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君培 虞雪莲 贲广秀(通讯作者)
(北京军区北戴河疗养院 河北秦皇岛 066100)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骨折患者的特点,总结护理方法。方法:对220 例老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其生理、心理、疾病表现、睡眠、营养情况、并发症情况以及功能锻炼等情况。结果:根据老年骨折患者的特点进行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根据老年骨折患者的生理、心理等特点进行有效护理,有助于及时发现存在包括潜在的各种问题,及时处理,及时解决,可减少甚至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老年骨折患者心理生理特点;护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9-0238-02
1956年联合国《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划定,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时,则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1982年维也纳老龄问题世界大会确定,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10%,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老龄化人口不断增加,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从1982年的4991万人增加到2012年的12714万人,年均增加257.4万人;老年人口占比从4.9%增加到9.4%,年均增加0.15个百分点。从数据上显示,中国老年人口规模呈现总量扩张、增量提速的发展态势,人口抚养负担正逐步加强。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给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带来了诸多新的课题,单就护理领域而言,起码要面对的问题是:老年人健康问题、需求问题、护理质量问题、生活质量问题等等。本研究选取本院骨外科2014年2月至2017年12月间收治的老年骨外科患者220例作为研究对象,现将研究结果予以总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所选220例,其中男160例,女60例;年龄60~104岁,平均76岁;病例类型分为上肢骨折36例,下肢骨折178例,脊柱骨折6例,致病原因以摔伤、车祸为较多。220例老年患者均合并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慢支炎、肺气肿、糖尿病、前列腺肥大等两种或更多的基础疾病。
1.2 方法
1.2.1研究方法 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1.2.2护理方法 根据老年患者的特点进行优质护理、康复训练、出院指导等。
2.结果
220例老年患者中,201例行手术治疗,18例行保守治疗,1例转院。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均好转出院,1例转院结果不详。
3.老年患者的各种特征表现
3.1 老年患者的生理特点:随着年龄的老龄化,各系统功能退化,反应慢、感觉迟钝、骨质疏松、接受能力越来越差等。
3.2 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老年患者的心里变化较大,个体差异明显,很难一概而论,但大多数表现为:骨折成因突发,心理准备不足,惊恐害怕,焦虑、悲伤,恐惧悲观、孤独、寂寞等。
3.3 老年患者的身体伴随疾病较多,易于诱发危机现象。由于组织老化,各种慢性疾病的长期积累,导致老年骨科患者往往同时患有其他多种急慢性疾病,一旦受到外伤的侵害,不但机体防御机能力容易遭到破坏导致病理变化,而且还容易引发其他组织器官连锁性病变[1];老年患者对疾病的反应不同于年轻人,即使在患病严重时,自觉症状也常轻微,对疼痛反应较差,不容易与医护人员及时沟通,容易导致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3.4 老年患者多发生睡眠失调现象,休息环境发生改变、骨折带来的疼痛、担心预后情况等都可能引起睡眠紊乱。
3.5 营养不良或不足,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骨折愈合、预防并发症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合理的营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本研究所选的220例老年患者中,各项指标检查均提示有一定的营养不良或不足,3 例患者Hb<80g/L术后第6天在无感染情况下出现发热,后经静脉输血浆、补充能量恢复正常体温。
3.6 理解偏差,多数老年患者往往在康复训练方面存在理解偏差的问题,老年人骨折后长期卧床,缺少功能锻炼,会造成骨质疏松和骨组织修复功能失常,从而出现肌肉萎缩、关节僵硬或挛缩,手术治疗后,即便伤口愈合,也存在因功能丧失而致残的可能性。
4.护理方法
4.1 针对老年患者的生理特点,护理人员应掌握老年患者的生理状态,为他们创造舒适、安静的住院条件,热情接待,使用恰如其分的称呼;喂药时注意开水的温度、速度,指导患者尽量不要使用难以消化的食物;患者的病床应设置护栏,床头安装呼叫器,有条件的医院应在走廊、洗手间设置扶手;患者离开病房去进行各种检查时护理人员应亲自护送;操作时动作应轻柔、熟练,尽最大可能适应老年人的生理特点[2]。
4.2 针对老年患者的心里特点,护理时要关爱和尊重,采取不同的方式主动接近患者进行有效沟通,聆听患者的意见和建议,给患者以满足感和尊重感,传递令人高兴的正面信息,令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了解患者的思想动态,帮助其消除顾虑,满足其合理要求,用赞扬的口气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帮助患者克服恐惧、悲观等不良心理情绪;如遇误解,护理人员应抱以宽容的态度,倾听患者及家属讲述,解答问题要不厌其烦;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多问候,勤帮助,同时注意与患者的家属交流沟通争取他们的配合和帮助。
4.3 根据老年患者的身体伴随疾病较多,易于诱发危机现象的腾点,护理人员应在护理中认真、仔细地给予骨外科专科护理,同时还应把护理重点放在全身的观察护理上,主动关心与询问患者的全身体状况,避免危重情况发生。
4.4 针对失眠问题,应首先找出导致患者失眠紊乱原因的并给予解决,同时帮助患者消除或减 轻疼痛及不适感;护理人员应针对性安排巡视,观察患者的各种情况,脚步轻柔、开关门注意动作;必要时根据具体情况给予助睡眠药物。本研究220例患者中13例曾有睡眠问题导致精神萎靡,在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和指导下,全部恢复正常睡眠,积极配合治疗。
4.5 应根据老年人生活习惯及基础疾病情况,合理控制饮食,鼓励其多饮水、多进食易消化食物,保持大小便通畅,避免便秘。通常而言,老年骨折患者的营养调配应掌握三个步骤(早期主要是基础营养,重点是保持水电解质平衡;中期的重点是补充蛋白质和热量,以利伤口的修复和机体消耗的补充,使蛋白合成增加;后期是骨折处的生长期,重点是营养,补充含铁、钙的食物,但忌含糖多的食物,多食水果、蔬菜等),对于常年坚持食素的患者,则应鼓励和指导他们多食用植物蛋白(豆制品、豆奶或牛奶等)[3]。
4.6 康复训练对老年患者的意义非同一般,但不少老年患者往往在认识上不够重视或容易忘记。对此,护理人员应耐心讲解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并经常性提醒患者,调动其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同时依据患者的病情、体力和耐力制定训练计划,借助各种训练器具(拐杖、轮椅、步行器等),训练幅度先小后大,由弱而强,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直至完全恢复。患者的自理生活能力恢复了,治疗的效果同时就会发挥明显的改变[4]。
4.7 出院指导的环节也是十分重要,因为骨折患者的愈合周期比较长,正如民间所说的“伤筋动骨一百天”,患者出院后的恢复时间基本上是在家里进行的,并不是出院就意味着治疗结束。出院康复指导应根据患者骨折部位具体指导注意事项、增加营养和功能锻炼,并嘱咐患者定期复查及随诊,直至最后完全康复,生活质量提高。
5.小结
珍惜夕阳,留恋生命,乃人之常情。随着年龄的增大,老年人对生命倍加留恋,对死亡的恐惧更甚。老年骨科患者,由于环境改变和疾病的痛苦,又担心手术失败或手术效果不好,从而产生情绪低落、悲观绝望等负性心理变化,从而拒绝或消极配合治疗。因此,对老年骨科住院患者在实施常规基础护理基础上,全面了解掌握老年骨折病人的心理、生理特点,解决其失眠、营养不足、功能锻炼不主动、出院指导不重视及并发症预防等问题,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不仅有助于老年骨科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尽快恢复其基本生活自理能力,而且能进一步提高老年骨科患者的生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狄鸥,刘莅彤,宋国庆.微创术式Gamma 3型髓内钉固定治疗137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1,23(1):40-43.
[2]刘庆波.骨科老年患者的护理体会[J].医药前沿,2015, 5(33).
[3]谭书文.126例老年骨科病人护理干预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0年第2期153-154.
[4]高俊芳,王美千.老年患者的骨科护理体会[J].中国农村卫生,2016年22期.
论文作者:张君培,虞雪莲,贲广秀(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3
标签:患者论文; 老年论文; 骨科论文; 疾病论文; 生理论文; 方法论文; 并发症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