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构想及建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育体系论文,建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文章编号:1001-8794(2002)04-0008-04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一、对终身教育体系的构想
1.终身教育体系的结构
终身教育体系作为一个巨大的系统,其体系结构应该包括以下几类教育系统;阶段性教育系统,即基础性教育系统;成人教育系统;技能教育系统,即职工与员工教育系统;继续教育系统。
2.各类教育系统所包含的文化层次及主要教育对象
阶段性教育系统,即基础性教育系统,应包括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其教育对象主要是幼儿和青少年。
成人教育系统,应包括扫盲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其主要教育对象应该是已经就业的青壮年职工或员工和未就业及失业的青壮年劳动者。
技能教育系统,即职工与员工教育系统,应该包括具有小学、初中和高中以上学历在岗职工或员工的岗位培训和下岗分流职工与失业者的再就业技能培训等,主要培训对象是青壮年劳动者。
继续教育系统,主要包括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各类专业科技人员业务进修、学历进修和知识更新与创造性思维及方法培训等,也包括已毕业的大专生、本科生回到原毕业学校学习第二专业或者进修更高一级学历,其主要教育对象是在岗和下岗、失业的青壮年科技人员。
3.各类教育系统之间的关系
终身教育体系中各类教育系统所包含的文化层次及其教育对象,虽有所差异,不尽相同,但也有不少相同与交叉联系之处。
阶段性教育系统,即基础性教育系统,主要是针对青少年文化基础的一种传统的教育方式。同时,也正在逐步成为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例如,有些国家允许大学毕业生就业后再回到大学学习第二专业。我国有些省市也采取了允许在职大学毕业生经过考试后再到大学进修研究生课程,以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层次。我国的研究生制度改革也已经允许在职大学毕业生考取研究生。这些都说明,阶段性的正规大学教育正在逐步进入成人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系统之中。
成人教育系统,一般是指对失去学龄的青壮年的一种教育,其教育的阶段性和教学内容与阶段性教育即基础性教育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也都大体相同。但是,由于其教育对象主要是青壮年,他们的理解能力和自学能力较强,因而,对扫盲教育和初中等教育以及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教材及其学习年限等,也应有所区别为好。当然,成人教育也带有基础性教育的性质,可以为青壮年们继续学习和接受继续教育创造较好的先决条件。
技能教育即职工教育,一般是指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在岗职工和下岗分流职工、失业者并具有一定学历的劳动者而言的。其中,对多数劳动者来说,则主要是为适应新的工作岗位和再就业而进行的多种操作技能培训。当然,也有一部分劳动者自愿参加企事业单位自办高等院校或职工大学学习进修以取得更高的学历。
继续教育是专门针对具有中等专科以上学历的专业科技人员而言的,其教学内容的专业性较强,是实现专业技术人员智能改组和知识更新的重要手段,也是开发专业技术人员创造力的良好措施,更是终身教育体系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应该说,继续教育与阶段性教育中的高等教育、成人教育、技能教育的不同之处主要是教学内容不尽相同,只是教育对象都是成年人。
二、对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建议
1.要努力破除旧的传统的教育观念,牢固树立起终身教育和终生学习的崭新观念。
应该说,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要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关键在于破除传统的旧的教育观念,树立起崭新的终身教育和终生学习的新观念。不破不立,观念的转变才是根本性的转变。
终身教育是针对一次教育而言的,是指人的一生都要不断地学习和接受教育。也就是说,“一次教育”的概念已经过时,应该大力提倡“二次教育”“多次教育”和“终身教育”。在国外,又把“终身教育”称为“回归教育”“更新教育”,就是指在完成了某一教育阶段的劳动者在参加工作之后,再重新接受一定形式的、有组织的教育等。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也提出,教育已扩展到一个人的整个一生。并认为,惟有全面的终身教育才能培养完善的人,我们再也不能刻苦地一劳永逸地获取知识了,而需要终身学习如何去建立一个不断演进的知识体系——“学会生存”。
终身教育是一个极其宽泛的概念,它不仅包括大中小学的阶段性基础性教育,而且也包括成人教育、技能教育和继续教育,更包括个人自学和使得更多的人参与知识网络学习,以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获取更多的最新知识。有人说,懂得学习的人,生活才有意义;懂得如何学习的人,才会成为生活中的赢家。我们只有加强学习,不断地学习,终生地学习,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2.要大力普及和发展扫盲教育、高等教育、技能教育和继续教育,逐步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第一,要大力普及和发展扫盲教育。成人文盲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知识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发展知识经济的起始条件之一。在我国,文盲率还在逐年增加的情况下,如果我们还不高度重视扫除文盲的教育工作,那么,我国的成人文盲率就有可能超过20%。到21世纪,我国总人口达到预测总人口16亿的高峰时,成人文盲总人数就很有可能突破3亿人大关。到那时,不要说发展知识经济了,恐怕还会成为实现现代化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极大障碍。因此,大力普及和发展扫盲教育,搞一次大规模的“扫盲运动”,确实是迫在眉睫。当然,普及和发展扫盲教育,应该充分发挥现有中小学校在扫盲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广泛举办“速成扫盲班”,亦应成为扫除青壮年文盲普遍采用的重要组织形式。利用业余学校扫除青壮年文盲,也应该成为一项重要举措。只要我们高度重视扫盲工作,就会逐年降低成人文盲率,从而提高全社会的知识化水平。
第二,要大力普及和发展高等教育。成人中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及其所占比例,同样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知识化水平的又一重要指标。为此,我们大力普及和发展高等教育就要有新思路和新举措。高等院校的大门应该向所有想入学的人开放;公办高等院校除招收住校大学生以外,还应该尽可能多的招收走读大学生,在不包分配的前提下,其招生名额不应该再受指标的限制,以便使得大部分高中毕业生都能够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电视大学、业余大学、夜大学均应大力发展,并应该像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一样,取消招生考试的限制,使得未能考入大学的历届高中毕业生和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成年人,都能得到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更应大力发展,并为自学者提供更多的帮助,使得更多的自学者都能较快地获得高等学历;还要充分调动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和高新技术企业创办职工大学的积极性,以便使更多的职工和员接受到高等教育。如果我们能够把29%的比例作为普及和发展高等教育的奋斗目标的话,那么,我国的大专以上毕业生就应该达到几亿人之多,而不应该是现在仅有的数千万人。
第三,要大力普及和发展技能教育,使技能培训经常化。技能教育,不仅是各类企事业单位的事情,而且也是各级政府机关和全社会的事情。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都要根据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企事业单位的技术进步,把对职工、公务员和下岗分流职工、失业者的技能培训放在极其重要的地位,并使之经常化。技能教育搞好了,就能为劳动者创造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逐步降低全社会的失业率,并且使劳动者的收入得到增加和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第四,要大力普及和发展继续教育。为此,我们应该尽快完善继续教育体系和组织网络,建立与健全更多的继续教育学院和继续工程学院。要充分发挥现有高等院校在继续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应当允许大专生和本科生回到原毕业院校进修本科或研究生或第二学历。公办和民办大学都应该努力扩大招收在职研究生的名额和数量。要充分调动大校大所在培养研究生和博士后等高级人才方面的积极性,增设更多的硕士生、博士生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要大力推广企业和高等院校联合招收培养博士后的先进经验,在大型企业与集团和高新技术企业创办更多的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第五,要努力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已经为我们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提供了良好的科技手段和技术装备。只要我们重视了教学设备的更新换代,各类学校和培训班的电化教学和电视教学都会得到更快的发展。我们应该努力逐步做到让大中城市的中小学的每一个教室,都能有一台联机或联网的电脑。家用电脑也应该逐步进入大中城市的多数家庭,以便使青少年和成年人都能通过电脑等现代化学习手段获得更好的自学效果和更多的新知识新技能。
3.要充分调动社会办学的积极性,大力发展民办教育事业。
首先,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努力转变观念。我们对待民办各类学校都应该像对待公办各类学校一样,平等对待,一视同仁。应该看到,国内外无数事实表明,在国家教育投资仍然有限的情况下,只有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大力发展民办教育事业,才能使整个的教育事业和终身教育体系得到更快更大的发展,才能为提高全社会的文化层次和知识化水平做出更大的贡献。
其次,要充分调动社会办学的积极性。对此,我们必须要有充分的估计。应该说,伴随着经济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和家庭对子女上学与自己学习投入的逐步增加,社会办学的积极性是非常之高的,其潜力也是十分巨大的。只要我们善于引导和进行充分分类指导,切实加强领导,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过程中,我国的民办教育事业一定会有一个更大更快的发展。
当然,民办教育要想得到大力发展,必须对自身也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千方百计地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应该是民办学校的首要任务。要用高质量的教学效果去赢得社会信誉和生源。民办学校的收费也不应太高,收费过高了,必然会影响到生源和学校的进一步发展。
4.要深化教育模式改革,大力发展素质教育、智能教育和创造教育。
从中西方教育模式的比较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到,我国是一种规范性或者灌输式、封闭式的应试性教育模式,而西方则是一种启发式、开放式的创造性教育模式。我国的应试性教育模式,既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也更难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求。因此,我们必须深化教育模式的改革,大力发展素质教育、智能教育和创造性教育,逐步完成从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向创造性教育模式的转变,这也是一场深刻的教育革命。
推行和发展素质教育,就不只是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是要着重培养和提高人的文化素质、科学技术素质以及创造力和创新能力,而这恰恰又是实现科教兴国战略最为基本的要求。只有提高了人力资源和劳动者的这些素质,才能促进经济的较快增长与发展。
推行和发展智能教育,就是要彻底转变学校教育的职能,不要只是停留在单纯传授知识和技能这一个层面上,而是要把培养学生的智能放在首要位置。通俗地说,教育的目的不止是要向学生提供“黄金”,最重要的是要授予和教会学生“点金术”。培养学生的智能,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吸收和获取信息的能力、研究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等,而这些能力则是知识生产、传播和使用所必不可少的。我们要推行和发展智能教育,就要大力削减课程,起码应削减现有课程的三分之一;改革和改善课堂教学;大力精选教材内容;提供课外阅读读物;加强实验技能的培养;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自学方法;加强毕业学习、设计与论文环节的指导等。只要我们采取了多方面的措施,就能促进智能教育的尽快发展与完善。
推行和发展创造教育,就是推行和发展以启发性教育方式和以创造性思维培养为主的教育模式,其目标就是要培养具有创造欲望和创造与创新能力的劳动者。在这方面,我们已经积累了一些可供借鉴与推广的经验:一是在大学已经开设了一些创造学、创造性思维、创造工程以及技法的必修课、选修课与专题讲座;二是一些省市在科技人员的继续教育中,也把创造性思维与方法作为必修课,对科技人员进行了轮训;三是不少大中小学在学生中开展了发明创造展览等活动;四是一些城市和企事业单位还创办了发明学校等。当然,推行和发展创造教育,还应该从娃娃们抓起,即从幼儿教育开始,到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成人教育、技能教育和继续教育等不同层次教育,并和艺术教育密切结合起来,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创造性人才。
5.要努力树立教育和学习投入是生产性投入的新观念,不断增加全社会对教育和学习的投入。
第一,我们必须努力破除对教育的投入是非生产性投入的旧观念,牢固树立起对教育和学习投入是生产性投入的崭新观念。这是因为,教育在经济增长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美国1948-1984年经济增长的各项要素中,66%的技术进步要素中,教育的因素就占19%,知识和其他占47%。另据有关方面对29个国家的调查研究发现,经济增长的25%,应该归功于教育的作用。因而,有人认为,教育和学习是为知识经济打基础的工程,也就成了名符其实的知识经济的发动机。为此,我们只有把不断增加对教育和学习的投入作为生产性投入,才能更加自觉地促进和加快终身教育体系的完善步伐,以培养更多的高素质的劳动者,适应发展知识经济的迫切需要。
第二,要努力增加政府对教育的投资。新加坡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虽然削减了政府多方面的开支,但惟独增加了20%的教育投资,这也表明了新加坡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决心。我们的各级政府在财力许可的情况下,也应该不断增加对教育的投资,特别是在政府机构改革之后,则更应该较多地增加对教育的投资,以促进我国终身教育事业的尽快完善和发展。
第三,各类企事业单位也应该逐步成为技能教育和继续教育投资的主体。美国各公司在继续教育工程方面是肯花本钱的,据美国1984年的一份报告称,美国企业界用在继续教育上的投资高达400-600亿美元,而全美公、私立四年制高等院校的经费也不过600亿美元,这说明美国企业界在继续教育上所用的投资确实是很多的;并且,联邦政府还允许公司将继续教育经费列入成本,免征税费。我国的各类企业和事业单位,也应该学习美国企业界的榜样,不断增加对职工技能教育和科技人员继续教育的投资,以促进技能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尽快发展。
第四,要逐步增加全社会对教育的投资。大力发展包括各类私立学校在内的民办教育事业。这是逐步增加全社会教育投资最为重要的途径之一。同时,还应该大力推进和加快“希望工程”的发展。不仅要解决好少年儿童的入学问题,还应该解决好资助困难青少年上大学的问题;要大力发展各类教育基金,用以资助下岗分流职工和失业者的技能培训与成年人上大学与考取研究生等方面的困难,以促进终身教育事业的全面稳步的发展。
第五,个人和家庭更要不断增加对教育的投资。教育产品的性质具有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双重性质。从学习和接受教育的结果(即劳动者素质和创造力的提高)来看,人力资本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除对企业、事业单位和国家均有许多好处以外,更和个人的就业机会与家庭收入的多少以及生活水平的高低有着密切联系。根据我国一些省市对在岗职工收入状况的调查来看,文化程度和技能已经成为决定职工收入高低的两大决定性因素。其中,大学本科以上和高级工程师,年人均收入在1.2万元左右,而初中和小学程度职工年均收入则为五、六千元,两者大约相差1倍。这说明,劳动者接受教育的程度和技能的高低,决定着他们获得报酬的多少。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教育产品作为私人产品,个人和家庭教育的投资也应该成为整个教育投资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或重要组成部分。从个人和家庭消费的观点来看,其用于学习和接受教育的消费支出也应该视作是一种生产性消费和长期性的投资。谁投资的越多,谁就能够获得较多较高的回报与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