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路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论文_范长琴

农村公路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论文_范长琴

安徽省来安县农村公路局 239200

摘要:本文主要以农村公路工程特点作为出发点,分析了质量管理问题,并针对问题从健全管理机制、加强对施工队伍的培训等方面探讨了农村公路施工质量管理措施,以期为促进农村公路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意见。

关键词:农村公路;质量管理;问题;措施

引言

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对农村公路建设要求相应提高、对公路施工人员的专业能力要求增加。由此可见,农村公路建设问题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加强公路质量管理尤为必要。但是在具体建设中,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农村公路建设与管理水平较低,从而严重阻碍了公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需要加强对现阶段公路建设与质量管理问题的重视,并针对问题制定解决措施。

1农村公路工程特点

1.1技术标准低

建设农村公路的主要目的是满足当地经济发展需求、提高当地经济水平。因此,人们建设公路首要考虑因素为满足当地经济建设需求,对公路技术标准要求较低。一般而言,农村公路的等级都在二级以下。且大多数公路建设中,没有展开路面铺装、基础设施不健全,这样不仅会减少公路使用寿命,还会增加养护难度系数。

1.2项目较分散

农村公路包括的项目较多,比如村道、乡道等。且项目不够集中、项目规模小,其管理难度系数较大,不利于促进农村公路事业的发展。

1.3里程较长

依据相关数据得知,我国农村公路里程超过全国公路里程一半以上。另外,公路养护问题较为突出。农村公路主要由乡镇政府统一管理与养护,但是由于资金有限,并没有达到预期养护目标。

2农村公路施工质量管理问题

2.1资金有限

我国农村公路资金短缺是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其一,资金缺乏保障力度。虽然我国已经提高了公路建设投资经费,却因受体制政策与经济水平的影响,政府难以为农村公路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条件。而且,国家财政支持还是更倾向于国道、省道等,使得农村公路建设经费得不到保障。其二,农村公路建设经费需求提高。现阶段,我国各地全面开展公路建设事业,尤其是某些地区已经把砂石的乡村公路改造为沥青或水泥路,这公路技术的提升与公共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也就使得其对建设资金需求增大,无形中提高了农村公路的建设成本。其三,农村税费改革的推行对公路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减轻农村税费负担的情况下也降低了政府财政收入,所以建设资金更受限制。其四,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缺乏稳定的来源。这些都是我国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短缺的主要原因。

2.2施工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施工人员是农村公路工程的施工主体,在保障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方面占据重要地位。公路施工质量与施工人员的专业性、施工现场管理等因素息息相关。假设在具体施工中,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不强、个人素质不高,就无法掌握施工的关键部分。加之在施工中没有按照设计图纸展开施工,不仅会直接影响公路工程质量,也会大大提升安全事故率。目前,我国农村公路施工情况而言,部分施工人员的专业能力不足,少部分施工单位为降低劳力成本,选择专业能力不足、综合素质不高的农民工,在进入岗位之后也没有及时地展开岗前和岗位培训,这样不仅会影响后期质量监管工作,也会大大增加安全隐患。

2.3管理机制不完善

很多施工单位在投标过程中,采用串标、围标等方式获取中标。加之竞标者综合素质较低、专业能力有所欠缺,通过分包方式开展施工。这样不仅违反了施工章程相关规定和要求,也会影响项目施工与管理质量。除此之外,农村公路在施工中,容易受地方政府的干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比如有些政府通过加快施工进度方式应付上级检查,这样不仅会大大降低施工质量,也会直接危害到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3提高质量管理水平的具体措施

3.1明确政府责任

现行体制下,想妥善解决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受限问题,必须先明确公路建设责任主体。只有根据具体实际情况,把实现农村公路建设责任主体通过科学合理的调整从错位至归位,细化、确立各级政府的责任主体地位,积极争取国家与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持,才能为建设资金短缺难题的解决提供动力。明确国家和政府责任主体,其目的是促进农村公路事业发展、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农村公路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而经济水平提升的效益又回馈于社会和政府,推进小康社会建设事业的进步。比方说,根据政府与各级地方政府的权责、职能,确定其资金获取途径、比例等,再加以合理分配。国家可以根据实况适当增加对国债资金的投资。国家与政府在进行资金补助的过程中,还应采用以工代赈与以粮代赈的措施。其次,地方各级政府应向上级争取资金与政府方面的支持,起到地方政府在农村公路建设工作中的职责与功效。同时,妥善完成发展规划与前期工作,并在此情况下积极争取政府方面的资金与政策支持。

3.2健全管理机制

为进一步促进农村公路事业的长远健康发展,需要健全和完善管理机制,提高施工单位质量意识、责任意识。首先,针对招标问题,应建立竞争机制。其目的是营造良性竞争氛围、避免弄虚作假行为。其次,针对合同问题,应加强合同管理。在合同中,应明确相关质量保障措施、责任主体、违约处理措施等,从而确保各项管理活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针对不同施工内容,应将项目委托至相应的施工单位。这种施工方式称之为切块分包合同方式。这样既可以提高项目管理质量,又可以降低管理成本,并起到分散风险的作用。但是采用这种管理方式需要各个单位加强沟通与联系,针对工程项目问题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在提高项目管理有效性的同时确保各项活动的有序展开。最后,健全责任制度。在公路施工中,明确责任制度可以提高工程建设的规范性,并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3.3加强对施工队伍的培训

为培养一批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施工队伍,施工单位应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安全意识和质量意识。以工程技术为基础,在培训中适当展开思想教育,从而提高施工人员的业务能力和道德素养。与此同时,应定期展开关键工序质量培训。其出发点是提高施工单位工作人员对公路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视,其落脚点是促进农村公路的发展、提高施工质量。作为地方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并加强对项目管理的重视,并杜绝为应付上级检查而私自加快施工进度的行为。并扩宽监管渠道,引导和鼓励更多的群众参与到公路管理过程中。比如设置监督举报电话、设置群众监督栏等,为提高施工质量打下群众基础。

结语

农村公路质量管理工作涉及的面较广、规模较大,因此是一项综合性工作。由于受各种主观因素以及客观因素,无法保证公路质量和安全。因此,施工单位需要加强对项目施工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针对我国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短缺这一问题,应明确公路建设责任主体,积极争取国家与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持,才能为建设资金短缺难题的解决提供动力。针对管理机制不健全这一问题,应积极建立竞争机制、责任制度,提高工程建设规范性和质量管理水平。针对施工队伍整体素质不高这一问题,应加强对施工队伍专业能力和道德素质教育,从而为培养一批综合实力强的施工队伍奠定坚实的基础。最终促使我国农村公路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正欣.论农村公路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J].民营科技,2016,(09):117.

[2]姚辉.浅谈公路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J].中外企业家,2016,(09):191+200.

[3]郝英超.浅谈公路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J].四川水泥,2015,(04):192.

[4]马洪.试论农村公路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4,(07):186.

[5]路国友.浅谈农村公路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J].中国西部科技,2008,(08):61+60.

论文作者:范长琴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12

标签:;  ;  ;  ;  ;  ;  ;  ;  

农村公路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论文_范长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