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泽民选集研究的现实意义_邓小平理论论文

江泽民选集研究的现实意义_邓小平理论论文

学习《江泽民文选》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文选论文,现实意义论文,江泽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江泽民同志是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根据中央决定编辑的《江泽民文选》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已经出版发行。中央作出了学习《江泽民文选》的决定,举行了专题报告会,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这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进程中的一件大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江泽民文选》的理论贡献

《江泽民文选》收入了江泽民同志在1980年8月至2004年9月这段时间内具有代表性和独创性的重要著作203篇。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指出的:这部文选,生动记录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的历史进程;科学总结了我们党领导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宝贵经验;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的新的重大理论成果。这部文选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所讲的事情都是我们亲身经历过的,所研究的问题都是大家至今仍然十分关心的,所讲的道理都是我们今天还管用的,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说的“读起来十分亲切”。

在学习《江泽民文选》的过程中,特别是在结合马列著作、毛泽东著作、邓小平著作的学习,结合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的历史经验的总结,结合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在江泽民同志主持中央工作的13年时间里,我们党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确实都作出了杰出贡献。8月17日《人民日报》发表的,署名“钟言、闻实”的文章《论〈江泽民文选〉的重大意义》,系统地阐述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和重大意义。这13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上,在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上,书写了极其光彩夺目的一页。国内生产总值从16992亿元增长到120333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519元增长到9398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从601元增长到2476元,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374元增长到7703元;外汇储备从56亿美元增长到2864亿美元。这些数据表明,中国在这短短13年间,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联系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我国民族振兴的历史,旧中国长期战乱不已,建立新中国后又运动不断直至发展到“文革”这样长达10年之久的内乱,改革开放以来也发生过学潮和动乱,但在江泽民同志主政的13年里,一没有战乱,二没有内乱,三没有动乱,保证了改革和发展的顺利推进,谈何容易?《江泽民文选》集中地反映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这些杰出贡献。

在这些杰出贡献中,包含了众多理论上的贡献。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我们党曾经提出过“党中央在理论战线上的崇高任务”,一是“历史地、科学地认识毛泽东同志的伟大功绩,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二是“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普遍原理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展”。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考虑到这两大理论任务已经完成,提出了新的理论任务。这就是他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所指出的:“坚持邓小平理论,在实践中继续丰富和创造性地发展这个理论,这是党中央领导集体和全党同志的庄严历史责任。”这是两大新的理论任务。正是在完成这两大新的理论任务的过程中,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作出了杰出的理论贡献。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理论贡献有很多,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依法治国理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理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论、执政党建设理论等等。胡锦涛总书记在学习《江泽民文选》的报告会上,对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贡献讲了21条,关于执政党建设理论的贡献讲了10条。

这些理论贡献概括起来有两点:一是毫不动摇地坚持邓小平理论,坚定而又全面地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把邓小平同志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概括为“邓小平理论”,并把它作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和宪法;二是在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过程中,深入总结党和人民创造的新鲜经验,全面反映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党在指导思想上的又一次与时俱进。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鲜明的特点和最突出的贡献,在于用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在长期执政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我们对新的时代条件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加强党的建设的规律的认识。”也就是说,创立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以执政党建设为关键,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为活的灵魂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最大的理论贡献。

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这两大杰出的理论贡献,贯穿在《江泽民文选》全部文稿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的文稿之中。

二、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历史过程的生动记录

任何一种科学的思想理论都有一个创立过程。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有一个孕育、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三卷《江泽民文选》生动地反映了这一历史轨迹。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孕育

《江泽民文选》第一卷以1980年8月21日江泽民同志在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上所作的关于在广东、福建两省设置经济特区和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的说明为开卷篇,以1997年8月5日江泽民同志的批示《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为结束篇,收入江泽民同志的著作81篇。这一头一尾两篇著作,正好是决定东部开放和西部大开发的两篇代表作。这一卷文选,反映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临危受命,承前启后,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努力探索解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开始孕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这一卷文选,包含了江泽民同志成为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核心前后三个阶段的著作。

第一阶段,指的是1980年8月到1989年6月他当选为总书记之前。这一阶段的8篇著作,反映了他在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开放、执政为民的胆略和风格。

第二阶段,指的是1989年6月他当选总书记之后到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之前。这一阶段的18篇著作,反映了他临危授命,担任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在国内外政治风波发生后极其复杂的情况下,坚定而又全面地坚持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在保持稳定的前提下努力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和党的建设、军队建设的经验。其中,《在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上的讲话》是江泽民同志当选总书记后发表的第一个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以非常鲜明的语言强调:“我们党已经制定和形成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和一系列基本政策。概括地说,就是小平同志多次指出,最近再次强调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是我们有信心做好工作的根本的、坚实的基础。”“在这个最基本的问题上,我要十分明确地讲两句话:一句是坚定不移,毫不动摇;一句是全面执行,一以贯之。”这两句话,前者针对的是因国内政治风波而对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发生动摇的情况,后者针对的是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一手比较硬、一手比较软”等片面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情况,针对性十分明确,态度十分鲜明。如果联系江泽民同志主持中央工作的全部实践来读这两句话,我们更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两句话正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13年工作的总纲或总特点。这一阶段的其它著作,如《新中国四十年历史的基本结论》、《为把党建设成更加坚强的工人阶级先锋队而奋斗》、《爱国主义和我国知识分子的使命》、《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使命》等著作,当年都发挥过重大的指导作用。

第三阶段,指的是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之后到1997年8月党的十五大召开之前。这一阶段的55篇著作,反映了他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持依法治国,推进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完成香港回归祖国的历史任务,以及在内政外交国防等许多方面所作出的历史贡献。这一阶段的主要代表作,如《关于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十四大报告《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是决定我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具有重大理论创新价值的重要文献。① 这一阶段其它著作,比如《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努力开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迎接世界军事发展的挑战》等也都非常重要,阐述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在经济政治文化、内政外交国防等方面带有规律性的认识和基本政策。还需提请大家注意的是,《在邓小平同志追悼大会上的悼词》是全面阐述邓小平同志和邓小平理论伟大贡献的重要代表作,这篇著作提出“邓小平同志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在这个理论指导下制订的基本路线,是我们必须遵循的行动指南”,是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先声。

这三个阶段的著作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始终坚持邓小平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二是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努力探索解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开始孕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二)“三个代表”要求的逐步形成

《江泽民文选》第二卷以1997年9月12日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所作的报告为开卷篇,以2000年2月1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的讲话《正确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为结束篇,收入江泽民同志的著作59篇。这一卷文选,反映了我国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毫不动摇地坚持邓小平理论,在实践中继续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逐步形成“三个代表”要求的历史过程。

这一卷文选,包含了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以后到“三个代表”要求明确提出之前这四年间两个阶段的重要著作。

第一阶段,指的是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到1998年底党中央部署开展“三讲”教育活动。这一阶段的33篇著作,反映了他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在经受亚洲金融风暴和1998年洪涝自然灾害考验的过程中,深化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做好各方面工作的历史经验。其中,十五大报告《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是在改革攻坚的关键时刻,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公有制实现形式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的,进行重大理论创新的重要文献。② 其它著作,比如《做好经济工作,增强承受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二十年来我们党的主要历史经验》、《二十年来军队建设的历史经验》等著作,也是这一阶段的重要著作。

第二阶段,指的是1999年初开始在全国县处级以上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集中一段时间,开展“三讲”教育活动到2000年初明确提出“三个代表”要求之前。这一阶段的26篇著作,反映了开展“三讲”教育活动和改革、发展的基本经验。“三讲”教育是一次党内集中教育活动,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创造的党的建设的新形式。正是在通过“三讲”集中解决党内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的过程中,江泽民同志在指导广东高州市的“三讲”教育以及随后在珠江三角洲的调研中,明确提出了“三个代表”要求。我们要看到,“三个代表”要求的明确提出,是同“三讲”教育直接相联系的。其中,《论加强和改进学习》、《“三讲”教育是加强党的建设的新探索》、《目前形势和经济工作》、《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等著作,已经把执政党建设的一些重大问题提了出来。特别是《通报政治局常委“三讲”情况的讲话》这篇重要著作,全面总结了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10年来在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积累的经验和工作中的不足,明确提出了“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我们党如何始终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更好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现实问题。只有正确回答了这个问题,党的建设才能更好地推进。”正是在研究这个“重大理论问题”的过程中,江泽民同志后来明确提出了“三个代表”要求。

因此,这两个阶段的著作,集中反映了我国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一方面,毫不动摇地坚持邓小平理论,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另一方面,在实践中继续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逐步形成“三个代表”要求的历史过程。

(三)“三个代表”要求的明确提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江泽民文选》第三卷以2000年2月25日江泽民同志在广东省考察工作时的讲话《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做到“三个代表”》为开卷篇,以2004年9月20日江泽民同志辞去中共中央军委主席的职务后,在经过调整充实的中央军委举行的第一次扩大会议上的讲话《我的心永远同人民军队在一起》为结束篇,收入江泽民同志的著作63篇。这一卷文选,反映了从“三个代表”要求明确提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体系形成和发展,并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的历史进程。

这一卷文选,包含了“三个代表”要求明确提出到江泽民同志辞去中央军委主席近五年三个阶段的重要著作。

第一阶段,指的是2000年2月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考察时明确提出“三个代表”要求到2001年发表“七一”重要讲话。这一阶段的30篇著作,反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并逐步完善的过程。其中,《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做到“三个代表”》,标志着“三个代表”要求的明确提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加紧培养适应新世纪要求的中青年干部》、《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在新世纪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关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等著作,反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调查研究和理论创新过程中不断完善;特别是《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即2001年“七一”重要讲话,标志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体系的形成。这是我们党继真理标准讨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讨论后又一次重大的思想解放。这些重要著作,是这一阶段非常有影响的代表作。

第二阶段,指的是江泽民同志2001年发表“七一”重要讲话后到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召开。这一阶段的30篇著作,反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发展并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以及各方面坚持创新所积累的重要经验。其中,在国防大学的重要讲话《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是在“七一”重要讲话后深入阐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回答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重要文献。其它文章如《论宗教问题》、《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等著作也是这一阶段具有深厚理论含量和重大理论价值的代表作。特别是十六大报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等著作,标志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在理论创新中进一步发展,并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重要代表作。

第三阶段,指的是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到2004年9月江泽民同志辞去中央军委主席。这一阶段的3篇著作,集中讲的是人民军队如何加强自身建设,迎接世界新军事变革挑战的问题。《论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我的心永远同人民军队在一起》是两篇重要的文献。它们同《江泽民文选》第一卷和第二卷其它重要的军事文献一起,构成了江泽民军队和国防建设思想的科学体系。

在三卷《江泽民文选》中,这一卷文选有着更为特殊的意义,因为它深刻地反映了从“三个代表”要求明确提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

因此,《江泽民文选》是我们学习和研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权威的著作、最好的教材。上面引述的一些著作,主要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执政党建设的一些代表作;没有引述的著作,特别是关于国际问题和外交方面的著作,也是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重要文献。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杰出贡献中,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设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是一个重要贡献;与这一贡献相联系的江泽民国际关系和外交思想也是一个重大的理论成果。

三、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现实意义

在今天的时代条件下,党中央决定出版《江泽民文选》,要求全党把学习《江泽民文选》摆在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和党员理论学习培训的重要地位,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什么现实意义呢?在中央作出的关于学习《江泽民文选》的决定中,有一句话讲得非常好,说《江泽民文选》“为我们巩固和加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提供了最好的教材”。我们相信,《江泽民文选》的出版发行,必将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工作,开拓进取,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第一,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现实意义,在于这一重要思想提出的现实针对性仍然是我们今天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因为在世纪之交我们党面临的世情、国情和党情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变化,出现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自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以来,从毛泽东同志开始,到邓小平同志,面临着一系列从未遇到过的问题,其中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执政党,怎样建设执政党。正是在研究和解决这两个根本问题的过程中,我们总结历史经验,选择并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主持中央工作以后,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仍然是这两个问题,但是环境和条件变化了,要解决的问题也更为复杂了。讲环境和条件变化了,最大的变化:一是,国内外政治风波发生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在中国坚持社会主义,坚持党的领导,推进改革和发展,遇到了来自国际的和国内的、来自“左”面和右面的干扰,与此同时,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形成的两极格局终结,国际关系中的不确定因素增加,面临的局面更加复杂;二是,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导下,改革开放不断推进,与此同时,在一系列“多样化”的格局下,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建设遇到许多新问题;三是,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有利于我们在开放中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尽快地增强我们的综合国力,与此同时,这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科技方面占优势背景下的全球化,对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是把“双刃剑”,经济安全问题更加突出,“西化”、“分化”问题也日益突出;四是,党的建设包括制度建设从拨乱反正一开始就不断得到加强,与此同时,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能力同新形势不很适应的问题也日趋突出,尤其是党内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情况尚未根本改变,人民群众非常不满意。

为应对这种复杂情况,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改革开放中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特别是,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提出对外开放要提高到新水平。诸如此类的重大举措,使得改革、发展和稳定协调发展,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和进步。但是,新的问题又发生了。比如,同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相联系,新的社会阶层出现了;社会成员和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尤其是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现代化实现的重要因素;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困难重重,能耗过大和生态恶化也日益严重地影响了经济的发展;等等。

这一切,又对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人如何提高自己的执政能力,如何永远保持党的先进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正当我们党面临如此重大的挑战和考验的时候,党的干部队伍出现了整体性新老更替的局面,一大批“文化大革命”后成长起来的年轻干部走上了重要的领导岗位,如何培养既能保持党的优良传统又能开拓前进的中青年领导干部,成为我们党的一项战略任务。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江泽民同志经过长期思考和调查研究,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一代又一代的年轻政治家自觉地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来加强党性锤炼,使得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事业能够薪火相传而不变色、与时俱进而不倒退。

从上述分析中,我们应该可以看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治国理政和治党兴国思想要解决的问题,正是我们今天致力于解决的重大课题,因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实践,有着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第二,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现实意义,在于这一重要思想所包含的丰富内容和科学内涵,对于我们今天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为贯彻落实十六大提出的各项重要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但是,在实践中也出现了对科学发展观领会不深、贯彻不力的情况;思想理论界在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思想的关系问题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问题上,在政治体制改革和党的领导问题上,也出现了一些错误观点。胡锦涛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今年“两会”期间发表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全面正确地坚持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澄清了模糊认识和错误观点,坚持了改革和发展的正确方向。《江泽民文选》的出版发行,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党中央的重大战略思想,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在发展问题上,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形成和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过程中,毫不动摇地坚持邓小平的发展理论,同时既努力纠正邓小平同志指出的“一手比较硬、一手比较软”的“失误”,又不断从新的实践出发提出一系列具有时代特点的新观点新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的发展理论。江泽民同志强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要坚持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推动社会全面进步;要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同时健全宏观调控体系,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要实现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国家知识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迎接新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的挑战;要把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结合起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条件的地方应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同时要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要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积极探索扶持、保护、促进农业发展的新机制新办法,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把“三个面向”与“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统一起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有机地统一起来,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要以宽广的眼光观察世界,认识到世界的大转折就是中国的大机遇,同时要提高承受和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要分三步走实现邓小平提出的第三步发展战略,特别是要紧紧抓住21世纪头20年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要以人民群众为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统筹兼顾好各方面群众的利益关系,关注困难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问题,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这里列举的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问题的十二个重大观点,其基本要求就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强调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我们不难发现,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都是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问题的科学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同时也不难理解,学习《江泽民文选》,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坚持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指导性。我们只有这样来学习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才能更好地巩固和加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坚持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这也是这一重要思想在今天的现实意义。

第三,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现实意义,在于这一重要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了执政党建设理论,对于我们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南

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注意这一重要思想研究和解决的重点是执政党建设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治党之策,对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和党的建设理论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个重大贡献,是把坚持党的先进性问题摆到了党的建设的突出地位。我们都知道“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就是十六大报告强调的三句话:“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十六大报告把这三句话称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也就是这一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之所在。我们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认真领会这个根本要求,全面掌握这一精神实质。应该认识到,这三句话是相互联系的统一的整体,要求我们围绕执政为民这一本质要求,在与时俱进中始终坚持党的先进性。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什么要如此突出党的先进性这一问题呢?这是因为,党的先进性是党的性质的集中体现。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党要始终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成为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这一重要论断已经作为党的性质的最新表述,写入我们的党章。这里提出的“两个先锋队”、“三个代表”和“一个领导核心”,既总结了我们党的历史经验,又体现了执政党的特点和要求,对于我们在21世纪巩固和增强党的执政基础,保持和提高党的先进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江泽民同志还强调,看一个政党是否先进,是不是工人阶级先锋队,主要应看它的理论和纲领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是不是代表社会发展方向,是不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我们不仅要求党员在组织上入党,而且要求党员首先在思想上入党,为实现党的纲领和任务而奋斗,这样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这一重要思想,提出了“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这一崭新命题,强调党的先进性既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强调一个政党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将来永远先进,因此党的先进性要靠我们持续的“建设”来完善和实现。党中央在实践中,不仅部署了先进性教育活动,而且提出要以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问题,必将对我们进一步实施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加强党的建设,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作为一个要在中国长期执政的执政党来说,在今天最重要的是要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江泽民同志在提出“三个代表”要求之初就说过:“如何使我们党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一个重大课题。今年2月,我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提出坚持‘三个代表’要求,出发点和着眼点就在这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科学地分析党所处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鲜明地指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增强党的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是党所面临的两大历史性课题。党的执政能力问题,江泽民同志在1989年12月就已经提出,到党的十六大把这一问题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提了出来。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又进一步强调要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党的执政能力,既涉及到党的整体能力,又涉及到党员干部的个体能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要求我们认真总结执政经验,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在处理党委与政权组织、执政党与参政党、党与群众以及党内各方面关系问题上,能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达到新的水平,取得新的成效;要求我们在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依法治国方略、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建设和谐社会和处理国际事务时,能够科学判断形势,正确处理矛盾,应对突发事件,无往而不胜。

江泽民同志强调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同我国现阶段社会结构发生的深刻变化,有着直接的关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进程中,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过程中,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江泽民同志深入地思考和研究了这个问题,强调要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就必须积极主动地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关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特别是,江泽民同志认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改革开放一开始,我们党就提出了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联系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包括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历史经验,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强调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全局性作用。这是一个非常深刻的见解。根据这样一种新思路,在处理党政关系问题上,江泽民同志提出了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在处理党内各种关系时,强调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要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并指出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在处理党与人民群众、干部与人民群众关系的问题上,强调脱离群众是执政党的最大危险,党要把实现好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要自觉地接受群众的监督,要持续地反对腐败,要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与此同时,党中央还对党的决策方式、干部队伍建设等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新要求,这一切对于我们从规律的认识上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由此可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中,对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作出了重大的新贡献,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执政党建设理论。深入学习这一科学理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贯彻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总之,我们学习《江泽民文选》,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于我们巩固和加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我们应该按照党中央的部署,增强学习的自觉性,进一步统一全党的思想。

四、学习江泽民同志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江泽民同志经常说:“事非经过不知难。”我们在学习《江泽民文选》的过程中,可以体会到这部重要著作及其提出的重大思想理论观点,确实来之不易。这是在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中创造的新经验、提炼的新观点。其中,江泽民同志作为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这部文选充分展现了江泽民同志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的鲜明革命品格,充分反映了江泽民同志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政治领导艺术,充分体现了江泽民同志作为一位真正马克思主义者的巨大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我们学习《江泽民文选》,不仅要学习江泽民同志的理论观点和战略思想,而且要学习他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继续推动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取得新成就,开创新局面。

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江泽民同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论有些什么特点呢?

第一,坚持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研究马克思主义

要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要坚持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党的历史经验一次又一次告诉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决不能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为此,我们党历来强调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那么,怎样才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呢?是以理论为中心来评判实际,还是以实际为中心来研究理论呢?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的原则。这就是:“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根据这个原则,我们就要在两个方面下功夫:

一要了解现实,对我们正在做的事情有一个全面的深刻的了解。大家注意到,在江泽民同志主持中央工作这13年间,每一次党代表大会,每一次中央全委会,每一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那样类型的具体会议,会前都进行调查,会中都分析问题,并对解决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讨论。这已成为我们党的一个重要工作方法和工作程序。

二要研究问题,联系实际重新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比如许多人看到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生产力、科学技术等方面还有新的很大发展,就怀疑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否正确。针对这种深层次的思想理论问题,江泽民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不仅强调“两个必然”即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而且强调“两个决不会”。这就是马克思1859年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所指出的:“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之前,是决不会出现的。”然后,他进一步分析了当代资本主义为什么还能发展的诸多原因。因此,发展马克思主义并不是要否定马克思主义,而是要以今天新的实际为中心重新学习马克思主义,并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回答我们面临的新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有论述,但把它运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执政党建设,则是江泽民同志的贡献。

关于这种科学方法,江泽民同志把它概括为“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研究马克思主义”。2001年8月31日,他在国防大学军队高级干部理论研讨班上深刻地指出:“确立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科学方法论。看我们是否真正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键看是否能运用它来解决中国面临的实际问题,推进党的事业发展。解决的问题越多,就运用得越好。坚持马克思主义,要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进程中来落实,要用实践的效果来检验。”只要考察一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就可以证明这一科学方法论正是我们党在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过程中,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

第二,重视群众创造的新经验,在调查研究中进行理论概括和提炼

我们都知道,毛泽东同志十分重视调查研究。他的名言就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江泽民同志也十分重视到群众中开展调查研究,他在重申毛泽东同志的名言时还加了一句话:“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他指出:“各种问题的解决都取决于正确的决策,而正确的决策来源于对客观实际的周密调查研究。”他还说,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这个结合的过程,始终是以调查研究为前提、为依据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江泽民同志在珠江三角洲调查研究的过程中提出来的。在这一重要思想提出来后,为了解决执政党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一系列复杂问题,他在2000年5月以后先后在江苏、浙江、上海,在西北五省区,在东北三省,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向地方和基层的同志求教,总结各地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并把它们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第三,重视专家的科学研究成果,在集体攻关中进行理论阐述和创新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非常重视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江泽民同志多次就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作出重要指示,这在党的历史上是不多见的。不仅如此,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党中央还多次组织专家进行专题研究。2000年下半年,经过调查研究,江泽民同志提炼出了一批研究课题,组织专家开展攻关研究。从2001年到2002年,中央组织了两次较大规模的党建调研,先后部署了24个调研课题,动员了一大批中央各部委、各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广泛听取从中央到地方有实践经验和理论思考的领导同志和理论工作者的意见。这是世界上罕见的社会科学工程。这些研究报告,都是集体智慧的汇总,比较全面、系统、深入地回答了党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遇到的重大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这些高质量的研究成果,经过江泽民同志和党中央的分析综合,写入党的重要文献,成为党的重大决策和理论观点。发挥专家的作用,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供的重要经验。

第四,重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的研究和借鉴,以世界眼光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对于邓小平同志强调的“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等思想,江泽民同志非常重视,并身体力行,付诸实践。在对待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问题上,江泽民同志强调,既要清醒地看到两者有对立和斗争的一面,又要充分看到对资本主义也有学习、借鉴、合作和利用的一面。这种学习和借鉴,不仅包括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而且包括优秀的文化成果。我们注意到,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辞典里增加了许多引进的术语和理论。比如“知识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经济全球化”、“可持续发展”、“创新”、“学习型社会”等等,这些当今世界的人类文明成果,现在都成了我们马克思主义者的词汇和看法。不要小看了这种学习和借鉴的意义。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党不仅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新学习,不仅重视向群众作调查研究和依靠专家进行集体攻关,而且重视以宽广的世界眼光研究和借鉴最新的人类文明成果,以此来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这是一条很重要的经验。

第五,坚持在实践创新中推进理论创新,在理论创新中进一步推进实践创新

研究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由于我们研究的问题是新情况、新问题,要解决问题就要敢于创新。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在十六大报告中,他还指出:“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这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理论创新的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又是我们进一步推进理论创新的根本指针。因此,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归根到底,就是要在实践中坚持理论创新。

总结我们这几年理论创新的成功经验,最重要的是要做到两点:

一是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辩证统一。要创新,必须坚持解放思想,把我们的思想从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同时,要认识到解放思想不是盲目空想或胡思乱想,不是脱离实际向群众空洞许愿,而是根据不断变动的实际,坚持从实际出发,按规律办事。

二是坚持从实际出发与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的辩证统一。理论创新要解决问题,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同时要倾听群众的呼声,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我们要把“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一科学的出发点与“一切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这一价值的出发点有机地统一起来;要把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有机地统一起来。总结江泽民同志主持中央工作这13年经验,党中央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强调社会全面进步,形成三大文明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也好,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在坚持改革和发展的同时强调要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也好,这一切都是从实际出发的,又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的前两个“代表”,讲的是要按社会发展的规律办事,后一个“代表”,讲的是要按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办事,是这两方面原则要求的统一。也就是说,只有反映客观实际及其规律的要求并体现群众根本利益的理论创新,才是有生命力的。这是我们在推进理论创新过程中的又一重要经验。

这五条经验,第一条和第五条是管总的,中间三条是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做法。总起来,就是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也是我们必须掌握的科学方法论。我认为,学习、研究和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怎样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不仅要了解“继承和发展”的成果,而且要总结“继承和发展”的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中,真正在认识上达到新的高度,在实践中取得新的成效。

党中央和胡锦涛总书记要求我们,学习《江泽民文选》,要围绕研读原著,坚持“四个结合”,做到“三个转化”。这就是,要把学习江泽民同志的著作同学习马列著作、毛泽东著作、邓小平著作结合起来,同学习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的重要文献结合起来,同学习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结合起来,同进一步学习和总结党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新鲜经验结合起来,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转化为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的坚定信念,转化为观察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转化为指导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行为准则。

注释:

① 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在计划与市场、社会主义与市场的关系上,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但是,我们究竟应该建立什么样的经济体制,人们还有不同认识,这在党的十四大筹备工作中反映出来了。有的主张建立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制,有的主张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市场经济体制,有的主张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江泽民同志听取了不同意见,重温了马克思的著作,也研究了世界经济发展情况。1992年6月9日,他到中央党校省部班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我个人的看法,比较倾向于使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提法”,希望大家讨论这一问题。6月12日,邓小平同志对江泽民同志说:“赞成这个提法。实际上我们是在这样的做,深圳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过全党认真讨论,这个决策写进了党的十四大报告。

② 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后,非公有制经济和集体经济如乡镇企业相当活跃,而技术装备最好、人才资源最丰富、国家投入最多的国有经济显得相当被动,究其原因,是商品生产和交换是以分工和不同所有者为前提的,国有经济如何同市场经济相结合成为攻坚的难题。在这个重大问题上既不能搞私有化,也不能倒退到计划经济老路上去。党中央做出了两个重大决定:一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股份公司不能笼统地说姓“公”还是姓“私”的,可以作为国有经济的形式以解决国有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结合问题。这是重大的思想解放成果。

标签:;  ;  ;  ;  ;  ;  

江泽民选集研究的现实意义_邓小平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