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居住区建筑规划;景观设计
引言
我国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我国各行业发展迅速,对于人们生活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居住区规划和景观设计是城市建筑规划设计的主要构成部分之一,优化居住区建筑规划设计和景观设计,不仅可以提高人民居住水平,而且能够促进城市的发展,对于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1整体规划
首先,在整体规划过程中,设计人员应积极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并根据房屋建筑周围的环境与气候条件,依托交通、地形与绿地布置,制定科学可行的建设方案,以提高建筑的整体规划质量,为后期的园林景观设计奠定基础。其次,优质的建筑规划设计能够有效增添小区规划的美感。因此,设计人员应提高小区规划的层次感,确保居住区道路畅通无阻,提升居民生活体验。同时,为了居民免受噪音污染,提高空气质量,应将行人与车辆进行分离组织与管理,提高整体规划质量。再次,居住区设计应采用封闭式的管理模式,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居民的人身、财产安全,提高居住区的管理质量,还能有效避免外来人员对小区设施、景观以及绿化的破坏,为人们提供舒适、轻松的居住环境。最后,居住区规划应切合建筑物的风格特色、人文环境以及景观植被,从安全性、经济性、环保性、持续性出发,以提高整体的规划效果,实现建筑规划和园林景观设计的共融。
2居住区建筑规划
2.1居住建筑规划与布局
传统的居住小区规划是以建筑和道路为导向,先行考虑建筑和道路布局,并未充分根据场地地形特征、土壤、水文、植被等考虑,这种规划方式忽视场地特性,不利于居住区“海绵城市”功效的建设。为了能够满足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这就要求改传统的以建筑和道路优先为场地优先的规划模式。首先规划设计之初先对场地可利用的自然资源进行勘察,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进行场地设计和建筑布局,尽可能减弱对场地及周边环境生态系统的改变,包括原有山体、水体、植被、地表行泄洪通道、滞蓄洪坑塘洼地等。其次根据海绵城市建设的需求,结合场地特征及当地降雨量预先估算绿地面积、可渗透地面铺装面积,以期居住小区建成后能够满足海绵城市的吸水、蓄水、渗水、净水等要求。再次充分利用场地空间合理设置绿色雨水基础设施,对大于10hm2的场地进行雨水专项规划设计。绿色雨水基础设施包括:设置具有调蓄雨水功能的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合理引导屋面雨水、地表径流导入地面的生态设施,利用生态设施净化雨水。
2.2居住区内建筑规划的详细内容
1.通过开展市场调研活动,实现定位居住市场,居民受文化背景、经济状况、受教育水平及个人情趣等方面的影响,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审美观,导致居民对居住区建筑的户型、单元组合、公共基础设施与景观效果等方面也存在不同的需求。开发商或规划设计人员为了解居民们不同的消费需求,需通过市场调研活动的方式,确定目标群体的需求,方能决定居住区的风格,从而实现居住市场的定位。2.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为居民提供符合要求的建筑产品,在确定居住区市场定位后,为提升客户满意度,规划设计人员需将客户的需求考虑进来,结合该区域的交通条件、地理位置、人文特征、周边环境、土地条件及景观环境等因素,按现场区位调查结果,设计居住区域的整体规划图,在保证节能环保要求基础上,确定建筑功能、户型等问题。3.在环保节能基础上,经过整体设计,提升居住区的高品质,规划设计人员在居住区设计过程中,从单体、整体及细部环境等方面加强设计规范要求,在保证提升居住区整体细节质量的同时,也要注意降低开发建设费用与运营维护成本。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安全型小区建设规划
安全是居住的基本条件,现代化小区建设需要确保安全化原则。做好小区的安保工作,在规划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安全性问题,可以选择多重门禁设计,科学的设计小区的出入口。现代化小区一般是小区门口设置门禁,单元楼门口设置门禁,乘坐电梯需要打卡。除了安保设计之外,还需要注重建筑的安全设计,建筑位置选择、材料选择、施工操作等,需要确保安全,严格做到安全施工,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以及房屋建设质量。安全型小区是保障居民人身财产安全的保障,将安全理念融入小区建筑规划设计,打造安全的居住社区,才能满足现代化居民的要求。
2.4加强居住区公共配套设施的完善
居民区公共配套设施的完善是指对教育、文化、卫生、商业服务、社区服务及体育等九大设施的完善。在完善公共配套设施时,应符合居住区人口规模,同时为居民建设良好的休息设施与服务设施,促进良好居住氛围的形成,为居民提供诸多便利条件。
3居住区内景观设计分析
3.1明确景观规划要求
第一,明确小区道路设计标准,要求行人、车辆严格按照规定进行运输,避免小区内部出现交通混乱。第二,针对不同小区的设计定位以及风格特色,明确硬景比,充分发挥各资源的应用价值,提高景观设计质量。第三,根据小区的建设特点,明确道路铺设风格,提高景观设计的整体效果,比如笔直的道路要与曲折的道路铺设有所区分;圆形的道路要与方形的道路铺设有所区分。第四,在软景面积规划时,应依照硬景铺地的具体情况开展工作,从而在保障软、硬面积设计质量的同时,扩大小区的绿化面积,改善人们生活质量。第五,在植被选择时,应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与气候条件,选取更适于生长的植被,提高建筑的美观性,实现建筑规划与园林景观设计的共融。第六,在景观设计中,应根据小区建设的风格特色与规划定位,对植被种植的疏密程度进行有效暴恐,确保景观设计的层次性与立体性,提高植被的生长质量。第七,在进行坡地种植时,应根据地形的走势、水源走向,科学合理地选择种植区域,并对植被进行分层次的种植与管理,确保植被种植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同时,不同区域的植被应按照统一的等高线进行种植,并做好边坡的防护工作,提高植被的生长质量。
3.2居住区环境中的景观构成情况
居住区景观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物质与精神文化两个方面,两组具有不可分割的作用,通过物质要素可充分体现精神文化内涵,同时也增加了物质要素的文化性特征。道路在为人们提供行走作用的同时,也为人们锻炼身体与欣赏风景提供场所。因此,为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应设计出满足不同需求的道路景观。居住区环境景观在进行设计时,为满足居民的视觉需求,改善空气环境,可添加绿色设计,实现景观植物配置的多样性,发挥植物在景观中的功能作用,同时还可以加入水景与小品景观设计,为人们提供一个绿色、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
结语
总之,居住区建筑规划与景观设计,不仅要将用地条件、朝向、绿地、间距因素考虑进来,还应将社区居民管理、服务及公共配套设施纳入规划设计中。房地产企业为应对日益严峻的市场竞争,在充分满足客户需求、适应市场需求基础上,将“以人为本”思想始终贯彻于居住区建筑规划与景观设计中,既有利于提升自身实力,又有利于为自身生存与发展提供机会。
参考文献
[1]杨雪,陈有强.居住区建筑规划和景观设计研究[J].建材发展导向,2016,14(21):175-176.
[2]朱亮柱.现代居住小区的建筑规划设计理念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4).
[3]马丙健.现代化居住小区的建筑规划设计分析[J].居业,2018(11):38-39.
论文作者:刘畅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实践》2019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9
标签:居住区论文; 建筑论文; 植被论文; 小区论文; 景观设计论文; 居民论文; 道路论文; 《建筑实践》2019年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