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低压负载箱为研究对象,对其结构系统的研制与应用进行分析。在案例项目的引导说明条件下,确定研发项目的应用效果,在技术开发内容中,对其科技原理与创新性的关键点进行说明,从而保证整体技术的执行效果,并尝试性的阐述此项技术条件的应用前景,供技术交流参阅。
关键词:低压负载箱;首检完成率;技术调整
引言:现代化的智能发展技术条件中,需要对低压负载箱设备进行升级化管理,并在提高其使用价值的同时,保证与实际生产质量化、效率性需求内容的关联性条件。为此,需要对结合实际项目开发案例,对提高首检完成率的研制内容作出引导性说明,由此保证技术应用论述的完整性状态。
一、项目开发条件
省公司在运行管理中,强调了“凡是更换或者新装计量装置的专变用户都必须完成首检工作”的原则性规范。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在完成计量装置更换处理后,有一段时间无法获取电力条件,满足基本的检测需要,影响这一管理原则规范内容的执行效果。通过对实际应用技术条件的全面分析,设置了一套辅助设备应用管理方案,并通过外部设备电流,对用户的负荷电流进行模拟,从而达到首检的用电基础要求,辅助完成检测技术处理。
由此,形成了低压负载箱设备。在技术条件上,这一设备采用纯电阻性结构,并在形成负荷电流的同时,保证弦波不会对首检工作带来误差量数值。由此,需要在设备结构中设置仪表盘装置,以此提高操作的便捷性。在完成保护功能设置的过程中,需要保证设备与设备操作人员,都处在相应的防护体系中,如果产生安全性风险,则立即切断与电源之间的联系,从而保证人员与设备的安全状态。
项目开发与研制中,主要针对计量装置的首检工作,完成低压负载箱结构系统的设置。并在处理新装饰无法接电的问题中,采取积极的技术手段,利用模拟化的负荷电流,保证检测工作的执行状态。另外,还需在系统结构中,强调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安全状态,从而体现技术条件的完整性。
二、预期研发效果
此项低压负载箱技术开发中,针对其设备系统的设置与研究,将其应用条件与操作合理性放在首位。通过对低压负载箱设备外部结构,设置相应的绝缘体,可以降低发生触电的风险的概率,保证现场工作人员的安全状态。同时,在技术开发过程中,针对低压负载箱系统,需要设置多个不同功率状态的档位结构,并在现场的首检处理中,提供不同功率等级的负载条件。以此,保证技术条件的适应性状态,使其应用价值得到最大程度开发。另外,为了保证低压负载箱设备操作的简便性,需要对其外部接线结构进行优化,并设置明显的标识差异,提高控制面板的精准度条件,实现便捷化的技术引导。
三、技术开发内容
(一)技术原理
低压负载箱系统的开发工作中,其设备的主要工作原理,主要应用了基础性的电气知识内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对电阻两端电压所产生的电流条件,激发电阻产生发热现象,并由此,产生可供使用的工作电流条件,保证低压负载箱设备的电力输送水平。而在低压负载箱的项目执行原理中,以首检工作为核心,在形成基本分析数据的同时,可按照相应的逻辑知识系统,构筑起系统结构中的理论体系。在尊重基本体系的同时,借助低压负载箱的工作电流,完成三相负载电流的替换,以此创建满足首检工作要求的技术支撑内容。尤其在系统结构中,通过对负载电流流通电能计量回路的调整,可以保证现行标准下,现场校验工作的执行状态,实现设备的基本开发目标。
(二)创新关键点
低压负载箱设备的技术研发,表现出了明显的技术创新性与科技成长性。在应用条件上,通过对低压负载箱的使用,有效地处理三项负载电流缺失导致的首检处理无法执行的工作问题,保证首检操作及时性与指导性,使其可以更好地体现自身的功能作用。而在设备应用中,也可以通过计量方式的转变,将首检完成的准确率进行提升。在实践分析中发现,通过低压负载箱完成首检处理,将原有97%的检测准确率提升到了100%,在保证准确性与公平性的前提下,使客户能够放心的使用电力能源。
另外,在低压负载箱设备系统的开发中,将原有被动化的工作模式,调整到更加主动、积极的工作内容中。尤其在对三项负荷电力条件的模拟中,可以由电力工作人员,主动地完成电力装置的检验工作。并在操作便捷性、技术安全性、技术合理性的内容中,都表现出较高的优势条件,从而减少了往返现场的次数,节省了电力单位的人工成本条件,为提高运维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提供了基础性的技术与设备支撑[2]。
四、设备应用前景
这一设备结构中,出于对市场化发展的考虑,需要尽可能地提升其便捷性条件,并缩小低压负载箱设备的尺寸型号,将用户变压器容量限制在315kVA以内,保证首检工作的完成效果。通过对技术应用条件的理论性分析,对实验单元的操作情况进行记录,并在整理一次负荷折算二次负荷的同时,通过数据对比,形成指导性的优化数据资料,保证低压负载箱设备的性能调整状态。在该设备的技术管理中,可以将无三项负荷状态下的局限性首检处理进行优化调整,并扩大首检处理的操作范围,保证检验工作的执行状态。而从经济性的角度出发,每一台独立的低压负载箱设备,在其整个使用寿命周期内,可以带来较高的综合性经济收益,并具体转化为24万左右的成本条件。由此,对于这一设备的开发与应用,有着较为广阔的应用价值,可以尝试进行具体的推广工作。
结论:综上,对于低压负载箱设备的系统性开发,可以在实现技术条件升级状态的同时,完成电力系统的综合建设,并在不断优化的设备零件系统中,使技术条件的完整性得到保障。尤其在创新性内容中,需通过研制与运行内容的交流,保证技术条件与操作水平的同步成长状态,进而完成系统性升级。
参考文献:
[1]李振,盛万兴,段青,等.基于储能稳压的交直流混合电能路由器协调控制策略[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9,43(02):121-134.
[2]丁涛,刘忠,杨乃贵,等.低压电流互感器自动化检定系统相关问题探讨[J].电测与仪表,2016,53(06):104-107+123.
[3]邓泽官,马晓奇,曹祖亮.低压电流互感器自动化检定系统的研究与应用[J].电测与仪表,2013,50(09):95-99.
论文作者:郑勇伟 李佳 赵宝杰 黄雪瑜 陈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电业》2019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4
标签:负载论文; 低压论文; 设备论文; 条件论文; 工作论文; 技术论文; 电流论文; 《中国电业》2019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