泮托拉唑治疗Barrett食管的临床效果评价论文_李云燕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六三医院(湖南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0

【摘 要】目的:探讨对Barrett食管患者采取泮托拉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于2017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所接收的108例Barrett食管患者进行对比分析,根据所采取的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各组分别为54例患者。单一组仅采取氩离子凝固术的治疗方法,联合组则在但一组的基础上加用泮托拉唑进行联合治疗,收集两组信息,并且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症状缓解情况。结果:联合组的治疗有效率52例(96.30%)明显高于单一组38例(70.37%),联合组的症状缓解率50例(92.59%)明显高于单一组40例(74.07%),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Barrett食管患者采取泮托拉唑的治疗方法,不仅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还能够提高整体治疗效果,更加利于患者的病情恢复。

【关键词】泮托拉唑;Barrett食管患者;临床效果

Barrett食管作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胃食管反流病,临床数据显示,该类疾病的发生几率可达10%,研究认为,主要是由于食管中柱状上皮代替了患者正常的复层鳞状上皮,对于Barrett食管患者若未采取及时的治疗,甚至会发展为食管癌,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1]。目前,临床上对于Barrett食管患者的治疗并未形成统一而又规范的体系,治疗的方法相对繁多和复杂,氩离子凝固术作为近几年来广泛应用于Barrett食管患者的治疗过程之中[2]。不仅能够有效消除患者的Barrett食管粘膜,同时,还能够增加患者鳞状上皮的再生功能,进而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达到更加理想的治疗效果[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均为患者自愿参与,并且签署研究同意书,选择于2017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所接收的108例Barrett食管患者进行对比分析,根据所采取的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各组分别为54例患者,本组研究经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和许可。其中,单一组男性30例,女性24例,最大年龄为75岁,最小年龄为40岁,平均年龄(55.12±9.52)岁;最短病程为1年,最长病程为3年,平均病程(1.8±1.1)年;联合组男性32例,女性22例,最大年龄为77岁,最小年龄为40岁,平均年龄(55.58±9.74)岁;最短病程为1年,最长病程为3.5年,平均病程(2.5±1.4)年。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病程等基础资料,经过对比差异并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

1.2治疗方法

单一组仅采取氩离子凝固术的治疗方法。利用富士2200型号的电子胃镜开展常规检查同时,使用配有APC探头的氩气高频电刀进行凝固术治疗。开展手术治疗前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且明确探查患者Barrett食管的数量以及大小,并且以此为基础制定手术方案。在整个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将氩气的流量设置为每分钟2.4L,将氩束凝的功率则调节为60w,利用胃镜将APC探头传送到距离患者病灶0.4cm的位置,于患者病变远端到近端之间进行来回的滑动治疗,每次治疗时间为2s,以患者病变部位的粘膜完全清除干净为准。术后,需要严格按照医嘱进行卧床休养,时间不得低于6h,并于24h内禁止进食,24h以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适当给予流质食物。术后,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和临床变化。

联合组则在但一组的基础上加用泮托拉唑进行联合治疗。联合组氩离子凝固术的操作方法与单一组相同,与此同时,给予泮托拉唑注射液进行联合治疗,每次给予80mg的泮托拉唑进行静脉滴注,每天一次。

1.3临床观察指标

收集两组信息,并且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症状缓解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的数据,包括:治疗效果以及症状缓解率等,均需要使用SPSS19.0软件包予以统计学的核验,计数资料选择[n(%)]表示,并接受卡方值核算,研究对象之间的数据经过计算,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各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对

联合组的治疗有效率52例(96.30%)明显高于单一组38例(70.37%),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各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对[n(%)]

3讨论

目前,临床上对于Barrett食管患者而言,若未采取及时的治疗,将会恶化为食管癌,患者在患病期间将会表现出十分典型的临床症状,一旦患病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质量[4]。临床上通过采取氩离子凝固术的治疗方式,通过氩离子所产生的高频率气流,对于患者病变组织粘膜进行灼烧,在开展灼烧治疗的过程中按照患者的病变情况决定,在开展治疗期间,能够避免接触患者其他组织,进而能够减少黏连的发生,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由于Barrett食管的发生直接受到胃食管反流的影响,因此,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减少患者未损的分泌,进而避免患者出现药物的反流[5]。近几年来,临床上通过在氩离子凝固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泮托拉唑进行联合治疗,其作为一种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能够缩短患者食管的暴露时间,进而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6]。本次研究的结果充分表明:联合组的治疗有效率52例(96.30%)明显高于单一组38例(70.37%),联合组的症状缓解率50例(92.59%)明显高于单一组40例(74.07%),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临床上通过采取泮托拉唑的治疗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Barrett患者的临床症状。

结语

总而言之,通过对Barrett食管患者实施泮托拉唑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效果十分显著。

参考文献:

[1]殷秀芹. 泮托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观察[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16,16(3):427-429.

[2]张艳,陈爽,董文佳,等. 氩离子凝固术联合药物治疗Barrett食管的临床研究[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6,13(4):106-108.

[3]李应杰. 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联合乌梅汤加减方治疗Barrett食管临床观察[J]. 陕西中医,2017,38(5):556-557.

[4]卢娟,刘爱华,赵成波. 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Barrett食管的近远期疗效分析[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81-82.

[5]唐巧梅,袁小丽. 120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Barrett食管患者的护理体会[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2):36-38.

[6]程洁,童婷婷,胡丹,等. 黏膜切除治疗Barrett食管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7):870-872.

论文作者:李云燕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8

标签:;  ;  ;  ;  ;  ;  ;  ;  

泮托拉唑治疗Barrett食管的临床效果评价论文_李云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