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把自己当作“知识的传播者”,教学活动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其支配,成为单纯的知识传授,严重制约了知识的迁移和学生能力的发展。经过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我认为在教学中,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维,参与学习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人,并按照以下要求:第一,认真思考,勇于质疑;第二,动手实践;第三,总结、归纳,发现规律;第四,大胆猜想;第五,进行假设检验;第六,联想创设新的认知结构。掌握好这六点要求,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关键词:高中数学 课堂教育 指导
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最根本的途径就是学习者自身的活动。把这一原则应用于教学过程,就应放手让学生动手、动脑去探索,再通过活动及其协调,逐步形成、发展和丰富学生的认知结构。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大多给学生分析、讲解并板书例题,是教师讲、学生听,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无形之中抑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指导学生参与例题的分析、讲解、板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潜能,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同时,教师还要向学生渗透正向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方法。
例如:讲了两角和的正切公式后,写出如下例题:
计算:不查表,求值,
1.tan75°(训练正向思维)
2.(tan17°+tan28°) /1-tan17°.tan28°(训练逆向思维)
3.tan15°+tan30°+tan15°. tan30°(将公式变形后使用)
通过以上习题的训练,能够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1、2题比较简单,请同学到黑板前板演,并进行讲解。3题学生有点困难,老师不能急于讲解,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设想可能哪些因素会造成思维受阻。多启发、引导,想一想,公式能否进行变形?让学生动手试着进行变换。再观察此题,学生豁然开朗,这样既引导学生解决了问题,又培养了他们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再如讲完三角函数两角和、两角差、二倍角、和(差)化积、积化和(差)公式后,举例:求sin2l0°+cos240°+sinl0°cos40°的值
本题解法很多,但学生容易想到的还是本题的常规解法:
解法一:sin2l0°+cos240°+sinl0°cos40°
=(1-cos20°)/2+(1+cos80°)/2+1/2(sin50°-sin30°)
=3/4+1/2(cos80°-cos20°)+l/2sin50°
=3/4+1/2(-2sin50°sin30°)+l/2sin50°
=3/4
学生完成解法以后,认为问题已得到解决,心理上已感到满足。这时,老师不失时机地问:“还有其它解法吗?请有新解法的同学到黑板上写出来”。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立即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又经过老师及时启发点拨,学生得到了下列解法:
解法二:原式=(sinl0°+cos40°)2-sinl0°cos40°
=(cos80°+cos40°)2-l/2(sin50°-sin30°)
=(2cos60°cos20°)2-l/2cos40°+1/4
=(1+cos40°)/2-l/2cos20°+1/4
= 3/4
解法三:原式=sinl0°(cos80°+cos40°)+(1+cos80°)/2
=sin10°(2cos60°cos20°)+1/2+l/2cos80°
=1/2(sin30°-sin10°)+1/2+1/2sin10°
=3/4
当然除了以上方法外,还有别的解法,学生通过对这些方法的探索、归纳、总结,能够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和动手能力。
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反思是发现的源泉,是训练思维、优化思维品质的极好方法,是促进知识同化和迁移的可靠途径。因此,要重视指导学生进行反思。一是反思知识的形成过程,揭示问题本质,探索一般规律。二是反思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注意由旧知识去理解新知识,同时又用新知识解决旧问题,帮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较好地学习新知识,深刻理解、灵活运用新知识,促进知识的同化和迁移。
例如:讲了一元二次不等式以后,举例,解不等式m2-4×(-1)×(-4)< 0。引导学生联系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与判别式的关系,能否构造出新的题目,使问题仍转化为解此不等式。经过反思,学生设计出题目一:当m为何值时,对于任意实数x,二次三项式-x2+mx-4的值总是负的;题目二:若方程-x2+mx-4=0没有实数根,求m的取值范围。题目三:当m为何值时,对于任意实数x,不等式-x2+mx -4<0恒成立。题目四:对于任意实数x,二次函数y=-x2+ mx-4的图象总在x轴下方,求m的取值范围。这些题目都是利用判别式△<0,求m的范围。即:求不等式m2-16<0的解集。通过进行反思训练,使学生养成联想的习惯,能够从多角度考虑问题,并注意知识前后之间的联系。
例如:已知,log3a<l,求a的取值范围。
学生解法如下:因为log3a<1,即log3a<log33,因为y=log3x为增函数,所以a<3。
显然此题解法有误,学生忽视了a为真数,应该大于0的条件。引导学生反思,观察a所在位置。学生立刻脱口而出0<a<3。通过反思,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灵活性。
论文作者:刘婷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9月总第19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6
标签:学生论文; 解法论文; 思维论文; 不等式论文; 知识论文; 实数论文; 题目论文; 《教育学》2019年9月总第19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