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电力的使用,用电量的增加,电力计量系统的稳定性和准确性的问题也逐渐凸出。电能计量装置主要用于对用户用电电量计量的装置,所以电能计量装置的应用不仅可以保护电力用户的利益,同时也保护供电企业的利益。但是,在电能计量装置用电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故障发生,会对双方造成十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持电能计量装置运转的稳定。本文针对电能计量装置常见故障,基于计量自动化系统对电能计量装置故障状态进行监测,并提出减少电能计量装置故障的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电能计量装置;计量自动化;监测
电能计量装置的运转问题会对电力计量精确度产生影响,一旦电能计量装置产生故障,不仅影响用供电双方的正常产生或生活,还会影响到供电企业与用户相互间的经济利益。所以,需要严格做好现场计量装置故障检测和分析处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能计量装置也在持续创新技术,在电能计量中的精确度也有所提升。
1 电能计量装置存在的故障
1.1电能计量装置自身的故障
由于电能计量装置自身质量存在问题,导致电子式智能电表显示屏黑屏、出现乱码等故障。再者,运行环境的变化也会对电能计量装置造成一定影响,严重时会导致电能计量装置发生故障。此外,若电能计量装置投运时间较长,在使用中操作不当或电能计量管理不当,也会大大增加故障发生的可能性。随着电网中电力用户的大量增加,电能计量装置的安装调试工作强度也大大增加,在此过程中若忽视了对电能计量装置质量的检测,就会为之后的安全运行埋下隐患。而在电能计量装置运行过程中,操作不当、电力用户未严格按照供用电合同中的报装容量用电、电能计量装置长时间超过额定最大电流运行等问题,都会导致电能计量装置失准,在严重情况下甚至会造成电表的烧毁严重会引发火灾等事故。
1.2 过负荷问题
出现过负荷问题的因素较多,这与季节因素具有一定的关联。负荷急剧攀升,超过了计量装置的承受能力,很容易造成计量装置的一些敏感部件毁坏,形成计量装置故障。并且,一些农网低压主干线是铝线,在接入电能表时,接线端子由于铜铝接触而发热氧化,会导致电能表接线端子烧毁。
1.3 电能计量装置遭受雷击
在一些与生产相关的用电站点中,由于周围环境较为空旷,所以在夏季的雷暴天气容易发生雷击危险,闪电形成的敏感电压和过电压会击穿电能计量装置。这主要发生在农民水产养殖和耕作以及一些关口电力仪表上。
1.4电能计量装置互感器故障问题
电能计量装置中的互感器有很多种类,其中最容易发生故障的是电容式电压互感器。一般情况下,能够造成电容式互感器发生故障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电容芯子紧压系数改变。一般情况下,相关的电容式互感器在设计过程中都会设计内部电容芯子相关的电容系数。如果电容式互感器在设计过程中存在缺陷,其内部紧压系数就会发生改变,进而使电容器分压比发生变化,对计量设备的精度造成很大影响,使计量装置产生故障。其二,电容式互感器内部元件被击穿。如果电容式互感器内部的部分电容芯子被击穿,就会导致电容器的分压比发生变化,进而导致互感器误差变化,使计量装置发生故障。
2 运用计量自动化系统监测分析
通过系统在每个模块的基础数据查询里可以通过表码查询、瞬时量查询、表码瞬时量复合查询等方法观察,它们按照时间点或时间段对该用户的表计或交采表码进行采集的尖峰平谷数据是否合理,电压、电流值是否处于合理区间,主站采集表码是否正常。其中最直观的方法是通过表码瞬时量复合查询可看到某一时间段或时间点该用户的电压电流功率因数等更全面的数据,便于观察分析。
2.1电能计量装置正常运行监测基本原理
利用计量自动化系统对电能计量装置监测一些常见的计量故障基本原理。系统中现在电压可分为高压和低压两类,一般分为高供高计三相三线高压100V和三相四线57.7/100V;高供低计三相四线220/380V;通过系统查询到电压瞬时值,电压值偏差不超过-10%~+7%为正常电压,若出现三相偏差太大或某项值为零则可初步判断为电压异常。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交采比对监测
系统的各项参数错误计量倍率、表倍率、电表常数、计量点未全部录入等,导致计量表计数据与交采比对表数据偏差较大。负荷管理系统外勤人员工作失误,如交采电压、电流值不平衡,缺相或存在反向有功的,大致判断为回路接线错误;客户的实时功率,计量与交采的有功、无功数据基本相反,判断为现场有功、无功脉冲数据采集接线错位;照明接入交采与计量的方式不同或有两路计量,交采只采集了其中的一路,致使采集的数据不同,使得数据异常等。
2.3反向电量监测
例如:通过系统监测排查某用户,某一时段的数据正向有功总与反向有功总基本一样多,说明电能表处于异常状态,工作人员现场检查发现计量用电能表A、C相电流极性接反,导致电量走在反向,少计电量。以电能表所计正向有功电量为依据,利用更正系数法进行电量补收。电量退补计算过程:
(1)2014年4月-2015年3月用电量为:433kWh、356kWh、281kWh、246kWh、212kWh、212kWh、283kWh、178kWh、317kWh、300kWh、234kWh、180kWh;则平均月用电量为:
433+356+281+246+212+212+283+178+317+300+234+180/12=269.33kWh
(2)该用户接线错误月数为:10+15/30=10.5月;
(3)补收期间电能表所计的电量为:总48.97×15=734.55kWh;
(4)该用户应补收电量ΔW=269.33×10.5-734.55=2093.42kWh;
我们利用计量自动化系统实施用电数据异常的实时监测技术手段,追回损失的电量,解决计量故障发现缓慢问题,增强了对窃电户的威慑作用,目前动力用户的窃电现象有所减少,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
3减少电能计量装置故障的主要措施
3.1 加强电能计量装置的技术改造
电气元件损坏、线路虚焊以及接线错误等是导致电子式电能计量表计数误差的主要原因。为了消除这些因素对电能计量表的影响,技术人员需要在电子式电能计量表技术优化方面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首先,技术人员需要合理选择电能计量表类型,保证实际运行负荷在电能计量表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以减少电能表超负荷运行所产生的热量对电子元件造成的损害。其次,技术人员需要提高电流表、电压表、电能表精度,提高计量的准确性,特别是对于用电负荷变化大的用户,更需要使用计量精度较高的电能表。最后,技术人员还需要检测芯片、电压电流传感器、电源等是否存在故障,以及电能表是否因为制作工艺不良而在运输及使用过程中出现松动、接触不良情况,导致误差超过规范要求。
3.2 规范故障处理流程
首先,要完善事故类型,将可能出现的所有故障形式有所备案并作出相应解决办法。这样可以使工作人员在工作中遇到问题可以有据可循,对简单的故障只要查阅备案记录就可解决,以最快方式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其次,完善营销信息系统的漏洞。换表工单的欠缺和退补电量的认定都需要企业进行完善。将退补工单和故障工单结合在一起,以便后期查验。最后,完善计量故障追补流程。故障电费应该进行追补,由于一线工作人员对于追补费用及是否需要追补有裁定权,所以必须进行监督把关,防止电费损耗风险。
4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用电量加大。运用电能计量装置主要为了进行用电计量,其为用电计量收费奠定基拙。因为电能计量装置的精确度对电能计量收费有着一定影响,因此在进行电力计量工作前,一定要加强电能计量装置检查工作,避免其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故障,导致计量结果不准确,为供电企业带来经济损失与影响。这样才能更好的服务广大人们群众供电需求,供电企业才能向积极良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于劲松.电能计量装置故障分析及管理探讨[J].科技资讯,2017,15(24):214-215.
[2]窦永强,罗玉川.变电站电能计量装置故障的排查方法[J].中国科技信息,2010(23):130-131.
[3]朱俏婷.快速发现电能计量装置故障的方法分析[J].机电信息,2018(21):47-48.
论文作者:蔡燕华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6
标签:电能论文; 装置论文; 故障论文; 电量论文; 互感器论文; 电压论文; 发生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