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房屋安全鉴定站 北京 100083
摘要:既有建筑结构的检测鉴定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较为重要的内容,也是建筑物质量与安全的重要保障措施。既有建筑结构检测工作对于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价值与作用。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既有建筑结构检测鉴定规范在实践中总结了大量的经验,通过传统经验、实用鉴定法以及近似概率的方式对既有建筑结构进行检测鉴定,可以为后续的维修、改造以及加固处理提供了有效的数据参考。但是随着各种技术手段的成熟发展,既有建筑结构检测鉴定规范如何完善自身,提升检测鉴定的质量与效果是必须要关注的问题。基于此,笔者主要分析了既有建筑结构检测鉴定规范的现状,探究了今后主要发展形式与趋势。
关键词:既有建筑结构检测鉴定规范;发展现状;形式;
我国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房屋建筑数量结构多样、年代不同。这些建筑物因为年代久远、受到风雨侵蚀以及缺少保养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建筑材料出现老化、腐蚀等问题。也有的建筑结构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中受到了影响,导致地基不均匀、承重构建不稳定等问题。这些复杂的因素会直接的影响房屋的安全性,确定这些房屋是否存在加固价值、是否要进行整体拆除等等都要通过专业的技术手段进行鉴定。所以说房屋安全鉴定是一项专业性、系统性以及政策性较强的工作,是房屋管理工作中较为关键的内容。
1.既有建筑结构检测鉴定规范
在现阶段的发展中,我国既有建筑物结构检测鉴定方式在不断的发展与探索阶段,在实践中获得了一定的效果。
1.1既有建筑结构检测鉴定规范概述
既有建筑结构检测鉴定是保障建筑物安全性以及合理应用的基础与前提。检测获得的结果可以为房屋加固以及改造等工作开展提供主要的依据与说明,是房屋工程建筑中较为关键的内容。在进行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中主要可以分为检查以及测试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检查就是通过肉眼的方式进行定性识别,而测试则主要就是通过定量识别的方式进行管理,要通关过仪器设备以及化学实验的方式进行检测。
在检测过程中其主要内容就是对建筑物的安全性、耐久性以及适用性进行系统化、整体性的监督评价,可以在建筑物具备改造等状况之下进行专项的检测分析。
1.2.既有建筑结构检测鉴定规范方式
在对建筑物结构进行检测过程中,要通过专业人员了解分析建筑物的结构特征,综合技术手段以及不同技术的可行性、资金投入状况以及人员配备等相关内容为基础。在实践中,既有建筑结构的检测鉴定必须要基于统筹性、科学性以及规范性为基础,要秉持着定量以及定性有效融合的基础原则,这样才可以保障检测鉴定结果的真实性、精准性以及可参考性。
对既有建筑物结构检测鉴定中要根据规范要求以及标准合理开展。相关单位要具备专业的资质证书,要保障各项工作不高于资质范围的项目以及要求。在检测中,要进行规范的操作管理。而既有建筑结构检测鉴定规范则就是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形成的,现阶段主要应用的检测鉴定方式主要有传统经验、实用鉴定法以及近似概率三种模式。
第一,传统经验法
传统经验法就是根据原有的设计规范要求以及内容,技术工作人员在现场中根据观察分析,进而结构验算分析,综合自己的经验进行判断以及评价的一种方式。在此种检验方式中没有规范标准的鉴定规范要求。此种方式在实践中应用具有较为显著的效果,费用低廉,操作也较为简单。
第二,实用鉴定法
实用鉴定法是一种利用现代化的检测技术手段以及计算工具进行评定分析的技术手段,在检测过程中可以通过大量的方式手段进行计算,其检测结果较为可靠。但是此种方式,在实践中此种方式虽然标准,但是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其成本也相对较高。
第三,近似概率法
近似概率法通过相关概率理论对整体结构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建筑结构的稳定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虽然我国建筑物建检测鉴定规范得到了有效的发展,但是在实践中并没有形成与现行设计标准相协调的近似概率鉴定方式,在实践中必须要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分析。
2.既有建筑结构检测鉴定规范的现状
在1998年我国颁布实施了《建筑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一直是人们较为关注的问题。在2002年《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中通主要对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以及工程质量检测鉴定的完善规范。在2013年我国发布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在法律角度、标准、技术规范要求、资质管理等角度对既有建筑结构检测鉴定工作的具体范围、标准以及要求等提出了严格的要求,现如今,我国既有建筑结构检测鉴定规范工作也在不断的发展与进步中。
在最新的标准中,对建筑材料检验、工程完工整个施工全生命周期中的结构检验工作进行了严格的要求,对结构的可靠性进行了系统的规定分析,推动了我国既有建筑结构检测鉴定的发展。
不可否认的是,我国既有建筑结构检测鉴定规范中还是存在诸多的问题,在检测手段上来说,相对于传统的工作经验来说,实用鉴定法在检测技术以及坚定程序上得到了有效的改进。而在工程鉴定评估中不仅仅要进行结构评估,也要对结构整体的可靠性进行评定分析。现阶段,多数应用的技术手段都是在半概率极限状态水平之上,并没有对结果的可靠性进行科学系统的评定分析。虽然近似概率法是检测技术的创新与突破,但是在结构的可靠性评定中无法达到鉴定的目的与效果。在国内对此种方式的应用以及研究在不断发展,虽然在整体上来说,我国建筑结构的检测鉴定规范在发展中还是存在一定的不足,监管等问题还是存在诸多问题,技术人员的专业性、规范落实等工作都是尚待解决的问题。对此,在实践中要不断的规范完善建筑结构检测鉴定的相关内容。
3.既有建筑结构检测鉴定规范的发展趋势
我国的既有建筑结构检测鉴定规范在整体上来说还是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在今后研究的重点就是结构的可靠性的检测鉴定,在发展过程中要积极引进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以及理念,要强化规范管理,提升建筑结构检测鉴定水平,在今后其主要发展趋势主要如下:
3.1检测鉴定手段的深入研究
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在检测中结构的可靠性理论研究在不断的完善,今后检测鉴定手段会广泛的应用。在检测鉴定中,技术人员要合理的应用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与设备。检测机构要构建完善的数据库储存数据信息,要有效的解决信息采集不精准、检测方法缺乏完善性等问题,要综合实际状况总结实用性的数据处理方式。
同时,随着法律以及政策的逐渐完善,在今后发展中会形成与设计规范协调的结构可靠性分析方式,结构系统可靠性评定方式等规范,在发展中要综合结构可靠性等因素,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制定完善的防范对策与手段。
3.2要加强对检测机构的监管管理
加强对检测结构的资质检查与控制,对于不符合资质要求的机构以及单位要禁止其进行既有建筑结构的检测鉴定。鉴定结果也要禁止承担高于资质范围的项目,要对检测结构进行公平公开的监督管理,保障检测结构的合法竞争,机构的检测结果要通过相关管理部门强化审查,在检测过程中要根据标准要求有效开展,在实验中要安装摄像装置,加强对试验过程的监督管理,规范检测市场,严禁应用不法手段以及虚假报告等问题的出现,严格惩处。
政府以及相关部门要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与规范,加强对项目负责人施工全过程的质量责任管理制度,充分的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强化管理,规范既有建筑结构检测与鉴定工作,保障结果精准、真实。
3.3整合国内外优秀经验
既有建筑结构检测与鉴定在今后的发展中,要合理的应用各种安全技术手段,根据相关标准与要求,明确自己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综合实际状况实现安全化。标准化以及科学化管理。
既有建筑结构的检测以及可靠性鉴定是为建筑结构维修改造、加固处理提供参考的基础性工作。虽然我国既有结构可靠性理论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至今初具成效,但是在实践中因为建筑结构的复杂性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在实践中理论与工程实际中还是存在一些差距性问题,必须要深入研究各种问题。在今后的发展中不仅仅要大力开展既有建筑结构检测与鉴定的研究工作,也要合理的利用、整合国内外优秀的经验与成果,制定完善的标准,进而保障既有建筑结构检测与鉴定工作有章可循。
结束语
既有建筑结构检测与鉴定的主要目的就是查找、分析既有建筑物是否存在危险以及有害因素,分析其会诱发的危险事故以及程度,根据实际状况制定合理的、安全的对策与手段,加强对危险源监控以及事故的有效预防管理,进而保障建筑物的安全性。分析我国既有建筑结构检测与鉴定的发展现状以及今后的趋势,对于既有建筑结构检测与鉴定行业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与影响。
参考文献:
[1]张宇.既有建筑结构检测与鉴定的使用功能创新[J].河南科技,2018(17):126-127.
[2]何炜.改变使用功能的既有建筑结构检测与鉴定实例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20):48-49.
[3]王尚印.既有建筑结构检测鉴定规范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12):305-306.
[4]王有宗,闵宗军.改变使用功能的既有建筑结构检测与鉴定[J].工程质量,2017,35(01):53-56.
论文作者:吴朝安,靳宁
论文发表刊物:《房地产世界》2019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5
标签:鉴定论文; 建筑结构论文; 结构论文; 方式论文; 手段论文; 建筑物论文; 我国论文; 《房地产世界》2019年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