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古建园林建设有限公司 陕西省西安市 710003
摘要:古代建筑我们通常都简称为古建筑,是历史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历史、艺术和:科学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具有非常重要的纪念意义和教育意义。我国现存的古建筑是我国非常有价值的历史遗产,代表着我国的国家文明。本文就主要对古建筑火灾特点分析及扑救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古建筑;火灾;扑救
引言
古建筑以其特殊的文化历史特点,在现实生活中承担着其它建筑无法比拟的社会价值,因此,大多数古建筑成为消防安全重点单位。与现代建筑相比较,古建筑在火灾防控方面也具有特殊性。
一、古建筑火灾特点分析
1、耐火等级低,火灾荷载大
古代社会以农立国,与多采用石材的西方建筑相比,我国建筑多以木料为主,采用土木或砖木结构。木质材料是有机可燃物,燃点较低、燃烧速率快。木质构架形式多样、复杂,大都在木质基础上立木柱,木柱上架木梁,梁上再立瓜柱,瓜柱上再架梁,以此类推形成一组木架。木架构之间用檩、枋连接,檩上再设椽子,整个建筑形成一座木堆垛。按照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古代木结构建筑的耐火等级大多属于三、四级。同时,古建筑内存放较多丝绸、典籍、香烛等易燃、可燃物品,导致建筑的火灾荷载大大增加。
2、布局欠科学,火势难控制
在布局安排上,古建筑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又以单座建筑构成庭院,再以庭院为单位组成形式多样的建筑群。建筑群内廊道纵横交错,建筑间距无法满足防火要求,无消防通道。一旦发生火灾,容易形成“星火燎原、火烧连营”的态势,后果严重。同时,现存的古建筑很多位于深山峡谷之中,远离城镇,消防车辆难以第一时间到达,难以就近利用水源,且增援困难,救援过程存在较多的限制条件。
3、用火用电多,管理难度大
为满足人员观光消费以及各种活动的需要,古建筑内存在较多用火用电的现象,管理难度较大。一是在宗教场所内,焚香、烧纸、点蜡、取暖、烹饪、吸烟等活动接连不断,动用明火现象繁多,且无灯罩烛台及防火分隔设施;二是缺少各类消防设施,难以快速扑灭初期火灾;三是电器线路老化,电器设备陈旧,电线未采取有效的穿管接地保护,未与易燃可燃物保持安全距离,乱拉乱接现象严重,难以达到电气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
4、人员密集,疏散难度大
古建筑往往游人众多,特别是在旅游旺季,场所内人员密度大增。而古建筑由于其固有的设计缺陷,使其疏散宽度、疏散距离等不能满足指标要求,安全出口、疏散设施、避难设施的设计存在缺位,导致疏散功能较其它建筑大打折扣。
二、西安市碑林博物馆火灾隐患分析
西安碑林博物馆坐落于西安市中心老城区,毗邻明城墙的文昌门。与周边民居紧密相邻,除南侧入口处与三学街和东侧新石刻博物馆与柏树林路有一定防火间隔外,其余各处均被周边民居或商业建筑紧紧包围。一旦周边发生火灾势必会影响碑林博物馆的安全。此外,馆外道路交通情况较为严峻,学府巷和咸宁巷虽有宽约5米的消防通道,但是道路两旁游客、居民私家车辆占道现象严重,一旦发生火灾将会给消防扑救带来困难。碑林博物馆北、东、西三向外墙与民居紧密相连,并且东、西两侧的府学巷、咸宁学巷目前多是从事书法装裱的店铺,店内堆积各种宣纸、装裱用的木材等易燃物品,火灾荷载大,且商业区域和生活区域混杂,既是工作区域,也是生活区域,有着严重的用火危险。目前的消防重点都在于碑林博物馆内的防护,忽略了与周边环境的关系,现场发现博物馆周边巷道内部,除了每家有一个灭火器以外,并没有发现任何的消防器材,道路两侧也没有室外消火栓。
现场勘察发现,碑林博物馆的主要办公、文物修复和储藏用房分布在馆内,尤其是库房分布于馆内各处,不便于集中管理,也给消防管理带来了难度。由于文物保护的需要,展室内部无法进行集中供暖,展厅内存在使用电暖气等采暖设备进行采暖的现象,这也给古建筑带来了巨大的火灾隐患。虽然有消防通道能够从博物馆后门直通博物馆内部,但是受到古建筑本身布局影响,消防车辆无法完全覆盖整个博物馆区域。如图1、2、3所示。
三、古建筑火灾预防对策
1、加强宣传,提高消防安全意识
各地政府应该定期组织相关单位进行教育培训,还要定期开设消防安全培训班。教育和培训的重点主要针对古建筑的工作人员,主要内容包括进行消防安全工作重要性的灌输,教授一些火灾预防的方法,还有如何进行火情的处理,提高相关人员的灭火技能。同时对商户和住户进行消防培训宣传,重点是提醒他们对生产经营和用火用电安全的关注。张贴一些消防安全警示标识和宣传广告,主要位置可以选在消防通道、消火栓等消防设施上,以及容易产生火灾的建筑物上。发动一切力量进行古建筑消防安全的预防,提倡全民参与,不断提升全民的防救能力。
2、科学防消,实行源头管控
借鉴有的古建筑的现代化消防安全措施,进行摄像头安装,以此来进行有效的火情监控,在不影响原有文物古建筑结构的完整性和文物古建筑艺术风格的情况下,在一些重点古建筑文物内部和珍贵文物陈列的重点位置,进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科学、合理地安装;在较为重要的砖木结构和木结构的文物古建筑内部,要进行闭式自动或简易喷水灭火系统的安装,容易出现火灾蔓延的地方应该进行水幕的安装,采用先进科技手段对文物古建筑进行动态监控。同时,应增设防雷保护措施,以免因雷击引发火灾。
3、落实消防制度,加强监督检查
古建筑管理层应明确自身消防安全责任,制定消防安全制度及灭火应急疏散预案。定期对古建筑进行修缮维护,及早发现解决火灾隐患,并且修缮过程要严格按照安全管理规定和施工规范进行。同时,应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消防安全教育,增强员工扑救火灾、检查隐患、组织疏散逃生的能力。消防、文物等行政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古建筑的消防监督检查力度。
四、古建筑火灾扑救对策
1、调集优势兵力
要从火灾最大面积,最大难度和最不利的情况出发,一次性调动足够的兵力和灭火装备,及时赶赴火场。尤其是重点调集“一七式”压缩空气泡沫消防车,充分利用A类泡沫附着力强、出水水带较轻,战斗员拖动方便等特点,追击火势,打内攻近战。对于远离城镇、建在山上的古建筑发生火灾,一定要充分考虑道路交通情况。如消防车不能到达现场,应迅速与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联系,启动应急救援联动机制,迅速调集古建筑附近的居民或驻军人员赶赴现场进行灭火。
2、科学调集足够灭火力量
古建筑火灾发生后,呈现出燃烧快、冒顶快、坍塌快、毁灭快的“四快”特点,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消灭,即使将火灾扑灭,从文物保护的角度来看也没有任何价值。据统计,目前绝大多数的文物古建筑火灾基本上在扑灭时都已损失殆尽。因此,公安消防部门应一键式调度足够的警力和车辆装备。调集时应以大吨位水罐车为主,此外还需抢险救援车、高喷车、登高车、照明车等特种车辆。要视情况报请政府启动应急预案,调集相关救援力量以及专家协助火灾扑救工作。
3、强化新技术新装备的配备应用
古建筑大多为土木或砖木结构,建造年代久远,用火点多且电气线路老化,耐火等级低,致灾因素多。同时,由于个别省份特殊的地域条件,传统的消防灭火技术手段对于文物古建筑火灾扑救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文物古建筑分布的地区,政府应为消防部门和文物单位配备新型灭火装备。比如西藏消防总队研究的分布式文物古建筑高压喷雾灭火装置,就具有灭火效果显著、机动快速、操作简单等特点。此外,也可探寻直升机灭火救援模式,第一时间将专业技术强,处置能力高,业务素质好的消防特勤尖兵携带高压喷雾灭火装置等新装备投送到文物古建筑救援一线,打早、打小、打了。强化新技术装备的配备和应用将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灭火过程中对文物造成的直接损害。
结束语
我国的古建筑一方面可以为我国现代化的建筑设计提供有价值的借鉴,同时对于世界建筑行业也有非常深远的影响,已经成为世界瞩目的重要文化遗产。因此,对于古代建筑遗产的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艳.古建筑火灾危险性分析及预防对策[J].武警学院学报,2014(6):36-37.
[2]王德民.浅谈文物古建筑火灾特点与消防安全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0(1):42-43.
论文作者:章纪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7
标签:古建筑论文; 火灾论文; 文物论文; 建筑论文; 博物馆论文; 碑林论文; 消防安全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