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模式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应用的可行性论文_黄立伟

PPP模式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应用的可行性论文_黄立伟

芒市水利局 云南德宏 678400

摘要:水利工程关乎社会民生,面对社会发展不断增长的需求,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重视。由于水利工程自身特性,在工程建设中涉及众多的内容,存在不同程度上的融资风险,在一定程度上为地方财政带来了沉重负担。部分水利工程长期处于管理效率低,设备维护难度大的状态,通过PPP模式应用,有助于优化社会资源,降低地方政府的财政负担,对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效率和质量提升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故此,本文就数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PPP模式应用可行性展开分析,提出合理对策推动水利工程建设和发展。

关键词:水利工程;PPP模式;设施维护

在水利工程基础设施建设中,工程项目规模不断扩大,大量先进技术应用其中,对于工业生产和畜牧业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当前我国水利基础建设脚步滞后,未能紧跟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导致很多水资源匮乏,利用效率不高。尤其是很多地区重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却对后续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缺乏足够重视,迫切的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一、PPP模式概述

PPP模式是为了满足区域公共产品需要,由社会不同部门联合形成制度化的合作方式。具体可以分为准备、招标、融资和实施几个过程。首先,由个人或是政府提出项目应用PPP模式建议,对项目市场进行深入调查;其次,结合政府招标文件内容编制投标文件,经过公开招标后确认招标;再次,在融资过程中政府实施监管,私人部门负责编制融资计划和融资谈判,最后签订融资协议;最后,在特许权协议规定范围内进行项目设计、施工和运营工作,对项目全面监管与合作,可以保证施工质量和进度,通过与其要求相契合[1]。

二、我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一)配套法律法规不健全

纵观当前我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现状来看,我国的PPP模式引用还处于发展阶段,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不健全,难以满足新时期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需要[2]。就拿现在芒市新建的先午水库工程来说,本项目采用PPP模式建设,项目法人为芒市水利投资有限公司(SPV公司),项目实施机构为芒市水利局(芒市先午水库工程管理局为项目实施日常监管机构),如果按传统的管理方式来管理,法律法规都比较健全,管理法律依据较充分;采用PPP模式后,目前出台的指导性文件主要有《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试行)的通知(财金[2014]113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意见(发改投资[2014]2724号)》、《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6部委 第25号令)》三分文件,同时三份指导性文件分别由财政部、发改委、水利部等六部委发布,各文件对监管部门的管理权限等内容存在规定不统一现象,而且指导性也不全面,对项目的实施指导性差;针对芒市先午水库来说因法律法规不健全,在工程建设管理局与芒市水利投资有限公司(SPV公司)将采取怎样的监管措施在法律法规上就缺乏管理依据,所以为推进项目建设,芒市先午水库工程管理局主要是以传统方式管理为主,监督SPV公司对项目加强管理为辅。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主要表现在BOT模式中,对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缺乏严格监管,更多的是流于表面,细化程度不足,缺乏完善的风险控制管理体系,权责划分不明确,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在PPP模式应用中,其中还有很多法律监管盲区,不仅影响到政企合作,未能充分履行全责,不利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效率提升。由于权责不明确,单位之间相互推诿,导致企业自由创造性发挥不充分,受到政府强制性约束和控制,不利于工程建设质量提升。此外,由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中PPP模式应用法律法规不健全,可能滋生徇私舞弊和贪污腐败现象出现,在社会掀起不良风潮[3]。

(二)企业融资难度较大

当前我国的资本市场上,在银行信贷市场中,由于缺乏完善的担保体系,投资周期长,风险大,导致多数的商业银行不愿意贷款给企业,难以满足企业资金需求;就拿芒市先午水库来说银行对项目满足信贷的前置条件限制太多,如满足项目开工的各种审批手续需全部完成、项目固定资产入库等,满足项目开工的前期手续达十三项(如:可研初设批复、环评、水保、林业手续、用地手续等),此手续的办理受制的部门多,办理时限长。也正是融资难度较大,导致项目实施建设资金滞后,对项目推进都带来不良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PPP模式定位中政府权责模糊不清

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中,主要是以政府为主导,逐渐形成了一种政治文化,PPP模式的应用则改变了这一模式,形成了互利共赢的政企关系。受到历史因素影响,PPP模式下仍然是以政府占据主导地位,甚至形成了一种独断地位。也正是这一问题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

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中PPP模式应用对策

(一)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

对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问题,为了可以提升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应该充分发挥PPP模式优势,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明确政府和企业的权责所在,一般与水利础设施中PPP模式得到规范化应用,原有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中PPP模式的应用,即便建立了相关法律法规,但是内容不够细致,执行环境同实际需求相背离,极大的制约PPP模式原有作用发挥。所以,为了可以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中充分发挥PPP模式优势,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明确的细节制度,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质量提供坚实保障[4]。

(二)构建风险分担机制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中,由于工程工期长、投资大、收益低特性,很容易受到不确定因素影响,导致企业承担风险较大。这就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应该构建风险分担机制,协调风险与控制力,参与到项目中需要充分考虑风险承受能力,是否具备风险防范能力。坚持风险与收益对等,发挥PPP模式优势,坚持实事求是态度,以便于在防控风险的同时,维护自身合法利益,促使政府和企业互惠共利。

(三)拓宽融资渠道

为了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改善融资问题,应该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在政府的扶持下,颁布相应优惠政策,放宽企业的限制条件,提供更多的融资支持[5]。同时,还要持续深化PPP模式创新和完善,动态调整融资内容,在了解企业融资情况和个性化需求基础上,推行政策贷款、放宽限制和社保基金等措施,以便于为企业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打造高质量的水利工程项目。

(四)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水利工程建设中应用PPP模式,需要立足实际情况,加强专业性人才培养,全面掌握工程实际情况基础上,结合施工人员专业知识和经验来解决工程建设中的问题。为了保证基础设施建设活动顺利完成,可以定期组织技术交流活动,打造一支高素质队伍,提升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质量。

结论:

综上所述,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中,通过PPP模式的应用,培养一支专业人才队伍,整合工程资源,在掌握工程实际情况基础上,规范化进行施工,在打造高质量的水利工程项目同时,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丰景春,姚健辉,张可.农田水利PPP项目的运行机制——基于随机演化博弈[J].技术经济,2018,37(01):68-75.

[2]安慧,宋玉,张锦阳.基于物元可拓的PPP模式在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可行性研究[J].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9(03):1-5.

[3]李烨,许峻实.我国农村基础设施投资机制中公私合作模式的应用研究[J].法制与经济,2016,31(09):144-146.

[4]丁晓欣,贡爽.PPP在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探究[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11(04):40-46.

[5]王阳,张朕.PPP模式在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中运用的可行性分析[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6,23(06):143-145.

论文作者:黄立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4

标签:;  ;  ;  ;  ;  ;  ;  ;  

PPP模式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应用的可行性论文_黄立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