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的城镇已经进入了新型城镇化发展阶段,新型城镇化有别于以往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更强调城镇的绿色、开放和协同发展。国家城镇化的发展理念的转变势必影响到地方相关规划的编制和城镇政策的制定。本文以萍乡市为例,从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和外延出发,提出了萍乡市在新型城镇化阶段所应采取的规划框架和措施。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萍乡市;规划;框架
一、新型城镇化的提出背景
近十几年来,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城镇化进程逐步加快、城镇化水平日益提高。我国的城镇化水平以每年1%以上的速度提升,从1978年到2016年,城镇人口从1.72亿人增加到7.9亿人,城镇化率从17.92%提升到57.35%。但与此同时,目前中国城镇化率统计是以常住人口计算,如果按照有城镇户籍的人数,按照政府提供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水平来说,中国的城镇化率要降低很多,而且上亿在城市工作的农民工仍处于半市民化的状态。
在我国的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诸多矛盾,例如城镇体系发展不协调、人口过度集中,资源环境承载力不足,小城镇建设分散,同时广大乡村区域建设滞后。城镇化进程中对资源消耗过大,对环境生态破坏较为严重。城镇化速度与产业结构不协调、产业与居住配套不合理,各类产业园区的建设较为无序,既浪费土地资源,又生态环境恶化。城镇化速度较快,新增城市人口的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配套还需进一步完善,失地农民的补偿安置问题有待解决等。这些矛盾阻碍了我国城镇化进程,妨碍城镇化的健康发展,有悖于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宗旨。因此,我国必须走一条符合国情并具有时代精神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在此背景下,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
二、萍乡的现实环境和区域挑战
从区域层面来看,萍乡市地处湘赣交界地,在区域发展中,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在空间上容易陷于“边缘化”,形成“塌陷”。萍乡之东有环鄱阳湖城市群,西边是长株潭城市群,萍乡的发展可接受这两个城市群的辐射和带动,作为外部动力。但在东、西两个城市群尚处于培育、发育的时期,萍乡更可能得到的是两个城市群的“挤压”成为发展“洼地”,区域上上处于较为劣势的地位。在市域层面,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和城镇规划建设理念的滞后造成众多的社会、经济和环境问题:工业用地遍地开花、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滞后、生态环境污染严重等等。因此,需要从统筹萍乡市域城乡发展角度考虑,以新型城镇化的理念科学引导萍乡城镇规划建设和社会经济的良性和健康发展,提高萍乡市的整体竞争力,促进社会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三、新型城镇化规划系统框架
结合萍乡市的实际情况,新型城镇化就是以科学发展贯穿始终,以人为本,城镇功能上实现产城一体化,资源环境上实现集约化可持续发展,打造新型城镇体系结构,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谐社会,最终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1.新型城镇化的城镇空间布局策略
优化整合现有的城镇功能区,积极实施都市区发展战略。鼓励资源集约利用和循环经济等,提高城镇发展质量。在优化城镇功能区的基础上,强调经济发展与质量效益、就业和城镇化、社会和生态环境协同发展,在社会保障、教育科研、医疗卫生、等方面分别制定鼓励和吸引人口集中的优惠政策。
对于生态承载力脆弱的区域,应限制其发展速度和规模。重点发展现有的重点城镇,制定医疗、教育、就业、卫生等方面优惠政策引导当地居民向外迁移或在当地集中居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针对特殊自然保护区及地质灾害多发区,严格禁止各项建设活动。应将重心放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结合国家出台的人口转移、对口支援、就业培训、生态移民等相关政策,大力推进人口外迁。
2.新型城镇化的产业发展路径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基础,也是城市人口聚集的前提,选择可持续和成长型的产业类型,是新型城镇发展的前提。因此,城市的产业选择已成为至关重要的环节。而且,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的一体化已成为中国特色城镇化建设中一种广泛认可的模式。萍乡市属于资源枯竭型城市,在新型城镇化的产业选择上,萍乡市应发展新兴战略型产业,以低污染、高附加值、产业集群化等作为选择产业的标准,比如发展红色旅游、现代物流、粉末冶金、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等,以产城一体化作为萍乡市新型城镇化的开篇和突破口。
3.新型城镇化的体系结构
城镇体系规划侧重城镇的空间组织结构,既城镇体系内的城镇在空间上的布局、联系及其组合形态。合理的城镇体系结构,应从整体性和系统性出发,组织体系内各城镇之间,以及体系与其外部环境之间的各种社会和经济等方面的相互联系。
新型的城镇化体系结构,要求萍乡市在组织城镇体系空间结构时不应只局限于中心城市、中心城镇、一般镇的规模等级划分,城镇发展轴等空间结构的提升,而是应在产城一体化的基础上,将各级城镇当成一个系统整体,即综合性的区域生产、生活服务中心,既要考虑不同城镇在体系内的职能分工,又强调彼此之间的产业协作,优化其城镇职能,构建萍乡新型的城镇体系。
4.新型城镇化的生态治理方案
生态环境是城镇可持续和健康发展的保障,针对萍乡日益凸显的生态安全问题,新型城镇化需要新的解决方案:在城镇规划措施上,应重视土地、水等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应强化环境保护和环境污染治理的力度;在教育宣传方面,培养市民文明、环保的消费观念,形成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生活习惯。
5.新型城镇化的和谐社会建设方案
建设和谐社会的举措,涵盖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包括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和地区差距,促进城镇化,改变产业就业结构,减少贫困,调节过高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公平。社会的和谐发展,需要配套大量的公共服务设施,满足人的发展需求。对于城市建设规划来说,要首先保障大型公共服务设施,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根据居住社区、小城镇、中等城市、大城市等各等级,配置相应的公共服务设施,充分外来人口的需求,适当增加规模与数量。
(1)社会设施方面。教育设施配置:完善幼儿园、小学、初中以及高中教育设施的配置,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设施配置;医疗设施配置:完善社区医院、乡镇卫生院、各类专科医院以及大型综合医院的配置。充分考虑社区医院的配置数量,大型综合医院辐射周边区域所需的规模;社会福利设施配置,完善各种儿童福利院、敬老院、社会救助站等设施的配套;文化娱乐设施配置:完善各种社区活动中心、图书馆、博物馆、文化宫、体育场馆、影剧院等文体娱乐活动场所,充分考虑外来人口的需求。
(2)公共基础设施方面。交通设施配置: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增加公交站点的辐射范围,线路长度、以及站点密度,方便群众出行。充分设置人行天桥等人行设施,保障行人安全。中心城市优先完善机动车停车场、公交首末站等,满足多样化的出行需求。城市的各类客运站需结合城市交通规划与城市布局设置;保障各种重要基础设施:如给水厂、垃圾处理站、变电站、污水处理站的优先建设。
四、结论
新型城镇化是国家在新时期城镇发展的总方针,萍乡市各级政府在未来的规划建设工作中,关键应认识到:产城一体化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高效路径;环境资源集约化是新型城镇的本质要求;城镇体系结构合理化是新型城镇化的典型特征;社会和谐发展是新型城镇的最终目标。只有充分认识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外延和具体要求,才能达到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预期目标。
论文作者:肖智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7
标签:城镇化论文; 城镇论文; 萍乡市论文; 萍乡论文; 设施论文; 产业论文; 体系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