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国民经济蓬勃发展,祖国现代化建设日益趋向更高、更大的使用型民用建筑。众所周知,任何的建筑都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基础才可以屹立不倒,故此,对于埋设基础的基坑就有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更深更大才可以满足要求。伴随着开挖基坑的加深加大,基坑的支护便跟随着有了更高更安全的要求。本文主要阐述深基坑排桩支护的混合式排桩支护。简单的来说明混合式排桩支护的主要特点和施工要点。
关键词:混合式排桩支护、支护特点、施工要点
引言
现如今对于较密集的城市内建筑的大型基坑,对于基坑护壁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开挖深度越来越大,开挖放坡也越来越小,这就表明了对护壁的安全性、长久性以及施工方法和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满足城市内狭小的开挖空间,更要满足开挖的基坑不能影响周边的交通设施以及建筑。因此,开挖支护必须采用支护形式相对来说较实用,开挖坡度较小,对周边影响较小并且便于施工和安全性较高,支护时间越长的支护形式。
1、什么是混合式排桩支护
排桩支护依其结构形式可分为悬臂式支护结构、与(预应力) 锚杆结合形成桩锚式和与内支撑(砼支撑、钢支撑)结合形成桩撑式支护结构。混合式排桩一般采用悬臂式加设预应力或者增设工字钢腰梁的混合组成形式。一般说,桩的下部固定,上部受侧面推力的桩就叫做悬臂桩。它的受力情形就象悬臂梁旋转90度朝上一样。如成排悬臂桩用来支护基坑四周就是典型的悬臂式排桩。为了加大悬臂式排桩的抗倾性,一般就是将桩体施工完成后,随着将桩内侧的土挖出,而根据实际土质情况和最终开挖深度而逐步加设腰梁或预应力的组合形式就叫做混合式排桩。混合式相对于其他单种支护形式适用的基坑开挖深度更大,可竖直放坡,地层组成更加复杂。适用于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一、二、三级基坑。
2、混合式排桩支护特点
具有安全、经济、变形小等特点。
(1)安全性
混合式排桩的锚固深度一般是开挖深度的2~3倍,桩径不小于600毫米,桩中心间距根据排桩受力及桩间土稳定条件确定,一般不大于2倍桩径,排桩顶部设钢筋混凝土冠梁连接,冠梁宽度水平方向不宜小于桩径,冠梁高度竖直方向不宜小于梁宽0.6倍。排桩与桩顶冠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大于C25,桩内钢筋笼钢筋均伸入到冠梁内,与梁内配筋相连接构造,形成柱与梁的构造形式。并且根据开挖深度的不同和地层土质的不同,均增设工字钢或U型钢腰梁,预应力锚入土体中。极大的消减了排桩受到土压力及其他荷载的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保证了其施工的安全性。并且对于有降水要求的,可在桩间挂钢筋网片进行喷护,喷护前可钻孔插管进行排水。
(2)经济
混合排桩整合了其他几种排桩混合施工,即保证了桩体的刚度,并且施工工艺成熟,施工方法简单,即规避了悬臂桩的缺点,又减小了占用空间。
对于开挖深度大,面积广,长时间的基础施工,基坑久久不能回填的深基坑,并且要求排水的,可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减少一部分其他施工的措施,达到减少施工成本的效果。即可减少双排桩施工,又可达到双排桩的支护效果,大大增加了相对的经济效益。
(3)变形小
混合桩既有悬臂桩的桩体刚度,变形较小,同时又有预应力锚固桩的稳定性,极大的增加了整体的刚度效果,缩小了变形的形变量。在具有较高的护壁刚性要求的基坑支护时,可根据实际情况组合整合施工。
3、施工要点
(1)桩体施工
①旋挖时,应提前测量放线,确定桩体位置,然后钻机就位进行桩孔钻挖,钻挖深度应满足施工要求。或者进行成桩打入。桩体施工完成后,桩体总长度应不小于基坑开挖最大深度的3倍。②灌注桩排桩应采取间隔成桩的施工顺序,已完成浇筑混凝土的桩与邻桩间距应大于4倍桩径,或间隔施工时间应大于36h。灌注桩顶应充分泛浆,高度不应小于500mm。③进行灌注悬臂桩时,应采取沉管灌注,保证沉管距离桩底不大于2m,混凝土灌注时应一次性施工完成,不得留有施工缝。④桩顶冠梁应在桩体全部施工完成后进行施工,桩体钢筋笼应锚入冠梁内。
(2)基坑开挖及腰梁施工
根据基坑的逐步开挖,结合现场实际的要求,逐步加设预应力腰梁的施工,如有排水要求,则同步进行排水管的插入施工,逐级进行下挖,达到预计开挖深度。①开挖时,每步的开挖深度不得过大,或者留设大台阶式开挖。②需要进行桩间喷护和插管排水的,腰梁施工应在桩间喷护完成后进行施工。③腰梁采用双工字钢时,锚索垫板应与工字钢进行焊接,工字钢上下并列排放。④在当层腰梁全部施工完成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开挖。
结语
综上所述,混合桩在基坑支护过程中,大大减少了多排桩的占用空间,并且规避了悬臂桩易倾斜及开挖深度受限的弊端,并且可增加同步排水。根据今后的建设发展,建筑物必将会是更大更高,对基坑的开挖越来越深,并且基坑放坡越来越小,对基坑支护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些都将促进新的支护形式的出现,以及更多的混合支护形式将被实际的采用。混合桩必将成为深基坑支护的主流形式。来更好的适应今后的建设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王彦龙.钻孔灌注桩在深基坑围护施工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7,(14):18-19
[2] 黄宏伟,李永盛,胡志民,陈康.上海兰生大厦深基坑围护结构的设计与施工[J].建筑技术,1997,(2):101-104
[3] 瞿守良,范玉红,李学刚. 紧邻河道的深基坑围护防渗结构设计与施工[J].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10,(5)136-140
[4] 李明.悬臂式大型深基坑围护体系设计[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1998,(S1):112-113
论文作者:刘朝旭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0
标签:基坑论文; 悬臂论文; 深度论文; 预应力论文; 形式论文; 更高论文; 工字钢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3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