间差。在工程施工中先施工主要楼层,待工程收尾,沉降基本趋于稳定后再对附加楼层施工,使得后期楼层沉降基本一致。再就是调整高差。在经过楼层的沉降计算,把主楼的标高定得稍微高,副楼标高定得稍低一些,预先留好两者之间的沉降差,使最后主楼和副楼两者之间的实际标高相一致。
2后浇带施工技术分析
2.1时间选择
通常情况下混凝土构建的收缩在两个月之内会完毕。而对于高层建筑和裙楼的结构和基础而言,则要等沉降完成之后开始浇筑后浇带。裙楼和高层建筑的主体部分一般是同时施工的,但是裙楼的施工量小而主题高层建筑的施工量大,在裙楼完成后,主楼的施工尚未完成,实际上裙楼的荷载产生的沉降在前,主楼的沉降在后,且主楼荷载造成的沉降多于裙楼的荷载,因此必须等主楼完全沉降完方可进行后浇带砼的施工。由于不同的施工季节、施工材料,一些需要延后浇筑时间的工程则要在设计图纸上体现出来。
2.2材料选择
后浇带浇筑前要将裂缝全面清理,排除积水,保持后浇带两边的构件表面湿润24小时以上。选择的材料必须是无收缩混凝土膨胀水泥或添加膨胀外加剂的普通水泥配置的混凝土。为了使后浇带的强度高于所连接的构建,施工前必须加入早强减水剂,对混凝土进行认真的配置和振捣。
2.3后浇带前期准备预设模板
模板的预设要严格参照施工图纸进行。在混凝土的浇筑之前要预设钢丝网模板,要保证钢丝网模板的钢丝网格均匀统一和钢丝粗细统一。模板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都必须有质量的保证,这是避免裙楼和主楼在连接跨度过大的时候,地下室大梁支撑的荷载过于大二超过钢支撑扣件的承受能力而引起扣件螺栓被破坏。
2.4浇筑混凝土
首先必须按照施工方案严格进行施工。第二、水平后浇带的浇筑要将钢丝网模板的侧压力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垂直后浇带的浇筑则要将混凝土充分振捣,振捣的时候要避免振捣器的振捣动作将钢丝网破坏。第三、注意振捣器与模板的距离以防止混凝土水泥浆流失。
2.5处理垂直施工缝
垂直施工缝的混凝土浇筑后达到初凝时就要用压力水冲洗直至出现骨料,并将钢丝网冲洗干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为了避免错过冲洗时间,施工图纸要对时间进行预设,必要时要有专人负责检查。
2.6后浇带施工温度选择
后浇带砼要选择适合的浇筑温度,以保证新老砼结合良好。最好的温度是10摄氏度,这符合热力学的收缩和膨胀的最佳结合点。后浇带砼在浇筑完毕后要在两天之后选择适当的时间收关,防止砼出现干裂,最佳的时间是早上或傍晚。
2.7后浇带的保护
后浇带的施工缝必须避免杂质和水长时间滞留。通常在后浇带缝的两端或两侧采用设置挡水砖或在后浇带内壁上涂抹防水砂浆的措施来完成保护;“后浇带的施工缝处理完毕并清理干净后,在顶部用木模板或铁皮封盖,并用砂浆做出挡水带,四周设临时栏杆围护,以免施工过程中污染钢筋,堆积垃圾。
3后浇带在设计与施工时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3.1后浇带在设计时应遵循“抗放兼备、以防为主”的原则,由于混凝土普遍存在的开裂问题,后浇带的设置应能释放大部分的约束应力,然后通过填充膨胀混凝土来抵抗残余应力。
3.2在施工中由于考虑沉降问题而设置的后浇带,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留设。
3.3若因施工原因需要预留后浇带时,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由设计单位设计留设位置。
3.4合理布置后浇带间距。一般矩形构筑物的后浇带间距为30~40m,后浇带宽度的确定应按结构构造要求确定并要便于施工,宽度一般在700~1000之间。
3.5后浇带处的梁板受力筋必须贯通,不得断开。若梁板的跨度较小,可一次配足钢筋;若跨度较大,可将钢筋断开并在填充混凝土时焊接好。
3.6后浇带部位的部分模板、支柱不能再浇筑混凝土之前拆除,以免梁板成为悬臂,产生变形。
3.7后浇带的位置宜设计在结构受力较小的部位,梁、板反弯点附近的剪力和弯矩都不大,适宜设置;也可将其设置在梁、板的中部,虽然弯矩较大但剪力很小。该工程建筑根据其结构形式及施工特点,将后浇带的位置设在了⑧-⑨轴间板的中部。
3.8后浇带的断面形式一般不宜留设直缝,确保混凝土填充后连接牢固。该工程结构的墙、板厚度均小于300mm,可设成平直缝。
4针对施工问题制定解决办法
材料质量问题上务必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严格,不跑浆,不允许留直槎。留直槎会使梁的后浇带出的木模缝隙过大导致混凝土漏料,造成砼体密度不够。应该留成斜坡槎。有些客观原因造成不能按照施工规定进度施工的工程,下半部分工程完工,上半部分停工。这时候如果在后浇带必须浇筑混凝土的话,引起的沉降裂缝破坏了结构,造成新的结构裂缝将更难解决。因此,一般在后浇带进行加强处理,要用高强度混凝土和内置高强度钢筋的方法来承担上半部分工程继续施工的时候形成的结构内应力。建筑基础施工的后浇带与建筑基础同时进行,且最先施工,对于出现的沉降和后浇带的缝接情况要做观测,一要按照图纸设计要求进行,二要为观测创造时间。后浇带的施工是一种细活,不同于结构梁和柱的施工,为了保证后浇带砼和结构部件严丝合缝且质量过关,在施工的过程中,现场的施工监督员必须勤加督促和检查,防止工人为了省事和避免麻烦偷工减料和省略步骤。
5结束语
通过后浇带施工技术,不仅实现了对因沉降差、温度收缩等引起的裂缝的预防,还实现了大面积建筑的分块施工。经大量的实践证明,后浇带技术的应用,不仅加快了施工速度,缩短了施工周期,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建筑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徐至钧等编著.混凝土结构裂缝预防与修复.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01.
[2]北京土木建筑学会主编.混凝土工程现场施工处理方法与技巧.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05.
[3]建筑学会著.地基与基础工程现场施工处理方法与技巧.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05.
论文作者:姚文山,张亮亮,王新宇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31
标签:混凝土论文; 结构论文; 主楼论文; 工程论文; 建筑论文; 模板论文; 裂缝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