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济村中心 张元和 365414
内容摘要:【2011】版数学新课程标准规定,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数学课程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应用意识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有意识利用数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另一方面,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与数量和图形有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抽象成数学问题,用数学的方法予以解决。在整个数学教育的过程中都应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应用意识很好的载体。
数学在实际生活当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数学的教学过程不能仅仅停留在掌握知识的层面上,还必须学会应用。数学的应用意识既是数学教育的课程目标,也是社会公民必备的数学素养。作为中学数学教学,应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培养数学应用意识;活用教材实例,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尝试建模,提高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使数学富有生命力,才能真正实现数学的价值。
七年级作为初中的起始年段,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过许多的几何知识,但是基本上以了解为主,对几何的认识只停留在小学的基本图形的认识和一些面积的计算,并且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农村的生源大大受到冲击,而且农村外出务工的家长较多,留守儿童量也不断增长,学生玩手机的现象不断增多,导致学生对生活中的许多事物少了一份观察力,并且对数学转化为实际应用的能力大大减弱。并且进入中学后,对知识点的学习已不仅仅是了解,还要通过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抽象的内容和数学概念,理解数学来自生活又运用于生活。
七年级阶段是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和形成的萌芽期,正处于具体运演阶段向形式运演阶段的过渡期,思维向着更为抽象、概括和注重逻辑的方向发展,但七年级学生因数学知识及生活经验的不足,使得他们尚不可能较完善和系统地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思维的片面性和表面性,使他们不能全面、辩证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容易被事物的个别特征所困扰,难以深入到事物的本质中去。
一、从实际图形中抽象出几何模型,构建数学概念,培养应用意识
学生学习的几何知识均来源于生活实际图形,这就为我们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引入新知识提供了大量的背景图形材料,七年级几何教材中有大量的实际图形,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从实物原型抽象出数学模型,利用生活素材进行教学,抽象出数学知识,从学生生活实际引入新知识有助于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使学生认清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例如,我在教学《角》这节内容时,从复习相关线的知识,把其中的一半在黑板上擦去,形成角的模型,并让学生在教室中寻找角的图案,并从实际中找到各种角:黑板的边框是直角、三角尺的30。、60。、90。、国旗上的五角星上的锐角和钝角等等,从这一堆所画角的模式中,来讲如何进行辨别,从而来归纳出角的三种表示方式和对角进行分类,让学生理解数学图形来源于生活,从实际图形中抽象概括来,数学的本质就是认识客观规律的一个过程。
二、把教材的内容现实化,由学生实际入手,培养应用意识
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最有效办法应该是让学生有机会亲身实践。从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出发,先从生活中的图形导出课本上的几何图形,或者由课本上的几何图形来反射生活中的实际图形,可以帮助学生领悟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比如在讲七上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第4节“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形状”,借助实际中的小正方形模型来进行拼凑组合,让学生从三个方向来画出平面图形,让内容现实化,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认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再如讲七下习题5.3中的问题解决:如图所示,要在街道旁修建一个奶站,向居民区A、B提供牛奶,奶站应建在什么地方,才能使从A、B到它的距离之和最短.
在教学中把居民A、居民B改为本乡河边的同一侧的两个村,如何来建这个牛奶站,让学生从实际的背景中来讨论如何来设计,从而让教材现实化,从来龙去脉中感受知识,提升学生解题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让学生在活生生的事例中得到应用意识的培养。教学实践证明,以实例为铺垫衬托背景材料,既缩小了几何与现实世界的距离,又使知识现实化,无疑大大加强学生学习中的理解,丰富和积累了几何应用意识。
三、建立以生为本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应用意识
构建“以人为本、以生为本”教学理念,在课堂上以小组协作、讨论探索、问题解决、归纳概括、问题运用等教学模式,通过小组讨论、师生讨论、生生讨论,采用竞争、辩论、合作、问题解决、伙伴、设计、角色扮演等手段,引导学生随时动手操作、解决问题。通过这些方式不仅对目标课程内容学习,还有对知识的探索过程及在探索知识过程中的思维进行了引导,从而使每一位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与学习方法自定步调进行个别化学习,克服了传统课堂教学中“一刀切”的人为现象,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从而释放创造力与个性思维。
在几何教学中有时,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较为抽象的几何知识,动手操作是最为理想的可行办法。比如:在教学七下第五章第二节《探索轴对称的性质》一课时,通过对矩形纸片对折,用笔尖扎出“14”这个数字,将纸打开辅平,让学生对比观察,让学生去“发现”、去“归纳概括”、合作交流、并从中找到轴对称的性质,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几何图形本身的感受、领悟和欣赏,提高了学生的应用意识。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在传统的教学中,这个主阵地上经常出现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课堂现象。教师围绕着自己的教学设计,以完成自己的授课任务为宗旨,设计一个个圈套让学生往里钻,整个课堂根本没有关注学生的学;有的教师按照事先准备好的讲稿进行宣讲,满堂都是内容分析,串讲串问,教师真正成了课堂的霸主,成了课堂的主宰者。
四、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应用意识
现在在农村教学中,每个班都配有班班通电子教学仪器,多媒体技术能使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资料有机组合,做到图文并茂,能为教学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调动积极性,诱发求知欲,为激发应用意识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如在教七年级下第四章第2节《图形的全等》教学,通过全等三角形的平移、旋转、对称等几何变化时,让全等三角形组成不同的几何图形,来对比和寻找全等三角形的证明所需要的条件,学习全等的各种证明方式,利用电脑上动画演示图形变化比在黑板比划易懂直观得多。再如七年级下第五章第1节《轴对称现象》,通过多媒体展示各种蝴蝶图案,对照比较,再通过建筑物、服饰、道路、植物的叶片、脸谱等轴对称“图形”的实例,然后又让学生剪纸操作,自制轴对称图形,丰富和积累了数学应用感性认识。通过这种动态的演示,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几何应用能力。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体会数学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特点,培养应用意识,激发其学习的热情,体验探索问题的快乐,使之爱学、会学、会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相似三角形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有关相似三角形的数学模型,引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教学中,教师先准备一些教学道具,同时引导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几何图形进行梳理归纳,吸引学生的主意力、好奇心;然后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一些多边形能否镶嵌成平面图案,并记下实验结果。
总之,新课程、新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需要长期贯穿于我们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当中。因此,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让学生多动手动脑,要努力为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创造条件和机会,激发学生学数学的乐趣,逐步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习惯和把实际问题用数学化的方法加以思考、分析、求解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论文作者:张元和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9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2
标签: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意识论文; 图形论文; 几何论文; 几何图形论文; 轴对称论文; 《创新人才教育》2019年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