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论文_朱燕玲

常德市第一中医院 湖南常德 415003

【摘 要】目的:探究心电图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以供参考以及研究。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从2014年11月~2016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中选取108例,通过具体的病情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为右冠状动脉发生病变,观察组为左回旋支发生病变,针对108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均采用心电图进行诊断,探究其心电图改变比例的差异性。结果:通过本文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的I导联ST段压低水平、I与aVL导联ST段同时压低、ST段抬高水平III>II导联例数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在I导联ST段抬高、ST段抬高水平III<II导联例数的比较中,观察组患者的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结果,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电图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诊断依据,从而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可应用以及推广。

【关键词】心电图;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诊断;临床应用;价值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是临床中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其主要是因为冠状动脉出现持续性的缺血以及缺氧状态[1-2],从而导致患者出现疾病,其临床表现一般为比较剧烈的疼痛感等,不仅影响了患者的生活以及工作,还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研究中主要针对108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根据病情进行分组,探究分组后分别采用心电图诊断后的改变比例差异性,详情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从2014年11月~2016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中选取108例,通过具体的病情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为右冠状动脉发生病变,有54例患者,其中男性与女性之比为34/20,年龄跨度在37岁~77岁之间,平均年龄值为(55.58±2.98)岁;观察组为左回旋支发生病变,有54例患者,其中男性与女性之比为35/19,年龄跨度在38岁~79岁之间,平均年龄值为(55.89±3.05)岁。

将108例记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各项资料进行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2组基本资料之间的均衡性保持良好,可进行对比研究。

1.2 诊断方法

针对108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均采用心电图进行诊断,即针对I导联ST段抬高、I导联ST段压低水平、I与aVL导联ST段同时压低、ST段抬高水平III>II导联、ST段抬高水平III<II导联情况分析,其中,抬高幅度以及压低幅度都以大于或等于0.05mm为准[3-4]。

1.3 观察指标

观察108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心电图进行诊断后其I导联ST段抬高、I导联ST段压低水平、I与aVL导联ST段同时压低、ST段抬高水平III>II导联、ST段抬高水平III<II导联例数的差异性。

1.4 统计学处理

全文数据均进行统计学处理(SPSS17.0软件),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卡方进行检验比较。

2.结果

针对108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按照病情分为2组后,均进行心电图诊断,将其诊断结果相比较,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的I导联ST段压低水平、I与aVL导联ST段同时压低、ST段抬高水平III>II导联例数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在I导联ST段抬高、ST段抬高水平III<II导联例数的比较中,观察组患者的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结果(P<0.05),见表1。

3.讨论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疾病是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5-6],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本文研究中主要针对108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根据自身具体病情进行分组后采用心电图进行诊断,探究I导联ST段抬高、I导联ST段压低水平、I与aVL导联ST段同时压低、ST段抬高水平III>II导联、ST段抬高水平III<II导联的差异性。

通过本文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的I导联ST段压低水平、I与aVL导联ST段同时压低、ST段抬高水平III>II导联例数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在I导联ST段抬高、ST段抬高水平III<II导联例数的比较中,观察组患者的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结果(P<0.05),数据说明不同的病变位置采用心电图诊断后的结果也各不相同,且通过心电图的诊断情况能够有助于后续患者的治疗。

ST段抬高主要是因为患者的心肌重量发生了抵消的情况[7-8],一些ST段抬高的患者应该注意自身的心肌情况,当ST段压低的患者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胸痛,从而对其诊断。另外,在针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心电图进行诊断的过程中,直接根据心电图中的数据可以分析患者的病变位置到底是右冠状动脉还是左回旋支[9],从而给临床治疗奠定一定的诊断基础。

综上所述,针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心电图方法进行诊断,其具有一定的重要作用,且心电图的诊断方法无创、操作较为简单,能够通过心电图的各种数据看出患者的具体病变位置,从而给临床治疗奠定基础,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可应用以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晓红,赵文萍,张芳等.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罪犯血管的体表心电图识别[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46(4):640-643.

[2]李全,程康安,孙瓅贤等.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心电图ST段变化与罪犯血管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1,91(22):1546-1549.

[3]于英,刘刚.心电图判断中老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关冠状动脉的诊断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6):4031-4032.

[4]高文丽,刘月霞,张虹等.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胸前导联ST段下降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对照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0,14(12):2008-2009.

[5]陈亮,袁大军,曲鹏等.aVR导联ST段下移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罪犯血管的预测价值[J].医学与哲学,2012,33(8):24-25,45.

[6]林文华,邸成业.36例回旋支为梗死相关动脉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心电图特点[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2,26(1):48-50.

[7]杨芳,彭春花,卢静等.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表现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对比分析[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3,34(2):69-70,86.

[8]王江洪,胡晓军,孙跃玲等.心电图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判定价值[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5,23(6):333-337.

[9]夏思良,周建松,稽平等.心电图判断高危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相关冠脉[J].临床心电学杂志,2010,19(2):112-115.

论文作者:朱燕玲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3

标签:;  ;  ;  ;  ;  ;  ;  ;  

心电图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论文_朱燕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