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与策划
林佩玲
(中山市南朗镇宣传文体服务中心,中山 528451)
[关键词] 群众文化;组织策划
引 言
近年来,在生活水平逐渐提升的情况下,经济文化领域都发生了质的改变,特别是在物质需要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有了较高的要求。基层群众文化活动作为人们群众文化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在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要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测定一系列氮气分压下样品吸附的氮气量,绘制出压块净水活性炭的氮等温吸附曲线,见图4。从图中可以看出,曲线存在明显的滞后环,说明活性炭中存在一定量的中孔结构;其次,低压阶段吸附量随相对压力增大急剧增大,之后随相对压力的增大吸附量增加量趋缓,相对压力在0.05左右时,吸附量呈缓慢的近似线性递增趋势。根据IUPAC分类,该净水活性炭的吸附等温线属于第一类等温线,吸附等温线的初始部分代表活性炭中细小微孔的充填过程,而在较高的相对压力时,呈现接近水平的吸附曲线则是由于中孔、大孔及外表面的多层吸附所造成,由此充分说明了该净水活性炭内部含有丰富的微孔结构。
群众文化活动是提升群众文化质量、促进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群众文化必须要与当前群众文化相互适应,利用足够的创新与系统的策划为主要的后盾。本文笔者将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探讨新时期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主要类型,对群众文化进行组织与策划。
一、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主要类型
群众文化活动在丰富文化信息、开拓群众事业,提高审美水平、丰富精神文明上具有重要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群众文化活动的类型多样。一般来说,基层文化活动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文艺欣赏活动。随着让人们群众文化结构的转变,对文化艺术的消费有了更高的要求,借助文化活动能够给现实工作与生活带来一些休闲与放松,雅俗共赏的文化欣赏活动可以满足人民群众的愿望,在群众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二是文化宣传活动,在物质生活不断被满足的情况下,人民群众的文化观念、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随着发生变化,与各种社会形态发生了碰撞,这些思想上的碰撞需要基层文化活动进行渲染与教育。三是自娱自乐的活动,业余文化是人们群众文化建设中的主要形式,业余文化生活是人民群众自我参与、自我管理、自我娱乐的主要需要,在基层群众文化活动中,自娱自乐的活动具有鲜明的特点,群众的参与程度比较高。四是体育健身活动,有了充分的物质保障与精神保证,人们也更希望有一个强壮的身体,因此体育健身活动,也被广泛地喜爱。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必须“深刻认识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深刻认识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注]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第61页。。有效应对这些考验,需要进行系统性应对,最核心的一条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在党的领导下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提高领导能力。
基层群众文化也具有鲜明的特点,具体表现为有灵活的、寓教于乐性与辐射性。从灵活性的角度来讲,基层群众文化活动以小型文化活动为主,是维系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基本因素,大型文化活动是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必要性红点,大型文化活动能够丰富基层文化信息,开阔视野,提高群众审美,发挥群众自主管理,具有灵活性特点,具有示范引导作用。从寓教于乐的角度来讲,基层文化活动的基本规律在于通过文化活动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提升群众的审美水平,通过文化娱乐培养广大群众积极向上的审美情绪,保持积极和平的心态。从辐射性的角度来讲,基层文化活动具有辐射性作用,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具有丰富度,群众文化要不断更新,这些决定群众文化的开放度,可以辐射更多的人民群众。
在很长一段实践内,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都依赖于单位的素质,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当前文化活动已经逐步转变为群众按照自身的兴趣爱好开展,这种现实情况下,群众文化单位的开展要发挥自身的优势,为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优化指导。相关单位要做好调研工作,加强信息的收集,从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出发,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为活动的开展提供方向指导,还要做好培训工作,群众文化单位要向社会文化爱好者提供知识技能,仅有一步拓展活动画面。
二、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与策划
群众文化活动是有组织、有计划的活动方式,前期的组织工作十分有必要。第一,工作人员,要具备切实可行的执行方案,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特别是一些大型的群众文化活动,需要在组织之前做好执行方案,相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做好顾问、策划、导演、舞美、灯光、后勤等方面的工作,统一的宣传、组织、协调、策划,第二,要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中,要预测各种突发情况的发生,场地变革、人员变动、活动计划、天气剧烈变化等这些突发事件会直接影响活动的整体效果,只有在初期的准备工作中做好应急方案,最大限度地消除活动可能存在的风险,确保群众性文化活动顺利进行。第三,保证活动的质量与效果,在策划群众文化活动的时候,各个部门之间要相互合作,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一)做好初期的组织工作
新时期,群众文化的社会定位与社会功能已经发生了一些改变,这些变化给阶层群众文化工作带来一些困难,因此必须打破僵局,从基础做起,进一步完善基层文化群众的组织与策划。
(二)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
在当前群众文化开展活动的情况来看,存在着模仿、雷同、呆板、单一的现象,因此,创新成了基层文化红点的必由之路,进一步丰富拓展多种活动形式,逐渐提升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为活动增添魅力。首先,日常文化活动与主题文化活动之间相互融合。常规文化活动主要是“红歌会”“五四诗歌朗诵”“新春文化活动”等形式,主题文化活动是群众自编自导自演的文艺节目,将这两者之间相互结合,组合成新的工作形式,使活动更加具备思想性、教育性、娱乐性,提高群众的参与热情。其次,加强本土文化活动与外来文化活动之间得结合。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出现了很多的外来人员,这些人远离故土,但是也有着精神文化需要,在这些外来人员有很多文艺骨干、擅长文艺的人。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应该照顾这部分人的切身利益,缩小抵御文化与文艺形式之间的关系,提供足够的文文化保障,拓展文化对象。再次,草根文化与高雅文化之间的关系,草根文化具有广泛的群众参与,成为特殊的文化现象,将他们融入发到高雅的文化活动中,让群众更好地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最后,文化活动与商业互动星湖结合的兴衰,群众文化活动活动的开展与商业模式并不冲突,只要将传统文化借助多元化的形式展现出来,开展文化活动、竞赛活动,借助一些活动提升综合影响力,进行积极的推广,为群众文化的开展奠定基础。
(三)发挥群众文化单位的优化作用
坚持创新,完善监管。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也是如此。为此,立青多杰创新监管方式,通过“四个结合”,做到“两个百分百”。2015年,他领导的德钦县局开展了“勤俭节约、文明用餐”的文明餐桌创建活动。通过示范街、示范店的带动效应,倡导绿色消费、文明用餐。开展保健食品和化妆品检查;全力开展“梅里雪山羊年转山年”餐饮安全保障工作,确保广大游客的饮食用药安全;开展学校、托幼机构及工地食堂专项检查。圆满完成各项活动及重要贵宾来访等10起重大活动的食品安全保障工作,食品安全保障工作实现“零事故”。
(四)创新组织形式
首先,让每个成员都发挥自己的意见与见解,不受到别人的影响,在轻松的环境中,提出自己的想法,找到有创设性的创意。特别是当前经济发展十分迅速,文学艺术活动也应该顺应其发展要求,不让群众产生审美疲劳,适当地进行头脑创新,让群众文化工作者积极发散自身的思维,提出更加具有创新性的意见,满足人民群众的发展要求。其次,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创新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文化馆应该利用所有的现有资源,例如,舞蹈、绘画、书法、唱歌等方面的资源,加强其中的融合,开班音乐会、书法会等,在浓厚的艺术氛围中感受艺术的魅力,人民群众可以深入其中,对这些作品进行评价,加强技术资源与艺术活动的有机整合,在形式、内容、方法上都进行创新,将这些资源投入到微信、微博中,提升艺术的质量。最后,进行借鉴与类别。在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积极地吸取他人的经验,进一步拓展自身的工作思路,避免将思维陷入死循环中,多多留意国内外的文化活动形式,借鉴他们可取之处,不断创新成为特有的文化形象。
(五)建立群众文化活动的资金保障制度
群众文化活动虽然是业余活动,但是也要让其有声有色,在内容上丰富多彩,建立专门的团队,聘请一些艺术家,配合专业的灯光、音响,在灯光、舞台上都要投入专业的技术,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建立群众文化活动的资金保障制度,政府给予群众文化活动一些资金支持,活动的主办方也要投入大量的活动资金,并且保证资金的专款专用,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保证群众文化活动的顺利开展。因此,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投入一定的资金,让基层群众文化顺利地开展下去。
总而言之,在基层群众文化的组织与建设中,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分析基层群众文化的类型与特点,进行基层群众文化的组织与策划,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人们的生活模式已经发生了本质变化,在这个背景下,群众文化工作者要体现群众文化的志趣,适应群众文化的需要,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文化工作者更要结合新时代的发展理念,从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出发,加强基层群众文化的创新与组织,提升基层群众文化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刘艳. 浅析群众文化活动的策划与创意探索[J]. 青年文学家,2018(11):47-48.
[2]王洪刚.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策划与构思[J]. 中国文艺家, 2017(10):54.
标签:群众文化论文; 组织策划论文; 中山市南朗镇宣传文体服务中心论文;