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市广安区龙台镇初级中学校 广安 638011)
新课程背景下,教学发生了较大变化。语文教学,,核心是知识获得(获得信息)与能力提高(表达信息)以及人文熏陶。目的在于获得语文知识并学会运用从而更自如、更有效地表达自己,同时从文本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染,使自己的人文素养得到丰富和提升。语文教学,终极目的是为了生命的鲜活、个体的独立和思维的丰富,所以,语文教学应坚持以生为本,从“活的此岸”出发,从而走向“活的彼岸”。要让语文教学做到真正的回归本真即以生为本,笔者认为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一、教师塑造自我,重新定位角色
在网络教学和图书馆缺位的情况下,教师就更有必要丰富和提升自己了。要让学生成为蜜蜂,教师首先就要成为一只更勤劳的蜜蜂才行,含英咀华,一是用知识去教育学生;二是用自己的行为去感染学生,让他们明白:做一个知识的探索者比做一个知识的接收者更快乐、更充实。在教师的行为影响下,学生会自觉自主寻觅百花,吮吸花蜜,酿制佳酿。在生本教育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教师与学生的课堂角色也有所改变。教师课前是设计者,在课堂上是帮助者、促进者。学生不再被看作是一个需要管教、需要告诉的被教育者,而是有着强烈学习本能的生命,他们是课堂的主人。教师的核心任务,不是自己教,而是组织学生学,服务学生学,为学生创造一个充满生机的课堂。
二、给学生创造空间,引领认知与感悟
语文课堂虽然是一个相对开放的空间,但它毕竟是一个有着封闭性的区域,犹如一个小小的鸽笼,那里面的空间根本不能叫做蓝天。只有让鸽子飞出去,在广阔的空间里采收更多的食粮,它才能成为一个完整意义上的生命。只有创造机会,让学生从课堂上自由地走出来,接触更丰富更厚重的文本作品,他们的知识才不至于走向单薄,他们的视野才不至于走向狭窄,他们的思想才不至于走向贫瘠。创造一个浩瀚如大洋般的空间让学生感悟文本。怎样创造机会呢?教师要更新观念,还学生以学习和发展的地位,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我以为,一个学校可以不设置太多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可以没有特别出众的老师,但一定要有供学生徜徉的图书馆,只有在那里,学生才能放飞他们求知的翅膀,那里才是学生最向往的地方:“一个没有图书馆的学校是一座没有海鸟的孤岛,一个图书馆抵得上一千个老师”!而现在学生不是大都被困在这个孤岛上吗?他们的生活中是少得可怜的课本与之为伴,他们是被图书馆遗落的孤儿!试问,这样的教育,又怎能岂望语文教学回归本真?让课堂成为思想的王国。放手让学生去品、去感悟,在感悟中生成评价,在评价中完善认知。与文本对话,与创作者对话,感受创作者灵魂的悸动,感受语言文字的鲜活与灵动。不要害怕耽搁时间,“时间不是用来浪费的,而是拿来创造价值的”
三、优化合作学习,尊重学生“主位”
事实证明,只有分小组合作学习,把讲台“让”给学生,才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在分组时必须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兼顾优差生搭配,进行合理分组,分清每个成员职责,确保活动顺利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互相协作、探究学习,本身就是一种参与,一种“亲历”。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应该学会倾听,会质疑,会组织、会总结。教师要设计具有一定难度的学习任务,问题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先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对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注意随时监控合作学习的进程和质量,不能放任自流,注重小组合作交流时间的分配,还要引入竞争机制,加强小组评价的激励性。后进生回答多加分,促进后进生学习的积极性等,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小组凝聚力,有效合作探究,才能构建“高效课堂”。例如学习《晏子使楚》时, 我设计了多个环节让学生“商量一下”“小组交流”“讨论探究”等,让学生在合作互动过程中把交流深入,表达出自己的意见。这样真真切切把自主合作落实于学习过程之中。教师要精心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一要组织好学生自学,使每个学生都能独立思考;二要组织好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教给合作的方法,重视对合作学习的评价,做到互动学习与个别辅导相结合;三要组织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强引导,全面实现教学目标。
四、创设宽松环境,探索教学开放性
创造宽松如大自然的环境,教师和学生都是风景的欣赏者,只是欣赏的心理状态不同评价的角度不同罢了,从这样的意义上讲,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生命体,应互相尊重彼此的发现和感悟并学会分享与认可。如鲁迅《藤野先生》,写到“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几件事情时,对藤野先生做了哪些描述?每件事分别体现了藤野先生的什么品质?通过阅读思考,师生共同探讨,交流感悟达成共识。实行教学开放,坚持课内课外结合。一方面,教师要大力改进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不应仅限于读书、写字、答问,而应充盈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小课堂连着大世界”。另一方面要拓宽语文教学的途径、形式。教学内容、形式、途径要向自然、社会、现实生活开放,也就是说,必要时语文教学要走出去。还要重视课外阅读、课外习作的指导,使学生把课内学习所得迁移到课外学习中去。
五、让学生书心灵,提升创新能力
让学生将写作视为灵魂的一个出口,“水满了自溢”,学生心灵的泉眼满了,他自会选择以口语或书面的形式进行表达,不管他选择何种方式,教师都要学会理解和欣赏,让学生的表达成为内在的需要和习惯,这样,学生就不会害怕写作,也就用不着谈“写”色变了。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创新能力,核心是独立思考能力,还有丰富的想象力。怎样培养呢?
比如,在识字教学中培养独立分析、识记字形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培养读文章想画面的能力,激活想象力;鼓励学生发表独特感受和个人见解,说真实想法,不人云亦云;在作文教学中引导观察,鼓励发现,提倡写个性化作文,增加想象作文的练习。
六、联系现实生活,用好源头活水
就学校有限的课堂教学而言,要让语文教学回归本真,还需从这个方面努力,即处理好语文是与生活关系。语文是与生活关系最密切的一门学科,把语文植根在生活这片厚实的土地上,从生活中吸取养分,把生活的“血脉”引入课堂,包括阅读和写作的各个方面,语文教学才能开出最鲜艳的花。割裂语文与生活的关系,认为语文是独立于生活之外的一朵奇葩,从而将语文从生活的土壤中活生生地拔离,这种做法无异于将语文这朵花丢弃在荒野,最终的结果也就不可能出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纯美意境了。
论文作者:蒋德铭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7年第9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5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论文; 他们的论文; 合作学习论文; 课堂论文; 《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7年第9期(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