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应用CT与MRI诊断效果比较研究论文_徐禹

鼻咽癌应用CT与MRI诊断效果比较研究论文_徐禹

徐禹

双鸭山市人民医院 黑龙江双鸭山 155100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临床应用CT与MRI诊断鼻咽癌的效果,找到最佳手段。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近一年来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MRI技术诊断,对照组采用CT技术诊断。结果: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鼻咽部影像学诊断结果以及颅底部位影像学诊断结果。实验组患者鼻咽部位的检出率77.1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5.1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颅底部位的检出率69.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0.5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以得出,相对于CT技术MRI技术在鼻咽部和颅底部位的影像学检查效果更加突出,利于鼻咽癌的诊断,能够更加明确的了解到鼻咽癌的病症原发灶,便于对鼻咽癌患者的及早诊断和及早治疗,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鼻咽癌;CT与MRI;诊断效果

前言:鼻咽癌是属于发生埃鼻咽腔顶部与侧壁的恶性肿瘤之一,中年人的发病率较高。该病主要是由EB病毒、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等引起,临床表现为回吸性涕血、鼻塞、耳鸣、听力减退、头痛及复视等,但是该疾病在早期无明显的症状,因此,患者容易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所以对于鼻咽癌患者的诊断要做到及早发现和及早治疗。目前临床中针对该疾病的治疗方式主要以放射治疗为主,为此,需要了解肿瘤在患者体内的侵犯情况、具体位置、大小等情况,同时还需要对靶区有一个精准的勾画。临床上诊断鼻咽癌的常见手段是CT与MRI技术,为了探讨这两种方法在临床鼻咽癌患者中的诊断效果,本研究选取了60例患者进行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将我院于2015年3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60例鼻咽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29例,女31例,年龄38-64岁,平均(41.25±2.55)岁,所有患者均伴有鼻塞、头痛以及涕中带血和听力下降等症状。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以及临床症状等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研究。

1.2方法

实验组采用MRI技术诊断,对照组采用CT技术诊断,具体方法如下:MRI检查:采用常规SE序列,扫描方向为横断面、矢状面与管状面,层距与厚度分别为lmm、5mm。标准头部正交线图,横断面的扫描范围从鞍上池到患者第二颈椎下缘。翻转角度为90°。CT检查:患者平卧,以高压注射器自肘静脉注射非离子对比剂80~100mL,静脉滴注速度3-4mL/s,静脉滴注后30s开始扫描,扫描范围从上界至头顶,下界至锁骨头,扫描层距层厚5mm,螺距6.0mm。

2.结果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鼻咽部影像学诊断结果以及颅底部位影像学诊断结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实验组患者鼻咽部位的检出率77.1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5.1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颅底部位的检出率69.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0.5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结论

3.1鼻咽癌的症状

鼻咽癌是一种恶性肿瘤疾病,该疾病侵袭性较强,一般发病于鼻咽部的顶壁和侧壁等多个部位,主要呈结节型、黏膜下浸润型和溃疡型等形状,以低分化鳞癌最多见,此外也有少量腺癌、未分化癌等。原发癌损害局部黏膜引起血涕,患者回吸鼻分泌物带血丝或血块,晨起后多见,为早期最常见临床症状,随着癌肿增长,堵塞后鼻孔可引起不同程度的鼻塞;癌肿堵塞或压迫咽鼓管时可引起卡他性中耳炎,患者出现耳鸣、耳闭塞、听力下降,甚至伴鼓室积液。鼻咽癌具有极大的危害性,不仅能够影响患者的血液循环系统,同时还会对脏器造成损伤,通过侵入患者的血管伴随血液循环进入脏器,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鼻咽癌的主要临床症状为鼻塞、头痛以及耳鸣和涕中带血等,并且极易发生恶化[1]。对于鼻咽癌的诊断需综合临床症状体征、病史、辅助检查等,最终确诊有赖于病理活检,CT和MRI检查对于了解肿瘤灶的情况及其侵犯的范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2 CT与MRI技术

目前针对鼻咽癌的治疗主要以放射治疗为主,这是因为鼻咽癌位置深在,周边存在重叠的骨质包围,需要选择穿透力强、皮肤量低、吸收少的高能放射源。为了保证放疗效果,临床中主要是使用影像学检测方法判断其位置、大小等。CT与MRI已经成为了鼻咽癌诊治中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CT借助精准的X线束、γ射线等,对人体的某一个部位进行一个接一个的断面扫描,图形清晰。利用CT形成的图像通过不同的灰度反应其关于组织对X线的吸收程度。MRI即磁共振,其属于断层成像的一种,利用磁共振现象从人体中获得电磁信号,从而达到重建人体信息的目的。实际上,MRI属于一种物理现象,通过对静磁场中的人体某种特定频率的射频脉冲,使人体中的氢质子受到激励产生磁共振现象,停止脉冲后质子在弛豫过程中产生MR信号。MRI的影像能够用于全身的成像诊断,其诊断效果最佳的是颅脑。目前这俩种技术是诊断鼻咽癌的主要手段。

3.3 MRI是目前诊断鼻咽癌的最佳技术

CT与MRI的影像结果虽然都是数字图像,但是磁共振成像无骨性伪影,能够进行任何角度的切层,其对疾病的显示明显优于CT。另外磁共振不需要利用到血管造影剂,因此会人体血管无损伤。MRI具有高于CT数倍的分辨能力,能够比CT更早和有效的发现病变。CT技术具有一定的优点,能够使医生直观清楚地观察到鼻咽腔中的解剖结构以及辨别深层软组织是否存在病变等。此外,还有助于医生观察肿瘤的出现部位,管腔是否变形以及癌细胞是否发生转移。但CT扫描时间较长,X射线照射对人体有一定损害,且切层太薄,不利于大范围的检查。另外,含碘对比剂有毒性,在个别患者中能引起严重反应。且设备价格昂贵,检查费用较高,不利于向基层推广[2]。而MRI在软组织方面的分辨力高于CT技术,能够清晰地呈现出脑室、白质、灰质、脑沟以及血管和头颅的各个层次。同时还可以看到骨髓中的黄骨髓被颅底骨肿瘤所取代,从而呈现出信号的明显变化。运用MRI技术对骨质浸润进行检查时可以看到更加完整的骨质轮廓、信号呈现异常。MRI还可以利用脂肪信号对癌变以及浸润情况进行评价,正常骨髓脂肪在MRI中表现为高信号,而当肿瘤浸润之后高信号则会消失。

4.结语

鼻咽癌的诊断是治疗该疾病的重要步骤,由于该疾病前期症状不明显,所以及早发现非常重要。目前主要的诊断手段是CT与MRI技术,与CT技术相比,MRI 在鼻咽部和颅底部位的影像学检查效果更加突出,利于鼻咽癌的诊断,能够更加明确地了解到鼻咽癌的病症原发灶,便于对鼻咽癌患者及早诊断和及早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春光. 鼻咽癌的CT与MRI诊断效果对比分析[J]. 中国医学工程,2013,11(5):110.

[2] 王振鹏. 鼻咽癌患者的CT与MRI诊断效果比较[J]. 中国实用医药,2015,31(23):78-79.

论文作者:徐禹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2月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8

标签:;  ;  ;  ;  ;  ;  ;  ;  

鼻咽癌应用CT与MRI诊断效果比较研究论文_徐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