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的六大关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社会保障制度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社会保障制度是市场经济的安全阀和试减器,是市场经济顺利运作的稳定系统。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既涉及内部体制改革,又涉及其它方面的综合配套改革,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因此,正确处理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的各种关系,直接影响到改革的进程与效果。回顾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实践,笔者认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应处理好六个方面的关系。
(一)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统与分的关系
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统与分,主要是指政府集中管理与分散实施的关系问题。当前社会保障管理体制中,存在严重的多头分散、政出多门的现象,这种现象说明我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严重不顺,因此理顺管理体制是当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当务之急。在理顺管理体制时,不仅要统,而且要分,要统分结合,建立起制约机制与监督机制,从而保证社会保障制度功能的有效发挥。
从统的方面来看,主要有:(1)建立全国统一的管理机构,彻底扭转多头分散的局面,提高社会保障机构的办事效率,促进社会保障功能的有效发挥。(2)建立统一的方针、政策,理顺管理关系,使社会保障工作在政令、规划、制度、标准、程序、部门权限方面做到协调统一。(3)建立统一的收支标准,保证保障对象的平等性,避免不同保障对象之间的对立。(4)建立统一的制度与法规,实施统一的办法,保证社会保障制度运行的规范性和有序性。
从分的方面来看,主要有:(1)行政性管理与事业性管理分开。行政性管理主要管政策、制度、标准、监督、协调以及改革方案的设计和修订等。行政性管理主要在宏观方面进行协调与管理,不涉及具体的操作与实施。事业性管理主要涉及具体的管理,包括管理资金的收缴、发放、调剂与使用,实施效果的信息收集、反馈、分析与调节,在具体政策与法规的指导下,负责项目的实施与运作。(2)管理部门的行政职能与经济职能分离。行政职能主要是履行政府职责,进行宏观的管理。而经济职能主要是负责资金筹集与发放,保障基金的运用、保值与增值。(3)分散组织实施。在不同的所有制经济成分中,分别采取不同的资金筹集与使用方式,保证各种不同经济成分的保障对象都能享受到社会保障所提供的安全性保护。(4)管理与监督相分离。管理主要由行政性管理和事业性管理部门协同实施,主要从事具体管理;而监督部门主要由人大常委直属的监督委员会负责,对保障项目的运作和管理部门的工作进行监督。
管理体制中的统与分的关系,直接关系到保障项目的实施效果和保障体制的效率与活力。因此,这是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应该首先处理好的第一大关系。
(二)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的关系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的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的关系,主要是指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的关系。近期目标主要指与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而应当达到的目标,而长远目标主要是指与中国经济社会长远发展战略相适应而应当实现的目标。
从长远目标来看,主要包括四大目标:(1)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2)建立以社会保障税为主要收入来源的社会保障预算体制;(3)实现资金的企业化、基金化、货币化管理;(4)保障项目运营规范化,各项政策措施完整配套。
从近期目标来看,主要有三个方面:(1)转变体制,将过去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制逐步转变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制;(2)在城市,与企业改革相适应,在近期内逐步建立与健全养老、失业、医疗和工伤等保险项目,实施基本生活保障;(3)在农村,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主要是建立与健全养老、医疗保险和社会扶贫工作,推动农村社会的进步。
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的关系,涉及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这一关系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农村模式与城市模式的关系
中国的经济结构是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农村与城市的生产力水平存在着严重的差异性,这样从根本上决定了农村与城市社会保障模式在项目、组织方式、近期发展方向上的不同。同时城乡社会保障的发展水平和体系结构也存在着差异性。
从城市模式来看,在保障项目上应与企业改革相适应,以建立与健全养老和失业保障为突破口,建立多层次的保障体系,解决企业改革中存在的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问题。在管理上应以企业化、基金化为主要方向,近期内应建立个人帐户与社会统筹相结合的半积累制,并逐步向积累制过渡。
从农村模式来看,以家庭保障为主,并与社区扶持相结合,建立以“补救模式”为运行机制的农村模式。项目内容以社会救济、养老保险、合作医疗为主,建立以救残济困,以维持基本生活水平为出发点的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的农村模式与城市模式的关系涉及到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全国统一性,同时也涉及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高级化与现代化。因此,在改革中必须正确处理,基本思路是:应以城市模式为目标,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的基本生活需要型模式应逐步与城市模式相趋同。
(四)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社会保障改革中的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主要指社会保障功能发挥方面的关系。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主要有减震功能、经济调节功能、再分配功能,通过这些功能的发挥既要解决有效分配以实现社会公平,又要实现合理的配置资源以促进经济效率。因此,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要正确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从公平方面来看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社会保障项目的具体实施要实现社会公平,给丧失劳动能力者、贫穷者、弱者提供必要的物质生活帮助,以维持他们的基本生活水平;二是社会保障的实施自身要公平,要按政府制定的统一政策、统一收支标准对社会成员一视同仁,避免产生不平等和新的苦乐不均。
从效率方面来看也包含三层含义:一是要贯彻适度原则,制定合理的发放标准,防止福利国家由于待遇标准太高而出现的效率下降现象;二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健全要为实现大资源配置服务,缓解市场经济运行中的矛盾与震荡,以提高社会整体经济效率;三是要理顺管理体制,以提高社会保障制度自身的办事效率和运行效率。
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主要是将两者结合起来,直接目标应是实现社会公平,最终目的应是提高效率,以推动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五)内部改革与配套改革的关系
内部改革与配套改革的关系,主要是指内部机制转化和运行环境优化的关系。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既涉及到内部的改革,以增强活力,又涉及外部配套改革,以优化运行环境。
从内部改革来看,主要是把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转变成为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内容主要有:(1)扩大覆盖面,提高原有社会保障制度的社会化程度;(2)建立多元化的筹资渠道,增加社会保障制度的供给;(3)理顺管理体制,解决管理体制中多头分散的局面。(4)健全项目,形成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从配套改革来看,主要是优化社会保障制度的外部运行环境。主要内容包括:(1)建立社会保障银行和储备资金的投资机制,形成社会保障资金的增值保值机制;(2)加快社会保障的法制建设,保证社会保障制度运行的规范化;(3)进行税收制度改革,增收社会保障税,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稳定的基金来源。
内部改革与配套改革的关系直接涉及社会保障制度的有效运行。内部改革主要是健全机制,这是基础;配套改革主要是优化环境,这是条件。两者有效结合,才能保证社会保障制度取得理想的运行效果。
(六)整体设计与分步实施的关系
整体设计与分步实施的关系实质是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战略与战术的关系。这一关系涉及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原则与战略方向,因而在改革中必须正确对待。
在整体设计方面,自从进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以来,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的同志从不同角度已经提出了许多不同的模式设计。尽管这些设计都有其合理性和独到的创见,但都缺乏统一性和全面性,难以作为一种战略模式存在。根据中国国情,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笔者认为中国应该选择多元协调模式。其总体设想是:(1)在农村和城市建立起点不同、项目内容有别、组织管理方式各异、近期发展方向不同的社会保障体制;(2)社会保障事业参与主体多元化,形成多元化的筹资渠道;(3)国家政府通过制定政策、法规进行集中管理与统一的协调管理。
从分步实施方面来看,根据我国目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今后几年的国民经济发展战略,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应分三步走:第一步是改革阶段,主要是按市场经济要求改革现有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已有项目的实施效果;第二阶段是新模式的建立阶段,主要是总结改革经验,理顺体制,在大范围内逐步建立新模式;第三阶段是调整和巩固阶段,主要是巩固新模式,强化新模式的规范运营。
要正确处理这一关系,首先要做好整体模式的选择,从战略上保证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同时设计好实施步骤,确保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有步骤、有重点地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