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题精 练得法 引得当 讲到位——高考数学复习的选题、编题与讲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得法论文,引得论文,高考数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高考复习的全程训练中,数学教师必须做到选题恰当,训练科学,引伸创新,讲解到位。
1 选题恰当,训练得法
近年来的高考试题具有考查内容丰富,覆盖面广,综合性强,高水平、高起点的特点,这就迫使我们选题时在目的性、典型性、针对性、灵活性诸原则的指导下,既注重“三基”,又重视综合运用;既重视灵活,又做到不偏不怪。
1.1 突出重点,锤炼“三基”
“三基”是高考的重点,同时又是形成能力的基础,复习中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不同的层次选编习题,锤炼“三基”。
例1 自变量x取何值时y=sinx+cosx有y∈(-1,0),(0,1),[-,-1],(1,]?
面对这样的“死”题目,也许学生能对答如流,然若进行如下系列检测,则能将题目做“活”。
(1)设A为△ABC的内角,则sinA+cosA的范围是_______;(答:(-1,))
(2)设sin[3]α+cos[3]α<0,则u=sinα+cosα的范围是________;(答:[-,0])
(3)设θ为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且sinθ+cosθ=1/5,则方程x[2]sinθ-y[2]cosθ=1表示的曲线是 (D)
(A)焦点在x轴上的双曲线
(B)焦点在y轴上的双曲线
(C)长轴在x轴上的椭圆
(D)长轴在y轴上的椭圆
这里训练的层次由浅入深,题型由客观到主观,由封闭到开放,然而所用基础知识仍是例1所及,新颖别致,催人思考,在动态中训练了“三基”。
1.2 深思点拨 夯实提炼
教会学生是沿着课本的基线深层思考,点拨学生解题中减少运算量的技能和方法,总结提炼基本规律,是夯实基础达到“准确、快速解题”的高效复习之路,例如:
提炼 等比数列(公比q)的每k项之和仍构成等比数列(q≠-1),其新数列之公比等于q[k]。
例2 等比数列{a[,n]}中,a[,1]=-1,前n项之和为S[,n],若
( )
(A)2/3
(B)-(2/3)
(C)2
(D)-2
(1996年高考理(10))
分析 ∵S[,5],S[,10]-S[,5],S[,15]-S[,10],…成等比数列,且公比为q[5],故。
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必修本(下册)第69页“求
等于分子分母的最高次数项系数之比a[,1]/a[,n]。
例3 等差数列{a[,n]}及{b[,n]}中,已知为( )
(A)9/2
(B)3
(C)27/16
(D)9/4
分析 我们的兴趣在于分子、分母中n的最高次数项系数之比为(9d[,2])/(4d[,1])(d[,1],d[,2]分别为{a[,n]},{b[,n]}的公差),由条件,易得d[,1]/d[,2]=3/4,故应选B。
1.3 紧扣基础 针对训练
在复习教学中,如何能够强化基础而不乏味,深化灵活而不盲目攀难!这里的关键是“紧扣基础,针对训练”,即紧扣课本热点如“复数乘法的几何意义”,针对学生运用中只习惯于“只转不伸(或缩)”、或“只伸(或缩)不转”的弱点,向学生展示较为新颖的精彩小题,必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4 已知定点A(4,2),O为坐标原点,P是线段OA垂直平分线上的一点,若∠OPA为钝角,那么P点横坐标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答:(1,2)∪(2,3))。
分析 猛然一看,似可用解析法求出P点坐标,然运算量较大。再细酌,复数法敲开了解题之门:x+yi=(4+2i)·x=1,3且x≠2。思路清晰,运算简捷。
1.4 强化热点 洞察辨析
在解题实践中学生“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现象是普遍的。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选择具有易迷惑、易混淆的问题进行反复训练,可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达到洞察数学概念本质的目的。
例5 三棱锥一组对棱长分别为4和6,并且所成角为60°,则另一组对棱中点的距离是___。
分析 如图1,三棱锥S-ABC,设SA,BC所成角为60°,长度分别为4和6,SC与AB中点分别为E,F,取AC中点G,于是就有学生易得∠EGF=60°,从而得。岂知,若延长BC至B',使B'C=BC,则棱锥S-AB'C不也满足题设条件吗?这时∠EGF'=?EF'=?(答120°,)
回顾反思 (1)以∠EGF的补角∠EGF'为线索,即可完成棱锥S-AB'C的画图,这是关键;(2)第三组对棱SB与AC的中点间距离呢?(3)一般结论:若三棱锥第一组对棱所成角为θ,长度分别为m,n,则第三组对棱中点的距离为,第三组亦然。
2 引伸演变 创新编拟
2.1 变通背景,深化“三基”
贴近课本或源于课本是近年来高考试题的又一特点,需要教师深入挖掘教材,如变换课本中例、习题的背景,改变图形位置,增减题设或结论,达到深化“三基”的目的。
例6 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为a,b,把这个三角形沿斜边上的高折成直二面角,求两直角边夹角的余弦(《立体几何》课本第47页第13题)。
课本教参结论:设AC=b,BC=a,则
例6 把一个直角三角形沿斜边上的高折成直二面角后,则两直角边所成角的范围是(A)
(A)[60°,90°]
(B)[30°,60°]
(C)[0°,90°]
(D)(0°,90°)
广阔地思考还可得解法:设Rt△ABC,AB为斜边,CD⊥AB,设∠ACD=,则cos∠ACB=cos·cos(90°-)=cos(1/2)·sin=(1/2)sin≤(1/2)(当且仅当=45°时取等号),这里运用了课本总复习第117页参考题3题的结论。
2.2 沟通联系 推陈出新
在数学迎考复习中,教师应站在全局的高度引导学生沟通数学各分科之间的内在联系,针对学生知识断裂,认知肤浅,审视孤立的浅薄状态,编拟创新有利于学生优化知识结构的训练题,才能在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逐步提高,循序渐近,温故知新,最终达到锤炼扎实而熟练的基本功,提高综合与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例如在三角函数恒等变形和反三角函数运算的复习中,重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在训练中“推陈出新”。
例7 △ABC为锐角三角形,则
arccos(sinA)+arccos(sinB)+arccos(sinC)的取值集合是
(A)
例7' 钝角△ABC中,arccos(sinA)+arccos(sinB)+arccos(sinC)的取值集合是 (D)
学生冒一看这两题,不免一楞,觉得无从下手。但再静思量,有路——特殊赋值似可得。在例7中令A=B=C=(π/3),于是选A,在例7中,令A=(2π/3),B=C=(π/6),其结果(5π/6),于是选D。如果到此为止,学生似囫囵吞枣,食而不知其味,这叫训练不到位。
揭开面纱,此两题实乃古老的三角恒等式cos(α+β+γ)=cosαcosβcosγ-sinα·sinβ·cosγ-sinα·cosβ·sinγ-cosα·sinβ·sinγ(*)的“金蝉脱壳”。
2.3 典型引路 探索编拟
利用典型例题,编拟新颖而不过难的训练题,于高考前进行数学潜能的检测训练,既有利于克服思维定势又有利于心理素质的承受训练。
例8 典型例题:椭圆(x[2]/16)+(y[2]/4)=1上有两点P,Q,O为原点,连OP,OQ,若k[,OP]·k[,OQ]=-(1/4),(1)求证:|OP|[2]+|OQ|[2]为定值;(2)求线段PQ中点M的轨迹方程。
探索猜想 洞察-(1/4)=(-4)/16及结论|OP|[2]+|OQ|[2]=20=16+4,于是猜想k[,OP]·k[,OQ]=-(b[2]/a[2]),|OP|[2]+|OQ|[2]=a[2]+b[2]。
由此编拟引伸题:
例8′ 已知椭圆G:(x[2]/a[2])+(y[2]/b[2])=1上有两点P,Q,O为原点,若k[,OP]·k[,OQ]=-(b[2]/a[2]),(1)求证:|OP|[2]+|OQ|[2]为定值;(2)求线段PQ中点M的轨迹E,并证明离心率e[,G]=e[,E]
提示 用参数方程求解较为简捷。
例9 典型例题:若数列{a[,n]}的前n项和S[,n]=pna[,n](n∈N)且a[,1]≠a[,2],求常数p的值,并证明数列{a[,n]}为等差数列(1992年江苏预选试题)
探索猜想 洞察S[,n]=pna[,n],实际上即S[,n]/n=pa[,n],在{a[,n]}成等差数列时有(a[,1]+a[,2])/2=pa[,2],为使此式为恒等式须a[,1]=0,p=1/2;再构造引伸新命题,探索在{a[,n]}成等比数列时,联想课本习题:
“设等比数列a[,1],a[,2],…,a[,n]的公比为q,求证:(高中《代数》下册第61页习题十八第17题)”由此可知各项为正数的等比数列{a[,n]}在a[,1]=1,p=1/2时恒成立。从而编拟引伸:
例9′ 对于正数数列{a[,n]},是否存在常数p使等式成立?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若存在,求常数p,并判断数列{a[,n]}是等差数列还是等比数列。
解题思路 这是归纳型开放性训练题,由特殊到一般归纳、猜想、证明得{a[,n]}是a[,1]=1,公比为a[,2]的等比数列。
2.4 变式变形 引伸创新
数学题千姿百态,尤其突出能力考查的新题、活题,更须应试者具备随机应变的机敏,即灵活的思维能力,应在考前通过变式、变形的创新引伸进行锻炼。
例10 (1)p为椭圆(x[2]/9)+(y[2]/4)=1上一点,F1,F2为其焦点,求cos∠F[,1]pF[,2]的最小值。
思路 设|pF[,1]|=r[,1],|pF[,2]|=r[,1],由
。
继而横向联想,考察一般。
(2)P为椭圆(x[2]/a[2])+(y[2]/b[2])=1上任一点,F[,1]、F[,2]为其焦点,求cos∠F[,1]pF[,2]的最小值。又sin∠F[,1]pF[,1]的最大值呢?
略解 易得
进而故设障碍,逆向编拟。
3 重视过程 指导到位
高考迎考数学复习,既要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更要重视数学思维过程的指导,强化数学思想方法指导下的思维方法,既要精心选题,又要讲评到位。
3.1 重视知识形成过程,启迪融会贯通
例如正棱锥的复习,既要正面复习概念,又要反面印证,还要注意由二维平面“进化”到三维空间形成正棱锥的过程。可进行下列有深度的系列训练。
例11 (1)正三棱锥S-ABC的侧面等腰三角形底角θ的取值范围是___,正n棱锥呢?[答:(30°,90°),]
(2)正n棱锥的底面边长为2a,侧棱长的取值范围是___[答:(acsc(π/n),+∞)]。
(3)正三棱锥S-ABC的底面边长是2a,E、F、G、H分别是SA、SB、AC、BC的中点,则三棱锥EFGH全面积的取值范围是
(B)
(A)(0,+∞)*? (B)
(C)
(D)((1/2)a[2],+∞)
(4)正n棱锥相邻侧面间的二面角为θ,sinθ的最大值为1,则n的取值集合是
(A)
(A){3}
(B){3,4}
(C){3,4,5,6}
(D){n|n≥3,n∈N}
(5)正n棱锥相邻两侧面所成二面角的取值范围是___[答:([(n-2)/n]π,π)]。
用顶点运动变化的极限思想考察棱锥的形成过程。当顶点P沿着高PO向底面中心O运动而逼近O时,则所考察的二面角θ趋于平角,当P向上运动,趋向无穷远处,这时棱锥趋于棱柱,故θ趋于[(n-2)/n]π,故答为题云。
评析 考查估算、图算能力是近年来《考试说明》对运算能力的要求之一。
(6)正三棱锥S-ABC的侧棱长为1,则其全面积的取值范围是___;体积的取值范围是___[答:]。
提示 设底面中心O,∠SAB=θ,∠SAO=
3.2 突出思想方法,重视通性通法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精髓,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这方面的内容不少文章作了介绍,在此不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