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探索论文_孙美德

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探索论文_孙美德

孙美德 甘肃省金昌市第一中学 737100

金昌市有回、满、藏、东乡等32个少数民族,但少数民族总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比例仅为1.64%,是典型的少数民族散杂居之地。长期受汉族的影响,学校教育中很少关注民族学生的教育问题。但从2011年秋季开始,按照省教育厅统一部署,我校从甘南玛曲、碌曲,舟曲、张掖肃南等地开始招收少数民族地区学生,这些学生的到来给学校管理工作带来了一系列严峻挑战,学生管理中的大部分问题都表现在民族学生身上,这就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反思。如何做好跨区域民族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给民族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让他们在当地接受到最好的教育,让他们在学校健康成长,已成为学校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少数民族学生远离父母家庭来到金昌求学,学习上、生活上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期望与现实之间的落差,必然会使其产生种种应激,出现心理挫折。师生关系的协调有一个不断适应和调整的过程。加之民族间的不同文化、民族地区间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风俗习惯不一样,使各民族学生之间在交往时难免会出现一些不适应。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我校民族学生招收工作,要求相关教师要从国家和民族大局的政治高度来统一管理、教育好民族学生的思想,照顾好他们的生活,深刻理解教育管理民族学生是与民族团结、祖国统一、构建和谐社会、发展民族经济,共同富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提出“抓好民族学生是每一位教职员工的一份职责”。加强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和感情交流,增强各民族青少年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民族学生特点分析

来我校学习的民族学生大多从小生活在牧区,形成了豪放的性格,对待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式也更直接,来到金昌后,因环境的突然变化而无所适从。有的学生由于来自农牧民家庭,之前接触社会太少,胆小,不善交流,一般不主动与他人讲话,缺少朋友。在处事态度上较汉族学生更多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深入了解民族学生的特点,是改进工作方法、拓展教育管理途径,是将民族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的前提和基础。

1.多才多艺,但是文化课基础薄弱,经济条件较差

民族学生大多能歌善舞,多才多艺,从民族地区到我校读书的学生也是当地的佼佼者,他们希望能够融入到校园生活中,得到他人的肯定和接纳。但民族学生从小接受的教育水平与汉族学生相差较远,文化课基础薄弱,在学习中存在很多困难,学习成绩不理想。

2.热情活跃,但在校园中归属“小团体”现象明显

民族学生天性纯朴、热情、豪放,与人相处的愿望强烈,感情表达直接。但是,民族学生在语言、文化、信仰、饮食习惯等方面与本地学生有明显差异,进入学校后不能很好地融入到以当地学生为主体的中学生活中,而更喜欢和本民族的学生聚集活动,形成较为固定的活动群体。当地学生比较难融入到他们的生活、交际圈中,双方由于接触少,互相不了解,差异感明显,交流沟通存在一定的困难。

3.诚实守信,但自控能力较差

民族学生自由散漫,自控能力差,需要老师、同学不断的提醒、矫正。但民族学生特别纯朴,注重感情,一旦老师对他们表示理解和信任,并委以重任,他们一般都会全力以赴,协助老师开展好工作。

二、因材施教,结合民族学生特点提升教育管理质量

根据民族学生的特点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教育管理方案,是实现民族学生和当地学生共同进步、健康发展、全面成才的有效途径。我校在学习上予以特别关心,做好文化课程的帮扶工作。应以解决民族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适应性困难为切入点,有重点地开展工作。应该因材施教,制定适合民族学生的教育方式。还要在已经开展的“一帮一”、“结对子”等基础上加大对文化基础较为薄弱的同学的帮扶。针对民族学生的学习基础情况,应在学习上予以特别关注,如安排成绩好的学生与民族学生结对,以“一帮一”的形式对民族学生进行学习帮扶。经常与民族同学进行座谈、交流,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想办法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是老师和学生之间加深感情的有效途径。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顺利完成学业,也是我们作为教育者的责任,实际上也是我们工作的价值所在,乐趣所在。

三、加强科学规范管理,促进全面发展

1.开展针对性教育,促进民族团结

(1)树立民族学生教育培养理念。①生活适应能力的培养。校领导责成教务、政教处专门负责民族学生的接收、住宿安排等工作,以此确保民族学生各项工作的顺利有序开展。我们以关爱民族学生为出发点,在学习、住宿等各方面都做了安排。对民族学生生活适应能力的培养,我们一般在民族学生进校后的第一学期进行,分开学之前和开学之后两个阶段。如在开学上课之前,利用军训、活动课学前教育等形式,指导民族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开学之后,一方面在民族学生班级开设生活课;另一方面通过日常活动让他们尽快适应生活。班主任老师在班级工作中应促进各民族学生间的互相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团结尤为重要。比如学生姓名的来历,有些就不可更改,不可掐头去尾等等。再如在班会上让学生做自我介绍,内容包括自己的年龄、籍贯、家、性格、兴趣爱好、特长以及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以加强互相间的了解和沟通;还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文体活动,让他们展示自己的特长,加强同学间的团结。②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要一视同仁,严格要求,但在政策上予以适当倾斜;要有前瞻性,要认识到:今天我们培养的民族学生,明天就是我们国家少数民族工作和维护祖国统一的骨干力量。多在民族学生中开展“爱祖国、爱民族、爱家乡”的“三爱”教育和活动;重点关注入学阶段、特殊阶段、离校阶段的三个阶段教育。

(2)建立民族学生学风建设体制,激发学习热情。①引导民族学生学好主干课程,着重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②学习上横向比较得失与进步。比如建立民族学生成绩档案,在民族学生之间分析、比较,对成绩进步明显者,在班级公开表扬。③主动与任课老师联系沟通,了解民族学生的上课情况,作业完成情况等等。

(3)以适应性教育为先导,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将民族文化纳入和谐校园文化建设范畴中,充分发挥民族学生特长,积极支持民族学生参加校园文化活动。精心安排中秋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活动,寓教于乐。我校精心组织选派老师与民族学生联欢与会餐,让民族学生在异地他乡过节。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既缓解了思乡之情,又锻炼了能力,还拓宽了视野,从中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提高,较快地完成了生活关、语言关、心理关等的过渡,并迅速融入到了金昌市一中的校园文化中。

(4)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弘扬民族精神与促进民族团结相结合。民族学生肩负着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和文化,促进各民族和谐发展的重任。因此,把民族学生培养成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家乡、服务于国家和人民的合格建设者,是加强和改进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根本目标。要充分考虑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多形式、多途径深入开展民族政策教育。对民族学生应加强集体主义教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民族学生因受不同的民族信仰、生活习俗、传统习惯等影响,故其多以自我为中心,团体精神、协作能力相对缺失。因此,新生进校后,要通过组建班级、校园社团等学生组织来强化这部分的集体意识,在集体活动中锻炼学生的协作能力,增进团队精神。开展了解市情主题活动,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如组织民族生参观“金川公司科技馆、植物园”、 外出参观金昌市市情、市容、市貌教育,适时为民族学生在节假日举办联欢会、爱国主义图片展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组织民族学生外出参观,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让民族学生感受到祖国“镍都”——金昌的发展,从而产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情怀。

(5)以法律纪律教育为抓手,常规教育和特殊时期教育相结合。重视以校规校纪教育为主的常规教育,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当民族学生发生违纪行为时,要同其他学生一样严肃处理,在处理方式上要坚持以教育为先导,抓住特殊时期的教育契机,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注重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爱校荣校的思想观念。帮助民族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民族观,使他们自觉做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坚定支持者和拥护者。

(6)坚持从严管理与人文关怀相结合,体现工作亲近性。学校在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上,坚持一视同仁的原则;同时,充分尊重少数民族学生的宗教民俗习惯,在民族文化体验中拉近距离、培养情感、增强互信。学校每年都组织相关活动与民族学生一起欢度端午节、中秋节、元旦节、艺术节等,传递党和国家的关怀以及学校的温暖。充分尊重民族学生,把他们当成自己的朋友,分享他们的快乐和烦恼!尊重民族学生也是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在处理涉民族学生事件时,先调查,后发言。当事件发生时,首先要保持冷静,不轻易下结论,要做一番细致的调查。不随意指责民族学生,不凭印象做事。

(7)开展励志教育,坚定民族学生自立自强信心。充分利用校内资源设施,促进少数民族学生健康成长。利用校园网络资源,及时公布学校有关教学管理政策;学校定期组织民族学生践行励志精神;组织民族学生召开专场励志成才报告会、组织民族学生赴永昌烈士陵园扫墓等,用身边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榜样,引导民族学生自立自强、志存高远。

2.开展细心服务,解决实际困难

(1)针对民族学生独特的生活习惯,加强情感凝聚。要针对民族学生在信仰、风俗、语言等方面出现的不适应,全面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和业余活动,通过定期召开班会、组织文娱活动、开展思想交流等方式,关注他们的思想状况,及时排解相关困惑。如开展每周五谈心活动。主要包括:①小结本周学习、生活情况;②周末学习、生活安排指导;③情感关心;④节假日平安、快乐度过。

(2)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经济困难的情况,缓解经济压力。民族学生大多数家庭经济比较困难,应积极帮助民族贫困学生减轻经济压力,实施民族学生入学绿色通道、学费缓交、困难补助等措施,并且设立“民族学生奖(助)学金”解决他们的家庭经济困难问题。

(3)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特点,完善心理预警系统,密切关注学生心理发展动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把握民族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时发现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干预;多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加强心理疏导工作;定期和不定期的心理咨询、访谈,多走访宿舍,多与民族学生谈心,关注其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及时排解。在工作中要不断强化民族团结意识,淡化民族界限,坚持同一标准,统一严格要求,但在处理实际问题时要审慎缜密、冷静应对,避免把个体问题上升到族群问题。民族学生在内地求学常常因语言、人际交往、生活习俗、文化认同、宗教信仰、思维形式等方面的不适应产生自卑感或自我封闭的心理,不利于民族和谐。学校针对民族新生开展中学生活适应讲座,帮助他们保持民族文化风俗习惯的基础上,主动克服心理不适应,消除疏离感;开展以“人际交往”为主题的民族新生团体心理辅导,消除心理隔阂,帮助他们与本地学生交朋友。另外,学校通过心理普查和定期心理访谈,了解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单独为他们建立心理发展档案,掌握他们的心理发展动态;对有适应困难的同学,开展一对一的成长辅导帮助他们走出成长困惑。

(4)关注少数民族学生生活情况,尊重民族风俗。

①少数民族有着丰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学校应当在充分尊重少数民族学生风俗习惯的基础上,审慎对待其宗教信仰同民族风俗活动的关系问题,可以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民族学生深刻体会到学校大家庭的归属感和集体感。通过文化普及、文化交流等工作,营造校园民族文化氛围。特别在一些重要的节日,学校可依托校内宣传阵地、校园活动等载体,发挥民族学生的聪明才智,和汉族学生一起建立和谐、稳定、多元的校园文化氛围。鼓励民族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活动,班级的、校级的、市级的等,在活动中增加与其他同学的接触和了解。同时,发挥他们能歌善舞的特长,鼓励他们参加各种联欢活动。

②学校比较重视加强民族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在班级活动、宿舍等注重强调集体观念。在宿舍的管理上强化民族学生的自我管理、主人翁意识。培养民族学生的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学习习惯。建立违纪学生管理档案,定期召开宿舍工作会议以及民族学生座谈会,对宿舍的问题进行小结反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说理,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要求,对学习态度端正、进取心强的民族学生进行表扬。宿舍管理要“严”、“慈”结合。这样,才能让民族学生“走出小圈子,投入大环境”。

(5)积极培养学生干部,树立学生骨干。学生干部的组成当中,民族学生应该占有一定比例;民族学生干部最好从新生入学开始就进行选拔,选拔后要定期组织培训。树立学生骨干,发挥“领头雁”的作用,往往可以达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在民族学生中,一些有才干、有能力的同学往往是一个宿舍、一个班、一个民族的“领头雁”,在同学中有较高的说服力和号召力,能够成为引导工作、举办活动、协调关系、处理纠纷的积极分子和骨干力量。

(6)让民族学生学会感恩,以爱育爱。“你只能用爱来交换爱,只能用信任来交换信任”,老师对民族学生越爱,就会使他们不断体验友爱,善良、公正、尊重、信任等人世间最真最纯的情感,进而逐步形成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融洽相处。学生心灵就会被征服,他们就知道该整样去关心和爱护别人,也知道该整样用切实的行动在细节中去感恩别人。这样不仅会由单纯地接受别人的爱,转变为爱他人,进一层形成爱集体、爱祖国的高尚情感和信念,在这样的基础上,形成的集体主义观念才是牢固的。

我想说教师的教育管理工作艺术对民族学生的进步和成长关系重大。我们教育者应用一颗爱心关爱每一个民族学生,身体力行,用心去感召每一个民族学生,用细节和行为去示范和感化每一个民族学生,培养民族学生完善的人格。我们深知这项工作的艰巨性,只能做好,不能出丝毫差错。总的看,各方面工作做得富有成效,但还有一些细节性的工作,值得进一步探讨,研究新的方法,技巧,思路,我们将持之以恒,不断总结,不断努力,不断探讨,研究出新的有效的办法,力争进一步把我校民族学生管理工作做得更好,为学校的发展,学生的成长添砖加瓦。为我校和谐校园的建设和持续快速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是本人在我校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一点粗浅的看法,但愿能给大家一些借鉴。

论文作者:孙美德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5年6月总第15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24

标签:;  ;  ;  ;  ;  ;  ;  ;  

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探索论文_孙美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