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厌学的归因论文_隋立君

小学生厌学的归因论文_隋立君

(河北省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市第五小学,101600)

摘要:2018年9月,隋立君申请的廊坊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小学生厌学心理的归因与对策的研究》获得立项批准。课题立项编号为:201801012。厌学一直是学校、家庭、社会关注和担忧的学生教育问题。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厌学问题越来越低龄化,由中学逐渐延伸到小学。小学生厌学的原因是复杂的,是多种主客观、内外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归纳起来有两大因素,动力因素和能力因素。所以需要找到其厌学的根本原因,有针对性地给以指导和培养,使孩子能够真正解决自己的学习问题,以更成熟的心态面对学习。

关键词:小学生;厌学;归因;动力因素;能力因素

厌学一直是学校、家庭、社会关注和担忧的学生教育问题。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厌学问题越来越低龄化,由中学逐渐延伸到小学。最新调查发现:我国有46%的小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33%的小学生对学习表现出明显的厌恶,真正对学习持积极态度的仅有21%。厌学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不解决小学生的厌学问题,就无法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

厌学是学生对学习的负面情绪表现。其厌学原因有社会环境、家庭影响、学校教育、自身因素等多方面。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也是我遇到了很多这方面的实例,状况不同原因各异,我把这些实例进行了总结归纳,把学生厌学的原因归结为两大因素,动力因素和能力因素。

一、动力因素

1、未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今天的小学生,是生长在我国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一代,是改革开放成果的享受者,丰厚的物质条件使一部分只注重安逸享受的学生不能产生学习的动力(事例)。这些学生大多还是家中的独生子,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随心所欲的生活,使他们思想迷茫、不思进取,过分地讲究吃、穿、玩,对国家大事不关心、对社会责任不担当,甚至连力所能及的义务也不愿意承担。他们的社会责任感逐步被淡化,部分学生学习是为了应付家长, 而不是为了实现理想,实现自我,回报社会,这种不正确的价值观致使学习的内在动力不足。当前,学生的成长环境更加开放,获取各种信息的来源更加广泛,多元文化在深刻影响着他们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

2、心理能量枯竭

唯成绩论,使学生不能科学合理的安排自己的学习和活动,做到劳、逸相结合,不能充满能量的去学习,题海战术、疲劳战术,使学生长期处在紧张枯燥的学习中,长此以往,造成了学生身体、心理的超负荷。经常听到有的学生说“被压的喘不上气来”,这是学生负向情绪体验,是心理能量枯竭的表现。由于心理能量枯竭,而产生学习倦怠,进而厌学,这是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3、需要得不到及时满足

内在需要是个体产生动机的根本原因。“需要”会促使个体产生欲望和驱动力,这种驱动力就是动机,它推动个体从事某种活动,导致行为的产生。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人的需要层次由低至高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自尊和被认同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小学生正值身心发育发展的初期,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显著增加,自尊和被认同的需要也已经启动。而当前教育, 存在着过分重视学生成绩,忽视学生道德素养等问题。部分教师,对学生不能一视同仁, 看好学生什么都顺眼。看学困生, 则一无是处, 横挑鼻子竖挑眼。不尊重学生隐私, 拿学困生的学习成绩当反面教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些学生安全的需要、爱的归属的需要、自尊和被认同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这样一来,学生的归属、接受、支持和爱的情感需要也就越来越难以得到满足,自我价值感和社会安全感便出现危机。这会引起其自尊水平的进一步降低,进而导致他们以后的行为更加失当。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以牙还牙”解决问题的方式得到的仍是伤害。不知不觉中形成焦虑、抑郁、自卑、敌对、偏执等各种心理问题。这也是很多小学生厌学情绪逐渐加重的普遍过程。

二、能力因素

学习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需要调动所有的感觉器官、大脑指挥中心、四肢肌肉和神经系统。然而很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先天或后天的一些原因,没能很好的使这些系统进行有效的锻炼,致使了学习能力的欠缺。

1、感觉统合能力影响学习能力

感觉统合是一种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的学习过程。指机体在环境内有效利用自己的感官,从环境中获得信息输入大脑,大脑再对其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作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打游戏、看电视、听故事用的是单通道,用的是一个或二个感觉通道,而学习需要的是“全神贯注”,要打通所有的感觉通道,眼睛看着老师,耳朵听着老师讲课,嘴巴回答老师的问题,手要做笔记还要随时准备举手发言,大脑跟着老师同步思考,这对孩子的要求更高,要求孩子拥有“感觉统合能力”。感觉统合能力失调: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笨手笨脚、严重害羞等。也就导致了学习障碍。

2、前庭平衡能力影响学习能力

前庭系统是感觉系统之一,负责掌管平衡感,主要的功能为侦测地心引力,当个体进行加速或减速活动时,会调整头部倾斜的位置,以维持身体的平衡。前庭系统在所有的感觉系统中,是最先成熟的。大约在胎儿八、九周大时,内耳的平衡器官便以形成,并且开始运作。所以说孕妈妈是否进行正常的活动,如散步、爬楼梯、做体操等,都影响着胎儿前庭系统发育,儿童时期是否进行了促进四肢协调能力的全方位的运动锻炼也影响在前庭平衡能力的发展。

一旦前庭觉失调,就会导致平衡能力差。孩子上课时可能会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听而不见、久转不晕,平衡能力差。摇头晃脑、动来动去,不断打扰老师或同学,自己也没办法专心上课。这些都直接导致了孩子学习能力弱。

3、身体协调能力影响学习能力

身体协调能力是指在进行身体运动过程中,调节与综合身体各个部分动作的能力,它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集灵敏度、速度、平衡能力、柔韧性等多种身体素质为一体,充分反映了中枢神经系统对肌肉活动的支配和调节功能。身体协调差的孩子容易摔跤,教写字,怎么也拿不好笔动作僵硬,不灵活,很死板,大脑和身体的动作不能达到协调一致,逻辑思维能力差。逻辑思维能力可是学习理科需要的最主要的能力。

学生厌学,原因不是单一的,是几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需要找到其厌学的根本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培养,使小学生能够真正解决自己的学习问题,能够以更成熟的心态去面对学习。

参考文献

[1]蒋红.小学生厌学心理的对策探究[J].数码设计,2017,6(10):158.

[2]袁淑云.小学生厌学问题的归因分析及其对策[J].内蒙古教育,2017(04):7-8.

[3]龚燕.中小学生厌学的对策研究——学习的视角[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7,33(01):12-15.

论文作者:隋立君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7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9/4/4

标签:;  ;  ;  ;  ;  ;  ;  ;  

小学生厌学的归因论文_隋立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