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翠珍 任宪辉 杨洪亮
(牡丹江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黑龙江牡丹江 157011)
摘要:目的 研究了病毒性肺炎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外周血中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 选取2014年1-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肺炎患儿126例为治疗组,及6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分别采集治疗组和对照组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仪对外周血CD16CD56、CD16、CD56NK细胞和CD3、CD4T和CD8淋巴细胞亚群变化进行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儿CD16CD56、CD16NK细胞在急性期、恢复期和康复期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CD3、CD4淋巴细胞亚群及CD4/CD8比值明显下降,CD8明显增加,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病毒性肺炎患儿免疫系统严重紊乱,动态监测肺炎患儿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规律,对预测其病程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病毒性肺炎;自然杀伤细胞亚群;T淋巴细胞亚群
病毒性肺炎是由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向下蔓延所致的肺部炎症,是临床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主要发生于冬春季节,通过飞沫或者直接传播为主,传播速度迅速,目前是导致我国小儿死亡的原因之一[1]。病毒性肺炎病原体主要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及副流感病毒等[2]。患儿一旦感染病毒后,机体免疫系统会发生相应变化,其中NK细胞和T淋巴细胞亚群均在病毒感染过程中起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本课题分析了病毒性肺炎患儿外周血NK细胞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疾病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 126 例病毒性肺炎患者为治疗组,诊断标准参照第4版《儿科学》[3],
根据ELISA方法监测病毒特异性IgM抗体阳性者确诊为病毒性肺炎。126例患儿其中男71例,女55例;年龄2-48个月,平均(14.3±10.5)个月;病毒感染类型:副流感病毒 45例,流感病毒40 例,呼吸道合胞病毒25 例,腺病毒16 例。对照组:同期门诊保健的健康儿童 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2-46个月,平均(14.3±10.5)个月。无器质性病变,近一个月内未患过呼吸道感染、发热或其他疾病者。
1.2方法
1.2.1试剂 人CD16、CD56、CD3、CD4、CD8、抗体购自BD公司。
1.2.2标本采集 治疗组分别在肺炎第2,10天采血,健康对照组于体检当天采血,二组均空腹抽取静脉血4ml肝素抗凝。按照1:10加入红细胞裂解液,5min后1000rpm/min离心3in 弃上清,沉淀用PBS洗涤两次,用于后续分析。
1.2.3流式细胞仪检测:分别取上述处理样本,细胞数量调整到1-2×106 /管,均用PBS+1﹪BSA冰上封闭30min,离心弃上清,重悬于100ulPBS+1﹪BSA缓冲液中,加入小鼠抗人CD16FITC和CD56PE各1ul,4℃避光孵育30min,结束后用PBS清洗3次,重悬于500ulPBS缓冲液用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每个样本重复3次。在单个水平分析CD16、CD56、CD3、CD4 、CD8、表达。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均数间比较采用t检验。
2.结果
2.1各组NK细胞亚群的变化 结果如表1所示,与对照组比较,病毒性肺炎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外周血CD16、CD16CD56 NK细胞比例明显下降,而CD56NK细胞明显增加,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 0.05) 。急性期患儿CD16、和 CD16CD56NK细胞下降水平较恢复期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3.讨论
病毒性肺炎是儿科呼吸道常见疾病之一,目前认为其发生与病毒的毒力、感染途径以及宿主的年龄、免疫功能状态等有关。
NK细胞和T淋巴细胞是重要的细胞免疫成分。NK细胞可通过自然杀伤、抗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以及分泌细胞因子等途径杀伤病毒感染细胞、肿瘤细胞或者寄生虫等。NK细胞分为三个亚群,包括CD16 NK细胞、CD16CD56 NK细胞、 CD56 NK细胞。不同亚群细胞其杀伤能力也各有差异,其中CD16 NK细胞最强,CD16CD56 NK细胞次之,CD56 NK细胞最弱。本课题分析了病毒性肺炎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NK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显示病毒性肺炎患儿外周血中CD16 NK细胞、CD16CD56 NK细胞数量明显下降,而CD56 NK细胞数量明显上升,说明NK细胞的活性明显下降。恢复期患儿外周血中CD16 NK细胞、CD16CD56 NK细胞数量明显上升,而CD56 NK细胞数量明显下降,说明NK细胞的活性有所恢复[4]。本课题分析了病毒性肺炎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显示患儿急性期CD3、CD4细胞明显降低,CD8细胞明显增加,CD4/CD8比例<1,说明T淋巴细胞破坏较多,细胞免疫受到抑制[5],机体的抗病毒能力下降。恢复期患儿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较急性期有一定的恢复,说明患儿恢复期免疫功能有一定程度的好转。
综上所诉,病毒性肺炎患儿免疫系统功能低下,且严重紊乱,临床可通过检测患儿外周血NK细胞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时给予一定的药物治疗,提高患儿的免疫系统,进而缩短感染病程和及早治愈。
参考文献
[1] Ruuskanen O,Lahti E,jENNINGS LC,et al.Viral pneumonia[J].Lancet,2011,377(9773):1264-1275.
[2]. 曾国庆,刘文君,郭渠莲。婴幼儿病毒性肺炎病原学及免疫功能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7):916-918.
[3] .赵明奇,连广琬,朱冰等。婴幼儿病毒性肺炎病原学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2):2398-2400.
[4].何德根。肺炎患儿CD16CD56、CD16自然杀伤细胞占淋巴细胞比例的变化。[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8,23(4):316-317.
[5].魏田力,侯安存,卢炎。不同年龄组健康儿童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J]实用儿科临床杂,2010,25.(17).1357-1358.
牡丹江市科学技术计划项目合同编号:Z2014s087
论文作者:杨翠珍,任宪辉, 杨洪亮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4月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2
标签:细胞论文; 淋巴细胞论文; 患儿论文; 病毒论文; 性肺炎论文; 恢复期论文; 外周血论文; 《医师在线》2016年4月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