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ICU临床治疗62例分析论文_王善水,田静静

山东省高唐县人民医院 252800

【摘 要】目的:观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ICU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ICU病房2014年7月~2017年7月接收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62例,依照病因,将患者分为肺内源性组(n=35)与肺外源性组(n=27),均给予ICU临床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机械通气时间(10.1±1.8)d,住ICU时间(12.2±2.7)d,肺内源性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均高于肺外源性组,差异显著(P<0.05)。患者死亡率35.5%(22/62),其中,肺内源性组死亡率37.1%(13/35),肺外源性组死亡率33.3%(9/27),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ICU临床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时,应根据患者病因针对性治疗,以提升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病死率。

【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ICU;临床治疗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一种综合性疾病,在临床中比较常见,特征表现为急性呼吸困难、降低肺顺应性、并发低氧血症等,死亡率较高,患者就诊后,治疗需及时、有效的开展,以降低病死率,改善患者预后。ICU作为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主要场所,一直在积极的探索更为有效的、可降低病死率改善患者预后的方法。本院ICU接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后,采取ICU临床治疗方法,获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ICU病房2014年7月~2017年7月接收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62例,男32例,女30例;年龄51~83岁,平均(60.7±7.2)岁;发病原因:肺内源性35例(其中,肺部感染32例,误吸3例),肺外源性27例(其中,脓毒症18例,多发外伤5例,重症胰腺炎4例)。纳入标准:(1)均符合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标准;(2)经X线胸片等检查确诊;(3)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依照病因,将患者分为肺内源性组与肺外源性组,经比较,两组患者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ICU临床治疗,具体方法如下:呼吸机连接氧源后,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通气吸氧方式,如面罩吸氧、气管切开、气管插管;连接完成后,打开氧源,开始辅助性通气;通常,控制呼吸机气量在7ml/kg左右,设置呼气末正压通气时,范围为7~17cm H2O,设置气道峰压40cm H2O、气道平均圧35cm H2O;机械通气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者尿液量;如患者伴有肾功能恶化症状,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及时实施;患者通气吸氧方式为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时,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后,可转为面罩吸氧,并依据具体的改善程度适当调节供氧压力;加强控制原发性,积极预防感染。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及死亡情况,同时,对比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及计数资料分别利用t和 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比较

经观察,所有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平均(10.1±1.8)d,住ICU时间平均(12.2±2.7)d。对比两组,肺内源性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均高于肺外源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注:与肺外源性组相比,*P<0.05。

2.2死亡率比较

62例患者中,死亡22例,死亡率35.5%;其中,肺内源性组死亡13例,死亡率37.1%(13/35),肺外源性组死亡9例,死亡率33.3%(9/27)。肺内源性组患者死亡率与肺外源性组相近,无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近年来,尽管医学水平不断提高,临床上也较多的关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但该疾病依然具有40%~50%的病死率,比较高。从病因上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包含肺内源性与肺外源性两种,这两种患者具有不同的症状表现及具体诱发原因。肺内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早期时,肺泡损伤出现,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较多的改变肺实质,而肺外源性早期表现为肺间质水肿出现,因肺渗出较多,影像学检查后,改变呈毛玻璃样[1]。另外,与肺外源性患者相比,肺内源性具有更为明显的肺组织弹性阻力增加程度。因此,应用呼气末正压通气、俯卧位通气等通气方式治疗肺外源性患者时,可明显的改善患者呼吸力学指标、肺泡腹胀指标等,促使患者尽早康复,但肺内源性患者采用这些方法的治疗效果却并不明显[2]。本研究中肺外源性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与住ICU时间明显降低,且低于肺内源性组正符合此理论。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起病急,发病后病情会迅速进展,尽管治疗后可缓解部分患者的临床症状,但仍然具有比较高的病死率。本研究62例患者经治疗后,仍有35.5%患者死亡,而且肺内源性组死亡率与肺外源性组死亡率并无明显差异,均比较高。对此,ICU临床采用机械通气方法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时,还应针对患者病因,结合具体诱发原因,制定综合性的治疗方案,以提升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降低病死率,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3]。

综上所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采用ICU临床疗法治疗时,通过机械通气与相应药物的联合治疗,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症状,促进患者康复,不过,从病因方面看,尽管肺外源性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与住ICU时间低于肺内源性患者,但这两种病因患者的死亡率均比较高,因而还需要针对具体的病因研究出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降低病死率,改善患者预后,促进患者痊愈。

参考文献:

[1]曾育平.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采用大剂量乌司他丁治疗的疗效分析[J].北方药学,2016,13(05):90-91.

[2]梁松荣.早期呼吸机治疗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体会[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29):6002-6003.

[3]何发标.乌司他丁联合血液净化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03):428+466.

论文作者:王善水,田静静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5月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3

标签:;  ;  ;  ;  ;  ;  ;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ICU临床治疗62例分析论文_王善水,田静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