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市国有大型企业面临的问题分析及对策_齐齐哈尔论文

齐齐哈尔市国有大型企业面临的问题分析及对策_齐齐哈尔论文

齐齐哈尔国有大型企业面临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齐齐哈尔论文,大型企业论文,对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国务委员李铁映同志最近撰文指出:“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是当前深化改革的关键”。针对齐齐哈尔市国有大中型企业布置密集,偏大偏重,老企业多,历史包袱沉重的特点以及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客观要求,我们对齐齐哈尔市区内特点比较突出的十户有代表性的国有大型企业进行了为时三个月的调查,现将调查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一、十户企业的基本情况

新中国建国初期,依据国家“南厂北迁”的总体战略布置,先后从辽宁搬迁和扩建了齐齐哈尔第一机床厂、齐齐哈尔第二机床厂、和平机器制造厂、建华机械厂等一批国家重点企业,“一五”和“二五”期间,原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有三项在齐齐哈尔市兴建, 计有第一重型机器厂(现为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齐齐哈尔钢厂(现为北满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和富拉尔基发电总厂。以后又陆续兴建了齐齐哈尔车辆工厂、齐齐哈尔造纸厂、黑龙江化工厂。在这十户大型国有企业中,机械制造业三家,军工产品制造业二家,冶金、电力、车辆、造纸、化工各一家。这十户企业基本上能代表齐齐哈尔国有工业企业的工艺装备、技术水平。

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是国务院首批试点的全国55个大型企业集团之一,也是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的核心企业。该集团公司的前身已成为我国机械工业的特大型重点骨干企业和为我国能源、交通、钢铁、化工等基础产业提供大型成套技术装备的科研及生产基地。目前,公司拥有固定资产原值12.3亿元,固定资产净值5.35亿元,工厂占地面积656万平方米,职工3.1万人,其中,各类工程技术人员2400人,形成了从冶炼、锻造、焊接、热处理、粗加工到机械加工、装配等配套的生产能力以及完善、先进的各种检测手段,拥有各类生产设备2500多台(套)。年生产能力为:机器产品产量3—3.5万吨,钢水产量15万吨,商品产值10亿元。三十多年来,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了70万吨、数千台(套)的各类大型成套技术装备,产品遍布鞍钢、宝钢、武钢、攀枝花、酒钢、包钢等大型钢铁生产基地;第一汽车制造厂,第二汽车制造厂、江铃汽车制造厂等汽车生产基地;以30万千瓦高、中、低压转子为代表的电站产品装备了我国的电力行业, 总装机容量占历年国家计划的1/2以上;以23立方米、25 立方米大型矿用挖掘机为代表的矿山设备装备了平朔、准噶尔等大型煤矿;以核潜艇压力壳、各类舰、岸炮为代表的军工产品加强了国防军事建设等等,并创造了“中国第一”和添补空白技术产品300多项的业绩,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齐齐哈尔第一机床厂是我国机床制造行业十八罗汉厂家之一、机械工业部骨干企业,也是我国“一五”时期兴建的156项重点项目之一。 工厂拥有固定资产原值2.227亿元,固定资产净值0.8051亿元, 工厂占地面积109万平方米,职工15881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175人。建厂近四十年来,为我国机械制造及其它行业提供了大批量的单柱、双柱立式车床,重型数控卧式车床,轧辊车床,卧式滚齿机等26个系列的产品,产品覆盖全国并出口国外,在机床制造行业享有盛誉。

齐齐哈尔第二机床厂也是我国机床制造行业十八罗汉厂家之一,机械工业部骨干企业。工厂拥有固定资产原值1.6888亿元,固定资产净值0.9133亿元,职工11922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405人。 建厂三十多年来,为我国机械制造行业、汽车制造行业等部门提供了大量的数控镗铣床和日本小松压力机,产品供不应求并远销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我国机床制造行业中成就突出。

齐齐哈尔建华机械厂是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直属的军工企业,也是在黑龙江建立最早的军工企业。工厂拥有固定资产原值2.1亿元, 固定资产净值1.1亿元,定额流动资金0.5371亿元。工厂占地面积334.55 平方公里(其中靶场40 平方公里), 生产建筑面积45 万平方米, 职工10048人。主要产品有从60—150MM各种口径的照明弹、发烟弹、燃烧弹和为尖端武器配套的特种产品及小型烟火制品,年产各种大型口径特种弹50万发。军工产品由于市场经济因素及国内、国际环境变化而大幅度缩减以后,工厂开发生产了载人电梯、载货电梯、自动扶梯和整体梯段等产品,年产垂直电梯150台,自动扶梯200台,整体梯段6万只, 在全国军转民企业中产品占有一定位置。

齐齐哈尔和平机器厂是1953年由沈阳九0 兵工厂搬迁至齐齐哈尔的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大型企业,工厂拥有固定资产原值2.3265亿元,固定资产净值1.03亿元,占地面积268万平方米,其中生产建筑面积32 万平方米,拥有各种生产设备2254台(套),职工15466人。 四十多年来,一直是我国常规火炮生产基地,工厂所生产的120MM、135MM榴炮、自行火炮为我国的国防事业的巩固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保证。军工产品缩减以后,工厂开发了石油抽采设备及配件,农用榨油机等。但仍不能满足工厂生产能力的要求,工厂生产经营十分艰难。

齐齐哈尔铁路车辆厂是我国最大的铁路货车设计、制造工厂,是铁道部直属大型骨干企业,工厂拥有固定资产原值4.97亿元,固定资产净值2.7亿元,工厂占地面积308万平方米,其中生产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拥有各种设备4882台(套),现有职工23237人。主要产品有P62 、 P62(N)型棚车,C62A(N)、C63A、C64型敞车,15吨、60吨、100 吨、160吨铁路起重吊车,此外,还生产毒品车、米轨车、矿石车、 平车、超大型货车、苏达粉漏斗车、粮食漏斗车、煤碳漏斗车、动态检衡车以及适用于各路用途的专用铁路运输车辆和路用配件。货车、吊车不仅遍布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150多个工矿企业, 钢铁公司和全国各大铁路局,而且远销亚、非、欧等国家和地区,在国内6 万公里铁路线上,有1/3的货车是由该厂制造的。建厂以来,累计为国家设计、 制造铁路货车18万辆,实现利税11.5亿元,为我国铁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齐齐哈尔北满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是在原齐齐哈尔钢厂基础上改制的以国有资产为主体的股份有限公司, 也是我国“一五”期间建设的156项重点项目当中唯一的特殊钢厂。工厂拥有固定资产原值7.857亿元,固定资产净值4.9449亿元,职工25277人。自1957年全面投产以来, 为我国的国防、冶金、机械、电力、石油、化工、汽车、航海、航空等部门提供了720万吨优质钢材和1370万吨特种钢。 年生产能力已达到产钢37.6万吨,钢材28.9万吨,先后为我国的第一台发电机组、第一艘万吨巨轮、第一颗人造卫星等8个“国产第一”提供了重要的部件材料, 有50多项冶金产品填补了我国冶金史上的空白。高标准的轴承钢、合金钢锻件,冷拔材三大生产基地初具规模,名牌产品不断增加、特殊用途厚壁钢管和1700冷轧辊坯获国家金牌奖,此外银牌奖产品2项, 部优产品10项,省优产品18项, 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销售收入平均每年递增19%,实现利税平均每年递增18%,在全国冶金行业中占领先地位。

黑龙江化工厂始建于1958年大跃进时期,几经曲折后才于1983年全面建成投产,是黑龙江省以煤为原料的大型化工企业和我国东北地区最大的商品焦生产基地。工厂拥有固定资产2.5亿元,占地面积75 万平方米,职工7000人,其中技术人员997人。主导产品是焦碳、 硝铵及煤焦油精制、苯精制和复合肥三大系列产品。工厂年产三类冶金焦55万吨,主要供应东三省和内蒙的钢铁企业。年产销酸铵12万吨,除一部分销往关内各地外,其余均供应黑龙江省农业部门;双氧水年产6000 万吨, 80%的产量用于出口创汇,煤焦油精制和苯精制系列产品添补了黑龙江省空白,并供应辽宁、吉林、河北等省。工厂自备6000千瓦和12000 千瓦发电机组在产气降低企业成本的同时, 又为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30万居民的生活用煤气提供优质的服务和保障。1994年,工厂利用亚行款开工兴建15万吨合成氨加工成28万吨尿素、20万吨复合肥装置、3 万吨甲醇设备三个项目建成投产后,企业固定资产达到9.75亿元,销售收入将达到7.8亿元,工厂前景十分乐观。

齐齐哈尔造纸厂是国家生产新闻纸的重要基地和全国造纸行业的骨干企业,工厂拥有固定资产原值3.05亿元,固定资产净值2.15亿元,占地面积107万平方米,生产建筑面积22.5万平方米,职工9602人。 工厂年生产机制纸8万吨,在全国八大新闻纸厂中名列第四。 主导产品为普通新闻纸、胶印新闻纸、玻璃纸等。自1954年投产以来,累计生产新闻纸144万吨,工业总产值19.7亿元,销售收入完成 23亿元,实现利税2.61亿元,其中利润1亿元,新闻纸系列产品指令性计划部分主要供应中央七报一刊和各省市300余家新闻出版单位,部分产品出口至香港、 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等国家,为我国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富拉尔基发电总厂由富拉尔基热电厂和富拉尔基第二电厂组成。热电厂始建于1952年,是“一五”期间原苏联援建的156 项重点工程之一,也是我国第一座高温、高压热电厂,现有8台2.5万千瓦发电机组,装机容量为20万千瓦。二电厂始建于1978年,为我国“六五”期间国家重点工程,现有6台20万千瓦发电机组,装机容量为120万千瓦。发电总厂总装机容量为140万千瓦,年发电能力为80亿千瓦时, 拥有固定资产原值20.74亿元,固定资产净值12.96亿元,职工7600人,是一个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企业。所发电量由东北电力网统一调配使用,企业只有生产权而没有经营权,这是有别于其它类型企业的。

十户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由下表列出:

项目

产品销售利税总额

93年末固定93年末固定

收入万元万元 资产在值万元 资产原值万元

建华厂 20,763 -1,98120,84010,859

二机床厂

33,272 2,108 16,8897,786

和平厂 6,742 -6,509 23,26510,303

车辆厂 123,542

7,275 49,67826,641

黑化厂 38,939 2,418 25,71016,051

一机床厂

30,200 2,061 22,2718,051

发电总厂

6,736 -100,829

207,375

129,638

第一重机集团

88,496 8,263 122,987

43,457

北特钢 15,296 81,48468,67849,443

齐纸厂 35,0141,827 30,54620,320

合计

535,77450,236588,239

322,549

项目流动资金

工业总产值(90年工业总产值

平均余额万元 不变价)万元 (当年价)万元

建华厂 21,205

1,723 20,842

二机床厂33,271

20,50827,364

和平厂 30,227

6,488 7,819

车辆厂 37,026

71,581

122,581

黑化厂 32,631

23,22829,613

一机床厂35,582

22,02824,388

发电总厂12,391

56,422

123,702

第一重机集团101,420 54,52454,524

北特钢 71,701

99,347

147,521

齐纸厂 13,437

2,005 32,177

合计388,891

394,634 590,531

项目 职工人数(人)工资总额(万元)

全民 集体全民 集体

建华厂 8,515 1,115

2,302,9

236,2

二机床厂10,1811,741

3,336,9

341,8

和平厂 10,5324,934

2,051,1

532,8

车辆厂 12,76910,545 5,039,3 3,338,9

黑化厂 5,401 1,157

1,826,8

236,2

一机床厂11,7214,160

4,358,9629

发电总厂5,632 1,436

1,970,6532

第一重机集团18,40611,355 0,084,8 2,610,9

北特钢 17,2778,000

8,779,1 0,033,6

齐纸厂 5,687 3,915

1,889 756,9

合计106,121

48,36839,630,4 10,277,8

10户企业的产品销售收入占齐齐哈尔市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总额的65%,利税总额为全市财政收入的39.85%;固定资产原值占全市的 66.8%;固定资产净值为全市的53%;工业总产值占全市的38.76%; 职工占全市的14.7%;工资总额占全市的28%;从以上数字对比可以看出这十户国有大型企业在齐齐哈尔市所处的重要位置及经济实力。

二、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齐齐哈尔车辆工厂1993年流动资金来源为20224万元, 其中实收资本金中的流动资金为6810万元(其中国家流动资金6140万元,企业自有流动资金670万元);企业各种借款13144万元(银行短期借款11400 万元,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工业总公司短期借款1744万元)。从1993年占有资金来看,库存占用39876万元, 若使储备物资达到生产经营活动所需的正常值、流动资金缺口大体上为2.1亿元。

黑龙江化工厂流动资金合计为33888万元,流动负债38199.8万元,负债率113%。 “七五”期间工厂新上的十个技改项目占用了工厂大量的自有资金,尤其是人欠贷款23000万元难以收回, 使流动资金的缺口拉大,使企业的生产经营受到极大威胁,资金缺口为6亿元。

齐齐哈尔建华机械厂流动资金合计为23000万元, 流动负债为24308万元,负债率105%,由于产品销路不畅,回收资金困难,欠水电费、职工生活困难补助费、医疗费、丧葬费、疗养费、输血费及职工工资近4万元,连糊口问题都没有解决,更何谈以资金投入生产经营, 现急需启动资金2000万元。

齐齐哈尔造纸厂流动资金为16185.7万元,流动负债为18149.4万元,负债率112%。1984年拨改贷后,现累计欠银行贷款4207万元, 欠利息8198万元,两项合计为12465万元。总的流动资金缺口为4500万元。

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94年底商品产值已突破10亿元,需流动资金为12亿元,而企业自有流动资金仅为1111万元,所需资金完全靠银行贷款解决,就齐齐哈尔来说,很难解决这样的资金大户供应问题。如94年比93年产值计划提高了41%,但银行贷款只增加了25%与实际需要相差16%,而公司为开辟海口基地,发展火、水电铸锻件所需的7 亿元贷款至今仍然没有落实下来,资金缺口为9亿元。

齐齐哈尔和平机器厂流动资金为30227万元, 其中自有流动资金仅为1000万元,流动资金负债为26000万元,银行利息高达1700万元, 至今已累计欠息5500万元,资金缺口因其军品生产量少,民品市场销路不畅难以准确估计。

齐齐哈尔第一机床厂流动资金为35582万元,流动负债为59760万元,负债率169%,资金缺口为2亿元。

齐齐哈尔市第二机床厂流动资金为33271万元,流动负债25600万元,负债率76%,欠人计4000万元。

齐齐哈尔北满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流动资金为71701万元, 流动负债70340万元,负债率98%,欠人计45000万元,资金缺口为90000 万元。

齐齐哈尔富拉尔基发电厂总厂流动资金为12391万元, 流动负债高达236155万元,长期负债102864.9万元,资金缺口数额巨大。

以上十户企业仅流动资金缺口就达50亿元之多,这对于齐齐哈尔这个城市的信贷规模来说是难以解决的。

2.企业历史包袱沉重,办社会现象普遍存在。

齐齐哈尔市的国营大中型企业,绝大多数是国家在“一五”、“二五”期间投资兴建起来的大型企业,历时四十多年的沧桑,特别是进入经济体制改革以来,这些企业的基本状况仍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技术手段落后、设备陈旧、工艺老化、离退休职工大幅度增加,尤其是国家实行拨改贷以后,企业的自有资金由于两次较大幅度报废冲减殆尽,银行贷款利息逐年增加,使企业所背负的债务包袱越来越沉重,压的企业喘不过气来,而且黑龙江省的指令性计划占的比例较大,为了保证国家重点工程建设的需要,赔钱的合同也要完成,虽然发扬了国有企业为国家做贡献的风格,但却使企业又背上了亏损的包袱,此外,为了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稳定职工队伍,企业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来办各种福利事业, 办子弟学校、 医院, 这十户企业平均计算每年均需1000—1500万元的支出才能保证这些部门的运转,这对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3.价格不合理,加剧了企业亏损的程度。

近几年来,生产资料的价格成番成倍的增长,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尤其是原、燃材料和动力的暴涨,更使企业生产难以为继,这十户企业每年要自我消化因原、燃材料涨价因素的资金都在千万元以上,而企业又因地处偏僻,无法靠产品的涨价来弥补原燃材料涨价所造成的亏损,甚至于有的产品从一订货就处于亏损和保本的状况,随着市场物价的变化,企业原定的价格就难以获得合理的利润补偿,这方面造成的亏损额度是相当惊人的。例如,齐齐哈尔铁路车辆工厂为了使企业不致于亏损太多,因而大幅度减少造车的数量,而将主要力量投放到修车上来,这对于年产铁路货车产量占全国1/2以上的企业来说, 不能大批量的生产国家急需的货车是一件很难堪的事情。但为了保证企业不亏损,也只好保企业自己的生存。这种情况在其它企业也基本大同小异,其结果是国家所急需的产品企业不愿意生产,使国民经济的总体计划失控或者受到影响。

4.技术改造步履艰难,科技含量小。

当代科学技术的步伐越来越快,对高科技产品的需求及档次也日新月异,这对齐齐哈尔这些生产母机的企业来说、提出的要求及难度是可想而知的。但是,由于历史上形成的重生产、轻投入、重工艺、轻科技,使这些工厂的技术改造步伐极为缓慢,高科技产品占主要产品中的份额比例极小,能够在同行业中占有一席之地的产品就更少,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的资金投入没有得到有力的保证,截止目前统计,生产线上五、 六十年代的机械设备仍占有绝大多数比例, 八十年代机械装备仅占10%左右,这说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没有高水平的技术装备做为基础,是很难生产出高水平的产品来占领市场和赢得用户的。我市有些产品没有占领市场其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此。

5.企业技术力量流失严重与大量冗员同时并存。

由于地处偏僻、生产条件,文化生活教育水平等条件比南方和沿海城市相差甚远,很多技术骨干舍弃了自己热爱的工作和亲属,纷纷调离齐市、尽管市政府规定了中级技术职称的科技人员调离需主管市长同意,高级职称调离需市长亲自批准,但仍然难以控制“雁南飞”,很多人不惜舍弃一切而不顾,这对于我市的企业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另外近几年乡镇企业的发展很快,技术人才相当缺少,他们不惜以高薪和住房等优惠的条件从大企业挖走骨干人才,也使国有企业防不胜防,而国有大企业自己又没有能力为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提供优越的生活条件,所以造成有才能的人纷纷向南方、沿海和乡镇企业流动。另外,由于企业几十年来与外界和社区的联系极少,职工队伍的补充完全靠企业职工自己的子弟来弥补,甚至企业本不缺少劳动力,但为了安置老职工的子女,每年都要接受一些人到企业工作,从而造成企业冗员现象相当严重的存在,而这些人员只要进了企业就很难再流动出去,形成了企业花钱来养活这些人的局面。

三、国有企业产生大面积亏损的原因分析

国有企业经营过程中发生亏损的一种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仅我们所调查的十户企业,就发生亏损额109,719万元, 而齐齐哈尔市的财政收入每年也仅10亿元左右,足以说明亏损的严重性。这种现象的产生,既有企业内部因素,也有企业外部因素,因此,造成企业亏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第一、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没有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亏损企业大部分都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工时利用率低、企业陈年老帐包袱沉重,新增负担不断增加,国家政策资助力度不够,许多企业资不抵债。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亏而不败,败而不汰,坐吃山空,难以实施破产,严重的困扰着政府主管部门和企业,该死的死不掉,新的亏损企业又不断增加,而这种亏损企业的量的扩张与质的积累又在不断的同步进行,从而形成了亏损面和亏损额不断扩大和增加的恶性循环。

第二、企业的技术进步缓慢,整体技术素质不高,产品结构调整力度不够,造成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低下。由于产品销售不畅,企业的库存和产成品资金占压,致使企业降低销售价格以便于收回资金投入生产运营,一方面造成了新的亏损,另一方面又加大了货款回收的难度,使应收贷款净额增加。

第三、实行新的会计制度后,财务费用和管理费用进入当期损益,专项贷款利息进入当期成本,潜亏转变为明亏,也是使亏损额大幅度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四、企业生产所需原燃材料,电力涨价过快过多,致使生产成本大幅度上升,这部分成本又难以运用价格上调的手段来冲消,况且有些产品销售价格已经不能再降低,从而造成亏损。

不同企业的亏损原因是有差别的,但它们都有着共性的因素。

企业内部机制不健全,缺乏活力,市场适应能力差。在绝大部分企业中,内部的经营机制仍沿袭过去计划经济合同制时所采用的办法管理生产,经营思想僵化,手段陈旧,信息不畅,运作失控,人员能进不能辞退,干部职工缺乏相应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有的企业即使有较强的技术力量和工艺设备,由于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理解不深,领会不透,思想不解放,也很难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企业生产经营方向不明确,长期没有占领和扩大市场占有的主导产品被动地理解和接受市场需求,拉大了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差距。国有大中型企业原有的产品及产品方向一直是按计划经济时期的要求配置的,这种一成不变的产品构成在科学技术日益进步发达的条件下显得毫无竞争能力,不仅满足不了国内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要求,而且还在日积月累地生产着落后于时代的淘汰产品,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不能不被市场所抛弃,由于以往形成的产品结构和工艺装置一时很难通过小改小革使之与科技发展的市场需求的步伐相一致,因而使一些企业即使有转变产品方向、开发新产品的愿望,但由于原有的基础要大部分破坏或改造而难以下决心,使企业长期缺少当家产品,例如军工企业的和平机器厂、建华机械厂这两个企业,在军转民生产经营中就很难找寻和发展适应自己企业原有工艺流程的主导产品,而开发的一些民品由于市场需求少以及产品质量差等原因,也很难打入市场,在企业总产值中所占份额极少,这也是企业发生亏损的重要原因之一。

企业主要领导能力弱,缺乏全面领导企业走向市场经济的素质,决策和管理水平偏低。实事求是的讲,搞市场经济对我们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也是每一个领导者必须加以学习和掌握运用的技巧,而没有现代市场经济的理论做基础,并用以指导实践,那怕他是再聪明的、才能最好的人也很难胜任,恰恰在这一点上,我们的领导者尤其是企业的主要领导者缺乏学习的毅力和恒心,缺乏钻研市场经济理论的勇气,缺少远见卓识,使自己长期束缚于业务事务之中又苦于难以解脱疲于奔命而又收不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存在系统学习理论的缺陷,致使领导的素质低下,决策能力差,不仅拖垮自己的身体,而且耽误了企业的发展,甚至会使企业倒闭破产。理论素质的普遍低下,不能不认为是我们在从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领导者所面临的重大难题或者是必须跨越的障碍。所以,全面地、系统地组织各级领导者学习现代市场经济理论是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

企业内部管理混乱,制度不健全,跑、冒、滴、漏严重存在。企业管理制度有确定和运用效果,是检验一个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重要标准。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我们形成了一整套的模仿苏联的管理制度,也形成了与中国传统文化观念相一致的有自己特点的管理方法,在迈入市场经济大环境的今天,僵化的管理体制势必要被抛弃,而适合于我国企业特点的现代化管理制度在短时期内还不能建立起来,按指令性计划组织生产和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经营的内涵和外延是不相同的,我们往往习惯于按计划经济的模式来组织市场经济的生产经营,这就很难与现代市场发展的要求相吻合,这样,在两种管理制度交错之际,就造成了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混乱,表现为跑、冒、滴、漏严重,企业成本大幅度上升,经济效益持续下降,这已经成为我国大中型企业多年来存在的通病。

企业生产资金紧张,加剧了亏损程度。资金是企业生产经营正常运转的重要条件,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血液,没有充足的资金做为基础,不仅生产经营难以正常运行,就连企业生存也难以保证。由于历史上形成的原因造成的损失报废冲减了企业原本不多的流动资金,由于经济效益低下冲掉了企业的利润,由于相互拖欠因而形成的“三角债”,由于企业经营不善而造成的潜亏挂帐,由于企业办福利、社会而挤占了为数不多的生产资金,由于老职工的大量离退休而形成的福利支出挪用生产资金等等因素,使企业的资金紧张状况不断加剧乃至演化为恶性循环,迫使企业因缺少资金而陷于停产、半停产状态。

造成国有企业流动资金紧张的主要原因有:

第一、原材料、燃料、动力价格大幅度上扬上涨吞吃了企业一部分流动资金。今年一季度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了10%,预计1995年末涨幅将达到14%。价格上涨造成资金购买力下降,购买与上期同等实物量的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使企业所需要的流动资金必然相应扩大,企业没有自己消化的能力。

第二、企业间相互拖欠加剧,造成企业资金流动不畅,银行应收帐款大幅度增加,虽然国家采取了清欠措施,但由于整个宏观调控体系不健全,微观经济环境不好,前清后欠或者难以清欠仍在不断加剧。

第三、企业产成品资金占用过多,造成亏损加剧,由于产成品销售降低,造成积压,挤占有了大量的流动资金,企业生产经营难以正常运转,又加大了支付银行利息的幅度,使企业亏损面不断增大。

第四、固定资产投资在建规模仍然过大,技改资金不落实,不到位,留有缺口,挤占和挪用了企业的流动资金。

第五、财税制度改革和实行“两制”,出现了不可比因素,一部分企业税负加大,利润转化为税收,而原来由利润开支的项目,改为进入成本,相应地加大了成本,冲减了利润,企业上缴税金幅度上升,但实际经济效益并没有明显提高,实际上一些企业的流动资金贷款以税收形式流向财政。

第六、企业办社会挤占流动资金严重。由于齐齐哈尔国营大中型企业均属于国家“一五”、“二五”期间兴建的老企业,离退休职工逐年增加,冬季采暖费用不断加大,企业即使在生产经营不景气的情况下,也要拿出资金解决离退休职工的工资发放,要解决生活区的水、电、气、煤的供应,解决职工住宅的维修和兴建新的职工住宅;解决幼儿园、小学、中学学生的校舍维护和教师工资,解决职工医院不断增加的各种医疗费用,这此都毫不例外的挤占着有限的流动资金,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受到强有力的制约而难以正常运营。

第七、银行贷款额度不到位或者不足额度。银行的钱除一少部分是国家的以外,绝大部分是群众的储蓄。由于齐齐哈尔地区整个经济形势不好,城市居民月平均收入为264元,平均生活费支出256元,如果其它任何费用都没有发生,每月每人也仅有8元钱的剩余, 即使全部存入银行也仅有1040万元,银行通过调剂资金可以解决一部分,但很难满足齐市国有工业企业的需要,况且尚需扶持集体、乡镇企业和其它行业,因而造成上级下拨贷款额度很难实现一步到位足额拨给,而有额度指标时,虽然资金没有到位,银行却按指标收取企业利息,这对于原本就缺少资金的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更加困难。

第八、富余人员增多加大了企业改革的难度。企业的富余人员一般来说分为生产性富余(即指企业生产经营不景气无法安置现有劳动力而造成的富余);结构性富余(即指一方面许多岗位人浮于事,人满为患,另一方面一线顶岗人员或苦、脏、累工种人员短缺);生理性富余(即指部分丧失劳动能力而又不到退休年龄的职工);季节性富余(即指受气候等自然条件限制或因作物生产周期而组织生产的企业);性别性富余(即指企业在优化组合中采取歧视女性的作法而强迫其离岗、待业)。若按12%—20%的比例推算,齐齐哈尔全民所有制企业中的富余人员为8.54—14.4万人,这个数字是惊人的。由于富余人员在岗而不创造财富;企业每年不仅造成劳动力资源的大量浪费,而且必须支付其应得到的工资津贴和各种福利,若按每人每年平均收入为3000元计算,则我市全民所有制企业就多支出2.592—4.32亿元。 如果将这些人员用于开辟第二战场,发展第三产业方面,不仅可以使企业获得巨大的财富,而且可使这些富余人员的劳动力资源得以充分利用,个人价值得以充分体现。不言而喻,企业富余人员的增多是与企业效率日见低下有着直接关系的。

四、关于加大企业改革力度促使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思路

企业改革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是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可逾越的问题,而要彻底解决企业面临的问题不能指望一蹴而就,应根据实际情况,针对重点有步骤顺序的加以解决,当前应注意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加大对国有大中型企业特别是亏损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发放额度

解决企业流动资金紧张的问题,不能仅靠银行一家,也不能单纯采取增加流动资金贷款的方法,必须依靠政府、银行、企业的共同努力才能奏效。

对于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过快和投资规模过大造成的流动资金紧张的问题,应采取压缩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改革投资管理体制的办法;

对于由于企业相互拖欠造成的流动资金紧张,应采取清理拖欠,严肃结算纪律,加强银行监督等办法;

对于企业亏损、产品积压造成的流动资金紧张,应采取深化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调整企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办法;

为了解决企业流动资金紧张的矛盾,除了国家继续控制基本建设规模、整顿金融秩序、控制信用总量的同时,还应选择时机适当增加流动资金贷款,尤其是应重点支持国有大中型企业摆脱困境扭亏为盈,使有限的资金贷款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为此,对国有大中型企业普遍效益不佳,处于亏损临界或已亏损的情况应做具体分析进行重点投放。

⑴界定企业的亏损性质,分析亏损产生的原因,划分类型。企业出现亏损的原因相当复杂,但从扭亏是否有希望的角度分析,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主要是产品能否占领市场,质量能否达到用户满意,经济效益能否得到充分保证,如果具备上述条件,则视为扭亏有望的一类企业;产品有一定市场,质量尚能使用户满意,但产品进入衰退期的,可以认为是扭亏有一定难度的二类企业;产品无市场,质量低劣,不能创造经济效益的可以看作是濒临倒闭的三类企业。

⑵根据企业亏损类型,确定投入流动资金贷款规模。

对近期内可以扭转亏损局面的一类企业,政府和银行每年应共同确定几个重点帮扶对象,对所欠债务、利息采取挂帐处理,在资金使用上要确保一步到位,集中有限的财力逐个消灭亏损企业,切忌过去那种把流动资金贷款当做扶贫济困资金的作法发生。

对扭亏有一定难度,近期内难以自拔的二类亏损企业,则应帮助企业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企业的各种有利和不利因素,积极支持开发能够开辟新的市场的新产品,使有限的流动资金能够在主导产品的开发上发挥应有的资金效益。

对扭亏无望的三类亏损企业,政府则应采取有利措施,将能继续生存下去的部分从亏损企业群体中剥离出来,并采取积极的措施促使其主体发展,而对剥离部分则坚决停止发放流动资金贷款,采取各种合理手段促使其尽快破产。

⑶严格控制资金的使用,使其做到专款专用

对于投入到亏损企业的扭亏资金,银行、财政等部门要进行严格监督,对其流向严格控制,使流动资金只能用于能够占领市场的产品的生产费用,绝不能将扭亏资金挪做他用。

对因为资金使用不当造成资金流失而无法追回的,应追究相应领导和当事人的责任。对重点扶植的一类亏损企业要严格流动资金贷款的审批手续,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保证扭亏目标的实现。要严格坚持产品是否能够占领市场、质量是否使用户满意、经济效益是否得到充分保证这一客观标准,采取专家论证,银行、政府共同审批的方法,杜绝各种不良现象的发生。要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对在规定时间内达到扭亏目标的企业,在奖励企业负责人的同时,也要奖励政府和银行的负责人,反之,则给予相应的处罚,使流动贷款资金的发放回收都能与责权利结合起来。

对包袱沉重,又不易破产或兼并的企业,可以实行“一企多制”或进行租赁经营和分块搞活等方式,并给予一些特殊政策,支持企业实行生产自救。一是由国家财政或地方财政拿出一部分资金或从破产资财中划出一部分资金,用于安置企业中部分实行破产、兼并职工的生活救济问题,一般人均1.5—2万元,自谋职业者可一次性拨发给本人,有接收单位的拨给接收单位;二是实行“母体裂变,分块搞活。”把企业资产净值分为若干部分,全部有偿转让给个人或者合伙经营者,实行国有民营,把企业裂变为若干个自主经营、自主分配、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但要在国有资产的核定上要严格掌握,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总厂保留法人资格,承担历史包袱,银行贷款在总厂名下挂帐停息。对企业形成的死帐经营核准后,也要利用商业银行转轨的机遇,为银行卸包袱,解除银行对国有企业破产的后顾之忧。

⑷建立和完善扭亏基金制度

要制定扭亏资金的筹措和使用办法,实施专项基金管理,用来扶持一些亏损企业的扭亏增盈活动。扭亏基金的管理和使用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扭亏基金要足额到位,统一由扭亏机构负责管理,切忌扭亏基金开“空头支票”;

二是对使用扭亏基金的亏损企业,要组织会诊严格审查,实行担保投放、滚动使用的办法,避免因扭亏基金使用不当而产生的各种不必要损失;

三是采取扭贷挂钩的办法,按一定比例把扭亏增盈与增加流动资金、技术改造贷款挂起钩来;

四是各级政府要加强对扭亏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实行扭亏目标责任制,形成指标到岗,责任到人,一级考核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扭亏增盈保证体系;要充分发挥各工业主管部门在扭亏工作中的特殊作用,总结和推广成功的扭亏工作经验,突出重点,抓好亏损大户、关系大局的企业的扭亏工作,通过派驻工作组、现场办公,企业亏损会诊等措施,帮助企业制定扭亏方案促进企业扭亏增盈;要对亏损企业进行分类排队,做好扭亏的基础性工作,对于属于政策性亏损的要视情况给予支持,需转产的应确定引导企业练好内功,抓好管理,帮助企业整章建制,狠抓管理基础工作,降低消耗、降低成本,以市场为导向,向双增双节要效益,向产品质量要效益,向企业管理基础工作要效益,并要按照责权对等的要求,坚持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原则,选配好企业的厂长或经理,明确选配者的连带责任,凡属用人不当造成的损失,选人、用人部门要负连带责任,当事者和主管领导要受到相应的处罚,使企业的经营性亏损局面尽快改变。属于转制性亏损的企业,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给予相应的理解和支持,采取一些有力措施,保障其转制目标的实现;属于机制性亏损的,要通过深化改革,机制转换来实现扭亏为盈。

对于亏损的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流动资金贷款,要实行过渡性的区别,进行基数管理, 保证亏损企业实际得到流动资金贷款不低于1991 —1994年实际得到的流动资金贷款的平均数。各银行要按照国家经贸委和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支持国有工业企业资金贷款的通知》的要求,对由于宏观因素造成沉重包袱的企业,要在进行清产核资时为企业卸包袱;对那些由于内外多种因素形成历史包袱重、资不抵债、毫无出路的企业,要结合企业结构调整,把企业推向市场。

2.稳步推进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

齐齐哈尔市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国有大中型企业产值占国有工业产值和全市工业产值在黑龙江省来说也是比较高的城市,若按1992年实际国有企业产值增长速度3.4%,1993年为4.4%,预计2000年时国有工业增长值只能增加为1.14倍,集体企业92年增速18.9%,93年为23%,乡镇企业近几年的发展速度加快,但仍然处于基数较小,层次较低的量的扩张阶段,区街企业、民营、科技企业、个体私营经济、“三资”企业等基本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很小,粗略计算,要在我市形成全民与集体、其它经济成份企业产值平分秋色的局面大约需要10年多的时间。从1990年到1992年,全民所有制工业固定资产净值的平均增长率为12.7%,集体和其它平均增长率为14.6%,如果分别按上述速度发展, 集体和其它固定资产净值要达到与全民对等的程度约需100多年时间。尤其应当指出的是, 我市的集体企业与国有大中型企业在生产和生活方面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国有大中型企业发展过慢,必将制约集体和其它经济成份企业的发展,这一点与其它城市和省外的城市是有着明显不同的。所以,按照我市的实际情况,下大力气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产权制度的改革是我市不可避免的首要问题。

十七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实践所取得的成功的经验和教训充分证明,要搞活国有企业,只是在放权让利、减税免税、加大投入、减少产品计划份额、放开产品价格、加强企业管理、企业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和扭亏增盈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只能是治标之策,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企业的根本体制结构,经营机制和行为方式,企业仍然缺乏我们所希待的活力。

造成国有企业活力不足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其根本原因则是产权制度改革不到位。人们对产权制度改革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至今仍有较大的差距,具体表现为五多:谈改造多、谈改革少;谈外部环境多、谈自身环境少;谈投入多、谈挖潜少;谈机制多、谈体制少;谈生产力因素多、谈生产关系少。工作中则产生相当大的偏差,例如:沿袭过去的行政思维方式,仓促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和公司制改造,致使效果不佳;强调两权分离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有效的配套制约和监督机制,过分强调法人地位和自主权,造成部分企业领导滥用权力,使企业运行秩序不正常,企业亏损增加,国有资产大量流失;产权制度改革停留在“形式”上,搞股份制改造重筹资,轻转制,建独资公司重名称轻实质。上述认识和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致使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工作难以深入,改革的效果不明显,大部分企业仍未摆脱亏损的局面。

产权制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明晰产权关系从根本上解决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和生产者发展生产的原动力问题。在现在国情下,产权制度改革要包括资产清查与评估、产权界定和核资、产权人格化、产权重组四个方面的内容,它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可单纯强调一方面而忽略其它。但在改革实践中,我们看到企业只是在资产清查、评估及产权界定、核资的基础上就进行了产权重组工作,变单一所有制为混合所有制,而跳过了产权人格化这一重要环节,实际上是避开这一深层次的难点而避重就轻,这样的改革不与产权人格化结合起来是很难获得成功的。

实现产权的人格化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在目前改革还难以深入的情况下应当采取其它的变通方式或多种过渡的手段逐步实现。诸如采取使国有资产“债权化”方式间接实现产权人格化,并在此基础上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具体可分为四步走:

第一、评估资产、拨改贷。首先将国有企业资产存量按现有价值全部变成国家向企业贷款,即全部变成企业对国家的债务,使国家由企业的直接债权占有者变为间接的债权占有者。

第二、实现债务人格化。在确定债务额后将企业承担的债务人格化,确定实际的债务人。在确定债务人时将全部债务平分为若干分,由企业全体职工或者部分职工和社会人员认债,并在认债同时交纳一定数额的抵押金,使之初步具有承担部分财产损失的能力。

第三、以债为股建立股份制企业,以平分的债务份额和新缴纳的抵押金为股建立股份制企业,债务人成为企业的股东。

第四、企业按规范化的股份制企业运行,建立组织机构,在保证缴纳国家债息的前提下按股份制企业规定进行分配。

3.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使企业卸去包袱轻装上阵

齐齐哈尔市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办社会问题相当严重,企业改革步履艰难,重大举措难以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来说,企业办社会问题是阻碍企业改革深化的重大障碍,不把企业的社会职能从企业中分离出去,社会保障制度即使建立起来也是不完全的,所以,尽快地将属于社会管理的职能从企业中分离出去,已成为企业改革迫在眉睫的需要解决的大问题。解决的思路主要有:

⑴企业生产服务以及生产辅助车间等部门,应从企业母体中逐渐地剥离出来,组建单独的服务公司,首先为企业服务,同时面向社会,为社区服务,使企业与这些公司的最终关系变父子关系为商业关系。

⑵企业所开办的子弟小学、中学应逐步移交给社区的教育部门进行正规化管理,当地政府从教育经费中拿出一块来扶持企业子弟学校向社区的转移,企业从营业外支出中拿出一块来补助教育经费不足,这样不仅大大减轻了企业负担,降低了企业教育经费在成本中列支的费用,而且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企业子弟的健康成长。以后逐渐过渡到企业教育机构中的固定资产等按一定的价格卖给当地社区并进行统一管理。

⑶企业中所开办的医院应全部向社区开放,并逐渐过渡到与企业母体脱离。企业中的医院大部分拥有较先进的医疗设备和一大批学有专长的医护人员,这是一大笔宝贵的社会财富,应加以充分利用,因此,在充分保障本企业职工医疗服务的前提下,向所在社区开放,并入当地医疗保障系统之中,按当地物价部门制订的价格收取费用,为所在社区群众服务。要制订为企业职工提供医疗保障的标准,按企业投入资金、设备、人员等因素确定医疗单位的商业价格,逐渐过渡到与企业母体脱离,使其成为独立的由社区医疗管理部门领导的经济实体。

⑷企业开办的文化宫、浴池、职工食堂等文化、服务设施应全部向社区开放,用所取得的收入弥补经费不足,企业也应逐年减少对这些方面的投入,这样不仅大大降低福利费支出金额,而且有利于使这些部门在市场竞争中增加活力和动力。

总的原则是,企业办社会的职能应逐步地从企业母体中分离出去,企业与这些部门的关系最终成为商业关系,而企业所在社区则应加大社区服务改革的力度,为企业社会职能向社区转移创造条件,当地政府也应从当年收入中列支一块资金,使企业办社会职能顺利得以过渡。

标签:;  ;  ;  ;  

齐齐哈尔市国有大型企业面临的问题分析及对策_齐齐哈尔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