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个人精神文明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精神文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分类号 G24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既要着眼于社会整体或群体精神文明水平的提高,又要注意个人精神文明的发展和进步。个人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能忽略的内容。
一
个人精神文明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个人精神文明和社会整体精神文明是对立的统一,二者不仅相互对立而存在,而且还相互依赖而发展。社会整体精神文明是个人精神文明发展的条件,个人精神文明是社会整体精神文明的基础。人是社会中的人,人的社会性使人永远也不可能超越社会所提供的条件而独立发展。离开了社会的文明,没有社会的进步,就不会有个人文明的发展。一方面个人要依赖于社会提供的物质文明条件而存在,另一方面个人的发展不能脱离社会的文化背景条件。社会是人的社会,社会是由个人构成的,没有个人的存在和发展,同样也不会有社会整体的进步。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整体的进步,实质上就是社会整体中个人的进步。
个人相对于社会整体的作用来说是渺小的,但个人精神文明的程度对社会整体精神文明的影响和决定作用是带有根本性的。个人精神文明对整体精神文明的影响和决定作用,体现的是个人文明对整体文明的基础作用。
(1)精神文明的发展和发生过程, 总是由个人文明到社会整体文明。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既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又是一个由个人文明到整体文明的发展过程。
(2)社会整体精神文明总是由个人精神文明构成的, 没有个人的的精神文明,就不会有社会整体的精神文明。
(3)社会整体的精神文明,总是由个人的精神文明来表现的, 即便是最富于社会整体性的精神文明,也离不开个人文明的表现。个人总是要印刻和表征其所在整体的文明层次水准。人们评论某一国家某一群体的文明程度,也必然是通过对个体文明的考察之后而形成对整体文明的结论。
(4)个体构成整体的理论告诉我们,个人精神文明的程度, 从最终意义上决定着整体精神文明的水平。没有个人精神文明的充分发展,就不会有社会整体精神文明的进步。木桶理论警示我们,在一定条件下,单个个人精神文明水平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决定着整体精神文明的发展。现实与历史经验中的领袖和杰出人物的个人精神文明水平对社会整体的影响,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个人精神文明的重要作用。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整体目标。无论是根本任务的完成,还是整体目标的实现,都不能离开个人精神文明。一方面,全民族素质的提高,要通过个人的精神文明来实现。只有通过个人精神文明,才能实现整体的精神文明;另一方面,我们把全民族素质的提高,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公民个人的素质,使人的精神世界获得充分的发展。个人精神文明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既有手段意义,又有目的意义,是手段和目的的统一。手段意义是说离开了个人精神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目标或整体精神文明不能实现。正如基本建设的物质世界一样,没有基础建不起高楼,基础不牢建不成高楼。目的意义是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所有的个人都走向精神文明的高度发展。由此可见,个人精神文明的根本性决定了我们必须着力加强个人精神文明建设。
在以往的精神文明建设中,我们往往是突出强调整体精神文明而忽略个人精神文明,例如,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开展文明家庭、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文明城市、文明村镇的创建活动,而没有个人文明的内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而没有明确提出个人品德教育。不言而喻的道理是,没有个人精神文明的基础,没有个人品德的底蕴,既不会有群体或整体文明的形成,也不会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养成。尽管可以有多种理由来解释我们对个人文明的注意,但都不足以减弱人们对“忽略”的感觉。应该指出的是,倡导个人文明,绝不是看轻整体文明的意义,也绝不是倡导个人主义,而是立足个体精神文明与整体精神文明的同步发展,在这样的前提下强调个人文明的作用和意义。
二
要有个人精神文明的标准、文明行为的准则。个人精神文明的意义提醒我们不能忽略而必须加强个人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的前提和基础,就是从社会的维度提出个人精神文明的标准。正如加强法制建设强调要有法可依一样,个人精神文明标准的提出,也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了追求和遵循的准则。社会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种标准,实质上是在宣示社会所肯定的行为模式和价值原则,进而引导人们去践行社会所肯定的行为。人是一个高级的社会性动物,人的行为不仅追求自我物质生活条件的满足,而且还追求社会肯定、褒扬等精神满足。奉行社会为人们提供的标准,往往总会受到社会的肯定、赞许和推崇,因而奉行个人精神文明标准也是人们行为追求的目标。我国古代的“君子”和西方世界的“绅士”,实际上就是当时社会向人们推出的行为标准的概括。经过推出、推崇和肯定、褒扬这样一些环节,分别成为当时人们行为追求的取向和准则。人们用“君子”和“绅士”的标准自觉衡量、约束自己的行为,达到了社会推出它的目的。虽然我们不能全部肯定“君子”和“绅士”的具体标准内容,但我们必须承认社会为个人提供行为标准的意义。
个人精神文明标准的提出,不仅为个人的行为提供遵循的准则,而且还为社会对个人的行为评价提供了依据和标准。社会评价是用正确舆论引导人的重要途径,它可以依据个人精神文明的标准褒扬践行文明的个人,从而使个人文明和个人文明的标准得以弘扬;它也可以依据这个标准,对不文明行为的个人进行抨击,促使其向着文明方向转化。
必须克服的是现实生活中用“规范”、“守则”、“公约”等形式来取代个人精神文明标准的现象。尽管个人精神文明标准的内容有许多与“规范”、“守则”、“公约”的条款相容;尽管社会生活和精神文明建设都不能缺少“规范”、“守则”、“公约”之类的内容,但二者是不能等同的。
(1)规范、公约、守则一般只涉及到社会公共生活领域, 而个人精神文明标准,则涉及个人生活的领域。
(2)前者一般是着眼于社会公共生活对个人的约束和束缚, 而后者虽然含有约束的内容,但更多的是体现着个人的精神追求和发展。
(3)前者的作用强调的是外在的规范对人的约束, 而后者则体现的是人的主动精神和主体性,着眼的是从积极的角度引导人的行为走向文明。人们愿意接受和追求文明,这是人性的一方面体现,但要让他体面地带有尊严地去接受,而不是被动消极地去接受。显然,接受文明的标准和接受束缚的约束是不一样的。与上述问题相关的是,个人文明标准的推出,也应尽量发挥群众和学术团体乃至某些学术权威的作用。从效果上考虑,这样既易于使个人文明标准更具客观性,又能较好地发挥个人的主体作用。比如“君子”和“绅士”的影响渊远流长,可能有多种原因,由学人提出可能是一个重要原因。
三
个人精神文明标准的内容。
(1)人是一个富有理性和追求的动物, 孜孜以求的进取精神是人性的写照。个人精神文明的首要一条就是要有理想、有追求、有进取精神。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唤起每个人的进取精神,充分发挥发展潜在的能力,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实现自我。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缺乏理想追求谈不上个人精神文明,进取、追求是精神文明的首要标志。
(2)人类文明发展的两个趋势越来越突出; 一方面人在自然面前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自由;另一方面是现代社会化程度的提高,给人带来的各种规范和约束越来越多。一个追求精神文明、追求自我发展的人,必须自觉地遵守社会的各项规范(包括约束性的和礼仪性的规范)。
(3)精神文明的内容既有思想道德素质的要求, 又有科学文化方面的内容。一个追求精神文明的现代人,必须具备时代所要求的科学文化知识储备。愚昧总是与无知为伍的,没有时代要求的科学文化知识,是不可能构成个人精神文明的。
(4)生活方式是人的内在精神追求外化的结果和表现。 一个精神文明的人,必须把握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性,告别非健康的生活方式。这不仅是文明的象征,而且也是文明发展的内在要求。
(5)人的自然性使人离不开物质生活条件的追求与满足, 人的理性和德性又使人具有精神追求。一个精神文明的人应该把物质生活条件的满足,作为自我精神追求发展的手段,不为物欲本身所惑,能正确处理物质利益与精神追求的关系。只追求物欲的满足,是把人降低为动物,纯精神追求也将使人的存在失去根基。
(6)人是离不开社会的。人在社会中生活必然要涉及到与他人、 集体、国家的关系,人只有在寻求自我发展的同时,处理好与他人、集体、国家的关系,才能使自己更好地发展。人要有为集体为他人的奉献精神,这是人生价值的最高体现。人要有国家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为了祖国的发展、富强、繁荣,为了祖国的安全和统一,在必要时要有献身精神。
个人精神文明标准的推出,为个人的行为追求提供了遵循的准则,为社会评价引导提供了依据标准,而个人精神文明并不是有了标准之后就自然形成的,它还要经过社会的宣传、引导、个人养成、社会报答等环节,才能最后形成。文明标准的要旨就在于从正面积极地引导人们走向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