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陕西民俗体育文化发展路径研究①
付世秋
(西安思源学院 陕西西安 710038)
摘 要: 陕西民俗体育文化是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新时代的陕西民俗体育文化出现了发展特色不鲜明,文化资源流失,创新型专业人才欠缺,发展动力不足等困境。为此,要顺应时代需求,积极宣传,保护现有文化资源,加强民俗体育文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立足本土构建陕西民俗体育文化特色发展体系。
关键词: 新时代 民俗体育文化 发展
陕西民俗体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精神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推动民族文化进步的重要力量。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今天,关注陕西民俗体育文化发展,探究新时代陕西民俗体育文化发展的现实困境,完善陕西民俗体育文化发展路径,是新时代提升文化自信及促进民俗体育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
1 新时代陕西民俗体育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
陕西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发源地,文化底蕴深厚。陕西的民俗体育文化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根据地域的不同特点,陕西民俗体育文化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以陕北秧歌和安塞腰鼓等为代表的陕北民俗体育文化,其特点是粗犷豪放;第二类是以汉中羊皮鼓舞、石泉火狮子等为代表的陕南民俗体育文化,其特点是精细灵巧;第三类是华山太极剑、户县社火为代表的关中民俗体育文化,其特点是厚重、淳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陕西民俗体育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第一,陕西民俗体育文化是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第二,陕西民俗体育文化是人民群众强身健体的重要途径;第三,陕西民俗体育文化是发展当地经济的重要手段。
2 新时代陕西民俗体育文化发展的困境
2.1 陕西民俗体育文化发展特色不鲜明,缺少创新意识
陕西民俗体育文化主要通过广场的商业演出以及重大节日庆典活动的方式进行,陕西民俗体育文化发展过程中,发展的定位不明确,缺少科学合理的开发,未能体现文化的传承性,有些地方的民俗体育文化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规模小,层次低,没有塑造陕西民俗体育文化品牌,缺少创新型民俗体育文化创意,更没有突出陕西民俗体育文化发展特色,未能形成完善陕西民俗体育文化体系,无法有效推动陕西民俗体育文化的健康发展。由此看出,如何在立足陕西民俗体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使其更加符合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实施新时代陕西民俗体育文化可持续发展战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把提高陕西民俗体育文化质量放在首位,创新陕西民俗体育文化的发展内容和形式,是推动陕西民俗体育文化发展迫在眉睫的问题。
2.2 陕西民俗体育文化发展资金来源不足,文化资源流失现象严重
陕西的民俗体育文化一般散落在村庄间。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比,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偏低,经济基础薄弱。据国家调查局陕西调查总队调查:2018年陕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528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319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213元。由此可见,在陕西的民俗体育文化发展过程中,资金短缺,需要拓宽资金来源。政府在加大资金投入同时,要进一步引入外来资金。此外,陕西在城镇化发展的进程中,把民俗体育文化中有些特色的活动没有传承,导致陕西民俗体育文化中的部分有益资源逐渐流失;同时随着当地居民对外来文化的盲目追捧,本地的民俗体育文化与异国体育文化的竞争日趋激烈,例如日本相扑文化、韩国跆拳道文化被人们追随,却对当地民俗体育文化关注度不高,影响了陕西民俗体育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互联网的发展,文化的多元性,人们传统的观念也悄悄地发生了变化,对自身的民俗文化感情逐渐淡漠,陕西当地的民俗体育文化在外来文化的挤压下慢慢被边缘化。文化资源流失严重的问题不容忽视。
都是好画,都是好词,但邪门的是,这些画,这些字,让李陆峰触目惊心,特别是第四幅,那团赤焰腾腾的火,让他额头出汗,脊背生凉。不知不觉间,他就走向那挂走马灯,一直走到灯下两步远的地方。然后,他解下腰间佩刀,举起来,用刀鞘定住灯,不让它走动,盯住那幅“烈火烹油大富贵”细看。他之所以没有拔刀,不用利刃去拨走马灯,说明他懂规矩,在这种场合,没有正当理由,舞刀弄枪,显然是不得体的。
民俗体育文化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撑,专业人才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在陕西民俗体育文化发展过程中,出现专业人才匮乏,管理不规范等一系列问题。首先,陕西民俗体育文化发展欠缺专业的管理人才。民俗体育文化事业主要被政府部门和民间机构管理,而民间机构承担着日常工作的运转,但民间机构的人员往往是自发组织的,缺少专业的训练,或是出于自身的兴趣,或是体育爱好者,人员松散,缺少长远目光。所以需要在体育资源丰富的陕西高校培养掌握民俗体育文化知识与能力的专业管理人才。其次,陕西民俗体育文化的良性发展需要不断理论联系实践,一方面扎根本土的民俗体育文化资源,另一方面诸多科研院所和政府的非遗部门等单位组织专业的人才进行相关深入研究,才能促使其不断发展。但由于诸多原因,研究民俗体育文化的学术性人才不多。最后,陕西民俗体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只有与文化旅游等元素交叉融合,方能彰显特色,不断发展。而创新型民俗体育文化专业人才的匮乏也正是陕西民俗体育文化发展的瓶颈。
2.3 陕西民俗体育文化发展欠缺专业人才,发展动力不足
为研究对象并采用半结构式访谈的研究方式,总结和归纳出种导致二语学习负动机的因素:教师、学校教学资源匮乏;个人信心减退、教材、对目的语和目的语国家的负面态度、外界的强制、第三语言学习的负迁移、学习小组成员的态度,其中与教师存在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因素占到55%。Dörnyei的研究为后来二语教育领域中负动机现象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新时代陕西民俗体育文化发展的路径
3.1 顺应时代需求,立足本土构建陕西民俗体育文化特色发展体系
同时把民俗体育文化创新为基点,在深刻挖掘陕西民俗体育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对现有的民俗体育文化资源进行整合,突出陕西的地域特色,加强文化创新,坚持“结合本土,创新发展”的原则,塑造陕西民俗体育文化特色发展品牌。
真之本质随着柏拉图思想而发生的转变不是历史上的某个过去了的偶然事件,而是形而上学历史的命运。海德格尔深入柏拉图的洞穴比喻,揭示那未被道说的转变,不是为了按照idea的指示去思考Aletheia,而是想要打开某种契机,使我们可以“更为开端性地”思考“真之开端性的本质”,“因为,有待建基的东西,即无蔽本身的本质,在这里还根本没有得到充分追问。在此始终只是对未曾被把握的无蔽之本质的一个本质后果的‘说明’而已。”[5]238
陕西民俗体育文化特色发展体系的建立需要适应陕西的本土资源,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发展的定位要准,去同质化,在发展过程中体现时代特色、突出创新。例如陕北秧歌和安塞腰鼓等为代表的陕北民俗体育文化可以与延安的红色旅游相结合,既弘扬了革命传统,又满足了人们对当地风土人情了解的需求,通过延安独特的红色旅游资源,突出了陕北民俗体育文化特色,提升了民族的文化自信。由此,陕西民俗体育文化特色发展体系的建立应在明确陕西民俗体育文化发展目标基础上,构建顺应时代需求的科学发展思路,与人民群众的需求实现无缝对接,形成多结构、不同层次的陕西民俗体育文化特色发展体系。
3.2 多方面加强陕西民俗体育文化宣传,保护现有文化资源
第一,通过开展不同类型的文化节等方式,以及借助互联网,开通多层次的文化交流平台,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积极宣传陕西民俗体育文化,同时还可以借助各种赛事活动,增加人民群众对陕西民俗体育文化的认知,如在2021年由陕西省承办的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上,将赛事与陕西厚重的传统文化完美结合是宣传陕西民俗体育文化的最佳时机。第二,为了更好地传承陕西民俗体育文化,开展民俗体育文化进校园活动。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指导思想,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中小学课程体系的深入改革,结合中小学周边地区的陕西民俗体育文化资源,让民俗体育文化走进课堂,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陕西民俗体育现有文化资源的保护应在避免过度开发的基础上,通过陕西省体育局和非遗部门进行调研和普查,根据区域和项目类别建立陕西民俗体育文化资源库,在此基础上,结合陕西民俗体育文化特点,由政府部门主导,制定相应的民俗体育文化保护方案。同时政府加强监管,做好长期发展规划,保障发展资金供给。结合党和国家提出的“乡村振兴”计划和“精准脱贫”战略,形成特色突出的陕西民俗体育文化创新型体系。
3.3 深化产教政研,加强民俗体育文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政府、当地的文化企业与地方高校深度合作,理论联系实践,共同推动陕西民俗体育文化的发展。高校学者把民俗体育文化的研究工作深入开展起来,民俗体育文化专业人才的需求与高校的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各所高校开设民俗体育文化类课程,同时把地方民俗体育文化作为高校的实践资源,培养民俗体育文化的应用型人才。在加强民俗体育文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过程中,根据时代要求,选拔创新型民俗体育文化专业人才,完善人才选拔机制,建立一支业务知识完备、工作能力突出的民俗体育文化专业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 冯宏伟.新时代农村地区民俗体育的发展:形式、局限与路径[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8(10):126-132.
[2] 陈永辉.新时代民族传统体育健康发展的文化缺位与改善[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8(10):88-92.
[3] 尤勇.陕西地域性文化背景下民俗体育项目的特征与价值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3(5):584-587.
[4] 梁璠.2018年陕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9.2%[EB/OL].https://news.sina.com.cn/o/2019-01-23/doc-ihqfskcn9577633.shtml.
中图分类号: G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813(2019)04(a)-0197-02
DOI: 10.16655/j.cnki.2095-2813.2019.10.197
①基金项目:陕西省体育局2018年常规项目(项目编号:2018133)。
作者简介: 付世秋(1976,12—),女,汉族,黑龙江庆安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