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排痰护理对慢阻肺患者临床效果及运动耐受性的影响论文_张莉莉,李小芬

湖北省钟祥市中医院 湖北钟祥 431900

【摘要】目的:分析振动排痰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及运动耐受性的影响。方法:经回顾选择2016年3月至2016年7月本院收治的155例慢阻肺患者临床资料,依据不同的护理措施,分成研究组(79例)和对照组(76例),对照组行常规排痰护理,研究组行振动排痰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排痰量及6分钟行走距离。结果:研究组排痰量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6分钟行走距离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振动排痰护理方案,可有效促进慢阻肺患者的排痰,且显著提高其肺功能以及运动耐受性。

【关键词】振动排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运动耐受性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8-272-01

慢阻肺是一种临床上常见且多发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临床症状多为咳嗽、咳痰等,大多是由于气流受限所致,若患者痰液不及时排出,可造成呼吸不畅通、感染等后果[1-2]。为明确应用振动排痰护理对患者排痰量及6分钟行走距离的影响,此研究就本院收治的155例慢阻肺患者临床资料予以分析,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6年3月至2016年7月本院收治的155例慢阻肺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护理措施的不同,将患者分成研究组(79例)和对照组(76例),前者男39例,女40例,年龄55-80岁,平均(67.52±6.26)岁,病程10-35年,平均(22.55±6.28)年;后者男37例,女39例,年龄56-78岁,平均(67.12±5.56)岁,病程12-38年,平均(24.32±6.16)年。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均无显著差别(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本研究中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排痰护理,方法主要为拍背辅助,护理人员定时协助患者翻身,体位为侧卧,护理人员将五指并拢,使指掌的关节曲呈120度至150度且形成空杯状,同时借助腕关节以及指腹、鱼际肌的力度,对患者的前胸与后背进行规律的叩击,每分钟120至180次,力度以患者可耐受为主,叩击时间为5至10分钟,护理人员在叩击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开患者的重要部位进行,如胸骨、肾脏与脊柱等,并指导患者在此过程中用力咳嗽。研究组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施以振动排痰的护理,具体操作包括:使用G5振动排痰的仪器(美国通用的医疗设备公司生产),将仪器模式调至自动,每进行十分钟排痰,将转速设置为每秒30至35转,护理人员扶住患者的同时,并将手柄由下至上或由外向内的进行缓慢移动,时刻保持操作的规范,同时观察且指导患者用力咳嗽,将痰排出。对正在进行静脉注射的患者,使用振动排痰仪器时,须慎重对其有无针脱、渗漏等问题进行排查,若患者可下床活动,护理人员在结束振动排痰的治疗后,可适当安排其进行利于恢复的活动,如快速步行,以促进肺部的纤毛运动,对排痰具有重要作用。对于无法咳痰的患者,对其采取负压辅助吸痰的手段,以达到促进患者痰液排出的目的。

1.3统计学处理

研究数据采用SPSS22.1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t检验正态计量数据的组间比较,采用( ±s)表示两组正态计量资料;计数资料采用(n)例数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比较采用 检验,P<0.05即代表研究数据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排痰量

研究组排痰量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对比两组六分钟行走距离

研究组六分钟行走距离(416.23±75.56)m,明显优于对照组六分钟行走距离(352.12±71.09)m,两组统计无显著差别(P<0.05),具可比性。

3.讨论

慢阻肺是一种易反复且迁延不愈的慢性疾病,随着患者生理机能的退减,痰液排出的难度与肺部感染的几率会随之加大,导致患者病情不断加重,对其身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3-4]。排痰手段是护理慢阻肺患者的重要方法,有效的排痰,对其清除痰液、保持呼吸畅通以及预防感染十分关键[5]。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应用振动排痰护理方案后,排痰量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用振动排痰护理方案可促进患者的排痰。其原因是:振动排痰仪器的原理是来源于胸部物理治疗,作用力透过身体皮层、肌肉以及组织将其传达至细小支气管,同时通过使用振动排痰仪器在患者胸背部位的特定方向,进行周期变化治疗,治疗的力度可促使患者呼吸道粘膜的表面粘液以及代谢物的松动与液化,在振动排痰仪器定向推挤功能的作用下,已进行液化的痰液即向主气道移动,患者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中,用力咳嗽并将痰排出体外,对无法自主咳痰的患者采取相应的措施,通过吸引器将痰液吸出。另外,振动排痰仪器的叩击与振动,可有效改善患者肺部血液循环,对静脉瘀滞的预防以及咳嗽反射的增强具有重要作用,且有效清除患者呼吸道的分泌物,减少细菌的感染,以保证其呼吸畅通。同时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6分钟行走距离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振动排痰护理对治疗慢阻肺疾病具有显著辅助疗效,且提高患者肺功能与运动耐受性。其原因是:患者体位对振动排痰仪器不造成影响,且可随患者的受耐情况与效果,对振动频率以及叩击强弱、治疗的持续时间进行调节,振动排痰具有振幅均匀、持续及平稳、不易疲劳等优点,患者在排痰过程中身体的摆动较少,且受耐程度好。

综上所述,应用振动排痰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效果有着重要作用,且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以提高其运动的耐受性,具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杨爱春.振动排痰护理对慢阻肺患者运动耐受性和生活质量的干预价值[J].医学信息,2015,28(49):353-354.

[2]李玉慧.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传统排痰与振动排痰临床护理观察[J].吉林医学,2014,35(9):2006.

[3]陈春梅.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急性加重期体外振动排痰与传统拍背排痰的临床护理观察[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6(15):63.

[4]庹文博,何俊.体外振动排痰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护理效果[J].医学信息,2014,3(27):207-208.

[5]赵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60例振动雾化排痰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14,1(30):107-108.

论文作者:张莉莉,李小芬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1

标签:;  ;  ;  ;  ;  ;  ;  ;  

振动排痰护理对慢阻肺患者临床效果及运动耐受性的影响论文_张莉莉,李小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