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并发首次心力衰竭患者的住院死亡率与临床预后。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8月我院接诊的52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住院期间发生心力衰竭的患者作为研究组,其余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治疗方案、冠状造影情以及死亡率。结果:528例患者中有首发心力衰竭者共214例,对照组有314例。研究组患者中采用冠脉造影的患者有98例;对照组中采用冠脉造影的患者共有198例,,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研究组患者相较与对照组患者中服用美国心脏病学会推荐药物的人数也较少。研究组患者的死亡率为15.8%,对照组患者的死亡率为2.5%。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可见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首发心力衰竭的患者预后效果较差,发病后应尽早诊断,给予患者全面的治疗,降低死亡率。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冠脉造影;死亡率
急性心肌梗死是全球范围内人类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根据相关数据统计[1],每年约有300万人应患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死亡。左心室功能失调可以表现为心力衰竭或心愿新型休克,大量研究调查显示[2],心力衰竭的1年和5年死亡率极高,同时在住院率也位居前列。我国每年约有200万的心血管疾病患者,而其中至少有50万患者患有急性心肌梗死。如此庞大的患人群,使得急性心肌梗死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社会公共健康问题。本文选取了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接诊的52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性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患者528例,男性282例,女性246例,年龄60~82岁,平均年龄(67.4±10.1)岁,发病到就诊时间0.5~7h,平均发病时间(0.7±0.3)h。
1.2排除标准 患有心力衰竭病史,包括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病毒性心肌炎、严重心律失常、瓣膜性心脏病以及因结节病引发的心脏病;仅因稳定或不稳定心绞痛未发展至心肌梗死。
1.3研究方法 按照患者住院是否并发心力衰竭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共214例,对照组患者共314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本信息、治疗方案、冠状造影情以及死亡率。同时对比两组患者服用β-受体阻滞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类药物情况。
1.4诊断标准 根据2011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国际定义[3],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标准为:典型心电图改变;患者胸痛持续超过30min服用硝酸酯类药物无法缓解;血清学标志物高于正常值2倍以上;冠脉造影存在血管病变证据。根据美国心脏病联合会指南中对心力衰竭的定义,心理衰竭的诊断标准为[4]:新发向心力衰竭的典型临床表现;超过三分之一的肺野可听及湿罗音;胸部x线片显示存在非心源性性肺水肿或非阻塞;脑钠肽或B型脑钠肽前体水平不正常。心源性休克的诊断标准[5]:收缩压<80mmHg,血容量组不足,以及发绀、四肢厥冷、持续性少尿以及神智改变。
1.5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n,%)与计量资料(`x±s);{采用SPSS16.0系统软件统计分析资料;其中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使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可见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与治疗方案对比 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死亡率为15.8%,对照组患者的死亡率为2.5%。研究组患者中服用他汀类、阿司匹林等药物的使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2.2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因素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源性休克及心力衰竭是英法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冠脉造影检查则为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见表1.
表1 影响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的多因素分析
3.讨论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预后不良,短期内死亡率也明显高于非心力衰竭患者,在这些患者中可以发现使用冠脉造影、β受体阻滞剂和ACEI等药物的使用频率也相对较低,说明在心力衰竭的早期进行冠再灌注治疗,能够降低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避免梗死面积进一步扩大,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冠脉造影与死亡率具有密切相关,可能是由于冠脉造影提供的诊断依据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的把握时机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邓伏雪,王小娟,胡云凤等.急性心肌梗死并发首次心力衰竭患者在院死亡率及临床预后分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36(1):135-140.
[2]金杨杨,李妍妍.前瞻性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情况及预后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8):128-130.
[3]华雨,杨芳,沈菲等.B型钠尿肽测定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预见性护理中的应用[J].哈尔滨医药,2014,34(2):158-159.
[4]宋荣刚,任静,李明等.左西孟旦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LVEF及BNP水平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5,(22):142-143.
[5]陈楠.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力衰竭应用循证护理的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05(14):107-108.
论文作者:1王沣 通讯作者:刘霞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9月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5
标签:患者论文; 心肌梗死论文; 心力衰竭论文; 造影论文; 死亡率论文; 休克论文; 对照组论文; 《医师在线》2016年9月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