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未来图书馆的服务取向--信息馆长_图书馆论文

网络环境下未来图书馆的服务取向--信息馆长_图书馆论文

网络环境下未来图书馆的服务定位——信息策展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图书馆论文,未来论文,环境论文,网络论文,信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今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面对国家发展战略的调整,图书馆如何定位自己的服务成为图书情报界较为关注的问题之一。笔者认为,未来的图书馆服务可定位为:“智力资本”的创造者、拥有者和提供者。最早提出智力资本学说的美国学者托马斯·斯图尔特(Thomas A.Stewart)认为:“智力资本是所有可以用来创造财富的智慧形式的总和,它包括知识、信息、知识产权、经验等。”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的传承者、信息服务的重要机构,如何在网络时代将信息资源(包括图书馆本身拥有的信息资源和处于共享状态的网络信息资源)整合成反映一定主题、体现本馆特色、为用户提供搜索引擎所无法提供的具有附加值的信息资源,即创造更大的智力资本,是我国图书馆特别是研究型图书馆在未来需要努力的方向。笔者就此提出了一个新的较能全面诠释未来图书馆信息服务角色定位的概念——“信息策展人”,即为用户提供具有附加值的信息部门,其功能包括:真实有效的信息内容的提供者、数字资源的保存者、信息沟通的疏导者和信息素养的培养者等。笔者认为,图书馆只有完美地担当起“信息策展人”的角色,才能缓解它因网络、搜索引擎等的快速发展而面临的“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智力资本”的创造者、拥有者与提供者。

1 “信息策展人”的提出

笔者在借鉴策展人的理念基础上提出了“信息策展人”的概念,认为“信息策展人”的理念能很好地阐释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未来发展方向。

1.1 策展人

策展人(curator),是指在艺术展览活动中担任构思、组织、管理的专业人员。在西方语境中,通常是指在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等非盈利性艺术机构专职负责藏品研究、保管和陈列,或策划组织艺术展览的专业人员[1]。在我国,策展人除了在艺术展览活动中担任构思、组织、管理等,还要游走于艺术家、美术馆、赞助人之间,运用他们的智慧、能力和关系,策划出具有创意和影响的艺术展览。一个称职的策展人需具备的基本条件是: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多方面的知识积累和沉淀,同时也需具有敏锐的事物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决策能力[2]。上海图书馆成功举办的多场文化艺术展览,如:顾廷龙书法展,潘玉良、关山月、弘一法师、吴昌硕、李苦禅等大师们的传世佳作展,带给社会公众优雅的文化享受;福建寿山石、广东端砚、河南钧窑等祖国各地的艺术瑰宝,埃及摄影、澳洲土著绘画、俄罗斯油画、英国玻璃雕塑等异域风情的艺术杰作,给城市文化生活带来了激情的冲击[3]等,均是在策展人的构思、组织与管理下实现的。这些展览不仅使欣赏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文化、艺术的魅力,更为深刻地理解了艺术作品背后所蕴含的深层含义,而且策展人所担当的“解惑”角色,促进了欣赏者欣赏水平的提高。通过上述对策展人工作内容的介绍可以看出,图书馆在向用户提供信息服务时,其服务过程与策展人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也是图书馆在未来急需提高的地方,由此笔者提出了图书馆需成为“信息策展人”的想法。

1.2 信息策展人

在网络时代,信息的庞大、无序、暂时等特性以及大量垃圾信息的存在,导致信息需求者无法简便、迅速地获取其所需的正确信息。面对这样的信息环境,图书馆作为信息传递链中的中间环节、中介部门,尝试借鉴策展人的服务理念,运用分类学、元数据等技术、图书馆学专业知识、工作人员的智慧与信息服务能力,遵循不同学科特点与逻辑,并根据本馆的专业特长,提供用户仅凭搜索引擎而无法获得的某专业或某课题的高附加值信息产品,形成自己的专业服务品牌,这就是笔者所提出的“信息策展人”的概念。“信息策展人”除了要收集、整理和挖掘信息,还要借助自身或外部力量将所得信息产品按照用户的信息查询习惯或一定的主题思路,艺术性地展现在用户面前。

笔者认为,信息策展人(即图书馆)服务内涵需包括:(1)真实有效的信息内容提供者;(2)数字资源的保存者;(3)信息沟通的疏导者;(4)信息素养的培养者。

2 信息策展人的服务内涵

2.1 真实有效的信息内容提供者

策展人对藏品的研究内容包括鉴别藏品的真伪,确保其所展示的藏品货真价实。同样,信息策展人也要确保其提供给用户的信息内容“真实、有效”。对于图书馆购买的信息资源而言,其信息内容的真实有效性能够得到一定的保障,但随着网络的发展,图书馆不能仅靠购买资源来发展其馆藏,还需将网络数字资源纳入其馆藏建设的范围中来,这样不仅能丰富图书馆数字馆藏、弥补图书馆数字馆藏资源的不足,而且能传承社会文化[4]。因此,作为信息策展人需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组织和管理网络原生数字资源上,对其所含的知识内容进行分析解构,并在此基础上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将源信息或经解构所得信息进行重新组合,从而得到新的信息产品,实现信息的增值,实现有目的、有针对性的知识再创造。

但是,网络原生数字资源价值有正负之分,具有相对性,在具体条件、具体主体对象、具体环境中所呈现的效应结果有可能会截然不同——或正或负。同时,网络原生数字资源越来越趋于专业化发展,各种专门术语、专业词汇的出现,严重影响到了人们对它的认识和理解,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各学科专业信息资源在理解上的数字鸿沟[5]。因此,信息的真实、有效对于用户来说尤为宝贵。在现阶段,我国用户的信息能力普遍不高,更迫切地需要在社会上存在这样的信息权威机构为他们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产品,所以面对这样的信息需求形势,作为“信息策展人”,就需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信息能力和综合素养,对特定主题的网络原生数字资源加以甄别与筛选,创立一定的结构化信息体系,使无序、价值不明确的网络原生数字资源变成有序、具有一定主题、真实有效的数字馆藏资源,供信息用户放心利用。

2.2 数字资源的保存者

策展人的主要职责之一是对藏品的保管,信息策展人(图书馆)同样也需承担该职责。从某种意义上讲,图书馆一旦失去了可靠的保存功能,其存在的价值也就随之消失了[6]。我国图书馆对于印刷介质资源、缩微胶片等传统资源的保存已经具有了较为完善的保存方法,但是对于数字资源的保存还处于探索研究阶段。与国外图书馆相比,我国大多数图书馆对数字信息资源保存工作表现被动,缺少保存数字信息资源的方案,因此严重影响数字信息资源保存工作的开展[7]。虽然我国相继启动了国家图书馆的WICP项目和中国Web信息博物馆项目,但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笔者所说的数字资源,包括经数字转换后形成的数字资源和网络原生数字资源,前者对于大多数图书馆来说,都已开始着手进行,如CALIS的学位论文持久保存实践,对那些长期风化或虫蛀损坏、濒临毁灭的古代珍、善本文献进行数字化转换[6]等。而对于后者,我国偏重理论研究,实践研究比较缺乏[8],因此,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图书馆需更多地注重实践研究,特别是网络原生数字资源的保存研究。

由于网络原生数字资源的极易灭失性(这是由网络原生数字资源的数字唯一性决定的),相对于其他网络数字资源而言,稳定性较差。转化型的非原生网络数字资源由于互联网的更新、变动、删除,丢失的只是互联网环境下的数字形式,传统形式的信息内容仍然存在,因此信息并没有灭失;而网络原生数字资源由于只存在数字形式,如博客资源、网络论坛资源、网络原创视频资源、播客资源、网络原创音乐或小说、政府网站的服务信息、企业的广告与产品展示信息以及招聘信息等,也包括许多正式网络出版物(如网络原生电子期刊、通过超文本链接技术组织大量专题报道的电子报纸、大量具有学术价值的开放存取期刊等)[9],若被更新、变动、删除,则无法找回其原来的信息内容。然而这些网络原生数字资源异常丰富,如果不对其进行长期保存,将可能面临彻底消亡的危机,这种灭失对人类文明的保存和发展也是巨大的损失。

张玫等曾对我国44家机构进行了调研,发现70.5%的机构表示会有选择性地对网络资源进行保存,在余下的13家机构中,除有2家没作选择外,其余11家机构都明确表示不会保存网络资源,59.1%的机构已开展保存实践。在已开展保存活动的机构中,从资源来源来看,只有29.6%机构对网络资源也予以保存[10]。可见,现实情况不容乐观。因此,未来图书馆作为信息策展人应高度重视网络原生数字资源的保存工作,对其进行选择性地保存和管理[11]。

2.3 信息沟通的疏导者

策展人构思、筹划举办的艺术展览,为具有相同爱好与兴趣的人提供了互相学习与探讨的相聚机会。在Web2.0时代,信息策展人也需充当此角色,充分利用由Web2.0发展而来的社交网络工具,将“以用户为中心”的重要理念切实地付诸实践,重视用户的参与和协作,注重可用性和用户的体验,使用户由适应图书馆服务转向主动参与到图书馆建设中[12]。虽然现在的图书馆人都了解“以用户为中心”服务理念的重要性,然而遗憾的是,却并未将此理念借助Lib2.0真正地体现出来。例如,李剑在《广东省高校图书馆Web2.0应用现状调查分析》一文中对广东省33所本科院校的图书馆在应用Web2.0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仅有7所高校图书馆应用了Web2.0的某一个或两个社交网络服务技术[13]。

笔者认为,信息策展人与用户之间的“零距离”才能使用户方便、迅速、正确地了解信息策展人对某主题信息资源构建思路,也才能使信息策展人了解用户的困惑与真正的信息需求,为有相同需求的用户创造交流的机会与平台,并担当起“授业解惑”的责任。信息策展人可借用社交网络工具,将分布于不同地区的人或者有相同爱好与兴趣的人联系在一起[14]。例如,利用Facebook和Twitter作为信息交流工具,将对某特定主题感兴趣的人紧密联系到一起,开展个性化服务;利用Blog、Wiki等作为信息发布工具,将信息直接传送给受众,从而实现每个人都可以在互联网上表达自己真实观点的愿望,避免以往通过传统的传播载体继而导致大量信息失真的弊端,同时可以共享互联网上的知识[15]。

信息策展人在组织与管理具有相同爱好和兴趣的人的同时,也能更进一步了解用户的信息需求,同时也能收获很多无法通过搜索引擎可以获取的重要信息。例如:上海图书馆提供了在线实时咨询,其所提供的服务内容广泛且具有较强的服务特色,如家谱咨询、房地产咨询、新加坡咨询和中小企业服务等。

2.4 信息素养的培养者

策展人在现场与欣赏者之间面对面地沟通、解惑与说明,实际上就是对欣赏者欣赏能力的一种提高。信息策展人也应具备“授业解惑”的功能,因为它具备了信息素养教育所具备的条件优势,如资源优势、技术优势、人员优势和环境优势。

现代年轻人都能轻松自如地使用电脑,但是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包括一些资深的学者、科研人员,往往认为他们所需的大多数资料是可以借助网络与搜索引擎获得的。由于他们过度地依赖搜索引擎,偏爱浏览而不是阅读,并且普遍都没有掌握好用以评价网络信息的信息分析与处理能力(这是网络时代每个信息人所应具备的一种能力),因此,时常会出现重要信息的遗漏,错误信息结论的诞生。笔者认为在未来的数字化环境里,仅仅依靠搜索引擎、双击鼠标就能搜集到高质量的信息内容似乎不太现实。因此,提升用户的信息素养是当前以及未来图书馆需迫切关注的一个问题。图书馆作为信息素养的培养者,更需注重用户信息资源评估能力(即用户对信息资源真伪、价值等信息的判断能力)的培养。由于网络数字资源价值的双向性,如果没有一定的信息资源评估能力,就无法保证用户所使用的网络数字资源的有效性和真实性,因此对该能力的培养应得到高度重视。图书馆可以一方面和“信息资源介绍”结合起来,介绍源自不同渠道的信息的权威性,并且从资源的发布者、出版发布时间、出版者、所属专业细分领域、时效性、评论、内容等诸多方面判断信息的真伪和价值;另一方面,介绍“网站观察”这类在本专业内专门评价各种资源特点的网站,借助专家对资源的评论来提高用户自身对资源真伪、价值的判断能力[16]。

当然,除了笔者提到的信息策展人的上述四个方面的服务内涵外,信息策展人还要担当起资金筹措者的角色。图书馆面临的资金困难是阻碍其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它能如策展人一样走出去,用自己的信息服务能力换取企业、政府和其他组织机构的资助,不仅可以缓解资金困境,同时也能提升图书馆的社会地位与专业服务精神。

标签:;  ;  

网络环境下未来图书馆的服务取向--信息馆长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