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人为本建筑设计以满足人们的需求为目的,为人们创造舒适、健康的生活、工作、休闲空间。本文结合工程项目实例,从投资者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简要介绍了建筑设计中的以人为本,并从绿色环保、以人为本、成本控制、设计优化的角度进行了探究,以期为达到投资者目标,满足运营需求,实现节能环保,合理控制成本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设计;以人为本;控制成本;绿色环保
引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给建筑行业带来了更高挑战,也向建筑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实现投资者投资目标,满足使用者需求,达到预期效果,通过局部的优化提高整体效果,进而促进行业发展。必须在结合实际建筑项目的基础上坚持以人为本、绿色环保的原则进行设计,同时注重保障质量、控制成本,以创造最佳社会、经济效益。
一、建筑设计中的以人为本浅析
建筑设计中的以人为本不仅指在建筑设计中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也包括让人们应用建筑物能够有更高的满意度,注重人的体验感受。目前,随着建筑行业蓬勃发展,许多城市的建筑设计环节均需要进行一定的创新,但建筑设计的关键是如何实现业主利益,达到建筑建设目标,还能够满足人们对建筑物的要求,进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想要满足人们对建筑物的需求其关键就是在建筑设计过程中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给人们创造更好的生活、工作、休闲娱乐环境[1]。此外,在以人为本设计理念的引导下,开展建筑设计工作还需要着重考虑建筑物所在地人文环境、自然环境,以当地环境为基础进行设计,进而让以人为本充分融入到建筑设计中,使得建筑设计更具人性化。
二、建筑设计中的以人为本探析
(一)基于绿色环保
该项目起始于2018年11月,目前仍在进行中,项目为嘉定运通大厦形象升级和会议中心、多功能厅室内项目设计目标为形象升级,具体包括地块内绿化、大楼整体标识系统、大楼公区整体软装改造、大楼出租商业业态建议。室内多功能厅、会议中心及配套办公空间室内设计,涉及建筑面积4678平米。在进行设计时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尺度、功能上达到使用要求,关注环境舒适度,注重室外生态环境以及室内空气质量、干湿度、噪音、灯光照度和色温、色彩上的和谐等,以满足人的感官舒适度。具体而言,在空间和细节设计上参照人体工程学标注,满足人们的活动、工作、休闲、通行等需求,即达到人们日常应用尺度需求。明确使用者的行为所需要的尺度后,进行软装改造,包括设备、家具等布置位置及其所需应用空间[2]。同时遵循绿色环保的需要选择适宜的材料,打造人性化的舒适空间。
2017年10月到2018年12月耀丰道具制作有限公司企业总部项目为4层办公楼建筑,面积4500平米,连接智能化生产加工车间。前卫独特的接待和办公空间,样板展示区内设有一比一万怡标准客房样板区,属于室内设计,现已完工验收。2018年11月到2019年5月Orange Theory Fitness(驱动橙式健身)中国区002号店项目为002号店设在上海陆家嘴L+MALL,面积480平米。属于美国高端连锁健身品牌,全新健身理念和健身环境。与美国总部对接所有设计和工艺要求。属于室内设计及项目管理。现已完工验收。针对这两个建筑设计项目,本文从节能减排的角度进行分析,在材料的选择上注重考虑,环保、再生、可回收降解。第一,环保节能的考虑,从建筑物本身落实环保理念,在建筑合适位置增加通风排风,使内部空气有效流通,玻璃幕墙贴膜及外部加装遮阳板,降低阳光对室内照射,最大限度减少空调使用时间;升级车间的空气粉尘过滤以及水处理系统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实现建筑体的节能减排。考虑建筑物内加工车间声音对办公及附近建筑的影响,在部分墙面和顶面加装吸音隔音材料,控制噪声污染。第二,使用环保和可再生材料,例如,Orange Theory Fitness(驱动橙式健身)中国区002号店项目,为了使装修空气质量达到环保标准,材料的选择上坚持绿色低排放,板材匀采用E0级,涂料油漆甲醛排放量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因对降噪有严格要求,在内部墙面和顶面需大面积采用吸音隔音材料,基于环保的考虑,在墙体夹层内均采用了聚酯纤维吸音棉,无毒无污染,与人体接触不会产生任何有害作用,环保同时也保障了施工人员的安全;顶面采用了同样环保无毒的矿棉吸音板吊顶,兼顾降噪与美观。可再生和可降解是对装饰材料更高标准的要求,大部分地面采用了亚麻地板,纯天然的原材料,生产过程的低能耗,良好的耐久性和稳定性以及完全可降解的特性,体现了该项目绿色环保的理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基于以人为本
在2015年6月到2018年11月,设计单位先后进行了2个交通建筑项目,具体而言,其一,2015年6月到2016年7月为上海嘉定公交集群调度中心项目为控制室及配套办公空间,面积为1070平米,该项目属于室内设计,现已完工验收。其二,2018年2月到2018年11月为嘉定公交北站卫生间和员工休息室标准该项目除了常规男女卫生间和母婴室,还引进“第三卫生间”概念,配备了智能化系统,用以控制环境温湿、异味、灯光和设备实时使用情况,属于切实践行以人为本的公共智能服务设施。该项目属于室内设计。现已完工验收。这两个建筑项目均为交通类项目,以功能型为主,在进行设计时应当以便利使用者为主。设计师从使用者应用目的角度出发,在充分考虑人性化配置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如下设计,一,恒温用水;二,感应龙头和皂液器;三,擦手纸和烘手机双配置;四,洗手台暗藏垃圾通和台面废物投掷孔;五,配置低位儿童洗手台和儿童小便器;六,感应式蹲便位和坐便位组合适应不同人群使用,便位配备拉手和消毒液;七,考虑携带儿童的成人如厕,在男女卫生间内也设置了挂壁式婴儿护理台,坐便位内设置了挂壁婴儿座;八,母婴室内设有护理台和哺乳间,配置使用和饮用冷热水,并设婴儿车位和陪同休息位;九,灯光配置亮度和色温双调控,根据不同气候环境调整内部光环境;十,顶部照明和镜前灯组合使光照更充分均匀;十一,加入智能化控制系统,可侦测内部空气干湿度和臭味指数,联动空气过滤器和风机进行调节,入口处显示器显示内部设备实时使用状态同时也加入便民信息如天气、周边交通状况、地图查询、重要实时新闻等。
(三)基于成本控制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根据项目特点以及运营需求提前进行功能布局规划,避免土建完成后二次装修时布局上的返工,有助于降低建设成本。2016年5月到2018年9月的烟台鑫广万豪酒店后勤区项目涉及8500平米建筑面积。与万豪酒管公司对接,根据规划设施表进行酒店后勤区的功能区域、动线规划及室内装饰设计,满足酒管运营需求。属于室内设计,现已完工验收。以及始于2018年8月的湖北襄阳万豪酒店后勤区项目涉及17037平米建筑面积,与万豪酒管公司对接,根据规划设施表进行酒店后勤区的功能区域、动线规划及室内装饰设计,满足酒管运营需求,属于室内设计,目前仍在持续中。从成本控制的角度来看,其一,明确各方利益主体责任,建筑设计综合性极高,必须多方统筹合作,且设计复杂程度高,设计前测绘人员对酒管公司运营需求、各功能空间的配置进行全面的了解,在建筑设计阶段同步规划布置相应功能区域和动线。设计人员针对后勤项目功能、成本、质量等进行考量,以确保建筑设计能达到各方要求,同时对环境与社会效益进行分析,对于需要额外投入的成本进行说明,同时强调绿色、环保[3]。设计过程应要求投资方、使用方等多方参与,形成综合意见,注重考量投资者利益诉求。其二,选择最佳设计方案,融入绿色节能技术、材料,做好成本控制工作,在实现节能环保、降耗减排的同时,降低成本。从诸多因入手,设计多种方案,由投资、设计、建设等各方进行会审,就设计方案优劣进行比较,选择最佳方案,要求后勤功能及其成本控制均具有合理性,之后再进行设计优化,获取最优方案。
(四)基于设计优化
在2005年6月至2011年1月期间,设计单位先后承担了四次室内设计项目,通过分析这四次的室内设计对于指导2015年后建筑设计具有借鉴意义,设计单位可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项目如下,第一,2005年6月到2007年5月的上海南京东路宏伊国际广场项目内容为商场(包括地铁联通口)与办公楼室内公共空间的方案设计及扩初图绘制,商场区域的施工现场跟踪服务。第二,2006年10月到2007年10月的上海吴江路步行街 四季坊项目设计四季坊室内(包括地铁联通口)方案设计和施工图绘制,外立面。第三,2009年1月到2010年5月的上海华旭投资有限公司企业总部办公室设计。第四,2010年9月到2011年1月的小南国南京凯润金城中餐厅方案设计、施工图制作和施工现场跟踪服务。通过对这四个项目的设计分析,进一步优化2015年后的项目,提高建筑物美感,当代人们具有更高的审美需求,室内设计的美感能够强化使用者感知,有助于使用者驻足。对于选择的设计方案进行进一步优化,在装饰、工艺上提高品质,合理搭配色彩、结构等,进而达到美、洁、静等效果。不难发现,室内设计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与社会意识具有直接相关性,在传统设置齐全、豪华美观的基础上,设计师还应当融入现代化元素,设计具有经济性的智能建筑。
总结:综上所述,在众多项目中不难发现,建筑设计居于极其重要的位置。针对上海众多建筑工程项目,想要达到投资者投资目的,满足使用者使用需求,在设计阶段就需要提高重视度,让以人为本理念贯穿于设计始终,注重应用绿色环保材料,合理进行建筑布局,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同时做好成本控制工作,以获取最高效益。
参考文献:
[1]金燕琳.论环保理念下的建筑设计[J].建材与装饰,2019(13):112-113.
[2]王石利.试论绿色设计理念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J].居业,2019(04):25+27.
[3]吴国跃.绿色节能建筑设计阶段成本控制管理[J].建筑技术开发,2018,45(17):54-55.
论文作者:章成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7
标签:建筑设计论文; 项目论文; 以人为本论文; 室内设计论文; 需求论文; 建筑论文; 使用者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