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价值分析论文_钱章君1,朱荣峰2(通讯作者)

(1江苏省宜兴市人民医院肿瘤科 江苏 宜兴 214200)(2江苏省宜兴市人民医院超声科 江苏 宜兴 214200)

【摘要】目的:探究肝癌临床治疗中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30例肝癌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观察比较患者治疗后各阶段肝功能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存率。结果:30例患者在治疗后1d、7d、30d、60d各阶段肝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ALT、AST和PT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ALB无明显差异(P>0.05);30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或并发症发生,发生率为16.67%,经给予退热、抗感染等干预治疗后,3~5d并发症症状均消失;30例肝癌患者治疗后半年生存率为86.67%,治疗后1年生存率为76.67%,治疗后2年生存率为63.33%。结论: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疗效确切,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并发症反应轻微,操作简单、方便,减轻患者痛苦,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关键词】超声;射频消融治疗;肝癌;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7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2-0104-02

肝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的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目前,肝癌患者在临床治疗中以手术切除治疗为首选治疗方法,但许多患者由于病灶位置、主梁及患者自身情况差等多种因素影响,患者无法接受手术治疗[1]。临床有研究指出,射频消融治疗可利用高温使癌变肿瘤细胞凝固性坏死,肝癌临床疗效接近于手术治疗[2]。在射频消融治疗中,在影像学技术引导下操作,超声具有无放射性、无创的特点,进一步提高电极针进针的准确性,减少对周围脏器的损伤,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3]。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30例肝癌患者,患者年龄37~75岁,平均年龄(52.19±7.20)岁,其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9例,其中原发性肝癌15例,继发性肝癌15例(胃,结肠,直肠癌转移),纳入本次研究对象患者均满足单发肿块<5cm,多发肿块1~3个小于或等于3cm。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采用迈德射频消融治疗仪,电极针采用伞形针,采取全麻下手术,患者取仰卧位,穿刺表面皮肤进行消毒,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启动射频发射系统,经皮肝脏置入电极针,电极针放至肿瘤远端处,打开伞形子针,进行消融,病灶≤3cm的进行原位一点布针治疗,病灶>3cm进行多点布针消融,目标能量25KJ,电极输出功率80~120w,直至肿瘤大部分或全部凝固。在射频消融过程中,超声监测器始终保持电极针发热中心位置与邻近脏器距离≥1cm,部分需进行二次消融治疗的患者可在间隔3~10d后再次消融治疗[4]。

1.3 统计学处理

采集30例患者治疗后各阶段肝功能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存率相关指标,采用统计软件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治疗各阶段肝功能ALT、AST、ALB和PT水平和治疗后各阶段生存率的比较采用检验水准α=0.05进行分析。

2.结果

2.1 30例患者治疗后各阶段肝功能改善情况的分析

观察分析30例患者的治疗后阶段肝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显示,30例患者在治疗后1d、7d、30d、60d各阶段肝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ALT、AST和PT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ALB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2.2 30例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分析

观察比较30例患者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显示,30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或并发症发生,发生率为16.67%,其中出现发热2例、感染1例、肝区疼痛1例,胸腔积液1例,所有患者经给予退热、抗感染、止痛、引流等干预治疗后,3~5d并发症症状均消失。

2.3 30例患者治疗后各阶段生存率分析

分析30例患者术后各阶段的生存情况,结果显示,治疗后半年,30例肝癌患者存活26例,生存率为86.67%;治疗后1年存活23例,生存率为76.67%;治疗后2年存活19例,生存率为63.33%。

3.讨论

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原理是通过电极针直接传导热效应,使电极针周围局部温度骤升,使肿瘤细胞内的蛋白质变质发生凝固性坏死,达到消除癌变肿瘤细胞的治疗目的[5],这与本次临床课题研究成果相一致。本次临床研究结果显示,30例患者在治疗后1d、7d、30d、60d各阶段肝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30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或并发症发生,发生率为16.67%,经给予退热、抗感染等干预治疗后,3~5d并发症症状均消失。目前,射频消融治疗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作为微创手术技术在治疗过程中最大程度保留了周围邻近脏器,减少对肝脏的损伤,然而在临床疗效上效果欠佳,患者在治疗后会伴随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发生[6]。临床有研究指出,超声介入引导下进一步提升了电极针进针的精准度,可以实时显示患者病灶的空间位置、形态、血管分布和与周围脏器的关系,在治疗过程中操作者可以一只手持超声探头引导,另一手进行进针操作,提高了超声与电极针进针的统一性,减少周围脏器受高温损伤,对于腹水较多的患者,严格控制针道适当处理,并不会引发严重并发症,可适当改善患者的腹水症状[7]。

综上所述,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疗效确切,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并发症反应轻微,操作简单、方便,减轻患者痛苦,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微创手术治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对患者创伤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焦健,邹淑丽,宋艳,毕晓静,孟玫.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肝癌安全性与疗效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1(7):1169-1171+1174.

[2]彭莉晴,周静,张煜,刘丹,罗葆明.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肝癌[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3,1(8):469-472.

[3]覃夏川,周翔.肝叶切除联合术中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多发性肝癌的价值[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3,1(10):713-714.

[4]冯莉莉,曾俊,赖全图,贾克东,刘辉,王卫真.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疗效观察[J].江西医药,2012,1(1):5-7.

[5]钱纪江,朱锦龙,章瑾,刘祖平.超声引导经皮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1(10):1849-1851.

[6]胡丙洋,万涛,张文智.腹腔镜超声探头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5,1(5):368-372.

[7]包国安.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联合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肝癌的临床研究[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1(7):509-510.

论文作者:钱章君1,朱荣峰2(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4月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15

标签:;  ;  ;  ;  ;  ;  ;  ;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价值分析论文_钱章君1,朱荣峰2(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