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多年,笔者发现数学学得好的学生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阅读理解能力较强。而数学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常常除了计算错误以外,不是漏掉了题目条件,就是画不出图形,甚至不理解题意。因此,必须重视学生数学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加强数学阅读教育研究,探索数学阅读教学的特点。
关键词:情境;阅读兴趣;阅读方法
在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中,笔者发现数学学得好的学生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阅读理解能力较强。而数学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常常除了计算错误以外,不是漏掉了题目条件,就是画不出图形,甚至不理解题意。因此,必须重视学生数学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加强数学阅读教育研究,探索数学阅读教学的特点。下面,笔者就谈一谈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一、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心理活动的倾向,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有了兴趣,学生就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进行学习。是否有兴趣,阅读的效果很不一样。为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以教材为载体,以语言训练为主要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学生阅读之前,教师适当地创设一些适宜的问题情境,可以诱发和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注意,问题要精辟而具体,要有针对性,新颖而有趣;要有适当难度,富有启发性。我们可以通过呈现与学生原有知识相矛盾的现象,设置悬念;或提供几个相互矛盾的方案、解答,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加强指导,掌握阅读方法
随着阅读经验的积累,阅读理解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指导学生进行数学阅读,教师要把握“愤悱启发,相机诱导”这一原则。培养学生阅读数学的能力,要从“扶读”阶段到“解读”阶段,最终到达“放读”阶段。
1.“扶读”阶段,提纲挈领
对于一些难度不大、适宜学生阅读的内容,教师都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机会让他们阅读。如七年级“有理数的乘方”,教学内容较少,教学时间很宽裕,因此,在课内安排十分钟的阅读是完全可行的。当然,针对不同的内容,有时也可以先让学生阅读,然后教师提问,从而指导学生如何阅读理解。开始时,阅读提纲可以详细,问题可以比较简单,随着学生阅读方法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阅读提纲可由详到简,问题可以由简到难,直到学生自列提纲、自我阅读、自我思考。
2.“解读”阶段,咬文嚼字
数学教材中概念、性质、法则、公式以及解题方法、操作步骤的表述,往往具有更高的严密性和逻辑性。教师要恰当地分析教材,恰到好处地在重、难点及思想方法上巧妙点拨,使学生真正地吃透教材,对教材中知识点的来龙去脉有更准确的理解掌握,明确本质、理清逻辑关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绝对值教学时,a取任何实数,|a| =?学生讨论激烈,意见不一,有的说等于a,有的说等于-a,还有的说等于±a,教师要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多思考,让他们充分讨论、再举例说明,最后学生们通过讨论、举例得出了正确的结论:有时候等于a(当a≥0时),有时候等于-a(当a<0时)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阅读的方法和要点,能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形成。
3.“放读”阶段,融会贯通
针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逐步提高,选择阅读内容时,除了选择学生通过阅读能理解、掌握的内容之外,重点放在设计问题或学生提出问题加以探究、应用上,以达到教学的整个目标,从而使学生真正能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阅读教材的知识延伸到阅读课外的知识;从教师的指导到放手让学生阅读自学,这样就能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逐渐过渡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会逐渐转变为自学能力了。因此,重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其实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三、及时反馈,促进交流
学生通过阅读,应及时主动与教师或同学交换看法,探讨是非真伪。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努力创设一种有利于师生间、学生间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的情境,调动全体学生相互探讨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要引导思维向纵深发展.当学生闪现精辟见解时,要及时捕捉,并予以肯定;当出现错误或片面认识时,要及时纠正或补充;当思维停滞时,要及时引发新的认知冲突……总之,教师要善于把握契机,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在交流中真正实现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的交锋。在教学中,要注意给学生提供多向交流的机会,让和谐的氛围、成功的体验、竞争的机制激励学生主动求知、主动发展,使其主动将数学作为信息交流的工具,并及时反馈阅读信息,加强信息交流,检查阅读效果,随时发现问题,使指导更具针对性。
四、优化过程,提高技巧
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优化阅读过程,提高阅读技巧,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质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质疑的过程是学生逐步理解问题的过程,也是思维能力与自学能力提高的过程。要求学生学会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质疑使学生观察得更仔细,发现问题的能力逐步提高,思考也越来越周密深刻。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比较。比较可以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新旧联系,实现学习过程的正迁移,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目的。
五、拓展内容,培养习惯
无论阅读课外数学科普读物、数学学习指导读物,还是以中小学生为读者对象的数学和自然科学期刊等,对于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也是不可或缺。拓展阅读内容,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学生较快地提高数学阅读能力。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实践和训练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从而节省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例如,用“#”表示一种新运算,我们将其规定为a#b =a2-b2,求解方程(4#3)#x=24中x的值。本题目运用一个新的符号#定义了一种新的运算,学生要做的是把握运算的法则,所以阅读理解“关键点”,依照准则可知4#3=7,代入方程,得到7#x=24,很容易得到x值为5的答案。
总之,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高,没有良好的数学阅读基本功是不行的。我们要重视数学阅读,培养学生以阅读能力为核心的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减少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和对数学学科的恐惧感,只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和思维理解身边的事物,长期的坚持,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都会有一定的提高。
(作者单位:贵州省遵义县尚嵇中学 563100)
论文作者:蒲翌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年3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3
标签: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能力论文; 教师论文; 阅读理解论文; 情境论文; 兴趣论文;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年3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