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洲宇[1]2001年在《基于PC的H.324可视电话终端的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公用电话网(PSTN)提供的单一话音服务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如何在PSTN上为人们提供多媒体服务成为一个普遍关注的问题。国际通信联盟(ITU)针对这一需求制定了H.324低码率多媒体通信终端建议。H.324通过定义系统互连方案、视频和音频压缩方法、信号混合传输方法以及电话线上信号的格式,为在PSTN进行可视通信的终端设备制定了国际标准。本文就是按照这一标准,对可视电话进行软件实现。 可视电话系统涉及媒体数据的采集、压缩、复接、控制、传输以及这些部分之间的协调,故技术难点大,工作量大。本文实现了H.324框架协议下的声音图像采集压缩模块、H.223复接模块、H.245控制模块、modem通信模块,并运用多线程技术将这些模块连接成完整的系统。本系统新意体现在:对H.324核心内容——复接部分里的复接帧同步头、适配包结束标志、重传机制提出新的处理方法,从而提高了复接效率和对有误信道的鲁棒性;针对线路速率不稳定的情况,在控制模块中加入服务质量(Qos)管理,对传输码率进行实时控制;用TAPI技术代替V25ter AT指令实现对modem的控制,完成呼叫连接。 本文第一章介绍了H.324的构成以及它在PC上实现的可能和方案;第二章介绍了Windows下图像和声音获取及重放的方法;第叁章详细探讨了多媒体复接协议H.223,并对实现中的改进作了具体的阐述;第四章介绍可视电话的速率控制和系统控制;第五章对modem通信模块中的各子模块分别介绍;第六章详细介绍了整个系统的模块组装及模块间的同步,并讨论了兼容性,最后提出了系统改进意见。
刘庆军[2]2011年在《3G网络可视电话技术与互通研究》文中提出当前我国的3G网络制式使用不同的空中接口技术,这使得3G网络中可视电话业务在实现的技术方式上也完全不同。虽然本网系统内可视电话业务可以互通,但是由于没有标准,网间互通仍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基于此本文对3G网络的可视电话技术与互通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开展深入研究,其主要创新之处在于深入分析可视电话互通理论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互通网关结构,并通过基于Asterisk开源系统模拟互通网关完成了互通实验,从而为实现可视电话业务互通提供了一种可能的途径,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工程价值。理论方面本文从3G网络中各种制式的技术特点出发,对各网络制式中可视电话业务的技术实现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WCDMA/TD-SCDMA这两种系统中采用在电路域下基于3G-324M协议方式的技术和cdma2000系统中采用在分组域下基于SIP协议方式的技术。然后通过设计基于ISUP方式的3G-324M和SIP的视频互通网关VIG,包括逻辑结构和功能模块,地址和编码转换映射关系,消息结构和主要的消息代码的映射关系,信令流程以及状态机模型等,探讨了实现电路域和分组域可视电话互通在技术上的可行性。实验方面本文主要采用以Asterisk系统作为VIG的仿真来进行各种协议标准下的可视电话互通测试。首先分析了Asterisk的功能模块和呼叫流程,然后描述了在Ubuntu操作系统下调试Asterisk的libh324m视频互通模块的编译过程。其次在实验室环境中进行了在局域网内的SIP终端之间可视电话业务互通实验, WiFi手机终端在WLAN网络环境中同SIP终端之间的互通实验,以及在WCDMA网络实验室环境下Asterisk硬件接口同UMG8900媒体网关之间的可视电话业务物理层互通实验。最后通过3G现网的实际运行环境测试了3G-324M终端和SIP终端之间的可视电话业务的互通实验。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出,本文所设计的视频互通网关结构以及采用Asterisk做为互通网关的仿真模型,对实现不同制式下的可视电话业务互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申崇江, 温燕红, 余松煜[3]2000年在《基于PC的H.324可视电话系统的实现》文中研究表明介绍了符合ITU TH .32 4协议在PSTN网上的可视电话系统的软件实现。该系统利用具有MMX技术的PC机实现软件实时视频、音频编解码 ,利用符合V .34协议的Modem通过PSTN网实现数据通信。重点讨论了H .2 6 3视频编解码、视频采集、视频显示以及H .2 4 5通信控制协议的实现。
王永强[4]2003年在《基于Windows CE 的嵌入式系统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本文结合实际项目对嵌入式系统应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分析了嵌入式BSP和PC机BIOS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对当代比较流行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如嵌入式Windows CE、嵌入式Linux、VxWorks、Palms等进行了分析和比较,讨论了现代嵌入式系统的基本开发流程。深入探讨了嵌入式操作系统Windows CE的核心特性,驱动程序架构,中断处理,实时特性,嵌入式系统支持等。结合系统所使用的StongARM CPU分析了它的性能、资源、功耗等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嵌入式微处理器StrongARM和嵌入式操作系统Windows CE的可视电话的多媒体控制板的总体方案,对嵌入式Windows CE进行了平台定制,设计和开发了系统引导程序、彩色LCD、标准R232串口、串口鼠标、Ethernet boot loader等驱动程序。随后,分析了ITU-T的H.324可视电话的功能结构,设计和实现了多媒体控制协议H.245,实现了信令实体的状态机,最后分析了基于Windows CE的嵌入式系统的广泛的应用前景。
王志强, 蔡平[5]2000年在《基于PC机的低比特率多媒体可视电话终端》文中提出介绍了低比特率多媒体可视电话终端H.324建议及其几种实现形式,提出了一种基于PC机的多媒体可视电话的软件实现方案
黄旌, 汪洋, 毕大园[6]2005年在《基于PC的可视电话音频视频子系统的实现》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介绍了基于PC的可视电话音频视频子系统的实现。重点讨论了音频视频的采集、编码、传输、解码、同步、控制等实现方法。
曹文明[7]2005年在《基于DM642的H.264标准的可视电话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由于网络技术和大规模集成电子技术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多媒体技术的迅速而广泛的发展,视频通信的重要性和需求急剧增加,随之而来的视频标准技术也得以迅速发展。新型的视频标准H.264是JVT(国际视频专家联合组织)于2003年联合制定的最新视频标准。它是一个面向多媒体应用的视频处理标准,能在低码率下获得很好的图像压缩效果,它的编码系统灵活,能满足不同环境、不同要求的需要,因此它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VOIP即基于IP(Internet Protocol)网络的语音通信,它不仅是狭义上的IP电话,更是一个能提供包括视频交互在内的各种多媒体业务的综合性应用平台。SIP和H.323是VOIP的两种网络通信控制协议,由于SIP协议具有结构简洁、易于扩展和适于Internet接入等良好的特性,还能有效地控制媒体网关、发起呼叫,因此在以软交换技术为下一代网络交换技术的大背景下,SIP以其诸多优势被认为可作为软交换技术的接入层的核心协议。本文提出将新型SIP通信协议、H.264视频标准技术应用到新型可视电话设计上,可以进一步充分利用网络带宽,提高视频通信质量,而且SIP协议为可视电话扩展更多服务功能提供了方便。通过深入研究SIP协议通信过程以及H.264算法原理,并采用性能强大的多媒体数字处理芯片(TMS320DM642)作为实现平台,经过程序优化设计,实现了视、音频编解码的单芯片实时并行处理,达到可视电话实时通信的实用要求,从而使新型可视电话得以实现。
申崇江, 石峻, 张文军[8]2000年在《基于PC的可视电话系统中视频模块的实现》文中指出介绍了H.324可视电话系统中视频模块的软件实现,包括利用MMX技术实现视频实时编解码、对“块效应”进行后处理以提高视频主观质量、以及视频采集和视频显示。
张爱旭[9]2003年在《基于局域网的IP可视电话软件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Voice over IP (VoIP)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由于它是利用IP网络进行实时的语音传输,具有所需带宽小、资源利用率高、成本低廉等诸多优点,因此在全球得到广泛的应用,在我国也得到大范围的推广应用。该技术不仅可以在广域网上应用,对于已有的企业局域网用户来讲,也可以利用它来实现PC到PC的可视电话,这将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达到节约资金的目的。本文首先介绍了IP电话的发展简史,IP电话技术原理;对目前最为流行的基于H.323协议的VoIP技术进行了研究;根据IP电话系统的功能和主要实现过程,分析实时语音压缩编码技术和传输技术原理; 利用实验室现有的实验环境,设计并基本完成了一种基于局域网的PC to PC可视电话语音部分的编程; 并对程序设计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解决。通过试验,证实利用现有的局域网实现IP电话功能是完全可行的,可以节约带宽和电话资费,并可充分挖掘现有资源的潜能。除此之外,对于一些诸如音视频同步、提高IP电话实时语音质量等当今IP电话急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最后展望了VoIP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前景。
熊明昭[10]2005年在《基于VFAST平台的H.324可视电话和彩信终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互联网的发展促进了传统通信的变革、发展,人们已经不能满足于传统的语音电话、e-mail、网上聊天等,远距离面对面的交流成为人们渴求的沟通方式,这时一种通过电信网络实现的点对点或点对多点的传送声音、图像、数据文件的实时性交互业务——视频业务应运而生。从目前来看,可视通信视讯终端以其需求的广泛性满足了各类人的需要。可视通信终端的开发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开发纯软件的H.324 系统,即为基于PC 的系统; 另一种方案是采用可编程的视频信号处理器来实现H.324 系统的功能。第一种方案的特点是成本低、配置少,便于移植和升级,但是对计算机的处理能力、编解码的算法速度的要求比较高,一般难于达到实时要求,第二种方案是一种硬件实现方式,它可以通过编程实现多种功能,当针对硬件的软件功能升级和新的标准算法出现时,只需要局部改变DSP 的微码就可以适应不同的应用。在以上的两种方法中,DSP 具有开发灵活、适应面较宽和扩展性较强等优越性。本文所提出的方案正是一种基于Risc+DSP 架构的信号处理芯片VFAST 的实现方法。在这种方案中,将需要处理的大量数据在DSP 微处理器核心之中做单独处理,而不需要占用到RISC 架构微处理器的太多运算资源,使用这种方案可开发出独立机型的可视电话终端,并且可以将该系统应用于通信、监控等领域。
参考文献:
[1]. 基于PC的H.324可视电话终端的实现[D]. 邓洲宇. 四川大学. 2001
[2]. 3G网络可视电话技术与互通研究[D]. 刘庆军. 南京邮电大学. 2011
[3]. 基于PC的H.324可视电话系统的实现[J]. 申崇江, 温燕红, 余松煜. 高技术通讯. 2000
[4]. 基于Windows CE 的嵌入式系统研究与应用[D]. 王永强. 西安理工大学. 2003
[5]. 基于PC机的低比特率多媒体可视电话终端[J]. 王志强, 蔡平. 电子计算机与外部设备. 2000
[6]. 基于PC的可视电话音频视频子系统的实现[J]. 黄旌, 汪洋, 毕大园. 微计算机信息. 2005
[7]. 基于DM642的H.264标准的可视电话设计与实现[D]. 曹文明. 湖南大学. 2005
[8]. 基于PC的可视电话系统中视频模块的实现[J]. 申崇江, 石峻, 张文军. 计算机工程. 2000
[9]. 基于局域网的IP可视电话软件的设计与实现[D]. 张爱旭. 天津大学. 2003
[10]. 基于VFAST平台的H.324可视电话和彩信终端研究[D]. 熊明昭. 华中科技大学.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