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靠祖国的转型——展望香港经济的第三次转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香港论文,祖国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据悉,香港第2季度生产总值仅微增0.5%,比第一季度2.3%的增长进一步放缓。另据了解,香港全年经济有可能出现接近零增长。面对国际经济大环境的不良影响,香港正面临第3次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
经济低迷 出口不振
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使香港经济遭受重创,次年的经济增长率是前所未有的负的5.7%,但1999年很快恢复为3%的正增长,2000年更是进一步攀升至10.5%,为1987年以来的最高值。一时艳阳高照、暖风拂面,新的一轮高增长似乎已经到来。正当港人信心恢复,特区政府正欲大展宏图,一连推出数个计划欲将香港建为“世界金融中心、高科技产品制造中心、中药研究及制造中心、亚洲旅游中心、亚洲物流中心”之际,短暂的阳春转瞬即逝,又一个寒冬压顶而来。
年初以来,美国经济从长达10年的新经济繁荣的高峰开始下滑并几近衰退;日本经济多年呆滞迄无改善;欧洲经济亦趋放缓,从来没有过的世界三大经济体同时出现困难。一向与国际经济环境密切联系的香港经济立时阴云密布。
出口首先告急。进入今年,香港出口持续下跌,官方的统计数字显示,6月的整体出口总值为1156亿港元,比去年同期下跌8.4%,其中本地产品出口总值的跌幅高达14.8%。
经济增长受其影响立现疲软。特区政府5月份发表的《2001年第一季度经济报告》指出,香港经济增长已由去年第四季度的6.9%减至今年第一季度的2.5%。民间的预测更为悲观。香港各大银行及券商近日陆续调低今年本地的整体经济增长预测。汇丰银行及恒生银行8月3日公布的最新经济月报,分别把数字调整为1.8%和2%;而在今年1月该两家银行对香港全年经济增长的预测是3.8%和4%。此外,东亚银行和摩根大通银行对今年香港生产总值增长的预测,也分别从原先的4%和2.5%,调低至1.9%和1.8%。如果今年本地生产总值低于2%的话,将是近10年来仅次于1998年最差的一年。
在生产总值增速减缓之时,更令人困惑的是,失业问题一直挥之不去。4-6月的失业率达到了4.6%,与金融风暴后的最高纪录1999年的6%相比,差距已不明显。而且大公司裁员的噩耗不断。继早先电讯盈科及黛安芬等大型公司宣布裁员后,近日又传出正在重组中的中银集团可能会大幅裁减其1.2万员工的一半,如果报道属实,那么此宗香港历史上最大的企业人事调整案将使失业问题更加恶化。
由于出口持续不振、失业率长期居高不下,香港的人均收入减少。1997年香港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20.1万港元,2000年减至18.7万港元,短短的3年间平均收入下降了7%。官方统计显示今年6月份的商品进口总值为1238亿港元,较去年同月下跌6.6%,显示通货紧缩问题依然存在,市民购买欲低落。
作为经济晴雨表的股市更是长期“牛皮”,而楼价则是不停下滑,“负资产者”人数增加,中小业主深受其累;低技术人士和低收入家庭更是首当其冲,工作、生计均受影响。
香港的出路在哪里?
归根结底,香港唯一的出路只能是经济的转型。
就是说,必须实现香港历史上的第三次经济转型,即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向知识经济、高附加值产业转变。要下决心发展创新科技、信息工业、网络经济。那种靠砖头、靠炒作、靠赚“快钱”的发财捷径已不合时宜,就连香港一直傲视全球的服务业,要想继续保持优势,也需要引进创新科技,改变经营方式,提高服务素质,增强国际竞争力。这些转型的要求,实际上也是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要求。整个世界都在向这个方向转变,香港亦不例外。
应该说,对于香港的经济转型,行政长官董建华和特区政府是明确的,董建华在多年的施政报告中都对此作了阐述。他还明确地把香港经济新定位具体概括为两点:“第一,是要致力保持香港作为国际商业都会的地位;第二,是要全面加强与内地的合作。”1999年他在提到香港的发展定位除了是我国的一个重要城市,还要把她建设成为世界级的都会,亚洲的纽约、伦敦。今年6月5日,新任财政司长梁锦松提出香港成为“超曼哈顿”的概念,他认为除传统的曼哈顿的各个中心的内涵之外,香港还有条件增加发展一些别的行业和中心。
香港的定位和出路已逐步明确并在社会形成共识。但要实现转型却极不容易。目前的经济困难可以说既是经济转型的动因更是经济转型的前提甚至还是经济转型的代价。
致力转型 特区政府积极应对
对于香港目前的处境、问题、优势及发展方向,董建华和特区政府是心中有数的。董建华在6月份的一次立法会上指出,从中长期的发展来看,由于现时香港经济结构单一、成本高企,对外依存度过高,因此香港的出路有两条:内部经济转型必须以创新及发展高附加值产业和服务业为方向;外部拓展必须加强与内地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合作——近日粤港高层互访的目的就在于推动双方的经济合作,以改变对欧美等传统市场过于依赖的局面。与此同时,继续巩固及加强香港的金融、旅游、信息及创新科技、物流和国际商业中心的地位。
从目前来看,由金融风暴及经济转型带来香港失业率高企、内需市场不振等问题,如果不加以及时纾解或改善,很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针对本次经济困难对低技术人士冲击较大的特殊情况,政府采取了四项措施,头两项措施是有针对性的扩大内需,为低技术人士增加就业机会;第三项措施是减轻低收入人士的负担;第四项措施是发展旅游业,尤其是吸引内地人士到港旅游,增加外来消费刺激零售和饮食等雇用大量人手的行业。这四项措施再次显示特区政府对市民遭遇的困难感同身受,并竭尽所能地纾解市民困难和刺激经济。
必须指出,香港目前的很多问题,其实是1997年前遗留下来的,如经济结构不合理、楼价畸高等,当时没有认真处理。回归后特区政府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自然非一日之功。何况亚洲金融风暴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痛苦,也不是香港所独有的。
香港也有其自身的优势,如优越的地理环境,完善的基本建设,发达的金融中心,强劲的创业精神等等。回归4年来,特区政府在解决经济问题上的能力已经在1997年特区初创之际与国际金融大鳄的成功对抗中获得了国际社会和香港市民的认可。加之中国入世在即、北京申奥成功、内地西部大开发等利好消息无疑增强了人们对香港平稳转型的信心。我们相信在特区政府的领导之下,精明的香港人一定能够依靠祖国克服眼前的经济难关,顺利地实现香港经济历史性的第三次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