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转型期的主要社会问题及社会控制机制的应用_社会控制论文

论社会转型期的主要社会问题及社会控制机制的应用_社会控制论文

论社会转型期的主要社会问题与社会控制机制的运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社会论文,转型期论文,社会问题论文,机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提要:本文从社会学的视角,对当前中国社会存在的诸如人口、劳动就业、通货膨胀、干部腐败、社会犯罪、道德沦丧等10大社会问题进行了有说服力的描述和分析,认为在从传统农业社会向城市化工业文明社会全面转型的关键时期,应该大胆运用社会控制机制的作用去削弱和消除这些社会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能顺利建立,改革才能成功。为此,本文还着重从社会的经济控制、政治控制、思想道德控制、文化舆论控制、净化民风民俗等方面,阐发了如何运用社会控制机制的社会整合功能去消除现存的主要社会问题,以利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顺利实现社会的全面转型等重要思想。

研究社会转型期的主要社会问题与社会控制机制的运用,是社会学的重要课题。本文将结合我国改革开放的实际,特别是当前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背景,对此进行一些描述、分析和探讨,以期能引起更多的人们对此问题的关注。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在经过十五年改革开放取得一系列成就的基础上,终于迈出了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关键一步,目前中国社会正处于全面转型的过渡期。这一时期是以双轨制、动态性、社会结构激剧分化重组为特征的。由经济生活的激剧变化形成了对人们精神上、心理上、乃至道德观、价值观、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巨大冲击流,社会生活呈现千姿百态景象。积极与消极、社会进步与社会颓废、正面效应与负面效应的社会现象混杂出现,使人们一时难以适应和辨别,产生心理困惑和恐惧。这一时期,许多社会问题很容易集中显现,如果处理不好,将会导致社会经济发展的停滞甚至更严重的情况发生。因此,从社会学的视角对社会转型期的主要社会问题进行描述分析,研究对其进行必要的社会控制,是十分有意义的。

所谓社会问题,在西方国家,也称为社会病态,社会反常或社会失调。它是超出个人特殊生活环境、与社会生活、社会制度和历史有关的并威胁多数社会成员的价值观、利益或生存条件的社会矛盾。它不是“个人烦恼”,而是社会许多人的苦恼即“公共问题”。社会问题是一种客观存在,一个社会历史范畴,不同的历史时代,不同的国家都存在着程度不同、形态有别的社会病态或社会问题。早在古代,基于社会不平等所致的贫困、犯罪等现象就是相当普遍的社会问题。只要一个社会存在着经济社会矛盾,社会的控制力又被削弱因而不能发挥其应有的社会整合功能,社会问题就有可能显现。

就目前我国的情况来看,处于转型期的目前中国社会,产生的社会问题可以说无论从种类与数量都远远超过了改革前的中国社会。就广泛引起公众关注的主要社会问题来讲,也可以大致归纳为如下10类:

(1)人口问题。这是一个由来已久的最严重的社会问题。据中国国情研究小组新近写出的研究报告显示:1994年全国总人口提前突破了12亿大关。到2000年可能突破13亿。按目前人口基数和生育水平推算,到2030年,我国总人口将达16.3亿至17亿。2024年,我国60岁以上老人将达3亿(其中农村2.6亿),相当于2025年所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从这些数据可知,我国巨大的人口压力,潜藏着一系列社会问题。如贫困、能源、就业、犯罪、教育等问题。下一个世纪,我国将进入老年型社会,老年问题与独生子女问题结合在一起,将给社会造成沉重的压力。

(2)劳动就业问题。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城乡经济都有了很大的发展,解决了很大一部分人的劳动就业问题。但由于人口多,目前我国城市待业率仍在2-3%徘徊,并存在着20%的隐蔽性失业。进入市场经济后,一部分企业将因经营不善而倒闭,还会有相当一部分失业。到2000年,我国农村劳动年龄(15-59岁)人口为6.6亿,实际劳动供给人口5.9亿,而届时农村劳动力需求量仅为2.79亿,实际潜在失业人口约3亿。这是我国改革,经济社会发展的难题。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在讲学中说到失业问题时,曾将其视为社会不稳定的主要隐患之一。

(3)民工潮问题。近年来向城市涌来的民工潮现象,是我国人口问题警示钟已经敲响的标志。在二元经济结构和二元社会格局下,城乡差别较大,传统的经济、社会制度暂时阻隔了的社会流动,由于改革打破了城乡分割的屏障,从土地中游离出来的农村剩余劳动人口向城市滚滚涌来,目前大约每年以7000万之众流向城市,如果户籍制度进一步改革之后,这一趋势还将继续增长。民工潮为搞活城乡经济起了很大作用,但也给城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问题。如就业难题、居住困难,交通拥挤、秩序混乱、环境污染,犯罪等公众迫切关心的诸多问题。

(4)经济混乱问题。这是目前双轨制并行的过渡期较突出的社会问题。据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设计课题组的研究显示,我国目前经济体制改革存在着一些严重问题。国有企业的产权关系不清、经营目标扭曲,追求利益的动机与承担风险的意识和能力很不对称。从流通市场的情况看,部分生产资料和资金、外汇、土地等生产要素存在着价格“双轨制”,市场上商品的价格不能准确反映商品的价值和供需情况,存在着乱涨价的情况,造成了市场信号和市场秩序的严重混乱。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已成为一大公害。国有资产流失严重,据有关资料显示,从1982年到1992年,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国有资产损失高达5000亿元人民币。

(5)通货膨胀问题。在体制转型期,虽然通货膨胀难以避免,但目前我们面临着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这方面以农产品为龙头。)和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的双重压力,据李鹏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1994年,我国物价上涨指数为21.7%,要力争在95年将其控制在15%以内。通货膨胀问题,严重影响着广大人民的生活,特别对工薪阶层威胁很大,引起了人们的心理恐慌和不满情绪的增长。

(6)社会分配不公问题。在我国存在着8000多万贫困群体的同时,社会中以百万富翁为代表的富裕群体迅速生长。脑体倒挂现象严重,一部分人只好去干第二职业,严重冲击了教育、卫生、科研部门的正常工作,长此以往,将会付出惨痛代价。悬殊的收入引发了人们强烈的心理震荡。

(7)干部腐败问题。由于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改革过程中的失调、空缺、漏洞,政府工作人员以权谋私,贪污受贿,权钱交易,腐化堕落以及奢侈浪费、失职、渎职等方面违法违纪案件大幅度上升。据全国检察机构统计,1979年经济犯罪立案数为703件,1989年为67500件,上升96倍,从党的十三大到十四大5年间,各级纪委查处党内各类违纪案件87万件,处分违纪党员73万人,开除党籍15万人。1988年至1993年8月,全国检查机关共立案侦察贪污贿赂案件22.6万多件。挪用公款案件4万多件。干部腐败问题,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人民群众深恶痛绝,有识之士深感忧虑。

(8)社会治安问题。近年来,社会中越轨犯罪现象是很严重的,人民生命财产没有安全保障,出门在外没有安全感。车匪路霸,地下黑势力,吸毒贩毒,偷盗抢窃,拐卖妇女儿童刑事犯罪严重挠乱了社会生活秩序。在各类刑事案件中,青少年犯罪一直是个重大社会问题,近几年来一直稳定在犯罪人数的75%左右。

(9)社会道德风尚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吸收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管理经验和先进文化的同时,难免泥沙俱下,西方一些腐朽社会思潮、道德观、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也涌了进来,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开始抬头。封建残余观念和生活观又陈渣泛起。黄色书刊和各种粗制滥造的音像制品通过各种渠道充斥于国内文化市场,性解放开始在一部分人中流行。党风不正,民风不正,道德沦丧。艰苦奋斗很少讲了,无私奉献也很少讲了,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规范、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风尚也不那么理直气壮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问题已引起许多有识之士和民众的关心。

(10)社会颓废风气问题。这类问题直接与社会道德风尚问题紧密相关。主要是由于价值观念变化引发的,涉及道德冲突、规范失效、价值评判系统混杂引起的社会问题。如关系网、人际关系中功利化因素日益严重,职业道德淡化,赌博风、吃喝风盛行。干什么事都要请客送礼、送红包;同居、纳妾、情人、卖淫嫖娼等被看成是正常社会现象,离婚率居高不下。这一类有伤风化的社会颓废风气蔓延下去,也将成为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目前较严重的社会问题。

上述10类社会问题,是互相关联的目前存在的主要社会问题,对于这些主要社会问题如不进行及时治理,进行有效的社会控制,将会严重地影响到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严重地阻碍我国从传统农业社会向城市化工业文明社会的全面转型。

社会发展,要经历从一个农业社会向城市化工业文明过渡的全面转型过程。城市化是一种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共有规律。在这一过程中,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将逐步减少,从事非农业的人口必然增多,人口呈向城镇聚集的趋势。社会中分工越来越发达,人们的职业多样化,经济呈繁荣景象,人们的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也将多样化。城镇今后将越来越在经济、政治、文化甚至生活方式各个方面领导着广大农村的发展。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这一发展进程就已经开始了,目前已呈现加速发展趋势。

我国虽然在社会制度上已经逾越了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但由于生产力落后,自然经济仍占很大的比重,商品经济很不发达,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我们要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实现生产的社会化、工业化、商品化和现代化,实现从传统农业社会向城市化工业文明社会的全面转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是一个较艰难、复杂而长期的改革和奋斗过程。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正在致力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于所出现的社会问题,离开了社会控制机制的运用是不行的。因为要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情况复杂的国家内进行大的社会经济变革,必然会触发社会中早已潜在的种种矛盾和冲突,如不借助于社会控制机制的整合功能进行必要的控制、削弱乃至根除,让这些社会问题任其发展,就会阻碍甚至葬送改革的成果,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就很难成功。

所谓社会控制,就是社会对其成员思想和行为的规定,影响并通过社会力量使人们遵从社会规范,以达到维护社会秩序的方式。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中,除须运用好社会的经济控制外,还须通过政治法律、思想文化道德习俗、社会舆论等控制方式实现社会的扶正祛邪。

国家政权、法律、法规、纪律、军队、警察、政策和策略等控制方式,是上层建筑的核心部分,笔者称之为硬性控制。这些控制方式是维护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正常运行的重要手段。思想文化、道德习俗、社会舆论,在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国家中还包括宗教等,则是非硬性控制形式。主要通过灌输、教育、潜移默化、宣传鼓动等方式内化为人们的自觉言行,以实现社会控制的目的,可称之为软性控制。

社会控制系统中的硬性控制和软性控制是彼此关联,互相补充、不可或缺的。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和不同社会,社会控制系统有着不同的具体方式,尤其具有阶级统治的内容。

在奴隶社会,奴隶主以对社会财富的完全占有为基础,奴隶没有任何人生自由,奴隶主阶级实施社会控制更多是残酷的,强制性的。在封建社会,地主阶级凭借手中占有的土地,一方面加强刑法,另一方面加强思想、道德、宗教等软性控制方式,实现对农民的超经济剥削。中国封建统治者则有所谓“德刑并重”的完备控制系统。到了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统治者完善了以法治国,实行所谓三权分离,司法独立,议会民主;同时又毫不放松对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控制,通过书报影视、社会舆论宣传资产阶级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还利用宗教欺骗、麻醉人民群众、瓦解他们的斗志,为其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只有到了社会主义社会,人民群众才真正成了社会的主人,摆脱了经济上、政治上和精神上受剥削、受奴役的地位,成了国家和社会的主人,社会控制的方式和内容才具有了全新的变化。社会主义的政治特征是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当家作主,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具有一切私有制度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加强了以共产主义世界观、人生价值观、以集体主义思想为核心的道德观教育,大力倡导移风易俗,提倡为人民服务的无私奉献精神,其根本特点体现了人类历史上最先进的生产关系,反映了最高尚、最科学、最革命的人生价值观。尽管我国现在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经济成份共存,正在致力于现代化建设,致力于改革开放,致力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关键时期,但由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特征所决定的社会控制系统的性质并没有因此而改变。社会控制系统的社会整合功能在整个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是不能削弱的。

对于我国社会目前存在的一些社会问题,一方面要正视它,认识它,科学地分析它,另一方面又要尽可能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去削弱它,治理它,尽力去消除它。尤其要大胆动用社会控制机制的整合功能去扼制它的蔓延发展。

(一)经济控制在消除社会问题,实现社会转型中的作用

在社会控制系统中,经济控制是整个社会控制系统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谁掌握了社会的经济命脉,谁就能去组织国家政权进而控制整个社会。经济手段还是赏善罚恶,引导人们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建立和维持社会秩序的重要杠杆。因此,大胆运用经济控制机制,对于消除目前我国经济领域乃至其它诸多社会问题,实现社会的全面转型,显然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据国家信息中心的预测,到2000年,中国所有制产值结构将形成“三分天下”的格局,即在工业总产值中,全民工业产值的比重将下降到27.2%,集体工业的产值将上升到47.7%,城乡个体企业和私营企业的比重将分别达到13.4%和11.7%,在此前提下,较为独立的企业家阶层、个体阶层以及知识分子阶层,将会有明显的发展。从拥有的经济力量来看,乡镇企业、三资企业、私营企业无论从数量和实力都会有相当发展,将会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对国有企业形成很大压力。面对社会转型期目前存在的经济混乱问题,我们在治理经济环境时,要特别重视宏观经济调控的作用。要加大改革的力度,理清国有企业的产权关系,积极推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努力提高国有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加强国有企业的竞争能力,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使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经济既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又能在社会经济构成成份中始终占主导地位,确保社会主义经济的根基不能动摇。这是从经济上保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必须及早引起重视,使之注意调节和控制。

对于物价涨幅过快,通货膨胀,社会贫富分化严重,社会就业等社会问题,除了加强经济立法和司法,运用宏观经济调控等手段进行调节和控制外,根本的是要在改革开放、发展经济中去求得解决。“发展才是硬道理。”在现阶段,就是要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步伐,搞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工作,要力争在一个不长的时期内摆脱双轨制运行的局面,培育和建立统一的国内市场,严厉控制和打击经济犯罪,加强物价和市场管理,边改革边整顿。还要重视和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的社会保障系统,提高社会保障的社会化程度,在全社会范围内,建设好多层次的、符合我国国情的退休、医疗失业、人生财产安全等社会保障体系,近快使我国经济步入有序的市场经济环境中良性运行,实现从传统农业社会向城市化工业文明社会的全面转型。

(二)社会政治控制在消除社会问题,实现社会转型中的作用

社会政治控制包括政权、法律、法规、政策和策略等具体形式,与其它社会控制相比,社会政治控制具有强制性的特点。国家政权在社会控制中起着主导的作用,经济基础靠它维护,经济手段靠它运用,法律法规、政策和策略靠它制定和实施,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靠它倡导。我国改革是在政府领导下,依靠国家政权的力量,依靠原有的各级行政机构和官员进行的,有的研究者称之为“政治启动”。政府机构和工作人员既是改革的领导和实施者,同时又是改革的对象。这一矛盾地位使得政府在体制转型中既可能充当改革的促进者,又可能设置障碍。“权钱交易”等干部腐败现象的大量滋生,就证明了这一点。因此,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干部。此外,重视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威,反对以简政放权为借口推行极端的地方主义,也是加强政治控制的有力措施之一。政治控制系统要保护和促进改革,还要完善自身的监督系统,形成强有力的监督制衡机制。在我国,由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特征所决定,除了从制度,机构设置、监督机制等方面进行调整改革完善外,要治理好干部腐败问题,根本上是要加强党的建设。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执政党各级干部的思想素质和政治素质如何,关系着我们事业的盛衰兴亡。因此,努力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作风上把党建设好了,就能从根本上保证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

在社会政治控制系统中,除了加强党的建设,完善体制,重视干部素质的提高外,当前尤其要大力加强法制建设,建立和完善保护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和法规,坚决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好,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秩序的稳定,社会经济发展才有保障。

党在各个时期制定的各项政策和策略,也是社会政治控制的重要内容。毛主席曾说:“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各级领导同志,务必充分注意,万万不可粗心大意。”①所谓政策,从社会学的意义讲,就是国家和社会群体指导其成员处理某些重大问题的是非界限和行动的准则。政策和策略的制定与执行,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成败等重大问题。因此,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执行政策的水平,意义很大。

由此可见,加强社会的政治控制,对于消除现存的社会问题,保证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实现社会的全面转型,其作用是巨大的。

(三)社会思想道德控制在消除社会问题、实现社会转型中的作用

思想道德教育在社会控制系统中,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从历史上看,无论哪一个社会,思想道德教育始终都是要尽全力去抓的。思想道德是一定社会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和标志。

近些年来,在道德生活中,出现了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倾向,有人认为提倡共产主义思想道德不现实,散布“雷锋精神过时论”,“道德无用论”“有德吃亏论”,鼓吹资产阶级的享乐主义人生价值观,个人主义道德观,丑化社会主义制度等等。面对这类道德沦丧、思想混乱、价值评判系统受到严重冲击的社会问题,我们决不能等闲视之,必须花大力、下功夫抓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否则,任其发展,将严重影响青少年一代,危及千秋大业。最近,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文化影响必然会乘机而入,同我国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剥削阶级腐朽思想文化影响相结合,滋长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腐朽生活方式等消极现象,对人们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产生冲击,也会侵蚀我们的干部和党员队伍,甚至毁掉一些意志薄弱者。”②他还指出:要解决这个问题,主要还是要加强全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提高广大干部和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把打击和预防结合起来。而提高干部和党员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最根据的是要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问题。“对于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来说,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为将来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这是我们崇高的人生追求。”③因此,我们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处理好对外开放中吸收和抵制的关系。

我国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立国的,因此,我们要通过各种方式,各种渠道,大力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大力宣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宣传、灌输共产主义世界观和无私奉献的人生价值观和道德规范。宏扬祖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自觉抵制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和腐朽的人生价值观,把党建设好,尤其要把青年一代教育好。我们的事业才会兴旺发达。

(四)社会的文化、舆论控制在消除社会问题、实现社会转型中的作用

社会的文化、舆论对人的思想行为的约束力是不可忽视的,它起着其它社会控制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总结改革开放以来这方面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许多西方腐朽思想文化的消极影响,是在不正确的舆论导向下发生的。一些地方的地下出版社、印刷厂,不法商人为了赚大钱,大量编辑出版黄色书刊,低级庸俗的音像制品,严重腐蚀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危害社会。因此,搞好文化舆论建设是我们的当务之急。我们要管理好文化出版市场,充分发挥教育、科学、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影视音像、图书馆、博物馆、娱乐、卫生体育等重要工具,以积极健康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思想性,艺术性都有较高水准的作品去占领这些阵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只有真正做到了这四句话,我们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真正搞好了。社会风气就能根本好转。

(五)社会的民风民俗等控制方式在消除社会问题,实面社会转型中的作用

净化民风民俗,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改变社会颓废风气的重要控制方式。风气,作为社会的一种习惯势力,同样攸关着我们事业的成败。对诸如搞特权,谋私利,讲排场,比阔气,令不行、禁不止的旧官场习气;又如赌博风、吃喝风,请客送礼风;贪污受贿,不讲信誉、坑蒙拐骗、敲榨勒索的旧社会诈骗投机习气;农村中甚行的造坟迷信风,求神拜佛风,宗法家族风等,如抵制不力,任其发展,有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轨运行,有害于社会主义民风民俗的进化纯净。对此,一方面要加强政策法令,严肃政纪法纪进行控制,另一方面又要通过社会舆论、教育、试范、大力倡导科学的、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文明礼貌的行为方式,破除陈规陋习,提倡移风易俗。促使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成为民风民俗建设的主旋律,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新习惯,新风尚。

我国的人口问题,既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思想观念问题,当然本质上是农民问题,计划生育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由人口问题引发的民工潮现象,也是一个必须进行综合治理的社会控制问题,本文不进行更多的阐述。

综上所述,对于本文描述的相互关联的10大社会问题,我们必须大胆运用社会控制系统的诸种方式去扼制和消除它,只有这样,我国的改革开放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能顺利建立,社会才能实现从传统农业社会向城市化工业文明社会的全面转型。

注释:

①见《毛泽东著作选读》。

②③见《光明日报》1995年3月2日。

标签:;  ;  ;  ;  ;  ;  ;  ;  ;  

论社会转型期的主要社会问题及社会控制机制的应用_社会控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