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名著思辨性阅读指导的路径与方法_初中语文论文

初中语文名著思辨性阅读指导的路径与方法_初中语文论文

初中语文名著思辨性阅读指导的路径和方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辨论文,名著论文,路径论文,初中语文论文,方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思辨对于阅读经典的重要及培养学生思维的意义,近年来学术刊物多有论述,仅《语文学习》2015年就发表了7篇。但从宏观上谈思辨阅读的重要和意义较多,而从微观上具体到教师如何指导还鲜见实例。如何依据阅读规律,在学生阅读的不同阶段实施思辨性阅读指导,是一线教师最需要的东西。现不揣浅陋,结合自己对《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导读,例谈初中语文名著教学实施思辨性阅读的路径和方法。

      一、另拟篇章标题思辨,加深内容的理解

      名著大多是鸿篇巨制,理解文本内容是首要任务。不少老师是采取让学生背故事梗概或章节标题的方式来理解文本内容。阅读名著原本是愉悦的活动,这样做的结果却只能让学生兴味索然。那究竟该如何立足学生阅读实际,引导学生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呢?

      《汤姆·索亚历险记》英文原著没有章节标题,不同版本的标题是译者或编者添加的,各不相同。由此,我引导学生思辨《汤姆·索亚历险记》哪些标题需要改动,如何改动;并要求学生借鉴《红楼梦》八字式的回目标题加以修改,重新拟写。这种向译者或者编者挑战的做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阅读兴趣,他们自发组成阅读小组,经历“质疑——研读——概括——拟写——思辨——再拟写”后,在饶有趣味的探究中加深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下面以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初中生语文新课标必读本”的第一章为例加以阐述。

      第一章的标题是“汤姆耍斗,东躲西藏”,我首先让学生质疑这个标题的不足:只是笼统概括,未能抓住主要事件。接着,让学生研读这个章节内容,概括主要事件:顽皮的汤姆和姨妈斗智躲过一劫,逃学游泳瞒过姨妈却被席德戳穿,又去挑衅穿着讲究的新来男孩,打得对方讨饶后却遭暗击。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加以思辨:如何提取主要事件并用对仗形式表现,哪个小组所拟标题更能概括章节内容?所拟标题中仍有哪些词不太符合故事情节?以此引导学生精要概括出本章节内容:“机灵汤姆逃学游泳,模范男孩挨打讨饶”。就这样,在思辨标题的过程中,学生通过不断地阅读、概括、拟写,不断地再阅读、再概括、再拟写,加深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以下就是学生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商讨拟定的回目标题(部分):

      第二章:无奈刷墙智得苹果,悠闲脱贫竟成阔佬

      第三章:糖罐摔碎惹怒姨妈,街头流浪心念蓓姬

      第四章:汤姆换票登台受奖,法官点赞询问露馅

      第五章:牧师祷告汤姆烦躁,甲虫得胜人们狂欢

      第六章:与哈克还价成交易,和蓓姬密谈变好友

      对于外国名著以及非章回体的中国名著,教师采取另拟篇章标题思辨的方式引导学生去阅读,在极大激发学生阅读名著兴趣的同时,最终实现了阅读名著的基础环节——理解文本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精心创设拟写及思辨的氛围,要教给学生概括章节主要事件和锤炼语言的方法。而对于章回体的中国名著,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通过“回目”掌握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的相关信息,快速把握小说的内容脉络,再让学生根据回目标题扩充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从而真正走进名著,理解文本内容。

      二、把握主要情节思辨,领悟形象魅力

      阅读名著,理解文本内容仅仅是第一步,而领悟人物形象魅力、汲取成长养料才是主要目的之一。钱理群先生认为,“文学名著的阅读,就是一种发现:既是对作品所描述的已知和未知世界的发现,也是对自我潜在精神力量的发现。说到底,这乃是对人的发现。——它的魅力就在这里。”[1]从这个意义上讲,采取思辨主要情节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充分领悟这种“魅力”。

      《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汤姆是一个顽童形象:不爱学习、活泼好动、鬼点子多、爱搞恶作剧。好多家长反对孩子阅读这本书,担心孩子跟着汤姆学坏;也有不少老师避开汤姆的缺点,大谈他的“有正义感”“机智勇敢”等优点。其实,汤姆是一个集缺点与优点于一身的经典男孩。要想让学生领悟这一形象魅力,最佳的选择就是围绕“历险”这一主要情节进行思辨。为此,我精心设计如下思辨问题:(1)汤姆的五次历险是单纯的寻求刺激吗?其历险的原因各是什么?(2)文章结尾写道汤姆和哈克又一次筹划做强盗,你认为他们会做成强盗吗?(3)在这五次历险中,有哪几次与蓓姬有关?如何看待汤姆和蓓姬的交往?如此带有思辨性的问题激发了学生领悟汤姆形象魅力的兴趣。课堂上学生思辨性阅读的成果精彩纷呈,印象最深的有两个:一是思辨汤姆和哈克是否会做成强盗那个片段,班级学生自然分成两派,各抒己见,辩论的氛围挺浓。

      生1:我认为会。在汤姆眼里,强盗就是劫富济贫的英雄好汉,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是正义的化身,成为一个“强盗”,是汤姆的人生理想。

      生2:我支持你的观点。杰克逊岛上的那份洒脱,也是汤姆所期待的。他获得金币之后,名声更大了,用他那一张巧嘴,肯定能说服一群小伙伴跟随他。

      生3:我觉得汤姆不会做成强盗。因为他虽然调皮,却是一个懂事的孩子,不愿让姨妈担心……

      生4:我也觉得不会。哈克非常不适应寡妇家的那一套规矩,但汤姆耐心劝说……由此可见,汤姆成熟了。

      在学生发言时,我“适时点火”,引导学生不断地领悟,并以这样一句话做结:不管汤姆做不做强盗,个性张扬、天真顽皮、追求美好、仇恶向善的他能不断接受社会主流价值,肯定会成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二是思辨汤姆和蓓姬交往的那个环节,绝大多数学生认为他们是“早恋”,只有少数学生认为他们是纯洁的友谊。源于此,我引用契诃夫“人的一切都应该是美好的:面容、衣裳、心灵、思想”这句话作为“纲”,先要求学生感悟蓓姬给汤姆留下的美好印象——漂亮可爱、单纯善良;然后结合汤姆和蓓姬交往的主要情节——代人受过、山洞受困加以认识,学生因此真正领悟到汤姆喜爱蓓姬是为了心中的那份美好不被毁坏,是对美好的全力追求、维护,是喜爱,但并不是“早恋”!

      把握“探险”这一主要情节思辨,不仅可以领悟到主要人物的形象魅力,而且还能领悟到一些次要人物的形象魅力。在《汤姆·索亚历险记》中,印第安人乔是一个次要人物,绝大多数同学认为他是个极其残忍、卑劣、贪婪的坏蛋,被困死山洞是罪有应得……我却提出如下思辨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印第安人乔可否不成为杀人犯?请辩证地探究其悲剧人生的成因,并从中领悟对你成长有益的哲理。我要求学生把握印第安人乔杀医生及想杀道格拉斯寡妇这两个主要情节,引导学生在一步一步的探究中真正理解了其悲剧命运的根源:美国社会的种族歧视;遭受到诸多不公平待遇,得不到一点温情。在此基础上,又联系马加爵事件和复旦投毒案,引导学生从印第安人乔等人的悲剧人生中领悟到成长的真谛:多一些感恩,少一点报复;多一些友善,少一点刻薄。

      领悟名著中人物形象的魅力就该如此!在学生对形象理解出现肤浅、偏差或分歧时,教师应该把握主要情节精设思辨性问题,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去感悟。导读《西游记》,可以思辨四圣试禅心、偷吃人参果、义激美猴王等情节,领悟猪八戒贪色、贪吃、贪睡且质朴憨直的可爱;导读《骆驼祥子》,可以思辨三起三落的买车情节,领悟祥子由人到鬼的无奈……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从把握主要情节进而领悟到形象的魅力,实现了阅读能力的飞跃,并“内化”为自我的阅读经验。此时,教师的“导读”就功到自然成了。

      三、品析艺术手法思辨,汲取写作技巧

      名著是作家的智慧结晶,是文化的精髓,阅读名著不仅是为了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也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因此,文学名著的导读一方面要顾及到人文精神的浸润——文本内容的理解、形象魅力的领悟、作品主题的把握等;一方面还要顾及到写作技巧的汲取——布局谋篇的技巧、刻画人物的方法、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方式等。而思辨艺术手法则是引导学生汲取写作经验的理想途径。

      《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汤姆的形象之所以能让我们过目不忘,印象深刻,不单是这个形象本身带来的,还是作者用他的生花妙笔给我们塑造的,尤为突出的是大量运用渲染、铺陈和幽默的艺术手法。明乎此,我把品析渲染、铺陈这种表现手法以及语言的幽默技巧作为思辨点,精挑第12章中汤姆讨好蓓姬的片段,设计如下问题:(1)这段文字浓墨重彩地描写汤姆讨好蓓姬的行为,用意何在?你能悟出这是什么表现手法吗?(2)有人认为这种描写很成功,能让读者联想到自己的某次做法而会心一笑;也有人认为这种描写偏离生活实际,有些失真,你赞同哪种观点?(3)这种写作技巧运用很广泛,请再从其他章节中找到类似描写的片段品析,并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仿写一个片段。

      汤姆的心突然一动,他立刻跟着跑了出去,仿佛是个印第安人一样整装上阵了……他叫呀笑呀,和同伴奔跑嬉戏,不担心摔断胳膊腿、不顾后果地跨过篱笆,翻转着做前后空翻啦,倒立啦;与此同时,他在悄悄观察着蓓姬·撒切尔是否对他在意……他来到靠近蓓姬的地方进行活动,一路上大嚷着嗓门闯了进来,一把夺过一个男孩的帽子,随手抛到了教室的房顶上去;他又在一群男孩中进行着激烈的战斗,直把他们一个个打得都趴下了,而他自己也仰面朝天地躺在了地上……[2]

      如此带有思辨性的三个问题激发了学生从名著中汲取写作经验的兴趣。对于第一个问题,我先是让学生思考这段文字是如何描写汤姆的:运用一系列的动作细节描写,并对其行为程度进行描述,形成了一定的语势,从而有效地渲染出汤姆讨好蓓姬的气氛;接着让学生思考这样描写的用意:既表现汤姆对蓓姬的炽热情感,也凸显汤姆活力无限的个性;由此,学生领会到了这是一种渲染和铺陈的表现手法。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搜寻18章中蓓姬极力想讨好汤姆的描写并加以品析,以此进一步体会这种手法的妙用。第二个问题意在让学生体会到这是一种语言的幽默,并感悟到幽默的技巧: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加以适度夸张。而第三个问题意在让学生能有意识地在阅读和写作中对此技巧加以品味和运用。学生仿写的片段精彩纷呈:

      生1:我描写的是自己在旅游大巴上的饥饿:“回到大巴上,肚子便迫不及待地演唱‘饿神之曲’,离酒店还有一个小时,我觉得自己就像一只正在捞月的猴子,听着车上人嘴巴的‘吧唧吧唧’,天哪,我流下来的口水都能当运河了,肚子的‘咕噜’声都能被列为噪音了。”

      生2:我描写的是自己数学考满分时的兴奋:“我弹了弹试卷上的灰,小心翼翼地将其藏进书包,生怕人间蒸发,妈妈不认账。欢快地跳出教室,穿过宛如非洲难民般悲哀的人群,以国家体操队员的标准动作跃上自行车,径直向家中奔去,学了百遍依然不会吹的口哨,不经意间也吹了起来。”

      巧用渲染、铺陈和幽默的艺术手法可以让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栩栩如生。其实,小说的艺术手法很广泛,很复杂,除了塑造人物的表达技巧外,还有情节结构技巧、环境描写技巧等。因此,思辨名著的艺术手法一定要精心选择,选择最能体现该名著艺术特色的手法去品析,以达到由点到面的效果,领会作家艺术风格,从而真正汲取名著中的写作技巧。导读《西游记》,可以思辨孙悟空与二郎神斗法的描写,学习童话的神奇想象;导读《水浒传》,可以思辨典型人物不同的出场方式,学习曲笔塑人的写作手法……

      温儒敏说,读经典是“磨性子”,也是思想爬坡,虽然有些难和累,但每上一个高度,都能有所收获。[3]名著阅读需要动态的生成发展,这离不开教师对学生进行思辨性阅读指导。教师应通过内容理解→形象领悟→技巧汲取这样的路径,采取有效方法精设思辨问题,拓展学生思考的空间,逐步引导学生由静态的阅读积累转变为动态的阅读生成,推进名著阅读的内化,从而真正实现名著阅读对学生成长的引领作用。

标签:;  ;  ;  ;  ;  ;  

初中语文名著思辨性阅读指导的路径与方法_初中语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