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自主学习的培养
董晓菲 成都石化工业学校 四川 彭州 611931
摘 要:在当前许多的课程改革模式影响下,教育者越来越多地关注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索和创新能力,教育方式的转变在很多学校都在轰轰烈烈地开展,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被放在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作为一名从事职业教育的语文教师,我觉得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发现、探索、学习、创新,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更是迫在眉睫。
关键词:语文教学 自主学习 学生主体 能力培养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教学,就是教会学生学习,学生学习不是教给学生现成的知识,而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这也是所谓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但是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人们通常会不自觉地走入“老师光教,学生被动学”的误区。一直以来,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都是按照教师整堂课一味地讲授,学生被动地接受为主要模式,常常的教学手段是课本讲解、板书和多媒体,这一切的实行是以教师为中心开展的。教学观念往往采用不知停息的反复讲述,从未留给学生自己思考回味的课堂时间。教师独自分析教材,照本宣科,使老师和学生都成了教材的奴隶,成了为教而教的机器,完全没有教学的艺术性。这种教学模式在职业学校中已经不适合课堂要求了,甚至已经违背了让学生学会学习的初衷。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要求是能独立地思考和个性与创新,这种已经僵化的教学模式、灌输式课堂教学已经妨害了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职业学校在独立思考和创新方面对学生的要求更高,这种教学模式的危害在职业学校中更为严重。由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基础薄弱,缺乏学习主动性,对学习不感兴趣的特点,一味采用传统的教育模式,只会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感到越来越乏味,最终只会造成对学习得过且过的结果。因此,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说过:“一个带着积极性和兴趣学习的学生,应该比那些对学习缺乏热情、没有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比那些对学习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应该更轻松、更迅速、更有效。”所以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是当前教育模式改革的未来。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独立思考进行创新性的学习,实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自主学习就决定了在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学习状态从被动变为主动,从教师要求变为自身要求,这不仅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而且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这就要求教师要从讲述性教师转变为引导性教师,不仅要会教,而且要会引;对本专业知识要精通,对相关的边缘知识要了解,对新的理论要钻研,还要善于总结经验。我们学校根据这一新形势的要求,开展了“小组学习合作模式”,在教学中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激发求知欲,引导学生学会课前预习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一切后教的知识都要根据先教的知识,即理解新知识需要旧知识作基础。”预习可以使学生发现以往知识中的薄弱环节,并在听课前通过询问等方式补上这部分知识,为听课扫清障碍。如果不预习,听课时只能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讯息,分不清一堂课的难点和重点,这也失去了听课的目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预习后再听课,学生对于这节课的基本内容已经做到心中有数,这就会使学生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本节课的难点知识上,从而增加了听课的效率。这从学生的心理角度来看,预习为上课创造了积极向上的心态,打下了定向听课的基础;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带着问题学习,会有更强的求知欲,更有利于学习变被动为主动,这样上课,听课效率自然就提高了。学生预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而要改变学生学习中的被动的形象,把预习成果在课堂中分组展示是非常关键的一步,这样就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的学习活动中,从而轻松愉快地学习语文,同时在小组以及全班交流中巩固自身的预习的成果,也有利于以往知识的复习。课前自主地预习语文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提出自己难以弄懂的问题,在上课过程中经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记忆就会更深刻。课前预习因为是完全靠学生自身的自觉性,往往很容易布置后被学生遗忘或放弃,为此,我在教学中制定了课前预习的相关奖励政策,即凡预习中提出自己探究查询的问题,作业会减少一半。有了预习的动力,自然就会积极地自主预习课文。
二、教给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的责任在于教学生学会学习,而不是只是教给学生知识,在坚持学生良好学习兴趣培养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教授学生学习的方法。可见,与单纯地传授知识相比,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建立 “终身学习”的观念显得更重要。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学会“捕鱼”的方法,这样才能让学生脱离课堂后,还能在知识海洋里获取更多的知识,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运用已有的条件认识新事物,是他们受用一生的财富。一节语文课的好坏不是看教师在讲课过程中的知识给予量有多大,而是看学生接受知识量有多大,学会了多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自身讲解较少、引导较多;引导学生自己阅读、独立探索思考;教师能根据课文内容给予启示,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启示有方向地去拓展知识;教师能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归纳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学生就能举一反三地去实践运用。
比如:在阅读理解中可以引导学生积累揣摩关键词或联系上下文意思理解文章内容的方法,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就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对课文进行自主的学习:第一种可以先总体泛读,理解文章讲什么;然后选择重点段落进行精读,领悟文章的重点词语、句子的含义;第二种可以从文章题目入手,通过设置疑问,提出文章中心;第三种可以阅读文章后提出问题,通过查找资料,上网获取信息,阅读课外书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第四种可以加强课外书的阅读,在阅读后指导学生写读后感和随笔等。总之,学生掌握的方法越多、越细,自主学习的能力就越强。
三、课堂提问,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学生们对于他们感兴趣的知识点,常常会出现情绪高涨的现象,对知识的接受和运用效率特别高。可见,在语文课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来说意义非常重大。学生思维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的基础就是对学习内容充满兴趣,自然而然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有了学习欲望,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去阅读和思考,才会对课文内容做出较为深刻独到的见解,甚至感悟和记忆。要上好一节语文课,使课堂气氛始终处于一种活泼的教学和学习氛围中,只有在课堂中设计和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从整节课、整篇课文的角度进行谋划,设计出有层次、有步骤环环相扣的课堂问题。这样的课堂氛围才能引导进行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积极地理解文章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和能力。
如在学习课文《林黛玉进贾府》时,学生就提出三个问题:第一,文章中共出现了几个人物?第二,林黛玉、王熙凤的性格有什么不同?第三,贾宝玉和林黛玉第一次见面是怎样的情景?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结合课前预习的相关资料,经过学习小组的讨论,每个学习小组都给出了答案,再把每个学习小组的答案综合起来就是整篇文章的精髓。这样的学习过程就能引导学生从“要想学生学”变成“学生想要学”,学生的学习热情会空前高涨的,在各个学习小组比拼的过程中,本文的重点、难点在不知不觉中就理解了,同时也提高了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语文教师就必须要具备扎实的语文专业知识,具备广博的社会文化科学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做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在课堂学习中,要想方设法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学会设置疑问、解决疑问,做到轻松快乐地学习语文,享受到学习的乐趣,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秦汶民与学生一起成长[M].人民教育,2004,(18)。
[2]名师怎样观察课堂[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2)。
[3]余文森 教学是一种充满亲和力的过程[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23)。
[4]张伟忠 以学为主,和谐发展[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9,(31)。
论文作者:董晓菲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2月总第25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9
标签:学生论文; 自主学习论文; 知识论文; 教师论文; 语文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课堂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8年2月总第25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